第100章 战略大调整

俄军包围了德黑兰,等于给了弗伦奇一个台阶。

一月十二日,在与中国舰队决战无望之后,弗伦奇做出了撤兵决定,率领美国舰队南下返回珀斯。

三天之后,特遣舰队经马六甲海峡返回太平洋。

可以说,在二零五三年初,交战双方的主要工作都是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新的战争局面。

首先展开行动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集团。

一月十日,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加拿大总理、澳大利亚总理、墨西哥总统、新西兰总理与以色列总理等西方同盟集团首脑齐聚魁北克,第一次西方同盟首脑会议正式召开,主要商讨了战略方面的问题。

虽然英国没有参战,但是派遣代表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进行得并不顺利。

首先是俄罗斯总统提出,应该加强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投入,因为这是攻打中国本土的捷径。随后以色列总理提出,应该把中东当成主战场,因为这是稳住欧洲国家、控制亚欧大陆枢纽的关键地点。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则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太平洋战场上,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

显然,几个处于战争第一线的国家都有自己的需求。

调和这些矛盾,对美国总统来说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何况,美国也有自己的战略计划。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总统向俄罗斯总统做出了承诺。

虽然以色列、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坚决反对,加拿大与墨西哥也认为,俄罗斯的局势还不是很危险,至少到二零五四年春天之前,中国军队在大陆战场上的进展不会对俄罗斯构成致命威胁,至于被中国军队占领的地区,本来就不是战略要地,也就没有必要急于向大陆战场增兵,但是美国总统非常清楚,俄罗斯的战争意志本来就不够坚决,如果不做出适当的表示,俄罗斯很有可能单独与中国媾和。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大陆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已经对几个保持中立的中亚国家产生了影响。如果哈萨克斯坦倒向中国,那么俄罗斯离战败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问题是,做出承诺,不等于能够兑现承诺。

要知道,美军的短板就是陆军。

以美国的动员速度,虽然到半年之后,陆军总兵力将突破三百万,但是至关重要的新式主战装备至少要到二零五三年底才能初具规模。也就是说,在地面战场上,西方盟国联军依然得用已经落后的武器装备对抗强大的中国陆军,而美国动员的地面部队也就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时,美国别说向伊朗派遣五个师,连一个可用的师都没有。

显然,在兵力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西方同盟集团必须有所侧重,放弃某些不太重要的战场。

也就是说,西方同盟集团必须做出内部妥协。

虽然美国是同盟集团的首领,但是为了凝聚其他国家,必须做出让步,也就必须首先放弃主战场。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国总统已经承诺,在俄罗斯战场、中东战场与伊朗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暂时放弃西太平洋上的进攻行动,并且把部分部署在西太平洋上的作战部队派往西南太平洋。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国在实质上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机会。

虽然有点可惜,但是无法避免。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如果美国在二零五三年初,按照计划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比如攻打冲绳岛,战局将对美国有利,甚至有一些人认为,美国将因此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

问题是,如果美国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就得在其他战场上败北。

也许,美军能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攻占冲绳岛,打通轰炸中国本土的战略通道,可是在其他战场上惨败之后,美国也不可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有可能更快的输掉这场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战争。

西方同盟集团调整战略的时候,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同盟集团也在进行战略调整。

相对而言,中国遇到的难题比美国少得多。

在伊朗参战之后,亚洲战场已经连成一片,而且随着中国海军夺得印度洋的制海权,海上航线也变得畅通无阻了。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兵力。

要知道,中国的战争动员也没有完成。

到二零五三年初,中国陆军的兵力还不到一百万,总兵力也就只有二百五十万,远没有达到打一场全面战争的最低标准。以中国的动员速度,即便到了二零五三年底,可用兵力也不会超过五百万。因为中国在大陆战场上的压力更大,而且可以提供帮助的国家并不多,所以中国的军事压力明显超过了美国。

由此可见,中国的处境不比美国好多少。

一月中旬,东方同盟集团首脑在新德里召开会议,黄瀚林亲自参加,在会议上明确了集团的战略目的。

这次会议,取得了重大成功。

原因很简单,在东方同盟集团中,只有一个核心,没有第二个核心,而且大部分集团成员国的安全问题都不太突出,所以中国能够主导整个集团,并且让那些暂时没有受到威胁的国家听从安排。

可以说,这也正是中国最有利的地方。

要知道,在西方同盟集团中,除了美国,俄罗斯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连澳大利亚与加拿大都有话语权。

东方同盟集团的核心战略,仍然是稳住各个地面战场。

显然,黄瀚林也做出了重大让步。根据他的承诺,中国将在稳住了地面战场之后,才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动反击。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将在二月份向伊朗派遣第二个集团军,并且把部署在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队增加到五万,向伊拉克派遣一个集团军,使中东战场上的兵力达到二十万以上。

如此一来,大陆战场上的兵力就更加有限了。

虽然戚凯威对元首的这个决定非常不满,但是他也只是不满,而没有为此跟黄瀚林进行争辩。

相对而言,牧浩洋受到的影响大得多。

原因很简单,按照黄瀚林在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即便海军能够在三月底之前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也得推迟,至少放在西太平洋上的兵力将大幅度削减。

