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和解

黄峙博与陆风烈来到方首府的时候.傅秀波在书房甲会见的就是刘俊实。

在任的时候,刘俊实积极主张两岸和解。虽然他没有提出实现统一的方法,但是在位时推行的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在为了统一。与傅秀波一样,刘俊实早就认识到,两岸实现统一的前提是民众和解,而要和解就得增进交流,让两岸民众更加了解对方,只要高度了解与相互认同,民间力量自然会推动统一进程,而任何政治家、任何党派也不可能阻挡民众的步伐。

离任后,刘俊实没有闲下来.在两岸间积极奔走。

刘俊实不辞辛劳,除了个人理想,还有一个原因,即第二次朝鲜战争让他认识到,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志愿军能在朝鲜击败美韩联军,大陆军队就能在台海战场上取胜。

事实上,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两岸军事力量就严重失衡。虽然在二零一三年.时任美国总统林德伯格答应售台f35a.而且是专门针对台湾的防卫需要,加强了制空作战能力的f35a,但是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连f22a都不能确保绝对制空权,f35a更加无法与大陆的先进战斗机抗衡。更重要的是,林德伯格卸任后,对台军售案遭到搁置,直到东海冲突爆发.台湾都没有获得f35a。

即便得到了,又能怎么样

在j20已经成军的情况下,台湾的军事力量根本不足以自保。

对台湾来说,要想维持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依赖美国。

东海冲突爆发之前,李明本确实是这么做的。当选之后,李明奄为了提高党内地位,不顾刘俊实的坚决反对,以私人身份访美,想借此与美国签署购买f35a的合同,结果不但没有买到战斗机,还导致台海局势持续紧张数月,直到刘俊实借亚太经济论坛,与大陆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才化解了危机。

所幸的是,从此之后李明本本分多了。

这场战争,更让刘俊实等岛内领导人认识到,美国靠不住.台湾必须与大陆和解,而且越快越好。

十一天的战斗.充分说明了问题。

只要大陆愿意,随时可以用武力解决台海问题.而台湾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大陆没有诉诸武力,根本原因是不想兄弟阅墙.更不想让战争波及到两岸同胞,在两岸间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刘俊实在这个时候秘密访问北京,就是希望与大陆领导人面对面的交流。

任何问题,只有在充分沟通与交流之后,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可以说,刘俊实来得非常及时。

傅秀波没有彻底否决黄峙博提出的战争计划,而且早在东海危机爆发前,就决定借此机会解决台海问题。

中国当局在战争问题上表现得公开透明,也是想让台湾领导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口

如果刘俊实没有来访,傅秀波很有可能在与日本停战之后,授权黄峙博在台海采取军事行动。

不管军事行动的结果如何,肯定会造成难以弥合的裂痕。

既然刘俊实来了,而且对两岸和解表达出了非常高的期望,也愿意在促进两岸和解上发挥重要作用.傅秀波就没有理由选择其他手段。

六月八日下午.傅秀波正式下令终止针对台海的军事行动。

只是.在这道命令中,傅秀波没有明确提到要不要停止军事部署,把正在集结的作战部队撤回驻地。

黄峙博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军事集结无关大碍。

为了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黄峙博让负责作战行动的戚凯威制订一份演习计划,以便进行军事调动。

只是.戚凯威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就拿冉一份针对台海的演习计划。

六月八日夜间,美国国防部长钱德勒宣布,将派遣驻扎在关岛的“林肯”号航母战斗群与在阿拉伯海活动的“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分别前往菲律宾海与南海,以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虽然在外界看来,这是美国敦促中日进行停战谈判的举措。

要知道,两个小时前,麦克米伦在白宫宣布,将充当中日调解人,邀请双方高层领导到华盛顿进行停战谈判。

不管中日是先停战、还是先谈判,东海的军事行动都得暂时终止。

在这个时候,美国派两支航母战斗群过去.肯定能够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

问题是,在傅秀波眼里,美国此举绝对不是为了稳定东海局势,而是在用军事行动影响两岸关系。

对于强硬的领导人来说,如果不在此时采取行动,中国在东海冲突中获得的军事威信将荡然无存,岛内的极端份子会把美国的举措看成是暗中支持,从而借机反扑,使大陆不得不有所防范。

