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保持沉默

(039二十五日白天的战斗结束后,埃以决战的战场已经形成。

到了当天晚上,出现了第一个停战机会。美军四支航母战斗群到达地中海之后,中国海军的两支航母战斗群也进入了亚丁湾。也就是说,中美在中东地区附近各部署了四支与六支航母战斗群。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中美出面干预,而且态度足够强硬,战争就会结束。.br/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这个时候停战,中美都能保住面子,毕竟埃及陆军已经在西奈半岛上发起反击,重创了以色列国防军,而以军仍然在西奈半岛上作战,并没有遭遇决定性的失败。如果在这个时候停战,以色列肯定得主动撤离西奈半岛,而埃及也会承诺恢复到战前状态,即从西奈半岛撤军。至于北面的叙利亚,因为没有攻入戈兰高地,根本不会对停战产生影响。

问题是,中国与美国都没有发出停战信号。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埃及、还是以色列,都有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而且在双方看来都离胜利不太遥远。

对以色列来说,如果能够歼灭突入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就能占领西奈半岛,然后在极为有利的情况下与埃及签署停战协议。即便不能永久性的控制西奈半岛,也可以用来作为谈判筹码,迫使埃及在政治、外交与军事上做出妥协,获得更为稳固的周边环境,也获得更加长远的和平。

对埃及来说,如果能够在西奈半岛上击败以色列国防军,不但能够收复失地,还能进一步威胁到以色列本土,协助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即便叙利亚军队非常不济,没能打下戈兰高地,埃及军队也可以攻入以色列,以土地换土地的方式,迫使以色列交出戈兰高地,甚至能让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达到这个目的,不但能拉拢叙利亚,组建“埃叙轴心”,还能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

可以说,双方都有冒险的理由。

只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并非纳杰夫的个人野心,也不是埃及的民族意志,而是由牧浩洋提交给黎平寇的一份情势分析报告。事实上,这份报告由戚凯威提交,在牧浩洋与魏成龙审议后转交给了黎平寇。

在这份报告中,戚凯威明确提到,有足够的把握在西奈半岛上击败以色列国防军。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戚凯威绝对没有夸大其词。

虽然埃及军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二十三日与二十四日的表现,已经证明由牧浩洋协助搞的军事改革已经收到成效,埃及陆军的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埃及空军也走出了前几天的阴影,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埃及陆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已经进入西奈半岛,算上预备役部队,总共投入了近三十万官兵,而以色列的作战部队只有二十万左右,而且只有一个王牌旅与七个常备旅,其他都是预备役旅。从战场形势来看,埃及陆军仍然掌握着内线作战优势,后勤保障的难度比以军低得多,可持续作战能力超过了以军,因此有更大的韧劲。

综合这些因素,只要不在指挥上犯错误,击败以军的难度并不大。

有戚凯威坐镇,指挥上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忽略。至少在前两天的战斗中,戚凯威的命令都得到了落实。

只是,这份报告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戚凯威没有提到击败以军后的问题。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西奈半岛上取胜之后,埃及军队该何去何从?

按照魏成龙的分析,戚凯威没有提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避免让黎平寇在做出政治决策的时候受到影响。

要知道,就算埃及军队能够在西奈半岛上击败以军,也不见得能够攻入以色列。

原因很简单,随着战线向东退役,埃及军队的后勤保障将越来越困难,而以军将逐步转为内线作战。此消彼涨之下,埃及军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如果考虑到两军素质,特别是以军在逆境下表现出来的作战能力,埃及军队根本不可能在国境线对面击败以军,甚至有可能遭受惨败。

结果会如何,恐怕就没有能够想到了。

别的不说,如果遭到了重大挫败,埃及军队的士气一落千仗,别说攻入以色列,能守住战线就很不错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在旗开得胜之后,被以军抓住反击机会,结果一溃千里,眨眼间就丢掉了胜利果实,最终还被以色列突破了苏伊士运河防线。如果不是阿拉伯国家全体行动,拿起石油做武器,逼迫西方国家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恐怕埃军连开罗都守不住。

历史重演的话,埃及军队的结局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此一来,在情势报告中,戚凯威自然得忽略这个问题。

牧浩洋没有忽略这个问题,但是也没有在转交的报告中专门提出来,因为他也知道,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让黎平寇受到影响。

正是如此,戚凯威提交的情势报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戚凯威没有提到的东西,对美国总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当时,五角大楼也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战争情势分析报告,其中明确提到,即便埃及陆军能在西奈半岛上取胜,全歼以军主力部队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以军仍然牢牢控制着通往国内的交通线,而且埃及陆军缺乏长途本息能力,所以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以色列国防军也能撤回本土,然后依托本土打一场战略防御战,挫败埃及军队的进攻锐气,再利用埃及军队后勤补给不济的机会发动反击。

按照美军给出的预测结果,以色列有很大的把握击败埃及。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在以色列弹尽粮绝之前,美国必须伸出援手,为以色列提供弹药物资。

可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虽然在战争爆发前,以色列已经提高了国内弹药厂的产能,还通过各种渠道从美国与欧洲国家购买了一批弹药,特别是坦克弹药,但是在战争爆发时,以军的弹药储备仍然远远满足不了一场大规模战争。

打到九月二十五日上午,以军库存的弹药已经用掉了三分之二!

