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厚积薄发

如果说,“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是中国海军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那么被命名为“长城”级的攻击核潜艇就是中国海军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骨干,而且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

虽然在最初的时候,海军要求把水下排水量控制在一万吨左右,最多不得过一万二千吨,但是参与竞标的几家造船厂都提出,在采用磁流体推进器与JH-45反应堆后,排水量不可能控制在一万二千吨以下。

经过重新审核,海军调整了方案,把排水量放宽到了一万五千吨左右,最大不得过一万七千五百吨。

从排水量上看,“长城”级已经是当时最大的攻击核潜艇了。

最终,武汉造船厂提交的设想方案以绝对优势胜出,在工程实施阶段,武汉造船厂与青岛造船厂组成了联合体,共同负责建造工作。具体操作上,由武汉造船厂负责主要模块的建造工作,然后在青岛造船厂组装。主要就是,武汉造船厂在长江中游地区,最多只能建造万吨级舰艇。此外,在“黄貂鱼”级与“金枪鱼”级的建造任务中,武汉造船厂承担了总装工作,船台早就被占满了。

除了大,“长城”级的性能也极为出色。

按照武汉造船厂提交的设想方案,“长城”级的最大潜航度达到了四十七节,而且能以四十五节的度持续航行十节时的噪声强度在九十七分贝到九十九分贝之间;最大下潜深度为九百八十米,极限下潜深度为一千一百四十米;水下排水量一万七千四百吨,储备浮力百分之十八。

因为这还不是最终的设想方案,所以在武器配制、人员编制、持续作战能力等方面还没有确定下来。

只有一点能够肯定,“长城”级绝对不是一种廉价的潜艇。

当时,武汉造船厂的报价就高达二千二百亿元,而且还只是初步估算的价格,按照以往的惯例,实际造价上浮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都很正常,因而“长城”级在不包括设想费用时的造价在二千五百亿元以上。

能够说,这差不多顶得上一艘“泰山”级航母了。

面对如此高昂的造价,海军肯定不可能大批量采购“长城”级。

现实上,在启动项目的时候,牧浩洋心里就非常有数,知道“长城”级是一种根本负担不起的先进潜艇,因而只能作为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通过大批量建造“黄貂鱼”级与“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来平衡造价。

当时,海军仅仅计划购买四艘。

除了价格因素之外,“长城”级是第一种配备可控聚变反应堆与磁流体推进系统的攻击核潜艇,肯定在技术上存在欠缺,大批量采购的时机还不成熟。在某种意义上,“长城”级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攻击核潜艇,或者说是把攻击核潜艇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提高了中美海军军备竞赛的门槛。

说得形象一点,“长城”级的主要价值就是让美军的核潜艇全部过时,迫使美军花更多的资金研制与建造能与“长城”级匹敌的攻击核潜艇,从而降低美国海军在其他领域内的展度。

现实上,这也是“长城”级在战前挥的最为关键的作用。

“长城”级的出现,让美国海军非常悲观的认识到,其寄予厚望的“波特兰”级攻击核潜艇面临着服役就落后的尴尬处境,结果“波特兰”级的建造数量由四十四艘间接削减到了十二艘。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海军依然得让已经服役了二十多年的“弗吉尼亚”级征战沙场,而作为其潜艇部队主力的“小石城”级也没有任何性能优势可言。

当然,这也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海军。

严格说来,武汉造船厂的工程师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把这种原本不被海军抱太大希望的潜艇设想成了一种足够先进的潜艇,避免了提前启动第二代聚变核潜艇的建造工作,为海军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水下作战平台。

能够说,“长城”级的设想非常成功。

严格说来,以二十一世纪五零年代的标准衡量,除了造价过于高昂之外,“长城”级几乎没有缺点。

结果就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迸后,海军加大了“长城”级的采购量。

只是,在继续采购的时候,海军不得不通过减低技术标准的方式,来降低“长城”级的建造价格。

比如,从第三批开始,“长城”级耐压壳体不再采用HY-240型钢材,而是采用了在全电动潜艇上得到广泛应用的HY-180型钢材,仅次一项就把建造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十五,主要就是HY-240型钢材的生产难度太大,加工也十分困难,导致“长城”级的壳体成品率连百分之十都不到。换用HY-180型钢材后,不但钢材本身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加工难度也大大降低。

又比如,从第五批开始,“长城”级换上了JH-45C型反应堆,输出功率由三百兆瓦降低到了二百四十兆瓦。虽然其最大潜航度因而降低了两节,但是反应堆的采购价格间接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如此一来,第五批“长城”级的建形成本又在第三批的基础上降低了百分之十。

此外,大批量建造具备规模效应,也能降低建形成本。

到最后,“长城”级的建形成本降到了第一批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如此一来,“长城”级成为了一种相对廉价的潜艇,至少与其战斗力相比,算得上是比较便宜了。

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总共采购了四十六艘“长城”级,算上大战前的四艘,总建造量高达五十艘。因为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建造的其他几级攻击核潜艇的数量都不多,而是秉承了不断改进的保守,所以在整个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城”级是中国海军建造数量最多的攻击核潜艇,也是全球建造数量第四多的攻击核潜艇。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大战期间,“长城”级的出勤率不断名列前茅。

当时,印度洋舰队的一艘“长城”级在执行远征大西洋的作战任务时,创造了持续部署三百八十八天的世界纪录。

能够毫不夸张的说,“长城”级是中国海军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坚力量。

当然,“长城”级更是当时中国海军唯一能够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攻击潜艇。

要知道,要到第四批次的“金枪鱼”级服役,全电动潜艇才具备在远离基地一万多公里的地方作战能力。在此之前,只有攻击核潜艇具有远洋作战能力,全电动潜艇要么在基地附近活动,要么伴随舰队活动。

