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点燃导火索

如果说美国是台海问题的始作俑者,那么日本就是台海问题的利益攸关方。

对美国来说,台湾不过是围剿中国的战略链条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而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最多只能从台湾突破第一岛链,获得进入西太平洋海域的战略通道。因为在台湾北面有琉球群岛、南面有菲律宾诸岛,所以台湾仍然处于美国的战略包夹之中。即便中国进入了西太平洋,也要面对美国精心部署的第二岛链,还得跨越大半个太平洋,才能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美国有着非常巨大的战略纵深,丢掉第一道防线不会立即产生明显影响。

对日本来说,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在进入西太平洋之前,中国只能在东海方向上对日本构成威胁,日本只需要加强西部地区的战略力量就能应付。

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日本的战略安全已经严重恶化。

原因很简单,志愿军没有全部撤走,而且朝鲜欠下巨额外债,迟早会把军事基地租借给中国。获得朝鲜的军事基地之后,中队就能进入日本海,从北面威胁日本本土,让日本不得不延长战略防线。

如果中国获得了进入西太平洋的通道,日本将面临全面包围的威胁。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日美同盟协议摆在那里,除非中国有信心挑战美国的海洋霸权,而且在海洋上战胜美国,不然就不会攻击日本本土。

对日本来说,最应该考虑的不是本土安全,而是战略航线安全。

作为全球第三大原料进口国,日本的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非洲农垦团的粮食、中东的石油、东南亚的橡胶与澳大利亚的矿石,都需要经海上运输,而其中超过六成由西南战略航线输入。

这条航线,必须经过台湾周围海域。

试想,如果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控制了台湾周边的国际航道,即便是规模有限的战略封锁都能搞垮日本。

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日本就跟随美国,多次重申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利益。

随着美国逐步退出西太平洋地区的前沿防线,日本出于基本安全考虑,必然会积极填补美国留下的势力真空。

事实上,日本就是这么做的。

在西表岛建航空站、在与那国岛建海军码头,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台海,增强在西南战略航线上的军事存在。

相对而言,中日在钓鱼岛上的主权争端根本算不了什么。

日本对基本战略安全保障的要求无可厚非,中国实现统一大业的追求也很正常,因此双方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个矛盾,足以让双方兵戎相见。

美国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点燃导火索,让这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为了不可放弃的利益干上一架。

现在,这个时机成熟了。

年初的时候,钱德勒就嗅到了中日间的火药味,特别是在日本宣布增强冲绳群岛的军事部署之后。

侍机制造矛盾,把中日推上战场,不是钱德勒的决定。

这么重大的事情,国防部长也无权做出决定。

只是,钱德勒非常清楚麦克米伦的想法。

宣誓就职之后,麦克米伦做了很多事,但是美国的全球战略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选民已经对他感到失望。明年,新的大选将再次开始。在此之前,麦克米伦必须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才能获得选民的支持。

他要做的,就是引爆一场没有美国参与、却能给美国带来巨大利益的战争。

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这场战争,让更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中国已经对美国的全球利益构成了切实威胁,从而用民众的意志来主导未来的美国政策,帮助他通过多项有助于增强美国战略实力的重案。

对麦克米伦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引爆中日矛盾。

只是,这件事绝对不能与美国扯上关系,不然美国就有可能卷入中日军事冲突。

麦克米伦把这件事情交给了钱德勒,因为出任国防部长之前,钱德勒是CIA局长,还是退役的四星上将。

按照麦克米伦的指示,钱德勒做了精心部署。

三月份,中国的情报船在钓鱼岛附近被日本海上警备厅的巡逻舰撞沉后,钱德勒向西太平洋派遣了一艘攻击核潜艇。为了掩人耳目,或者说避免扯上关系,这艘潜艇部署在夏威夷的珍珠港,而不是关岛的阿普拉港。

这艘潜艇只有一个任务:侍机在中日之间制造事端。

经过两个月的耐心等待,机会终于到来了。

“情报船事件”之后,虽然中国非常克制,没把集结的舰队派过去,只是在舟山群岛海域搞了一场特别有针对性的联合登陆演习,搞得台海局势一度火药味十足,但是中国海军没有退缩,而是把行踪更加隐秘的潜艇派往东海东部海域,监视附近的日本舰船,以及勘测海底地形。

日本也没有退缩,针锋相对的派去了潜艇与反潜巡逻机。

只是,这些对抗全在台面下进行,双方都没有大肆声张。

为什么要这么做?钱德勒非常清楚。

在局势恶化到必须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之前,中日都缺乏必胜的信心,或者都认为能够通过非战争的方式获得更多利益。更重要的是,军事层面上的秘密对抗,并没有涉及到双方的核心利益。

中国大搞军事现代化,已经使台海局势恶化。

早在二零一六年,刚当选的台湾“总本o统”李明奎就不顾退居二线的刘俊实反对,提出新的军火采购案,包括拿二百四十亿美元从美国采购一百六十架F35A战斗机,并且重新提出采购常规潜艇。

中队在舟山群岛搞联合登陆演习,让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在针对台海。

结果是,四月份的时候,台湾“副总统”罗秉宽以校友身份回到耶鲁大学,趁此机会与包括钱德勒在内的美国高官会晤,正式提出新的军备采购计划,除了F35A战斗机与常规潜艇,还提出购买美军退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并且花巨资为这些巡洋舰配备海基反导系统。

因为美国没有拒绝罗秉宽入境,所以中国还临时撤走了驻美大使。

台湾如此积极,自然不需要日本大动干戈了。

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只要台海问题激化,中国就不能盯住东海,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台海问题。

事实上,中国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在“情报船事件”后,中国的克制态度,就被认为是中国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台海危机的直接表现。

问题是,中国会在东海问题上退让吗?

