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总撤退

相对而言,伊朗战场上的战斗节奏并不快。一是中国军队受后勤补给困扰,二是美俄联军指挥紊乱。

九月十八日之后的三天里,蒋博文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鼓励伊朗军队参战。

在没有预备队可用的情况下,蒋博文也只能打伊朗军队的主意。

按照他在九月十八日向伊朗军队下达的命令,在中国军队牵制住美俄联军主力时,伊朗军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上向美俄联军施压,以稳步推进的方式压缩美俄联军防线,争取分割歼灭小股敌人。

受中国军队旗开得胜鼓舞,伊朗军队立即投入战斗。

重点在南部战线上,即部署在胡齐斯坦省的伊军向北推进,攻打扎格罗斯山脉里仍然被美俄联军占领着的城镇。

可以说,这股伊朗军队是真正的主力。

当时,驻扎在胡齐斯坦省的伊朗军队多达三十个师,兵力在三十万左右,而且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此外,还有一支什叶派伊拉克人组成的“圣战军”,兵力在十万左右,正在协助伊朗军队作战。

依靠波斯湾的港口,特别是霍梅尼港,伊朗军队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

可惜的是,美俄联军需要面对的障碍,也成了伊朗军队的障碍。

翻越扎格罗斯山脉,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在美俄联军决定撤退,炸毁了山区的所有桥梁隧道后,更成了一件天大的难事。

后来,这也成为某些人指责蒋博文的理由。

在这些人看来,如果伊朗军队在九月十一日就从胡齐斯坦省北上,肯定能够赶在美俄联军破坏道路基础设施之前翻越扎格罗斯山脉,从而在美俄联军战略撤退的时候,替中国军队分担压力。

问题是,这些人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果伊朗军队提前发起进攻,美俄联军很有可能不会做出战略撤退的决定,而会在扎格罗斯山脉北面的某地,针对伊朗军队打一场围歼战。

从战后披露的资料来看,美俄联军首先收拾掉伊朗军队的可能性非常大。

首先,被数十万伊朗军队咬住,美俄联军不可能顺利撤退,甚至很难组织起足够的兵力突破第十三集团军设在德黑兰的防线,也就很有可能被中伊军团围歼,因此美俄联军首先解决后顾之忧的可能性非常大。

其次,美俄联军储备的物资能消耗大约三个月,战略撤退只是避免被围歼,并不意味着美俄联军丧失了作战能力,特别是处于包围圈内的七个美军师,拥有足够的作战能力,也就很有把握围歼北上的伊军。

最后,围歼冒进的伊军,也是打击中伊军团士气的最好办法,甚至是扭转战局、改变被动局面的有效手段。蒋博文再看不起伊军,也不会放任伊军被歼,因为伊军背后,就是面向波斯湾的胡齐斯坦省。

可以说,蒋博文让胡齐斯坦省的伊军延迟一周进攻,绝对没有做错。

要知道,此时美俄联军已经开始进行战略撤退了,即便伊军翻过了扎格罗斯山脉,美俄联军也不会回过头来对付伊军。更重要的是,战略撤退严重打击了美俄联军的士气,让美俄联军无心恋战。

蒋博文唯一失策的地方,就是高估了这支伊军的战斗力。

要知道,这支军队,绝对是伊朗的王牌部队,不但人员主要是战前服役的官兵,连主战武器都是中国提供的。虽然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比较老旧,属于中国在战争爆发前封存起来的老式装备,但是比起美俄联军的主战装备,绝对差不到哪里去,比俄军的大部分主战装备都要先进。

结果就是,三天之后,这支伊朗军队还在扎格罗斯山脉里转圈圈。

对蒋博文来说,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结果就是,他不得不再次向以前的上级、即中东战区司令虞世辉求救,让虞世辉派遣工程部队赴伊作战。