对牧浩洋来说,要么推迟进攻行动,要么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进攻。

显然,两个选择都不太理想。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牧浩洋得再次调整总体战争计划,重新规划二零五三年上半年的作战行动。

如果不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牧浩洋很有可能放弃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想法。

一月份,最重要的事情与战争无关,而是在战场之外。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之后,法德意三国政府首脑在一月十四日宣布,将在现有政府基础之上,组建三国联合政府。虽然这一决议还需要获得三国立法机构支持才能生效,但是欧洲国家终于向实质性统一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且由此拉开了由法德意主导欧洲大陆统一的帷幕,更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迫使英国在不久之后,决定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集团。

更重要的是,这对战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法德意宣布组建联合政府,促成黄瀚林在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了稳定大陆战场的决定,并且因此让政治影响到了军事,或者说让军人不得不服从政治家的决定。

原因很简单,只有稳住大陆战场上的局势,才有望拉拢欧洲集团。

当时,中国军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中东与伊朗取胜。虽然中东战场更加重要,但是内在的关联,使得伊朗战争更加重要。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不能稳住伊朗战场,中国就无法向中东运送兵力,也无法让正在观望的欧洲集团相信中国能够取得胜利。要知道,西方同盟集团还没有遭受战略性惨败。

虽然政治家决定战争走向,但是指挥作战的仍然是军人。

也就是说,如何把政治决定转化为军事行动,依然得由军人说了算。

面对黄瀚林在新德里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牧浩洋无权表示反对,但是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时,特遣舰队已经返回太平洋,并且更名为太平洋舰队。

更重要的是,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将在三月中旬服役,所以牧浩洋在一月下旬提出,按照原先确定的计划发动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并且在西太平洋上歼灭美军舰队。

虽然戚凯威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黄瀚林最终批准了牧浩洋提交的作战计划。

原因很简单,只要牧浩洋规划的作战行动取得了预料之中的结果,中国海军就能扭转战略态势,迫使美国向太平洋增兵,从而大幅度降低地面战场上的压力,让陆军能够在更加有利的情况下作战。

也只有这样,黄瀚林才能兑现承诺。

至于怎么打,那是牧浩洋的事。

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切记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8章 泰然处之第64章 外交胜利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72章 新岗位第54章 最后冲刺第60章 集体智慧第32章 匹夫有责第171章 八个半小时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29章 血战戈兰高地第42章 开战时机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31章 返航第30章 谁更疯狂第52章 大获全胜第43章 传奇人物第86章 全力以赴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53章 生存竞赛第77章 荣誉与耻辱第170章 战争的代价第266章 门槛第128章 欧洲联邦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32章 金融战争第43章 传奇人物第113章 倾其所有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113章 倾其所有第39章 救援行动第55章 两手准备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28章 出人意料第66章 末端拦截第9章 进军神速第314章 大重建第27章 山穷水尽第31章 返航第5章 来晚了第40章 此消彼涨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65章 全面行动第89章 虚与委蛇第85章 突击开始第268章 光速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7章 突然袭击第293章 战神之星第97章 长远考虑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20章 权衡利弊第13章 分外事第77章 针锋相对第21章 动员第72章 炮击第236章 消耗战第8章 经济账第46章 预料之外第40章 自作主张第62章 弄巧成拙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43章 门槛第38章 战役目的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270章 投降第158章 最好的结果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2章 开战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68章 抢任务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61章 垂死挣扎第55章 坟墓第13章 无限制第72章 倾其所有第23章 战略误判第76章 热点地区第100章 以快取胜第61章 垂死挣扎第109章 伏击开始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62章 头号王牌第3章 把握机会第41章 求生第88章 最后关头第84章 青出于蓝第47章 假设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78章 中国化第9章 错误的航线第26章 威逼
第8章 泰然处之第64章 外交胜利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72章 新岗位第54章 最后冲刺第60章 集体智慧第32章 匹夫有责第171章 八个半小时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29章 血战戈兰高地第42章 开战时机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31章 返航第30章 谁更疯狂第52章 大获全胜第43章 传奇人物第86章 全力以赴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53章 生存竞赛第77章 荣誉与耻辱第170章 战争的代价第266章 门槛第128章 欧洲联邦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32章 金融战争第43章 传奇人物第113章 倾其所有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113章 倾其所有第39章 救援行动第55章 两手准备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28章 出人意料第66章 末端拦截第9章 进军神速第314章 大重建第27章 山穷水尽第31章 返航第5章 来晚了第40章 此消彼涨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65章 全面行动第89章 虚与委蛇第85章 突击开始第268章 光速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7章 突然袭击第293章 战神之星第97章 长远考虑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20章 权衡利弊第13章 分外事第77章 针锋相对第21章 动员第72章 炮击第236章 消耗战第8章 经济账第46章 预料之外第40章 自作主张第62章 弄巧成拙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43章 门槛第38章 战役目的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270章 投降第158章 最好的结果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2章 开战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68章 抢任务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61章 垂死挣扎第55章 坟墓第13章 无限制第72章 倾其所有第23章 战略误判第76章 热点地区第100章 以快取胜第61章 垂死挣扎第109章 伏击开始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62章 头号王牌第3章 把握机会第41章 求生第88章 最后关头第84章 青出于蓝第47章 假设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78章 中国化第9章 错误的航线第26章 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