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改进

针对第一代地面战平台的改进工作,主要集中在火力上。

相对而言,这么做的‘花’费也最少,效益却最为明显。

虽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地面战平台的‘性’能得到了证明,特别是反装甲平台体现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与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对决中基本上完胜。在大规模地面战中,被彻底摧毁的反装甲平台只有三十八辆,其中二十四辆是被路边炸弹炸毁的,只有十四辆被印军的坦克与反坦克武器击毁,而这其中又只有六辆是被M27A1打出的穿甲弹从正面击毁,其余均是侧面与后部装甲被击穿导致损毁。但是在此之后,地面战平台遇到了新的对手,即美国陆军的装甲平台。

根据军事情报局在二零四六年初提供的情报,美国的装甲平台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不但配备了线圈电磁炮,而且很有可能配备了第二代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对动能穿甲弹的防护能力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如果以M27A1为参照对象,那就意味着,反装甲平台配备的线圈电磁炮只能在三千米内打穿美军装甲平台的正面装甲,而且这还是较为乐观的估计,实际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受此影响,中国陆军首先考虑的就是改进火力系统。

实战已经证明,在装甲会战中,火力是第一要素,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其他‘性’能都是白搭。

为此,陆军在二零四六到二零四七财年度,就为八十毫米线圈电磁炮投入了上百亿元的研制经费。

相对而言,线圈电磁炮的研制难度不算太大。

虽然与轨道电磁炮不大一样,并不是扩大口径那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比如采用输出功率更大的整流系统、更大的储能设备等等,但是在海军已经装备了大口径线圈电磁炮的情况下,陆军要做的只是实现系统小型化,即通过降低战术指标来实现小型化。

此外,第二代燃料电池也为火力改进提供了巨大帮助。

当时,陆军还在新一代穿甲弹的研制工作上‘花’了很大的‘精’力。

与传统火炮一样,线圈电磁炮使用的也是硬质合金次口径穿甲弹,以此提高穿甲弹的单位面积动能,达到提高穿甲威力的目的。比如为八十毫米线圈电磁炮研制的穿甲弹的弹芯直径只有二十毫米,长度却达到了六百六十毫米,长径比高达三十三,以贫铀合金为材料的时候穿甲能力高达二千二百毫米,即便以钨合金为材料,也能达到一千七百毫米,是一百四十毫米电热化学炮的两倍与一点五倍。

问题是,这仍然不足以对付第二代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

与传统的复合装甲一样,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的防护原理也是通过使穿甲弹弹芯、或者聚能高温金属‘射’流在穿透装甲的过程中失稳,从而使其丧失穿甲能力,只是具体作用方式并不一样,即通过高压电流推动装甲夹层内的感应材料,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高频震动来破坏穿甲弹弹芯与高温金属‘射’流。说得直接一些,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是在利用穿甲弹本身的动能来对付穿甲弹。

到了第二代,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的‘性’能肯定有了大幅度提高。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美国开发的第二代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具备了主动适应能力,即通过为装甲夹层里的电感材料进行通电,使其在与穿甲弹接触之前就进入到了高频震动阶段,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对穿甲弹弹芯稳定‘性’的破坏效果,使穿甲弹在整个穿甲过程中都会受到干扰。如果重复设置好几道这样的夹层,那么对穿甲弹的防护效果将得到成倍的提高。

事实上,当时中国陆军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而且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通过调整电感材料的晶体构造,并且使制造工艺达到纳米级别,使晶体构造趋于完善,再在遭到穿甲弹攻击前通以强电流,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的防护效能就能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在装甲夹层中,设置好几道频率不同的隔层,就能应付各种型号的穿甲弹。

从原理上讲,就是通过主动适应的方式,让装甲夹层里的电感晶体的振动频率与穿甲弹弹心的自然震动频率一致,通过共振的方式来破坏穿甲弹的晶体结构,从而削弱穿甲弹的穿甲能力。

要知道,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有自然振动频率。

只要共振的能量足够大,任何物质都将遭到破坏,而且是原子级的破坏。

按照这一理论,在保持装甲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代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能把防护效果由第四代主战坦克的一千四百毫米提高到两千毫米以上,如果适当增重,肯定能够达到两千五百毫米以上。

达到这个级别,任何传统意义上的穿甲弹都将成为摆设。

要知道,任何传统穿甲弹都是通过增强弹芯的晶体结构来增强穿甲能力。

如此一来,新一代穿甲弹就必须有创新‘性’设计,而当时能够找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可变晶体结构弹芯。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通过使弹芯的晶体结构具备在复杂环境下的自适应变化能力,来应付新的防护手段。从原理上讲,就是通过改变弹芯的晶体结构来消除自然震动频率,或者是改变自然震动频率,避免在穿甲过程中,因为被防护手段导致共振,而使得晶体结构遭到破坏。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所幸的是,装甲领域取得的突破,为设计穿甲弹的工程师提供了帮助。

既然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能够在强电流的作用下改变震动频率,那么穿甲弹弹芯能否以同样的方式改变自然震动频率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也是提高穿甲弹威力的有效手段。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使穿甲弹具备电反馈‘性’能,在与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接触的时候改变弹芯的晶体结构,而能量来源正是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里的强电流,即用强电流来改变弹芯的晶体机构。

这一设计思路,正是新一代线圈电磁炮的基础技术标准。

二零四九年,北方重工旗下的沈阳兵工厂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穿甲弹,弹芯直径为三十毫米,表面五毫米为热溃散裹层,然后是两毫米厚的超导线圈层,最后才是直径为十六毫米的纳米晶体弹芯。其工作原理是,在发‘射’之后,热溃散裹层以气化的方式,带走弹芯产生的气动热量,保证超导线圈层处于超导状态,在与装甲接触的瞬间,超导线圈层把强电流反馈给中央的弹芯,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弹芯的晶体结构,使其不与装甲层发生共振,并且自动适应装甲层的震动频率。