直到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国工程兵打通了道路之后,伊军才翻越了扎格罗斯山脉。

显然,伊军在这个时候投入战斗,发挥的作用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了。

到九月二十一日,中国军队占领了亚兹德,两个陆战师合兵一处,开始向伊斯法罕,即伊朗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进军。

这里也是伊朗中部地区最关键的交通枢纽。

占领伊斯法罕,就能把南面的霍梅尼港、布什尔港与北面的库姆联系起来,解决陆战队向库姆进军时的后勤保障问题,而向库姆进军,已经成为蒋博文最大的期望,即打通前往德黑兰的交通线。

要知道,到九月二十一日,第一一三集团军还在德黑兰东面大约四百公里处的伊玛目鲁德附近与美俄联军鏖战,而且蒋博文不知道能在什么时候占领这座由一个美军师、四个俄军师与两个伪军师控制的城市。

当时,伊朗战场上还存在第三股力量,即美俄联军武装起来的伊朗伪军。

这些伪军,主要由伊朗的少数民族,比如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等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异教徒”组成,首领是阿兰德将军,一名在二零三四年叛逃到美国的伊朗陆军少将,而主要军官都是伊朗国内的反政府组织成员,而且又以非什叶派的秘密政治组织成员为主。

在性质上,伊朗伪军相当于治安力量。

美俄联军赋予伊朗伪军的任务,也是维持治安,只是偶尔协助美俄联军扫荡盘踞在山区里的游击队。

可以说,美俄联军扶持伪军,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时,在大陆战场上,中国军队也扶持了大量伪军,并且用伪军负责维持治安,以便把作战部队从战线后方解脱出来。根据中国官方记录,到二零五三年底,在远东与西伯利亚战场上,总共有大约四十万俄罗斯伪军在为中国军队服务,而且这些伪军后来都被改建成了新政府军。

只是,在伊朗,情况有点特殊。

美俄联军扶持的伪军,实际上都是一些“异教徒”,而且在伊朗属于典型的少数份子。

结果就是,在美俄联军占领期间,伊朗伪军做了很多耸人听闻的事情,甚至是引发伊朗民族矛盾的根源。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战后,伊朗几乎处死了所有伪军官兵。

不管怎么说,在战场上扶持敌对国内部的反对派、少数民族、异己份子,在战争期间绝对不是个别行为,而是非常普遍的做法。至于由此引发的结果,至少在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没有考虑到。

从战局上看,到九月二十一日,除了继续压缩美俄联军的防区之外,蒋博文发动的攻势没有收到太多的实质性效果,也没能取得关键性突破,他所面对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还在恶化。

德黑兰,第十三集团军的物资储备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

在面对美俄联军一波又一波的猛烈冲击时,第十三集团军打得极为艰苦,有限的后勤保障只能尽量提供最紧迫的作战物资,比如反装甲平台的弹药,而其他能在战场上获取的物资都延迟运送。

结果就是,第十三集团军的步兵,往往得用缴获的单兵武器作战。

所幸的是,战局马上就会发生变化。

在美俄联军被围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戚凯威也不再限制蒋博文,当天就让空军向伊朗增派两百架战斗机。九月二十二日,在已经夺得了战场制空权之后,空军出动了一百二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一口气向德黑兰的第十三集团军运送了近三万吨作战物资,彻底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

这三万吨物资,足够第十三集团军消耗一周了。

毫无疑问,美俄联军肯定坚持不了一周。

更重要的是,陆战队突进到了伊斯法罕附近、第一一三集团军在伊玛目鲁德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两条线路上的进攻部队离德黑兰都不到四百公里,靠前部署的远程炮兵可以直接为第十三集团军提供炮火支援。也就是说,第十三集团军不再存在炮火支援不足的问题,也不再需要为炮弹不够发愁了。

对美俄联军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这意味着包围圈内的所有美俄联军都处于中国远程炮兵的打击范围之内。

