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战略分歧

能否在大陆战场上增兵,牧浩洋与戚凯威不断存在分歧。

作为陆军大将与陆军参谋长,戚凯威坚持在大陆战场上增兵,以完全打败俄罗斯为最终目的,牧浩洋却觉得没有必要过于重视俄罗斯,大陆战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本土安全,能否完全击败俄罗斯并不重要。

在战略层面上,两人的分歧愈加严峻。

戚凯威不断坚持,只有在击败俄罗斯之后,才能在南方用兵,比如进攻澳大利亚,不然本土安全得不到保证。他还提出了另外一个理由,即击败俄罗斯是联合欧洲国家、扩大阵营的必要条件。

牧浩洋不但不这么看,还认为击败俄罗斯只会使南方战场上的形势变得愈加恶劣,不利于在主战场上扭转局面。当然,在牧浩洋眼中,大陆战场并非主战场,即能够为最终胜利做出决定性贡献的战场。

按照这套理论,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利用俄罗斯牵制美国的兵力,使美国不得不在三条战线上作战,从而没有办法在主战场上投入足够的兵力发动战略进攻,使主战场保持战略均衡。

不断以来,牧浩洋的观点都占了上风。

也正是如此,牧浩洋的战略规划才得到了高层支持,并且基本上按照他的意愿来部署兵力、安排作战行动。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戚凯威的观点也得到了重视。

当时,戚凯威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要实现牧浩洋的战略计划,就得在大陆战场上增兵,对俄罗斯形成致命要挟,从而迫使美国出兵俄罗斯。为此,就得向远东地区派遣更多的部队,打通到西伯利亚的地面交通线,然后向乌拉尔山进军,对俄罗斯的欧洲地区形成要挟。

按照戚凯威的理论,只需队到达乌拉尔山,俄罗斯就会向美国求援。

因为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没有掌握主动权,俄军在伊朗战场上也举步维艰,所以只需俄罗斯最核心的欧洲地区遭到要挟,美国将别无选择。至少在美以联军取得中东战争胜利之前,美国不会抛下俄罗斯。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将三线作战,使本已捉襟见肘的陆军兵力变得愈加紧张。

只是,牧浩洋并不认为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在他看来,就算陆军能够打到乌拉尔山,也很难进入俄罗斯的欧洲地区,也就不可能迫使美国出兵俄罗斯。

原因很简单,队不见得能够顺利翻过乌拉尔山。

对此,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连戚凯威都无法反驳的理由,即推进到乌拉尔山之后,陆军的后勤补给线将变得非常漫长,而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又严峻不足,前线部队不可能获得足够的补给。

现实上,这个问题在战前就考虑到了。

如果把俄军故意破坏、以及占领区内的干扰因素考虑进去,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最多只能支持四个集团军作战,把后勤保障力量算进去,投入俄罗斯战场上的总兵力不可能超过五十万。问题是,如果要想完全击败俄罗斯,至少得投入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因而需要为其余一百万地面部队开辟新的补给路线。

战前,牧浩洋与戚凯威都把希望放在了大型电动运输机上。

虽然也有人提出了别的处理办法,比如控制印度洋之后,打通前往黑海的航线,用海运处理问题,但是这些办法都存在局限性,而且会大幅度增加海军的作战负担,与实际情况严峻不符。

别的不说,海军就没有能力进入地中海。

此外,像土耳其这类亲美的中立国,暂时不会投靠中国。

现实上,也正是为了对俄作战,牧浩洋才高度重视大型电动运输机,并且给予了该项目最高优先权。

问题是,战争才打了两个多月,大型电动运输机的保有量非常有限。

到二零五三年一月初,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总交付量只有五百四十架,除掉战损与非战斗丧失,保有量在四百八十架左右。大陆战争迸发后,空军已把百分之八十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调派过来,只在中东战场保留了大约一百架。即便如此,也最多只能支持两个集团军在西伯利亚作战。

按照戚凯威的设想,如果进军乌拉尔山,而且以攻占俄罗斯欧洲地区为目的,至少需要动用十六个集团军,因而需要大约一千六百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如此一来,最快也要到二零五三年底,才有足够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这还有一个前提,即在二零五三年,大型电动运输机的丧失率维持不变。

明显,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仅在中东战场上,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战损率就在上升,而且随着伊朗战场上局势发生变化,需求量也会增

据此,牧浩洋提出,在大陆战场上,最好采取较为稳妥的进攻战略。

按照他的提议,陆军应该放慢进攻节拍,首先在西伯利亚战场上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等到二零五四年,才考虑进军乌拉尔山。

明显,戚凯威不会支持牧浩洋的提议。

他不断坚持,应该在半年之内结束亚洲方向上的大规模战斗,即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把战线推进到乌拉尔山附近,争取在二零五三年的冬季到来之前翻越乌拉尔山,不然就得拖到二零五四年春季。

一月六日夜间,两人为此事在元首面前争得不可开交。

此时,黄瀚林较为倾向于戚凯威,认为大陆战场间接关系到本土安全,有必要加快进攻速度。

所幸的是,在牧浩洋竭力澄清情况之后,黄瀚林的态度有所转变。

这也仅仅是有所转变,并不表示黄瀚林不再支持戚凯威。

为此,牧浩洋提出,应该加强在南方战场上的投入,争取在年内发动战略反击,而且地点就在西太平洋上。

也就是说,在二零五三年攻打马里亚纳群岛。

毫无疑问,戚凯威坚定反对这么做,但是却引起了黄瀚林的重视。

这个时候,牧浩洋的政治觉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黄瀚林之所有动心,主要就是政治因素。

打了两个多月,中国依然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给了黄瀚林很大的压力。

虽然通过战争宣传、增加物资供给量等手段,国内民众的情绪与国内社会环境都比较稳定,但是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中国处于战略防御态势,掌握主动权的是美国,而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难以看到反败为胜的希望。即便这是必要的、也是客观的,可是在政治上却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如何让更多的人相信,胜利最终属于中国?