现实上,在大战初期,“长城”级的主要任务就是伴随舰队活动。

主要原因就是,全电动潜艇采用的是泵推进系统,在航过三十五节之后就没有任何静音优势了,而在大战期间,舰队有百分之八十的时候,航在三十五节以上,很少以低于三十五节的度航行。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即便“金枪鱼”级的最大航能够跟上航母战斗群,也很难挥作用。如此一来,真正能够伴随航母战斗群活动,而且为舰队提供反潜掩护的,就只有“长城”级了。

能够说,也正是无法采用磁流体推进系统,海军才要求“金枪鱼”级的潜航距离不得低于两万公里。因为只有达到这个级别,全电动潜艇才能取代攻击核潜艇,奔赴敌方控制的海域执行破交作战任务,从而让攻击核潜艇回归原位,伴随舰队作战。同样也是这个原因,海军才会咬紧牙关,大批量采购“长城”级,取代在航上达不到要求的099级与097级,以及在静音上达不到要求的全电动潜艇。

此外,“长城”级还有一个严峻贡献,即开启了潜艇的标准化时代。

现实上,“黄貂鱼”级与“金枪鱼”级就有很大的共通性,只是“金枪鱼”级采用了更多的新技术,比如第二代燃料电池、仿生消声瓦等,所以没有多少人把其看成是“黄貂鱼”级的放大版本。

在“长城”级之后,中国海军建造的几种攻击核潜艇实际上都是“长城”级的高度改进版,在基本结构上与“长城”级相差不大,以至连武器系统、探测系统、火控系统等方面的差别都不是很大。

标准化建造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大幅度缩短设想时间。

要知道,即便在战争时期,设想一种排水量在一万五千吨以上的攻击核潜艇,也需要好几年。

除了缩短设想时间,还提高了平台的通用性,从而提高了建造效率。

别的不说,建造“长城”级的设备,百分之八十以上能够用来建造其他潜艇,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船厂的负担。

当然,标准化设想思想也是来自水面战舰。

在以保证建造数量为根本要求的战争时期,标准化设想是最合适的选择。

从上面的引见看得出来,中国海军不是不重视潜艇,而是在意识到技术产生的影响之后,选择了厚积薄的展战略,利用雄厚的技术积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前来了一次空前的大迸。

这个大迸,足以打破中美海军的战略平衡。

第222章 边打边谈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14章 拉力赛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5章 战争的脚步第33章 嘎然而止第4章 忙碌的春节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77章 诱饵第29章 本质第43章 传奇人物第83章 试探第227章 灭绝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71章 拼尽全力第24章 空中打击第58章 海航突击第56章 窗户纸第7章 关联性第40章 援助战第47章 假设第62章 太阳风暴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4章 扫帚星第47章 第一枪第242章 第一宇宙条约第28章 直升机空战第63章 反导拦截第16章 准备第66章 分工合作第60章 围剿第16章 耐心等待第62章 战略意第20章 政治联盟第87章 积极争取第40章 胜利为基础第90章 机遇第48章 战争准备第272章 牧浩洋计划第136章 别无选择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169章 乱战第22章 登陆作战第10章 希望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39章 积极备战第50章 关键技术第91章 再接再厉第72章 炮击第111章 政坛剧变第60章 舰队北上第25章 第一个转折点第7章 直觉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9章 主动攻击第54章 生于忧患第257章 切入点第134章 真正的敌人第161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66章 回家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86章 全面竞赛第6章 点火第67章 新式攻击法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6章 耐心等待第59章 于公于私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115章 超级运输机第3章 演习第38章 全球性灾难第45章 关键情报第7章 直觉第264章 疯狂的顶点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0章 匿踪突击第6章 错失先机第10章 补充攻击第53章 巧合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0章 混战第38章 劳动力第96章 瞒天过海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99章 进退两难第131章 扫荡第7章 钢铁鲨鱼第229章 守无可守第118章 和解第257章 切入点
第222章 边打边谈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14章 拉力赛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5章 战争的脚步第33章 嘎然而止第4章 忙碌的春节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77章 诱饵第29章 本质第43章 传奇人物第83章 试探第227章 灭绝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71章 拼尽全力第24章 空中打击第58章 海航突击第56章 窗户纸第7章 关联性第40章 援助战第47章 假设第62章 太阳风暴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4章 扫帚星第47章 第一枪第242章 第一宇宙条约第28章 直升机空战第63章 反导拦截第16章 准备第66章 分工合作第60章 围剿第16章 耐心等待第62章 战略意第20章 政治联盟第87章 积极争取第40章 胜利为基础第90章 机遇第48章 战争准备第272章 牧浩洋计划第136章 别无选择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169章 乱战第22章 登陆作战第10章 希望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39章 积极备战第50章 关键技术第91章 再接再厉第72章 炮击第111章 政坛剧变第60章 舰队北上第25章 第一个转折点第7章 直觉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9章 主动攻击第54章 生于忧患第257章 切入点第134章 真正的敌人第161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66章 回家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86章 全面竞赛第6章 点火第67章 新式攻击法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6章 耐心等待第59章 于公于私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115章 超级运输机第3章 演习第38章 全球性灾难第45章 关键情报第7章 直觉第264章 疯狂的顶点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0章 匿踪突击第6章 错失先机第10章 补充攻击第53章 巧合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0章 混战第38章 劳动力第96章 瞒天过海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99章 进退两难第131章 扫荡第7章 钢铁鲨鱼第229章 守无可守第118章 和解第257章 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