在钱德勒公布消息后,傅秀波立即采取对应

措施

半个小时后,黎平寇在国务院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提出了严正抗议,要求美国把航母战斗群撤回去。

随后,黄峙博向腾耀辉下达命令,东海舰队转移到钓鱼岛以南海域。

几乎同时,在南海北部海域巡逻的南海舰队转向东北,开赴台湾海峡南端。

所幸的是,傅秀波没有失去理智。

黄峙博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黎平寇告知了美国大使,并且表示中国的军事部署并不针对台海,但是绝不允许美国插手台海事务。随后傅秀波跟麦克米伦通了热线电话,主动提到中国在东海与南海的军事部署,宣称是在为六月底的联合军事演习做准备,但是希望美国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撤回航母战斗群。

中国会在六月底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吗

鬼才相信。

对于刚刚打了胜仗的中队来说,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让部队休整,让参战官兵放松下来,同时总结战争经验。至于搞军事演习,至少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从大局出发,只要中国诚心与日本进行谈判,就没有理由在此期间举行军事演习,更没有必要在台湾两端集结数十艘战舰。

显然,这是针对美国的军事部署。

只是,傅秀波这次没有把话说死.也没有提到为了台海与美国交战,所以中美还有协商的余地。

要进行协商,美国就得做出让步,中国也得表现得客气一些。

美国东部时间,六月八日上午.麦克米伦让钱德勒把“斯坦尼斯”号派往新加坡,而不是前往南海北部海域。至于“林肯”号,则把巡逻区域限定在了菲律宾海南部,离台湾足足有一千五百公里。

做为回应,傅秀波也让黄峙博调整了军事部署,东海舰队继续在钓鱼岛附近待命,南海舰队则前往汕头港休整。

在双方都不想打仗的情况下,台海局势终于缓和了下来。

六月十一日,黎平寇以全权代表身份飞往华盛顿,准备参加由麦克米伦主持的,跟喜田多一郎进行的非正式会晤。

按理说,应该由文廷贵出面。

只是.喜田多一郎并非首相。在六月十日.自民党已经提出了新的首相候选人名单,因此喜田多一郎只是看守政府首相。

这个级别,最多需要派常务副总理过去。

当天晚上,在黎平寇与喜田多一郎先后到达华盛顿后,中日双方先后宣布,将在六月二日凌晨暂时停止军事行动。

作为调解方,美国将出动预警机,在东海中线上空巡逻。

按照麦克米伦的提议,中日双方可各派遣一架预警机在钓鱼岛与冲绳岛上空巡逻,但是不得派遣其他作战飞机与舰艇进入钓鱼岛与冲绳岛之间海域,而且要相互通报预警机的飞行线路与巡逻时间。

美国东部时间六月十一日上午,双方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轮非正式会晤。

因为只是为停战谈判做准备,所以黎平寇与喜田多一郎没有讨论停战问题,而是重点讨论了停战谈判的先决条件。

喜田多一郎的要求很简单:中国战机与战舰全部撤出东海,不得进入公海海域。

为此,日本也将撤走全部战舰与战机。

显然,这个要求非常过分。

wWW¸тt kán¸℃o

东海海面上根本没有日本战舰,而且双方在空中战场上的分界线也在钓鱼岛与冲绳岛之间,如果以同样的条件约束军事力量,日本明显占了便宜,中国则等于在谈判开始前就把战场上获得的战果交了出来。

黎平寇不但没有答应,还明确提出,军事停火线以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为基础,双方军事力量均不得越过冲绳海巢的脊线。