明显,仅仅在防御上击败敌人,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只有反击、而且是决定性的反击才能带来胜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瀚林支持戚凯威在大陆战场上大打出手,就是想尽快获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牧浩洋非常了解黄瀚林,也就趁机提出了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反击。

对黄瀚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为太平洋才是主战场,中国要想完全击败美国,就得在太平洋上取胜,也就得首先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反击,为接下来的战略进攻奠定基础。

问题是,在西太平洋上发动反击,必然会削弱大陆战场上的兵力投入。

更重要的是,海军依然没有掌握战略主动权,没有牢固的制海权,也就得在反击中大量动用战略空运力量。

戚凯威坚定反对,也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要知道,大型电动运输机的产量就那么多,如果把重点放在西太平洋上,大陆战场上就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能够说,在这个时候,牧浩洋与戚凯威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黄瀚林表态后,牧浩洋与戚凯威只能相互妥协,并且粗略订下了一个战略方案。海军将在三月底之前,联合陆战队攻打马里亚纳群岛,前提是海军必须在此之前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如果不具备这个前提,就得在三月的最后一天,向大陆战场增派四个集团军,协助陆军在六月底之前打通远东到西伯利亚的铁路线,争取在九月底,也就是俄罗斯的冬天到来之前把战线推进到乌拉尔山附近。

为此,牧浩洋得在一月底之前拿出海军的作战计划。

明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因为在他原先制订的战略计划中,攻打马里亚纳群岛应该在开战一年之后。准确的说,应该在其他战线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之后,再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反击。

可惜的是,即便三个月后,其他战线上的局面也不会稳定下来。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牧浩洋必须调整整体战争计划,把这个极为艰巨的战役行动提前半年展开。

回到总参谋部,牧浩洋不得不放弃前往特遣舰队的想法。

一月七日凌晨,牧浩洋给指挥特遣舰队的龚继飞少将发了一封电报,让他尽量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尽可能的避免与美军舰队交战。如果有必要,能够退回孟加拉湾,以免遭到美军突然打击。

问题是,退缩就能避开潜在的要挟吗?

第79章 盲目猜测第290章 人口大爆发第90章 一网打尽第38章 猛攻第247章 毁灭性打击第257章 切入点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1章 动员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26章 转折点第126章 飞行的陆军第316章 理智与成熟第77章 分歧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71章 拼尽全力第298章 决裂第33章 最后反击第231章 被迫停战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159章 盟军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236章 消耗战第4章 怎么打第28章 风驰电掣第19章 主动攻击第184章 强攻第18章 战争推手第34章 空军出击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10章 站队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2章 登陆作战第120章 余波第66章 入朝方略第69章 外援第67章 后勤大总管第43章 薄弱环节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90章 突发奇想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45章 宣传战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32章 迫在眉睫第40章 自作主张第8章 胆识第32章 大梦初醒第55章 两强相争第277章 小心为上第37章 回国第139章 豪爽军人第13章 周密计划第268章 光速第59章 击鼓传花第28章 力所不及第96章 高调第58章 海航突击第78章 两强标准第69章 休假第34章 公众事件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4章 忙碌的春节第302章 觉醒第42章 找准目标第142章 防空火网第136章 别无选择第14章 扫帚星第69章 登门求教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139章 豪爽军人第11章 矛盾心态第43章 闯关第99章 进退两难第8章 不知进退第48章 突发奇想第126章 内讧第49章 弹道导弹第22章 年关第31章 事态恶化第71章 拼尽全力第5章 宣战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07章 和解为主第59章 击鼓传花第20章 惹是生非第307章 壁垒第15章 全面展开第44章 舰炮怒吼第183章 不能为而为之第57章 战术侦察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98章 决裂第94章 技术军官第125章 潜力大爆发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38章 战役目的
第79章 盲目猜测第290章 人口大爆发第90章 一网打尽第38章 猛攻第247章 毁灭性打击第257章 切入点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1章 动员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26章 转折点第126章 飞行的陆军第316章 理智与成熟第77章 分歧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71章 拼尽全力第298章 决裂第33章 最后反击第231章 被迫停战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159章 盟军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236章 消耗战第4章 怎么打第28章 风驰电掣第19章 主动攻击第184章 强攻第18章 战争推手第34章 空军出击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10章 站队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2章 登陆作战第120章 余波第66章 入朝方略第69章 外援第67章 后勤大总管第43章 薄弱环节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90章 突发奇想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45章 宣传战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32章 迫在眉睫第40章 自作主张第8章 胆识第32章 大梦初醒第55章 两强相争第277章 小心为上第37章 回国第139章 豪爽军人第13章 周密计划第268章 光速第59章 击鼓传花第28章 力所不及第96章 高调第58章 海航突击第78章 两强标准第69章 休假第34章 公众事件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4章 忙碌的春节第302章 觉醒第42章 找准目标第142章 防空火网第136章 别无选择第14章 扫帚星第69章 登门求教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139章 豪爽军人第11章 矛盾心态第43章 闯关第99章 进退两难第8章 不知进退第48章 突发奇想第126章 内讧第49章 弹道导弹第22章 年关第31章 事态恶化第71章 拼尽全力第5章 宣战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07章 和解为主第59章 击鼓传花第20章 惹是生非第307章 壁垒第15章 全面展开第44章 舰炮怒吼第183章 不能为而为之第57章 战术侦察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98章 决裂第94章 技术军官第125章 潜力大爆发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38章 战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