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战略突击

新年第一天,北京时间上午十点,俄军跨过边境线后两个半小时,黄瀚林以俄罗斯出兵入侵伊朗为由,正式向俄罗斯宣战。(_

半个小时后,中俄战争爆发。

在历史上,这又被称为“大陆战争”,因为牵扯进来的不仅是中国与俄罗斯,还有中亚与东欧地区的几个国家。

与俄罗斯打击伊朗一样,战争的第一阶段,中国空军首先登场。

不同的是,空中打击没有持续好几天,只进行了四个小时。北京时间下午两点半,中国陆军就跨过了中俄边境线,攻入俄罗斯境内。更加重要的是,第一个地面战场不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而是西伯利亚。

天黑之前,中国陆军的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已经翻越了阿尔泰山脉。

中**队的守要攻击目标是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即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大动脉的两处枢纽中心。

在攻打别洛沃的战斗中,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出动了上千架倾斜旋转翼飞机。

这些战术级别的运输机(正是因为陆航大量装备倾斜旋转翼飞机,空军才没有大量采购战术运输机)首先把四支轻量化的突击集群送到别洛沃,在通往新库滋涅茨克的公路附近开辟了机降场。

在装备上,空降部队与其他部队有很大的不同。

空降部队中,主力装备是一种介于反装甲平台与多用途平台之间的地面战平台,即拥有反装甲平台的火力,但是防护水平只达到了多用途平台的级别,从而具备了摧毁敌人主战坦克的能力,战斗全重则降低到了二十五吨以内,可以由大型倾斜旋转翼飞机运送,满足了机降作战的最低标准。

当然,这种“空降作战平台”在性能上有很多缺陷。

除了防护能力极为薄弱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持续作战能力较差,因为战斗重量限制在二十五吨以内,就必须减少燃料电池的携带量,以及弹药基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必须首先满足机降作战标准。

所幸的是,别洛沃附近没有俄军主力部队。

更重要的是,首先赶来的俄军反击部队,装备的竟然是老掉牙的0主战坦克,根本不是空降部队的对手。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空降场的安全,空军动用了数百架战斗机,陆航也出动了大批执行攻击任务的倾斜旋转翼飞机。

天黑之前,执行运输任务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再次出动。

这次,送来的不是作战部队,而是大批用来构筑野战机场的预制件,比如直接铺设在平地上形成跑道的蜂窝状铝锂合金板。最初的时候,这些“拼凑地板”用的是复合材料,结果在使用中发现,复合材料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可塑性不强、容易损毁、难以战地修复等等。相对而言,金属板材除了重量稍微大一点之外,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可塑性上比复合材料好得多。当然,为了降低重量,便于进行空运,采用了昂贵的铝锂合金,给大批量装备产生了负面影响。

战争爆发前,中国空军总共只采购了三套这种野战机场预制件。

仅仅两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夜间九点不到,一条长一千二百米的跑道就成行了,工程兵还在此期间开辟了一块总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停机区。接下来,就轮到中国空军的大型电动运输机登场了。

这个晚上,别洛沃的地面部队只适当扩大了防线。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空运任务。

要知道,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只是前锋,真正的主力在后面,即被戚凯威特意留下来的第三十八集团军。

可以说,戚凯威在战前的部署,为这次奇袭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斗打响之前,中国陆军只在西北署了一支主力集团军,即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另外三支靠前部署的主力集团军都集中在东北地区,而且已经有两支集团军进入进攻阵地,摆出了攻打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架势。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认为中国陆军会首先扫荡远东地区。

当时,连布鲁希洛夫都认为,中国出兵远东的可能性非常大。让俄军总参谋长做出这个判断的因素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原因,即中国政府在向美国宣战之后,就承诺不会入侵任何一个中立国家。

事实上,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一直遵守着这个承诺。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布鲁希洛夫认为,中**队在西北发动进攻,即攻打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原因很简单,在这边,俄罗斯与中国的边境线非常短。

更重要的是,阿尔泰山脉横垣在两国之间,没有地面交通线,除非中**队借道蒙古或者哈萨克斯坦,不然无法建立起后勤补给线。相对而言,蒙古不是个好选择,因为这个至今保持着游牧传统的国家,根本没有几条可供使用的公路,而其唯一的铁路,也远离中俄西部边境。也就是说,中国只能借道哈萨克斯坦,而哈萨克斯坦的主要交通网里中哈边境地区都足够远。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中**队借道哈萨克斯坦的话,首先就得占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

在布鲁希洛夫看来,就算中国的政治承诺根本靠不住,哈萨克斯坦的战略纵深也足以为俄罗斯争取到足够的防御准备时间。按照他的估计,就算哈萨克斯坦不抵抗,中**队也需要一周才能到达俄哈边境地区。对布鲁希洛夫来说,别说一周,只要给他五天,就能完成兵力调动工作。

接下来,中国陆军的部署情况,让布鲁希洛夫坚定了这个判断。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俄军的主力集中在远东地区,而在阿尔泰山脉北部地区,只有一些预备部队。

只是,布鲁希洛夫手里也不是没有牌可打。

当时,从内高加索地区派往远东地区的军队中,有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步兵师还在新西伯利亚等待转运。

