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统一大业

收费章节(12点)

欧洲联邦向美国宣战,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好事。

可以说,就算欧洲联邦提供不了多大的帮助,成为中国的盟国,也让中国避免了在欧洲大打一场。

事实上,欧洲是否参战,对大战的结局都没有影响。

说得更直接一些,就算欧洲联邦没有与中国结盟,而是继续保持中立,中国也不见得会在二零五六年攻打欧洲。

www● ttκΛ n● ¢ ○

原因很简单,到了二零五六年,中国军队已经能够攻打美国本土了。

也就是说,欧洲联邦有机会置身事外,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可是中国施加的军事压力让欧洲联邦觉得已经走投无路了。

显然,欧洲联邦参战,具有极为长远的影响。

当时,最突出的就是欧洲联邦出兵斯洛伐克,对欧洲统一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虽然一月份,列支敦士登正式并入欧洲联邦,随后匈牙利与捷克也正式并入,但是直到大战结束,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等原本有加入欧洲联邦意图的国家都没有采取行动,而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与英国等亲美欧洲国家,更没有并入欧洲联邦,北欧四国也保持独立。

摆在欧洲联邦面前的问题是:仅仅有十个邦国的欧洲联邦还能代表整个欧洲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这十个邦国的人口、国土面积、经济规模等等,在欧洲所占比例都没有达到绝大多数。

另外,斯洛伐克的反抗斗争,也给欧洲联邦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直到大战结束,欧洲联邦国防军都没能平定斯洛伐克境内的反叛活动,斯洛伐克游击队还不断发展壮大。

也正是如此,欧洲联邦才没有在大战期间入侵其他欧洲国家。

当然,这也与中国有关。

原因很简单,在与中国签署的同盟条约中就有一条,在欧洲联邦与第三国交战时,中国有出兵援助的责任与义务。

也就是说,如果欧洲联邦出兵其他欧洲国家,中国也会出兵。

显然,这样一来,欧洲联邦就不可能通过军事行动来完成欧洲的统一大业了。

问题是,欧洲联邦与中国结盟的根本目的,除了避免与中国交战,就是希望利用这场战争完成统一大业。

可惜的是,直到大战结束,欧洲联邦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

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欧洲联邦与中国的续盟谈判破裂,两国正式解除同盟关系。

当时,导致谈判破裂的主要因素,就是中国不肯放弃那条出兵援助欧洲联邦的条款。

说白了,这项条款,就是为了限制欧洲联邦坐大,让欧洲继续维持分裂状态,而一个不完备的欧洲联邦,显然算不上世界级大国,也就不可能在战后跟中国分庭抗礼,成为中国的头号对手。

再往前推,欧洲联邦提出在获得十个邦国之后再参战,也与此有关。

不可否认,有十个邦国的欧洲联邦已经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可是其影响力也就仅限于欧洲大陆。

问题是,不与中国交战,并不意味着就能避免欧洲战争。

与中国解除同盟关系之后,欧洲联邦立即发动了“欧洲统一战争”,先后以武力征服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巴尔干地区,最后把战火烧到希腊,还出兵伊比里亚半岛,征服了西班牙与葡萄牙,迫使丹麦并入欧洲联邦,占领挪威之后又与瑞典签署城下之盟。最后,只有芬兰与瑞士以永久中立国身份保持独立,而隔海相望的英国则通过投靠中国,成为欧洲联邦的死敌。

显然,欧洲战争只是晚来了几年。

在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征服了欧洲大陆之后,欧洲联邦成为全球第二大国,获得了与中国分庭抗礼的实力。

问题是,通过武力建立起来的欧洲联邦并不是一个稳固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英国依然保持独立,而中国通过英国、以及东边的俄国,可以轻而易举的左右欧洲联邦的未来。

后来,欧洲联邦因为民族矛盾而四分五裂,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在大战期间,欧洲联邦加入东方同盟集团,绝对拥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失去了最后一个可以拉拢的、而且有价值的盟友。

虽然在此之后,英国迫于欧洲大陆的压力,以西方同盟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参战,但是英国根本比不上欧洲联邦,最多只是为美国在大西洋对岸建立起了战略堡垒,使中国无法在大西洋上做文章。

当然,中国进军大西洋是肯定的事情。

二零五六年一月底,中国海军舰队就开进了地中海,以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卡利亚里为基地,在英国参战之后攻占了直布罗陀要塞,随后由十二支航母战斗群组成的舰队就杀入了北大西洋。

在大战结束前,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经进驻法国的大西洋港口。

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联邦参战,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中国海军提供了直接面向北大西洋的潜艇基地。有了法国的军港,中国海军的潜艇可以直接进出北大西洋,破交作战效率大幅度提高。

后来,英国在美国之前宣布投降,正与中国潜艇的全面封锁有关。

因为英国是在欧洲联邦完成了参战准备之前投降的,所以占领英国的是中国军队,欧洲联邦没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有趣的是,在导致英国投降的原因中,欧洲联邦进行战争动员是关键因素之一。

说得简单一点,英国宁愿被中国打败、被中国出兵占领,也不愿意被法德意主导的欧洲联邦国防军占领。原因很简单,如果占领英国的是欧洲联邦国防军,那么英国将不可避免的被欧洲联邦吞并,而英国参战的直接原因就是不想被欧洲联邦吞并,因此在最后关头选择向中国投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惜的是,英国没有在最初的时候就选择与中国结盟。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当时英国政权已被美国控制,而且英国军队的绝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来自美国。如果英国决定与中国结盟,那么在中国军队到达之前,美军就将占领英国。

