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倾其所有

得到总统授权后,钱德勒兑现了承诺。

在第一轮谈判中,钱德勒就答应了喜田多一郎提出的几乎所有要求,而且还做出了一些额外保证,比如情报支援。

喜田多一郎不是笨蛋,趁此机会为日本争取了一切能够争取的东西。

只是,喜田多一郎严重缺乏远见。

在与钱德勒会谈的时候,喜田多一郎提出的要求,几乎都局限在空中力量上,而没有过多的考虑海上作战。

当然,这并不表明喜田多一郎没有提出多少要求。

喜田多一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获得美军的F-22A,而且是进行了全面改进的第五批次。

钱德勒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仅此就能证明美国推动战争的决心。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F-22A有三个批次,其中第一批次只有部分战斗力,第二批次拥有完备的制空能力,第三批次针对多用途性做了改进。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F-22A的改进工作到此为止。

第二次朝鲜战争中,F-22A的性能缺陷暴露了出来。

虽然第三批次的F-22A已经具备了对地打击能力,能够使用九百磅级弹药,但是其多用途能力仍然不够突出,很难执行防区外打击任务。在F-22A夺取了制空权,作战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联军仍然得用突防能力有限的第三代战斗机执行打击任务,结果在志愿军的防空火力网里损失了大量战斗机。

F-22A的第四批次,就是针对多用途性做了更加彻底的改进。

让F-22A重新上天的还是第五批次,即针对电磁战能力进行的全面改进。

到二零一八年底,美军的所有F-22A都达到了第五批次的标准,之前服役的战斗机全部完成了改造工作。

只是,在对外销售时,美国有所保留。

当时卖给日本的是第三批次的F-22A,即便是出售给以色列的,也只是第四批次,而不是最好的第五批次。

按照美国的军火销售政策,要到第五代重型战斗机问世,才会出售第五批次的F-22A。

严格说来,第五批次的F-22A应该变更代号,比如F-22B,或者为了避免与FB-22混淆而用F-22C做代号。但是为了推销F-22A,美国空军配合军火商,故意混淆战斗机代号,不然其他国家肯定不会花巨资采购F-22A。

比起前四个批次,第五批次的F-22A的改进非常彻底。

除了增添电磁对抗系统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动力系统。在美国空军中,F-22A的主力发动机不再是F-119,而是在定型竞争中败下阵来的F-120,而且是这种发动机的全面改进型号。

F-120在竞争中败给F-119,不是不够先进,而是不太可靠。

作为变循环发动机,F-120的初始起点就比F-119高得多,而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技术不够成熟、可靠性非常低。因为在F-22A服役初期,没有一种战斗机可以与之抗衡,所以使用更加可靠的发动机,不但能够达到战斗机的设计指标,还能减少使用中的麻烦、以及维护费用。

美国空军的选择并没错,如果发动机出了问题,战斗机就得停飞。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F-15刚服役的时候,就因为F-109的可靠性太低,曾经数次大规模停飞,直到美国空军引入竞争机制,选择F-110为备用发动机,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也促使军火商花大力气改进F-109。

问题是,受基本结构限制,F-119的改进余地肯定不如F-120。

在美国空军认识到了战斗机机动性能的重要性之后,肯定需要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加上第五批次增加的设备重量,更需要一种大推力发动机来提高F-22A的机动性,至少不能因为增加了设备重量而导致机动性降低。

这个机会,让F-120起死回生。

虽然美国从未公布F-120-800的具体性能指标,但是第四批次F-22A采用的F-119-600的最大加力推力就达到了一百八十三千牛,超过了采用同样核心机的F-135-400型,成为当时推力最大的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美军放弃F-119-600,选用F-120-800,表明这种发动机的推力更大。

即便不是更大,而是相当,第五批次F-22A的机动性能也远超以往。

按照外界估计,在增加了电磁对抗系统之后,第五批次F-22A的空重由第四批次的十六吨增加到了十七点五吨,标准状态时的空战重量为二十三吨,因此其空战推重比在一点五以上,比第三批次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如果按照战斗机空重增加的幅度计算,F-120-800的推力比F-119-600增加了百分之十左右,空战推重比接近一点七。与之相比,即便是采用新式发动机的J-20也差了很大一截。要知道,WS-15的设计指标仅仅是让J-20的空战推重比达到一点四五,勉强超过第三批次F-22A。采用117S发动机的J-11C,空战推重比仅有一点三左右。