如果不是巴拉姆以闪电般的速度击溃了叙利亚军队,确保戈兰高地无恙,恐怕以军已经用光了库存。

当时,为了支援西奈半岛上的作战部队,以军已经把戈兰高地驻军的弹药储备量降到了最低限度。可以说,如果叙利亚陆军能够振作起来,及时发动进攻,戈兰高地上的以军很有可能将无弹可用。

即便叙利亚军队无所作为,以西奈半岛上的作战强度,以军也将在三到五天内耗光全部弹药。

当时,以军最缺乏的就是坦克弹药,特别是动能穿甲弹。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到二十五日上午,以色列库存的动能穿甲弹已经减少到三万四千枚。如果平均分配下去的话,每辆坦克只能分到十二枚,而正常情况下,一辆坦克的穿甲弹基数是二十八枚。在一场坦克会战中,一辆坦克至少需要一个基数的穿甲弹,而一场战役至少需要为一辆坦克准备两个基数的穿甲弹。即便前线部队都储备了一个基数的穿甲弹,库存也无法满足一场战役的需求。

没有穿甲弹,以军坦克就只是毫无威胁的铁皮罐头。

事实上,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大使就向美国提出了请求,希望美国能够紧急提供一批坦克弹药。在二十二日、二十四日与二十五日上午,以色列总理三次给美国总统打电话,提到了援助的事情。

美国国防部在这个时候提出援助问题,表明已经刻不容缓了。

问题是,如果美国援助以色列,中国就会援助埃及与叙利亚,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坦克弹药,中国就会向埃及与叙利亚提供坦克。要是两个大国都介入的话,美国提供的援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当时,CIA已经发出警报,中国陆军已经派遣一个主力集团军,以联合军事演习的名义进驻巴基斯坦,而该集团军装备了近千辆24式主战坦克与一千多辆装甲战车,如果中国决定紧急援助埃及与叙利亚的话,这些装备能在五天之内,通过海运抵达埃及,或者是在一周之内通过空运送到叙利亚。

与之相比,美国的处境没有任何优势。

当时,美国在欧洲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只有不到四百辆坦克与六百多辆装甲战车。

更重要的是,阿拉伯国家已经表明了立场,如果欧洲介入这场战争,将对欧洲进行石油禁运,因此欧洲国家不见得会与美国合作。只要禁止美军利用其军事基地,美国就很难调动部署在欧洲的主战装备。

从国内运送的话,至少也要一周之后才能抵达以色列。

此外,美国还得顾忌阿拉伯国家的反应,毕竟美国直接介入,将给埃及与叙利亚足够多的理由去说服其他阿拉伯国家。

受这些因素影响,在二十五日上午,美国总统没有批准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

只是,美国总统也没有出面呼吁停战,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以军能够在西奈半岛上击败埃及军队,美国就不用急于出手。即便情况更加糟糕,以军遭到重创,也可以等到埃及军队攻入以色列境内之后,再出手援助。

结果就是,在这个原本可以结束战争的时刻,中美都保持了沉默。。.。

第37章 回国第8章 倒计时第78章 广泛动员第183章 频出怪招第99章 妥协第8章 经济账第19章 主动攻击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132章 攻守两难第22章 登陆作战第93章 空中偷袭第58章 海航突击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9章 做彻底第36章 负担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97章 针锋相对第91章 战略突击第79章 另辟蹊径第80章 战术推断第205章 突袭第268章 光速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288章 科技大爆发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7章 利诱第142章 防空火网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6章 马蜂窝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260章 超级胡萝卜第297章 警戒圈第228章 导火索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99章 进退两难第99章 妥协第32章 匹夫有责第19章 主动攻击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35章 全局第81章 屏障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101章 导弹攻击第80章 转变第79章 盲目猜测第222章 错误情报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138章 警钟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85章 矛盾爆发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9章 水深火热第21章 动员第38章 劳动力第19章 关键结点第118章 软磨硬泡第96章 瞒天过海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24章 重大发现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55章 决战在即第27章 精妙战术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237章 攻坚战第11章 打击利器第30章 虎口逃生第55章 两手准备第12章 战争推动者第102章 海上屠场第208章 毁灭之路第44章 舰炮怒吼第117章 高姿态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89章 统一第44章 出山第58章 新班子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21章 一锅端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61章 战略禁运第187章 陡生变数第63章 误打误撞第44章 历史使命第33章 超级航母第7章 机关算尽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17章 打与不打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51章 整军备战第203章 正面强攻
第37章 回国第8章 倒计时第78章 广泛动员第183章 频出怪招第99章 妥协第8章 经济账第19章 主动攻击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132章 攻守两难第22章 登陆作战第93章 空中偷袭第58章 海航突击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9章 做彻底第36章 负担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97章 针锋相对第91章 战略突击第79章 另辟蹊径第80章 战术推断第205章 突袭第268章 光速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288章 科技大爆发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7章 利诱第142章 防空火网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6章 马蜂窝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260章 超级胡萝卜第297章 警戒圈第228章 导火索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99章 进退两难第99章 妥协第32章 匹夫有责第19章 主动攻击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35章 全局第81章 屏障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101章 导弹攻击第80章 转变第79章 盲目猜测第222章 错误情报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138章 警钟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85章 矛盾爆发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9章 水深火热第21章 动员第38章 劳动力第19章 关键结点第118章 软磨硬泡第96章 瞒天过海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24章 重大发现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55章 决战在即第27章 精妙战术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237章 攻坚战第11章 打击利器第30章 虎口逃生第55章 两手准备第12章 战争推动者第102章 海上屠场第208章 毁灭之路第44章 舰炮怒吼第117章 高姿态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89章 统一第44章 出山第58章 新班子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21章 一锅端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61章 战略禁运第187章 陡生变数第63章 误打误撞第44章 历史使命第33章 超级航母第7章 机关算尽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17章 打与不打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51章 整军备战第203章 正面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