显然,喜田多一郎也不会答应,因为这关系到了停战谈判的初始条件。

虽然分歧很大,但是不管怎么说,谈判终于开始了。因为日本已无打下无的资本,中国也不想扩大冲突,所以这次的停战谈判不存在边打边谈的问题,即便双方有分歧.也能在谈判中得到解决。

最多是悬而未决。

也就在这一天.牧浩洋搭上了返回北京的运输机。

名义上是回总参谋部述职,实际上是调离东海舰队,为新的工作做准备。

因为在五月份才华升为海军上校,所以黄峙博没给牧浩洋更高的军衔,只是给了他一个需要大校才能获得的职务,从而让他能够领到上校的最高津贴。按照新的津贴制度.上校的最高待遇标准超过了大校的最低标准。

不管怎么说,黄峙博没有亏待牧浩洋。

对此,牧浩洋也比较满意。只要职务上去了,获得大校军衔只是迟早的事。如果在新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来,说不定半年之后就能晋升。

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185章 关键事件第97章 战前会议第73章 捆绑政策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221章 经验教训第47章 金蝉脱壳第50章 大无畏第73章 外交战果第99章 进退两难第226章 战略进攻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0章 重在过程第52章 全速追击第110章 保守战术第11章 不怕死第74章 争取时间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9章 血染横滨第89章 统一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2章 唯一选择第19章 新战线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91章 勇敢的代价第113章 潜艇禁区第80章 转变第233章 革命性技术第18章 千钧一发第20章 政治联盟第55章 决战在即第268章 光速第35章 合理搭配第6章 愈演愈烈第35章 合理搭配第32章 大梦初醒第159章 盟军第47章 假设第69章 外援第8章 经济账第13章 新兵能战第72章 爱国商人第11章 不怕死第20章 克制第43章 传奇人物第56章 放长线第134章 守与不守第88章 最后关头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52章 凶猛打击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92章 突袭的回报第43章 南亚明珠第21章 动员第90章 突发奇想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第70章 后果第48章 交战第31章 风卷残云第30章 谁更疯狂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68章 抢任务第28章 裁军大会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11章 导弹攻击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66章 回家第45章 关键情报第27章 利诱第48章 反潜战第314章 大重建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80章 情况有变第81章 屏障第29章 相互指责第36章 分外之责第45章 深海猛龙第82章 巴军出击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22章 边打边谈第31章 不可避免第75章 真真假假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29章 重返战场第323章 基因里的秘密第54章 生于忧患第170章 崩溃第33章 引流疏导第25章 自食其果
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185章 关键事件第97章 战前会议第73章 捆绑政策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221章 经验教训第47章 金蝉脱壳第50章 大无畏第73章 外交战果第99章 进退两难第226章 战略进攻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0章 重在过程第52章 全速追击第110章 保守战术第11章 不怕死第74章 争取时间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9章 血染横滨第89章 统一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2章 唯一选择第19章 新战线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91章 勇敢的代价第113章 潜艇禁区第80章 转变第233章 革命性技术第18章 千钧一发第20章 政治联盟第55章 决战在即第268章 光速第35章 合理搭配第6章 愈演愈烈第35章 合理搭配第32章 大梦初醒第159章 盟军第47章 假设第69章 外援第8章 经济账第13章 新兵能战第72章 爱国商人第11章 不怕死第20章 克制第43章 传奇人物第56章 放长线第134章 守与不守第88章 最后关头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52章 凶猛打击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92章 突袭的回报第43章 南亚明珠第21章 动员第90章 突发奇想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第70章 后果第48章 交战第31章 风卷残云第30章 谁更疯狂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68章 抢任务第28章 裁军大会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11章 导弹攻击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66章 回家第45章 关键情报第27章 利诱第48章 反潜战第314章 大重建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80章 情况有变第81章 屏障第29章 相互指责第36章 分外之责第45章 深海猛龙第82章 巴军出击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22章 边打边谈第31章 不可避免第75章 真真假假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29章 重返战场第323章 基因里的秘密第54章 生于忧患第170章 崩溃第33章 引流疏导第25章 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