美国的技术实力不容低估,其在航空领域数十年的积累,足以傲视全球。

如此先进的战斗机,自然没有理由首先提供给其他国家,哪怕是最要好的盟国。

现在,美国答应出售第五批次F-22A,而且是直接出售美军现有装备,而不是让日本排队等候,表明美国非常希望日本扭转战局。

当然,仅有战斗机还不够。

二十九日的战斗表明,指挥与情报系统比先进战斗机更重要。

导致日本空中自卫队战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支持制空作战的指挥与情报系统。

E-767没有电磁对抗能力,无法前出到战场附近,只能留在冲绳上空,而且在遭到袭击时还得转向规避。

按照喜田多一郎的要求,钱德勒答应出售八架最新式的E-3G。

相对而言,E-3G就不是不能卖的装备了。

因为前面的编号已被占用,所以E-3G并非E-3C的深度改进型,只是在E-3C的基础上增添了电磁对抗系统,更换更好的固态相控阵雷达与更省油的发动机,其他方面与E-3C基本上没有区别。

对日本空中自卫队来说,这种预警机却意义非凡。

八架E-3G,足以确保日本空中自卫队在两个战略方向上,随时保持战略警戒。如果得到其他预警机的支持与配合,比如让E-767靠后部署,还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指挥两场大规模空战。

更重要的是,E-3G不怕电磁武器,可以前进部署。

对日本空中自卫队来说,E-3G还有一个好处。这种预警机的指挥控制界面与E-767没有多大区别,空中自卫队的官兵就能操控,不需要花费巨资雇佣美国军人,能由日本军人来掌握战术主导权。

除了预警机,日本空中自卫队还需要一种战略飞机:战略电子侦察机。

虽然E-3G不怕电磁武器,但是在严重电磁战中,预警机的作战效能大大降低,而战略电子侦察机反而更能适应战场环境。二十九日的战斗中,美军的EC-135就多次截获J-20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中国空军的电子侦察机也在搜索F-22A的行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却没有类似的作战平台。

没有,就只能买。

显然,钱德勒很有诚意。

要知道,在以往任何时候,像EC-135这样的战略性机种都不在出售清单内。从军事价值上讲,EC-135丝毫不亚于B-2A。更重要的是,这些战略电子侦察机除了在战时发挥重大作用之外,在和平时期也很有用途。

把战略电子侦察机卖给日本,算得上是美国在为日本开后门了。

问题是,这还不是全部。

不管是第五批次F-22A、还是E-3G与EC-135,其主要用途都是制空,即帮助日本空中自卫队夺回制空权。

要想把制空权利用起来,使其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还得拥有进攻性力量。

不可否认,第五批次F-22A与不俗的打击能力,但是主要体现在对地上,而不是对付海上目标。

说得简单一点,F-22A的狭小弹舱装不了反舰导弹。

要用F-22A携带反舰导弹执行对海打击任务,就只能使用外部挂架。理论上,在使用复合挂架的情况下,F-22A能携带十二枚AGM-84M,而且在内部弹舱携带六枚AIM-120D与两枚AIM-9Y,从而具备完整的对空作战能力,作战半径也仅比执行制空作战任务时短了不到五百公里。

问题是,使用外部挂架后,F-22A就没有隐身能力了。

用价值数亿美元的F-22A去执行突击任务,显然很不划算。

可惜的是,在美国的武器库里,没有让日本满意的战术战斗机。

F-35A是不错的多用途战斗机,只是在执行对海打击任务时,也得使用外部挂架,从而失去隐身能力。与F-22A相比,F-35A唯一的优势就是更加便宜,经得起消耗。问题是,日本在采购F-22A之后,没有急着采购F-35A,计划到F-22J大规模服役之后,再采购F-35A替换F-2与F-4G。