按照中国陆军的传统战术,接下来不是扩大地面进攻,而是巩固包围圈,用远程炮火打垮敌人。

只要弹药供应充足,美俄联军将在无法还击的情况下战败。

显然,至少对两个陆战师来说,不存在弹药供应不足的问题,因为运送到霍梅尼港与布什尔港的弹药,能够通过公路送到伊斯法罕,而伊朗军队在这边,已经动用了近二十万大军为陆战队提供后勤支援。

事实上,在第一一三集团军那边,后勤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伊朗军队通过公路把物资从扎黑丹运送到马什哈德,再由铁路运送到伊玛目鲁德。虽然运输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始发挥作用。

对美俄联军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再不逃,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九月二十三日,在中国军队的炮火打击下,美俄联军司令部首先撤退到拉什特。当天晚上,在俄军总参谋长布鲁希洛夫保持沉默的情况下,美俄联军司令官、俄罗斯陆军大将伊万申科下达了总撤退令。

这意味着,美俄联军将抛弃所有无法带走的装备物资,尽量把人员撤出来。

———————————————————————————————

第66章 不可避免第31章 不可避免第87章 最后的机会第208章 东线起波澜第77章 分歧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9章 选将第30章 全面对抗第9章 进军神速第130章 进攻方向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72章 对峙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85章 突击开始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2章 出师有名第13章 周密计划第83章 一错再错第5章 最终辩论第59章 于公于私第55章 毅然决绝第194章 诱饵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8章 双输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21章 中亚剧变第25章 走投无路第67章 全面动员第10章 欲盖弥彰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32章 成果第101章 反击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57章 战术侦察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265章 末日计划第68章 南海战略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211章 大包抄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05章 突袭第23章 回到总参谋部第38章 全球性灾难第45章 宣传战第178章 最后的机会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5章 全面展开第78章 中国化第269章 按计划轰炸第72章 爱国商人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55章 两手准备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55章 毅然决绝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93章 两头作战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2章 年关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19章 火线第282章 秘密第33章 最后反击第35章 支柱第234章 决胜点第11章 取经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3章 分外事第189章 一锤定音第82章 理论突破第34章 矫枉过正第43章 薄弱环节第25章 奋起一战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30章 全面对抗第94章 战略价值第19章 人心所向第62章 太阳风暴第82章 担忧第33章 再次出击第35章 奔赴前线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228章 毁灭性武器第71章 新理论第85章 科技战争第7章 机关算尽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314章 大重建第11章 导弹攻击第97章 战前会议第7章 机关算尽第34章 盟友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13章 新兵能战
第66章 不可避免第31章 不可避免第87章 最后的机会第208章 东线起波澜第77章 分歧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9章 选将第30章 全面对抗第9章 进军神速第130章 进攻方向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72章 对峙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85章 突击开始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2章 出师有名第13章 周密计划第83章 一错再错第5章 最终辩论第59章 于公于私第55章 毅然决绝第194章 诱饵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8章 双输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21章 中亚剧变第25章 走投无路第67章 全面动员第10章 欲盖弥彰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32章 成果第101章 反击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57章 战术侦察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265章 末日计划第68章 南海战略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211章 大包抄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05章 突袭第23章 回到总参谋部第38章 全球性灾难第45章 宣传战第178章 最后的机会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5章 全面展开第78章 中国化第269章 按计划轰炸第72章 爱国商人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55章 两手准备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55章 毅然决绝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93章 两头作战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2章 年关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19章 火线第282章 秘密第33章 最后反击第35章 支柱第234章 决胜点第11章 取经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3章 分外事第189章 一锤定音第82章 理论突破第34章 矫枉过正第43章 薄弱环节第25章 奋起一战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30章 全面对抗第94章 战略价值第19章 人心所向第62章 太阳风暴第82章 担忧第33章 再次出击第35章 奔赴前线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228章 毁灭性武器第71章 新理论第85章 科技战争第7章 机关算尽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314章 大重建第11章 导弹攻击第97章 战前会议第7章 机关算尽第34章 盟友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13章 新兵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