也就是说,在离中**队不到三百公里的地方,有两个俄军主力师。

对俄罗斯来说,三百公里不算远。

可是对地面部队来说,三百公里却足够远了。要知道,一支常规地面部队,一天的行军里程也就只有一百多公里。

俄军能够及时赶到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晚上,戚凯威动用四百多架运输机,把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主力部队送到了别洛沃。

与此同时,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也在北面取得了重大胜利,顺利攻占了安热罗苏真斯克郊外的机场。

虽然这只是一座小型民用机场,但是足够让大型电动运输机起降了。

要知道,大型电动运输机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能在野战机场上起飞,甚至能在较为平整的硬质地面上起飞。

除此之外,倾斜旋转翼飞机以常规方式起降时,运载能力能提高百分之五十。

如此一来,这些原本只用来运载空降战车的“战术运输机”,也能运载质量在三十七吨左右的地面战平台了。要知道,多用途平台的战斗全重也就只有三十五吨,而反装甲平台在卸下全部电池、弹药等物品之后,能把重量将到三十六点五吨,从而可以用倾斜旋转翼飞机以常规方式运送。

第十五空降集团军被称为“集团军”,主要就是除了拥有空降部队,还有一支实力不俗的地面部队。在作战配置上,空降部队只占了三分之一左右,是集团军的突击力量,而占了三分之二的常规部队,才是集团军的主力。因此在作战使用上,空降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夺取前沿机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也在当晚大批开赴前线。

这个晚上,中国的军事空运能力再次爆发出了惊人的威力。

到一月二日天亮时,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绝大部分作战部队已经抵达别洛沃,先头部队已经攻入了城区。

北面,第十五空降集团军的主力也已到达安热罗苏真斯克,并且发动了进攻。

空中战场上,中国空军的上千架战斗机轮番出动,压得俄罗斯空军抬不起头来,主动放弃了战场制空权。随后,中国空军还出动战略轰炸机,对俄军纵深地区的防御部队与重要军事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轰炸。

收到从前线发来的战报,布鲁希洛夫几乎绝望了。

差不多只用了十二个小时,中**队就在俄军战略防线的腰部打开了一个巨大的、而且是致命的突破口。虽然俄军还在顽强战斗,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的守军都在死守摇摇欲坠的阵地,给中**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布鲁希洛夫知道,俄罗斯已经输了,彻底输掉了这场战争。

仅仅十二个小时,一场大规模战争就决出了胜负,绝对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当然,中**队离真正的胜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从战略上讲,顺利攻占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只是为接下来的战略胜利打下了基础,或者说打开了通往胜利的大门,而不是真正取得了胜利。

在取得胜利之前,中**队还要战胜数不尽的困难。

第86章 全面竞赛第16章 马蜂窝第12章 幕后推手第50章 大漠扬威第3章 把握机会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210章 瓮中之鳖第144章 拿命去赌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38章 战前会议第198章 追赶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155章 将计就计第69章 休假第19章 核战争第121章 中亚剧变第132章 临界点第31章 出兵的价格第17章 新的选择第39章 积极备战第21章 次优选择第22章 登陆作战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277章 小心为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45章 宣传战第69章 恶仗第32章 迫在眉睫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52章 统一意见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37章 远洋护卫第99章 进退两难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36章 负担第52章 统一意见第81章 进攻制胜论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9章 伏击第180章 归宿第3章 大国实力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1章 次优选择第295章 遗迹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86章 战术侦察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40章 积极主动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72章 倾其所有第68章 历史时刻第59章 与时间赛跑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99章 等不起第39章 机会第20章 混战第36章 权衡第128章 欧洲联邦第25章 先做准备第6章 错失先机第171章 八个半小时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9章 力挽狂澜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35章 孤注一掷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22章 谁输谁赢第84章 青出于蓝第54章 最后冲刺第47章 证据第76章 作战策划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77章 针锋相对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4章 盟友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56章 快马加鞭第70章 重击落空第15章 亏本买卖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3章 敌后营救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09章 舰队出征第21章 惨败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4章 怎么打第12章 措手不及第31章 不可避免
第86章 全面竞赛第16章 马蜂窝第12章 幕后推手第50章 大漠扬威第3章 把握机会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210章 瓮中之鳖第144章 拿命去赌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38章 战前会议第198章 追赶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155章 将计就计第69章 休假第19章 核战争第121章 中亚剧变第132章 临界点第31章 出兵的价格第17章 新的选择第39章 积极备战第21章 次优选择第22章 登陆作战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277章 小心为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45章 宣传战第69章 恶仗第32章 迫在眉睫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52章 统一意见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37章 远洋护卫第99章 进退两难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36章 负担第52章 统一意见第81章 进攻制胜论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9章 伏击第180章 归宿第3章 大国实力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1章 次优选择第295章 遗迹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86章 战术侦察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40章 积极主动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72章 倾其所有第68章 历史时刻第59章 与时间赛跑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99章 等不起第39章 机会第20章 混战第36章 权衡第128章 欧洲联邦第25章 先做准备第6章 错失先机第171章 八个半小时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9章 力挽狂澜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35章 孤注一掷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22章 谁输谁赢第84章 青出于蓝第54章 最后冲刺第47章 证据第76章 作战策划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77章 针锋相对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4章 盟友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56章 快马加鞭第70章 重击落空第15章 亏本买卖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3章 敌后营救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09章 舰队出征第21章 惨败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4章 怎么打第12章 措手不及第31章 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