至于FA-18EF,日本空中自卫队根本不屑一顾。

这种战斗机都快被美国海军淘汰了,而且在F-X选型的时候,日本选择的是F-35A,而不是FA-18EF。更重要的是,FA-18EF是美国海军的战斗机,而日本空中自卫队从来没有使用过美国海军的战斗机,也没有相应的后勤保障设备。如果采购FA-18EF,还得同时购买后勤保障设备,并且花巨资聘请美国海军的保障人员。总经费算下来,还不如直接使用F-22A划算。

当然,钱德勒提出了折中方案,即优惠提供退役的F-16CD,并且把这种战斗机升级到最新批次的标准。

相对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日本的F-2与F-16是孪生兄弟,或者说是在F-16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大部分后勤保障设备都能通用,日本飞行员也能尽快熟悉这种战斗机,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使用费用。

问题是,F-16早已落后,连美军都不再使用了。

再过两年,最后一个F-16中队就将从美国空军的作战部队中退役,今后只能在假想敌部队见到这种战斗机了。

这下,问题严重了。

第105章 完美伏击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69章 恶仗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67章 新式攻击法第54章 突然袭击第64章 退与不退第91章 勇敢的代价第47章 假设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章 唯一选择第87章 接敌第14章 无声对抗第30章 打过边境线第68章 南海战略第84章 青出于蓝第160章 空中打击第10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158章 二虎相争第261章 同盟宪章第233章 蚕食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65章 全面行动第6章 第一步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59章 大部队渡江第5章 来晚了第19章 核战争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111章 政坛剧变第42章 找准目标第74章 争取时间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51章 时间点第190章 主动权第16章 巢臼第34章 矫枉过正第55章 最后的坚持第151章 人尽其用第108章 海下杀手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53章 生存竞赛第26章 重拳出击第97章 战略分歧第47章 唯一选择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14章 首相之死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31章 出兵的价格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81章 同盟集团第65章 门槛第78章 两强标准第50章 大漠扬威第10章 重在过程第32章 拼光拼尽第7章 关联性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76章 作战策划第241章 主动求变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126章 内讧第63章 朋友第48章 外派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221章 经验教训第61章 猛然醒悟第94章 再战印度洋第33章 最后反击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130章 进攻方向第17章 从基础做起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190章 主动权第314章 大重建第31章 不可避免第16章 强渡第77章 分歧第3章 把握机会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271章 复员大潮第126章 飞行的陆军第80章 援助第19章 主动攻击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77章 分歧第8章 不知进退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31章 接触第179章 救星第13章 狙杀第16章 强渡第68章 推波助澜
第105章 完美伏击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69章 恶仗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67章 新式攻击法第54章 突然袭击第64章 退与不退第91章 勇敢的代价第47章 假设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章 唯一选择第87章 接敌第14章 无声对抗第30章 打过边境线第68章 南海战略第84章 青出于蓝第160章 空中打击第10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158章 二虎相争第261章 同盟宪章第233章 蚕食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65章 全面行动第6章 第一步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59章 大部队渡江第5章 来晚了第19章 核战争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111章 政坛剧变第42章 找准目标第74章 争取时间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51章 时间点第190章 主动权第16章 巢臼第34章 矫枉过正第55章 最后的坚持第151章 人尽其用第108章 海下杀手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53章 生存竞赛第26章 重拳出击第97章 战略分歧第47章 唯一选择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14章 首相之死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31章 出兵的价格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81章 同盟集团第65章 门槛第78章 两强标准第50章 大漠扬威第10章 重在过程第32章 拼光拼尽第7章 关联性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76章 作战策划第241章 主动求变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126章 内讧第63章 朋友第48章 外派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221章 经验教训第61章 猛然醒悟第94章 再战印度洋第33章 最后反击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130章 进攻方向第17章 从基础做起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190章 主动权第314章 大重建第31章 不可避免第16章 强渡第77章 分歧第3章 把握机会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271章 复员大潮第126章 飞行的陆军第80章 援助第19章 主动攻击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77章 分歧第8章 不知进退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31章 接触第179章 救星第13章 狙杀第16章 强渡第68章 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