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战争阴云

仅仅数个小时,中东局势就发展到了临战状态,着实让全球舆论大吃一惊。

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开始报道中东危机的时候,美国总统特使已经到达特拉维夫,紧急会见了以色列总理。

为了安抚以色列,美国打出了好几张王牌。

除了保证将履行安全承诺之外,美国总统特使还明确提到,美国将向东地中海派遣六支航母战斗群,向欧洲地区部署一千二百架作战飞机,增强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力量,比如在迪戈加西亚部署远程轰炸机,派遣航母战斗群进入红海与波斯湾,在海湾地区部署八百架作战飞机等等。

简单说来,就是让以色列总理相信,美国的军事存在,足以让以色列高枕无忧。

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磋商,以色列总理终于做出让步,答应降低动员级别,即暂停预备役部队的集结行动,所有接到动员命令的预备役军人全部留在居住地附近,只派遣正规军加强边境防线。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纳杰夫已经下达了军事动员令。

虽然埃及的动员机制不如以色列完善,但是埃及有更加雄厚的基础,特别是超过以色列十倍的人口。在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内,埃及能够动员一百二十万预备役军人,组建一百个陆军师

在以色列当局公布消息前,叙利亚副总统阿萨德也下达了军事动员令。

与埃及相比,叙利亚的动员能力、准确的说是国家基础差得多,但是也能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动员六十万预备役军人,组建五十个陆军师。

这一切,仍然是中国的功劳。

要知道,牧浩洋帮助埃及进行军事改革的时候,也就是二零三七年初,以戚凯威为首的军事顾问团也在叙利亚进行了类似的工作,由戚凯威为叙利亚制订了完整的战争计划,帮助叙利亚提高了军事动员能力。

这个时候,黄瀚林还在飞往开罗的途中。

受埃及与叙利亚先后进行军事动员影响,以色列总理出尔反尔,在全国性电视讲话中不但没有宣布暂时停止进行军事动员,还号召所有公民拿起武器,捍卫大卫王的领土,捍卫犹太民族的生存权。

最为光火的不是黎平寇,而是美国总统罗伯特-伯伊斯。

要知道,如果以色列放低姿态,主动做出让步,局势很有可能好转,至少埃及与叙利亚当局没有理由立即发动战争。

问题是,伯伊斯也没有理由指责以色列总理。

在做出承诺的时候,以色列总理提到了一个先决条件,即在美国完成军事部署前,埃及与叙利亚没有对以色列构成致命威胁。

显然,在埃及与叙利亚先后宣布进行军事动员之后,这个条件就不成立了。

因为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所以在美国总统特使做出保证的时候,美军的部署仍然遥不可及。当时,只有一艘美国航母在地中海活动、另外一艘在比斯开湾,两天内最多只有两艘航母能够赶到东地中海,比美国承诺的少了四艘。空军方面,美国最多能在两天内向欧洲地区派遣四百架作战飞机,完成一千二百架作战飞机的部署工作,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印度洋方向上的情况更加糟糕,当时只有一艘航母在波斯湾活动,红海则没有美军战舰,而向迪戈加西亚部署远程轰炸机,最快也要三天。

也就是说,美国不可能在埃及与叙利亚完成动员之前完成军事部署。

如果以色列不进行军事动员,甚至不扩大动员规模,在两天之后,埃及与叙利亚就有足够的能力迅速击败以色列。更重要的是,埃及与叙利亚方面很有可能认为,能够赶在美国出兵干预之前击败以色列。

这样一来,战争就无法避免。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以色列都没有理由停止军事动员。

用以色列总理的话来说,如果在这个时候下令停止军事动员,犹太民族将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而做出这个决定,将使他成为犹太民族的罪人,任何领导人都没有能力为之负责。

受此影响,黄瀚林到达开罗的时候,双方已是剑拔弩张。

战争将不可避免吗?

至少在两天之内,战争不会爆发。按照牧浩洋提交的第一份评估报告,在以色列进行全面军事动员,而且效率远超过对手的情况下,埃及与叙利亚在完成军事动员之前没有足够的信心打赢战争,因此在完成动员之前,埃及与叙利亚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只要能够稳住以色列,接下来两天至关重要。

美国总统特使没有离开特拉维夫,而是与以色列总理进行了第二次紧急会晤。

可以说,这个时候,中国与美国都在竭力阻止战争爆发。

当天下午,戚凯威回到北京。

按照腾耀辉的安排,总参谋部调拨出一批人员,成立由牧浩洋直接领导的临时军事决策分析小组。

在戚凯威的帮助下,牧浩洋在当天下午提交了第二份分析报告。

综合埃及与叙利亚的军事实力,以及两国的备战情况,特别是在二零三六年之后,针对可能爆发的战争进行的军事改革,牧浩洋在提交给黎平寇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埃及与叙利亚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非常大。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给予的军事援助,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了埃叙两国的信心。

当时,杜小蕾还在飞往美国途中,向黎平寇提交了一份国际形势分析报告。

按照外长的分析,埃及与叙利亚除了在军事上有冒险的基础之外,在中东地区的国际局势上也存在冒险的可能性。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扩张行动,极大的增强了两国的外交信心。

说得直接一点,埃及与叙利亚领导人很有可能相信,中国不会让他们战败。

综合这两份报告,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在完成军事动员之后,埃及与叙利亚很有可能在中国与美国采取行动之前发动战争。

这个结论,与黄瀚林发回来的第一份报告完全吻合。

虽然在与黄瀚林会晤的时候,纳杰夫高度赞扬了中国维持和平与稳定的措施,表示埃及将审慎处理这起事件,不会打第一枪,但是他没有对是否采取军事行动,或者因意外因素引发冲突做出任何承诺。

