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硬骨头

战争是最难以预测的力量对抗,因此指挥战争的首要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一是“知己知彼”,二是“天时地利人和”。对任何军队来说,这都是通往胜利的不二法门。

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志愿军要想以弱克强,必须严格遵守战争的基本原则。

黄峙博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在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黄峙博几乎把所有工作交给了参谋,唯独在选择主攻方向的时候亲自操刀。

当时,对黄峙博的选择持异议的人不在少数。

反对声,主要来自陆军主力集团军的指挥官,特别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中高级军官。

在他们看来,第三十九集团军是货真价实的重装集团军,在兵力规模上相当于两个美国陆军师,超过了中国陆军的所有野战集团军,不但拥有全军唯一的坦克师,还有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机械化步兵师,是中国陆军中唯一拥有三个满员甲级主力师的集团军,此外还有两个独立装甲旅与一个独立炮兵旅。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只有在合适的战场上才能发挥出来,而朝鲜西部平原就是最合适的战场。

受此影响,第三十九集团军一直坚持在西线开打,重点打击美军的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即便不能做到全歼两个美军师,也有希望歼灭其中一个。如果能够得到支持,比如让第六十五集团军协同作战,也不是没有希望全歼两个美军师。

显然,这是“大陆军主义”产生的典型作战思想。

在这些陆军官兵眼里,似乎只要有足够强大的装甲力量,有没有空中掩护都一样,强大的陆军能解决一切问题。

严格说来,也不能完全怪责“大陆军主义”。

早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海湾战争之后,中队从上到下就认识到,战争主角已经是空中力量,再强大的陆军在战争中,也只是地面占领者,而不是战争主导者。没有强大的空中力量,陆军绝对会一败涂地。

这个深刻的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中队的现代化改革。

在随后的几年之内,中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进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之外,还相继从俄罗斯引进了包括Su27SK、Su30MKK战斗机、S300、“道尔M1”防空系统、“现代”级驱逐舰与636型潜艇在内的众多现代化武器装备,并且先后完成了J11、J10战斗机、KJ2000、KJ200预警机、052驱逐舰与039型潜艇等国产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工作,在短短十多年内,把中队的现代化程度一举提升了三十年,完成了跨代式飞跃。

在陆军主导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陆军的支持,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军事改革成果。

事实上,正是陆军在积极推动军事改革。只是在坚持本土防御战略的情况下,陆军仍然是绝对主力,空军、海军与二炮只是对陆军的有力补充,而不是像崇拜进攻战略的美军那样取代陆军。

志愿军地面部队在这个时候跟黄峙博唱反调,归根结底还是与黄峙博本人有关。

打了一个多月,空军与海军出够了风头,连没有正式参战的二炮都派遣技术官兵,在二线战场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唯独只有陆军、特别是正规部队,一直没有获得上场机会,还被黄峙博一再推迟入朝时间。

显然,陆军官兵非常不满。

因为不敢直接顶撞黄峙博,所以只能在别的地方发泄,比如在策划战役行动时,通过合理方式表达不满情绪。

可惜的是,黄峙博不是那种“通情达理”的司令官。

在做出决定后,别说作战部队的军官,连司令部的参谋也无法影响他。

黄峙博选择在东线开打,而且以咸兴为主要突击方向,除了猛击联军防御最薄弱的蜂腰部之外,就是盖马高原更利于大部队隐蔽。

第一次地面战役的成败不在于投入多少兵力,也不在于消灭多少敌人,而是能否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即在联军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起进攻,迅速取得突破,从而一举扭转战场态势,让联军不得不按照志愿军的节奏打。

只要掌握了主动权,接下来怎么打,都不是问题。

从理论上讲,黄峙博充分利用了“地利”。

战斗开始后,黄峙博的选择立即得到证明。

虽然在盖马高原上发起突击,三个主力集团军的装甲部队都难以发挥作用,崎岖的道路让很多主战装备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不得不把工程兵顶到前面,一边修复被联军炸断的桥梁与坍塌的隧道,一边向前推进,从而导致进攻速度还不到每小时五公里,但是突然出现的主力野战部队立即摧毁了联军的抵抗意志,使得战斗变得简单化,也使得志愿军用最小的代价突破了联军的外围防线。

在攻打新上里的战斗中,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一个装甲营在第一场遭遇战中就摧毁了第二陆战师的十一辆主战坦克与八辆装甲战车,随后在一个机械化步兵营的配合下,仅用一个小时就歼灭了盘踞在村镇里的三百多名美军。战斗结束的时候,进攻方只损失了三辆坦克,其中两辆还能修复,阵亡官兵十七人。

这就是突然袭击的好处。

虽然并非所有战斗都如此轻松,比如在新兴镇南面,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一个装甲营就遇到了美军陆战队非常顽强的抵抗,四辆依托坡地隐蔽的M1A2在五分钟之内,干掉了冲在最前面的七辆99改,还差点打中营长的座车,迫使进攻方不得不停下来。在随后的半个小时里,这四辆美军坦克又摧毁了三辆99改与五辆运送步兵的装甲战车。如果不是野战炮兵跟随推进,一个炮兵连的八辆04式自行榴弹炮迅速投入战斗,用密集的弹幕干掉了藏在山脊线后面的美军坦克,恐怕进攻方还会付出更多的代价,而且不大可能按照计划及时突破联军的外围反响。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联军的抵抗都非常微弱,哪怕守在战线上的是精锐的美军陆战队,而不是韩队。