说得更直接一点,台海危机能与东海争端分开吗?

有点远见的政治家都应该知道,台海与东海是分不开的,两件事具有内在关联,中国不可能单独解决任何一个问题。

毫无疑问,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很有远见。

只要中国下定决心,而且具备了足够的军事力量,就会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决心上不成问题,中国绝对不会允许国家分裂。

至于军事力量,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中国空军与海军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陆军更加不用多说。

对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来说,需要的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理由。

虽然从根本上讲,这个理由主要在台湾,而不是在钓鱼岛。只要中国坚持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不管日本占领了多久,中国都有理由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采取行动,把钓鱼岛夺回来。但是只要钓鱼岛问题恶化,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中国当局就会考虑同时着手解决台海问题。

退一万步,即便中国不在台海出手,日本也会让中国出手。

认清这一点后,钱德勒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

比如,在双方有争议的海域,干掉一艘中国潜艇、或者干掉一艘日本潜艇,或者同时干掉双方的潜艇。

反正,只要让双方认为是对方干的,就算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二零一九年五月十八日,这个机会到来了。

因为执行任务的秘密潜艇发回来的消息非常简短,所以钱德勒不大清楚实际情况,只能肯定,事发地点有一艘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还有一艘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而那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分别向这两艘潜艇各发射了一条特别制造的鱼雷,并且先后听到了两次较为明显的爆炸声。

也就是说,这两艘潜艇很有可能都被鱼雷击沉了。

更重要的是,这两艘潜艇在沉没前都没来得及浮上海面,也就没有可能发出消息。即便使用了通信浮标,发出的信号也受到了那架EC135的干扰。短期内,中日双方都不可能搞清楚事件的真相。

要不了多久,双方就会剑拔弩张,在东海干上一架。

钱德勒没有耽搁时间,他得立即向麦克米伦汇报情况,然后让总统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行动,使局势恶化。

在钱德勒看来,中日离爆发战争只差一步。

只要任何一方向前迈出一步,而不是双方都以克制的态度处理这件事情,战争就会在真相浮上水面之前爆发。

战争爆发后,真相就不重要了。

第5章 战略方向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41章 疯狂准备第43章 门槛第7章 钢铁鲨鱼第75章 积极迎战第132章 临界点第207章 黔驴技穷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9章 血染横滨第45章 关键情报第14章 宣战第227章 灭绝第288章 科技大爆发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54章 远征日本海第57章 提前行动第18章 战争推手第177章 大兵压境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167章 预见性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7章 突然袭击第90章 突发奇想第19章 核战争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29章 选将第83章 空中遭遇第7章 突然袭击第13章 全权顾问第1章 千锤百炼第52章 大获全胜第100章 钢铁洪流第56章 窗户纸第81章 防空拦截第82章 战火再起第18章 画蛇添足第21章 惨败第22章 主要与次要第71章 打捞沉船第3章 战争导火索第4章 战争阴云第32章 拼光拼尽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2章 拼光拼尽第29章 血战戈兰高地第18章 左右逢源第81章 前沿科技第98章 战略轰炸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44章 恢复性扩充第15章 轰炸任务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53章 巧合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90章 高效率打击第120章 多面手第21章 夺回失地第100章 以快取胜第106章 地面决战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85章 矛盾爆发第96章 回归正位第24章 空中打击第12章 封锁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162章 登陆开始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188章 向上帝祈祷第184章 失踪的潜艇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90章 主动权第17章 经贸竞争第48章 针锋相对第52章 统一意见第160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229章 守无可守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80章 情况有变第49章 疑点重重第9章 备战第107章 和解为主第163章 第一站第216章 最后的坚持第134章 守与不守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38章 战前会议第70章 重击落空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26章 战略空运第252章 分赃大会第37章 回国第13章 全权顾问
第5章 战略方向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41章 疯狂准备第43章 门槛第7章 钢铁鲨鱼第75章 积极迎战第132章 临界点第207章 黔驴技穷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9章 血染横滨第45章 关键情报第14章 宣战第227章 灭绝第288章 科技大爆发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54章 远征日本海第57章 提前行动第18章 战争推手第177章 大兵压境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167章 预见性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7章 突然袭击第90章 突发奇想第19章 核战争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29章 选将第83章 空中遭遇第7章 突然袭击第13章 全权顾问第1章 千锤百炼第52章 大获全胜第100章 钢铁洪流第56章 窗户纸第81章 防空拦截第82章 战火再起第18章 画蛇添足第21章 惨败第22章 主要与次要第71章 打捞沉船第3章 战争导火索第4章 战争阴云第32章 拼光拼尽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2章 拼光拼尽第29章 血战戈兰高地第18章 左右逢源第81章 前沿科技第98章 战略轰炸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44章 恢复性扩充第15章 轰炸任务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53章 巧合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90章 高效率打击第120章 多面手第21章 夺回失地第100章 以快取胜第106章 地面决战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85章 矛盾爆发第96章 回归正位第24章 空中打击第12章 封锁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162章 登陆开始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188章 向上帝祈祷第184章 失踪的潜艇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90章 主动权第17章 经贸竞争第48章 针锋相对第52章 统一意见第160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229章 守无可守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80章 情况有变第49章 疑点重重第9章 备战第107章 和解为主第163章 第一站第216章 最后的坚持第134章 守与不守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38章 战前会议第70章 重击落空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26章 战略空运第252章 分赃大会第37章 回国第13章 全权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