事实上,英国参战,也正是美国逼迫的结果。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英国没有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参战,美国肯定会出兵英国,让一个新政权上台。原因很简单,当时美国掌握的情报是,中国将借道欧洲攻打英国,而且在二月初就能发动进攻。

不可否认,中国有攻打英国的作战计划,只是肯定不会在二零五六年二月实施。

更重要的是,在打得最艰难的时候,中国都没有破坏不进攻中立国的基本交战原则,在眼看就要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还会破坏这个已经坚持了三年多的基本原则吗?显然,只要英国保持中立,中国就不会攻打英国。在二零五六年初,中国正在为轰炸美国本土、登陆美国西海岸地区做准备,根本没有可能在北大西洋上发动大规模进攻,也就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攻打英国了。

事实上,直到英国宣布投降,中国军队都没有登上英伦三岛。

当时,欧洲联邦参战,最大的影响就是,牧浩洋不用再顾虑地面战场,可以专心致志的策划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了。

显然,这也正是欧洲联邦参战的最大影响。

一月一日,牧浩洋批准了对美进行战略轰炸的作战方案。

当天下午,中国空军就从毛伊岛与瓦胡岛出动三千架轰炸机,对美国本土西海岸的主要军港进行了密集轰炸。

这次轰炸没有战斗机护航,所以轰炸机使用的全是重型巡航导弹。

当时,舰队只出动舰载战斗机,驱逐了深入东太平洋的美军预警机,并没有飞到美国本土上空作战。

类似的轰炸行动,一直持续到一月四日。

直到一月五日,太平洋舰队前进部署,把巡逻海域推进到离美国本土不到一千五百公里的地方,加上大批护航航母的支持与协助,才开始出动舰载战斗机,掩护战略轰炸机打击美国本土西海岸地区。

如此一来,轰炸机就不再需要使用昂贵的重型巡航导弹了。

除了最初几天,在打击美军防空系统的时候,轰炸机与战斗机使用了不少的战术巡航导弹之外,随后的轰炸行动都以使用制导炸弹为主,在攻击工业区等大面积目标时,还大量使用了非制导炸弹。

高强度的战略轰炸,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时,空军的三千架轰炸机,基本上每天出动一次,而且每五天轮换一次,以便让飞行员得到休息,并且让轰炸机返回后方的空军基地进行全面维护,减轻前线空军基地地勤人员的工作负担。

事实上,中国空军不缺乏轰炸机,缺少的是部署轰炸机的基地。

所幸的是,随时保持有三千架轰炸机处于作战状态,已经足够按照牧浩洋制订的计划摧毁美国西海岸地区了。

第135章 导火索第23章 敌后营救第140章 改变历史的潜艇第82章 战火再起第322章 经济动物第110章 退却第80章 援助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23章 战略误判第183章 不能为而为之第47章 假设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206章 余波未尽第107章 和解为主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323章 基因里的秘密第224章 内耗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59章 于公于私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87章 轰炸进行时第91章 再接再厉第174章 反击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96章 回归正位第247章 毁灭性打击第71章 以进为退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14章 扫帚星第49章 首轮空战第52章 凶猛打击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64章 外交胜利第56章 家宴第50章 大无畏第61章 垂死挣扎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0章 混战第63章 不可避免第46章 逃命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85章 欲擒故纵第87章 接敌第64章 外交胜利第196章 以谈备战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37章 再接再厉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18章 政治决策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37章 小国海军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49章 放弃第35章 打扫战场第47章 深海快枪手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62章 暗涌滚滚第58章 战争余烬第67章 错失良机第80章 转变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86章 全面竞赛第7章 不测风云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96章 回归正位第242章 第一宇宙条约第47章 前哨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25章 先做准备第81章 进攻制胜论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84章 战略平衡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6章 战略篱笆第53章 诱饵的效果第236章 亿吨舰队第15章 轰炸任务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9章 血染横滨第52章 统一意见第66章 真假英雄第69章 登门求教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5章 是战是和第63章 毁灭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284章 转变第166章 硬骨头第39章 去台湾第50章 匿踪突击第6章 第一步第6章 错失先机第65章 再次见面
第135章 导火索第23章 敌后营救第140章 改变历史的潜艇第82章 战火再起第322章 经济动物第110章 退却第80章 援助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23章 战略误判第183章 不能为而为之第47章 假设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206章 余波未尽第107章 和解为主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323章 基因里的秘密第224章 内耗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59章 于公于私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87章 轰炸进行时第91章 再接再厉第174章 反击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96章 回归正位第247章 毁灭性打击第71章 以进为退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14章 扫帚星第49章 首轮空战第52章 凶猛打击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64章 外交胜利第56章 家宴第50章 大无畏第61章 垂死挣扎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0章 混战第63章 不可避免第46章 逃命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85章 欲擒故纵第87章 接敌第64章 外交胜利第196章 以谈备战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37章 再接再厉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18章 政治决策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37章 小国海军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49章 放弃第35章 打扫战场第47章 深海快枪手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62章 暗涌滚滚第58章 战争余烬第67章 错失良机第80章 转变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86章 全面竞赛第7章 不测风云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96章 回归正位第242章 第一宇宙条约第47章 前哨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25章 先做准备第81章 进攻制胜论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84章 战略平衡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6章 战略篱笆第53章 诱饵的效果第236章 亿吨舰队第15章 轰炸任务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9章 血染横滨第52章 统一意见第66章 真假英雄第69章 登门求教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5章 是战是和第63章 毁灭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284章 转变第166章 硬骨头第39章 去台湾第50章 匿踪突击第6章 第一步第6章 错失先机第65章 再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