说得直接一点,纳杰夫依然在向战争前进。

用黄瀚林的话来说,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即埃及暂时停止军事动员,纳杰夫都没有做出让步,而是以以色列已经全面提高了军事动员、以及摩萨德必须为发生在大马士革的刺杀事件负责为由,坚持进行全面军事动员。

当时,纳杰夫做出的唯一让步就是:接受由阿拉伯国家出面进行调停。

受此影响,当天下午,沙特阿拉伯、约旦、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与阿曼均表示愿意出面调停。

当天晚上,约旦国王就亲自,号召以色列、埃及与叙利亚派遣高级政府官员,到安曼进行磋商。随后沙特阿拉伯王储飞往开罗,向纳杰夫提出调解方案,阿联酋迪拜酋长则飞往大马士革,会晤阿萨德。至于以色列方面,则是由科威特埃米尔亲自出面,向以色列总理提出和平建议。

当然,也有不和调的声音。

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伊朗就大肆鼓吹战争宣言,号召伊斯兰世界全体动员起来,彻底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伊朗总统则通过电视讲话表示,伊朗将无条件的支持埃及与叙利亚向以色列发动战争。

可惜的是,伊朗的声音,根本没有受到重视。

纳杰夫就不用多说了,他打的是“大阿拉伯主义”旗号,而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反而是阿拉伯国家的主要威胁。不管在什么时候,纳杰夫都不大招理伊朗,而且从来没有对伊朗进行过正式访问。从政治上讲,如果纳杰夫想要团结所有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就得与伊朗划清界线。

虽然阿萨德比较热心,但是在是否接受伊朗援助的问题上,他也表现得很低调。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场由纳杰夫一手导演的地区危机,叙利亚要想收回戈兰高地,主要得依靠埃及,而不是伊朗。如果叙利亚与伊朗走得太近,肯定会破坏埃叙关系,对叙利亚没有任何好处。

只是,伊朗的出现,已经使局势进一步恶化。

要知道,纳杰夫与阿萨德可以不理睬伊朗,但是那些伊斯兰极端组织,肯定会把伊朗当成领袖。更重要的是,这些极端组织不但存在于伊朗,也存在于包括埃及与叙利亚在内的大部分阿拉伯国家。

当天晚上,在中美双方积极斡旋的时候,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以及伊朗都发生了大规模示威游行,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在极端组织的鼓动下打出了“消灭犹太复国主义”的旗号,喊着各种各样的口号,包围了西方国家使领馆与政府部门。

受此影响,这些国家不得不重新启动全国管制条例,让国家进入管制状态。

也就在这个晚上,欧盟与俄罗斯也站了出来,宣称将用积极有效的行动,共同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只是,战争阴云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浓厚。

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63章 误打误撞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14章 宣战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50章 关键技术第184章 强攻第40章 自作主张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29章 为下一场战争第79章 立场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15章 全面展开第1章 新岗位第34章 理智战胜冲动第132章 攻守两难第20章 克制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76章 新机会第47章 金蝉脱壳第6章 定论第9章 血染横滨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46章 海军新锐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46章 海军新锐第10章 共同体第118章 和解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283章 第一步第42章 找准目标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47章 唯一选择第14章 首相之死第68章 措手不及第87章 积极争取第5章 最终辩论第71章 新理论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44章 加速追击第94章 托管第69章 恶仗第16章 马蜂窝第42章 找准目标第52章 预料成真第18章 猛然觉醒第20章 别无选择第295章 遗迹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38章 猛攻第60章 立即反击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9章 本质第97章 长远考虑第58章 死撑第11章 不可否缺第69章 登门求教第98章 大规模佯攻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8章 战前会议第2章 秘密任务第8章 泰然处之第8章 经济账第91章 再接再厉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25章 潜力大爆发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14章 宣战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254章 海市蜃楼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0章 装甲主力第64章 外交胜利第154章 总撤退第65章 明智之举第57章 老少校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116章 幸运之神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8章 经济账第4章 不留活口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94章 托管第23章 敌后营救第22章 谁输谁赢第52章 突击开始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09章 舰队出征第184章 失踪的潜艇第236章 亿吨舰队第33章 再次出击第54章 远征日本海第9章 十万火急第5章 是战是和
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63章 误打误撞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14章 宣战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50章 关键技术第184章 强攻第40章 自作主张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29章 为下一场战争第79章 立场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15章 全面展开第1章 新岗位第34章 理智战胜冲动第132章 攻守两难第20章 克制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76章 新机会第47章 金蝉脱壳第6章 定论第9章 血染横滨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46章 海军新锐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46章 海军新锐第10章 共同体第118章 和解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283章 第一步第42章 找准目标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47章 唯一选择第14章 首相之死第68章 措手不及第87章 积极争取第5章 最终辩论第71章 新理论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44章 加速追击第94章 托管第69章 恶仗第16章 马蜂窝第42章 找准目标第52章 预料成真第18章 猛然觉醒第20章 别无选择第295章 遗迹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38章 猛攻第60章 立即反击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9章 本质第97章 长远考虑第58章 死撑第11章 不可否缺第69章 登门求教第98章 大规模佯攻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8章 战前会议第2章 秘密任务第8章 泰然处之第8章 经济账第91章 再接再厉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25章 潜力大爆发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14章 宣战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254章 海市蜃楼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0章 装甲主力第64章 外交胜利第154章 总撤退第65章 明智之举第57章 老少校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116章 幸运之神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8章 经济账第4章 不留活口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94章 托管第23章 敌后营救第22章 谁输谁赢第52章 突击开始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09章 舰队出征第184章 失踪的潜艇第236章 亿吨舰队第33章 再次出击第54章 远征日本海第9章 十万火急第5章 是战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