志愿军的地面进攻算不上势如破竹,却足够犀利。

进攻开始两个小时之后,一路冲在前面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就到达了五老镇外面。

这里是通往咸兴的必经之路,也是志愿军攻打咸兴之前必须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

从咸兴北上,只有一条公路与一条铁路,到了五老镇之后,公路与铁路才分别通往位于盖马高原腹地的赴战湖与狼林湖,因此要想从北面攻打咸兴,不管从哪个方向推进,都得占领五老。

五老如此重要,联军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第二陆战师到达之后,首先就向五老派遣了一个陆战旅,替换下韩军地面部队,随后花了数天时间,巩固五老周围的防御阵地。

这些极富预见性的准备工作,为联军争取到了时间,也给志愿军制造了麻烦。

前两轮进攻,两个装甲营先后上阵,结果都碰了个头破血流,至少在美军阵地前丢下了二十七辆主战坦克与十八辆装甲战车。

让志愿军前线指挥官咬牙切齿的是,美军陆战队的主战武器不是坦克,也不是性能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而是几门一零五榴弹炮!

当时,五老已经遭到电磁打击,联军的先进作战装备全部瘫痪。

能够正常使用的,只有韩军撤走时留下的六门M119型牵引式榴弹炮。

虽然要想让这些榴弹炮发挥威力,也少不了电子设备,但是没有电子设备,仍然能够向数百米外的目标开火。

依靠较为完善的防御工事,美军充分利用了这几门榴弹炮。

只要距离足够近,榴弹炮的威力不比反坦克炮差,没有任何一种坦克能够承受住一零五榴弹的正面轰击。

榴弹打不穿坦克的装甲,却能震伤、甚至震死里面的坦克手。

对付装甲战车,更是不在话下。

进攻受阻,第三十九集团军不得不调整部署,让跟上来的主力部队发起进攻。只是要想干掉一个抱团死守的陆战旅,肯定需要很多时间。

打到这个时候,第二轮空降行动也开始了。

虽然第十五空降军有不少空降战车,第43空降师就有一个加强装甲营,配备了四十多辆空降战车,其他营也有数量不等的装甲战车,但是为了运送更多的伞兵,第二轮空投中只有十架“伊尔76MD”运送空降战车,其他运输机全部搭载伞兵,其中包括第44空降师的三个伞兵营。

按照戚凯威制订的计划,在第二轮空投之后,将不再投送作战人员。

第三次空投,主要投放作战物资,包括伞兵作战必须用到的武器弹药,特别是用来对付坦克的反装甲武器。如果有时间进行第四次空投,仍然得投放作战物资,因为谁也不知道一个半空降师在七天的战斗中要消耗多少弹药。对于深入敌后的伞兵来说,弹药比任何物资都重要。

打到这个时候,皮特上校收到了CIA提供的情报,终于肯定志愿军已经发起进攻,而且主攻咸兴,并且在定坪附近进行了空降作战。

志愿军的战役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第18章 双输第88章 进退维谷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9章 备战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58章 海航突击第16章 耐心等待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24章 变数第85章 重拳出击第85章 欲擒故纵第122章 拖后腿第126章 内讧第97章 战略分歧第73章 扩军备战第41章 标杆第30章 全面对抗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46章 海军新锐第41章 反击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76章 热点地区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81章 屏障第3章 绝不是巧合第10章 欲盖弥彰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162章 登陆开始第48章 全身而退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72章 爱国商人第116章 败不馁第13章 风起云涌第233章 革命性技术第27章 地面战争第3章 本性难移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21章 突如其来第57章 收获的季节第127章 改进第35章 声东击西第322章 经济动物第2章 斗争第6章 战略篱笆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48章 针锋相对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64章 致命打击第82章 理论突破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51章 护身符第25章 自食其果第35章 支柱第12章 绝命之行第64章 退与不退第37章 打来的和平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19章 水深火热第47章 第一枪第2章 完美主义者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3章 大国实力第75章 预演第80章 援助第40章 反击的本钱第16章 巢臼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75章 犯糊涂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68章 推波助澜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40章 胜利为基础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13章 希望尚存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89章 轮番轰炸第156章 难题第27章 疯狂计划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236章 亿吨舰队第66章 起航第29章 本质第125章 潜力大爆发第60章 振作第108章 海下杀手第55章 两强相争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59章 盟军第26章 逐步推进第148章 勇敢的选择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48章 针锋相对第68章 一己之力
第18章 双输第88章 进退维谷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9章 备战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58章 海航突击第16章 耐心等待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24章 变数第85章 重拳出击第85章 欲擒故纵第122章 拖后腿第126章 内讧第97章 战略分歧第73章 扩军备战第41章 标杆第30章 全面对抗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46章 海军新锐第41章 反击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76章 热点地区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81章 屏障第3章 绝不是巧合第10章 欲盖弥彰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162章 登陆开始第48章 全身而退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72章 爱国商人第116章 败不馁第13章 风起云涌第233章 革命性技术第27章 地面战争第3章 本性难移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21章 突如其来第57章 收获的季节第127章 改进第35章 声东击西第322章 经济动物第2章 斗争第6章 战略篱笆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48章 针锋相对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64章 致命打击第82章 理论突破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51章 护身符第25章 自食其果第35章 支柱第12章 绝命之行第64章 退与不退第37章 打来的和平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19章 水深火热第47章 第一枪第2章 完美主义者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3章 大国实力第75章 预演第80章 援助第40章 反击的本钱第16章 巢臼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75章 犯糊涂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68章 推波助澜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40章 胜利为基础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13章 希望尚存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89章 轮番轰炸第156章 难题第27章 疯狂计划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236章 亿吨舰队第66章 起航第29章 本质第125章 潜力大爆发第60章 振作第108章 海下杀手第55章 两强相争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59章 盟军第26章 逐步推进第148章 勇敢的选择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48章 针锋相对第68章 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