在测试中,新式穿甲弹的‘性’能非常理想,完全超过了陆军的预期。

当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即在对付普通装甲的时候,新式穿甲弹的威力反而不如老式穿甲弹。此外,如果目标有外挂式装甲,新式穿甲弹的穿甲效率也将大大降低,达不到陆军提出的要求。

此后,沈阳兵工厂对其进行了改进。

主要就是将弹芯分为两段,前段为传统结构,用来对付普通装甲,后段为纳米晶体复合结构。

改进之后,新式穿甲弹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沈阳兵工厂还对新式穿甲弹进行了更多的改进,使得穿甲弹的威力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当然,除了提高火力,陆军也非常重视防护。

按照陆军制订的规划,如果在二零五零年之前,第二代地面战平台仍然没有眉目,就将从二零五零到二零五一财年度开始,对第一代地面战平台进行改进,主要就是换装第二代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

当时,陆军还研制了新一代外挂反应装甲。

如果陆军的改进方案全部落实,那么第一代地面战平台的反装甲型号的战斗重量将达到五十四吨。

对陆军来说,这也是能够接受的最大重量了。

在机动‘性’能上,主要改进都围绕着采用第二代燃料电池展开,以及更换功率更大的行走电动机。

按照陆军的要求,第一代地面战平台必须在未来十年之内保持技术优势。

结果显而易见,陆军的装备开支超过了空军,在二零五零之前仅次于海军。

所幸的是,陆战队的需求在此期间得到了满足,从二零四八到二零四九财年度开始换装第一代地面战平台。

对牧浩洋来说,这也算是个安慰。

不管怎么说,陆战队总算搭上了快班车。

这些装备建设,基本上都是在二零五零年之前完成、或者开始的,而且主要的推动者就是牧浩洋。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谁也不敢保证美国会在二零五零年发动战争,但是所有迹象都表明,在二零五零年之后,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作为中国军队的总参谋长,牧浩洋自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对手身上。

只有做好了全面准备,中国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问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像预想的那样到来。

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162章 弹雨第123章 女性军人第68章 南海战略第1章 弃武从文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41章 标杆第44章 历史使命第61章 动力革命第15章 全面展开第85章 突击开始第143章 双重攻击第53章 橄榄枝第6章 幽灵坠落第100章 恐惧第11章 玩火自焚第44章 蛇困浅滩第1章 新岗位第10章 站队第5章 宣战第59章 起始点第175章 三板斧第136章 夹心饼干第43章 门槛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86章 及时醒悟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62章 战术反击第44章 舰炮怒吼第71章 以进为退第297章 警戒圈第116章 败不馁第117章 负担得起第52章 大获全胜第12章 绝命之行第5章 泰山北斗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51章 再接再厉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164章 地面第一战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246章 登陆美国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79章 盲目猜测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96章 瞒天过海第73章 扩军备战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34章 矫枉过正第83章 一错再错第9章 新冷战第11章 经济围剿第214章 小国的立场第290章 人口大爆发第118章 壮士断臂第83章 科学宝藏第15章 风头正劲第35章 支柱第97章 战前会议第90章 一网打尽第9章 进军神速第68章 历史时刻第44章 出山第92章 日本的归宿第27章 地面战争第51章 护身符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7章 远景第55章 两手准备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0章 共同体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10章 迎难而上第147章 海航突击第85章 突击开始第58章 功亏一篑第37章 再接再厉第63章 全力以赴第76章 新机会第28章 力所不及第54章 自乱阵脚第8章 高歌猛进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24章 反击第29章 本质第13章 全权顾问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63章 毁灭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41章 标杆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3章 前沿科技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5章 积极外交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274章 觉悟第3章 战前会议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
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162章 弹雨第123章 女性军人第68章 南海战略第1章 弃武从文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41章 标杆第44章 历史使命第61章 动力革命第15章 全面展开第85章 突击开始第143章 双重攻击第53章 橄榄枝第6章 幽灵坠落第100章 恐惧第11章 玩火自焚第44章 蛇困浅滩第1章 新岗位第10章 站队第5章 宣战第59章 起始点第175章 三板斧第136章 夹心饼干第43章 门槛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86章 及时醒悟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62章 战术反击第44章 舰炮怒吼第71章 以进为退第297章 警戒圈第116章 败不馁第117章 负担得起第52章 大获全胜第12章 绝命之行第5章 泰山北斗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51章 再接再厉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164章 地面第一战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246章 登陆美国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79章 盲目猜测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96章 瞒天过海第73章 扩军备战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34章 矫枉过正第83章 一错再错第9章 新冷战第11章 经济围剿第214章 小国的立场第290章 人口大爆发第118章 壮士断臂第83章 科学宝藏第15章 风头正劲第35章 支柱第97章 战前会议第90章 一网打尽第9章 进军神速第68章 历史时刻第44章 出山第92章 日本的归宿第27章 地面战争第51章 护身符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7章 远景第55章 两手准备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0章 共同体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10章 迎难而上第147章 海航突击第85章 突击开始第58章 功亏一篑第37章 再接再厉第63章 全力以赴第76章 新机会第28章 力所不及第54章 自乱阵脚第8章 高歌猛进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24章 反击第29章 本质第13章 全权顾问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63章 毁灭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41章 标杆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3章 前沿科技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5章 积极外交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274章 觉悟第3章 战前会议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