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进攻意识

西印度洋舰队里的防空战舰拦截反舰导弹的时候,空战也打响了。

虽然F-44C是F-44A的改进型,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格斗能力,但是在空战性能上,仍然没有超越J-32。要知道,在二零五零年,中国海军就把所有J-32送回成都飞机制造厂,进行了性能升级,主要就是增强机体机构强度,安装新的抗荷系统,把最大机动过载提高到了十八G。虽然这离J-32设计时要求的二十G还有些差距,但是已经比第一批的十五G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以格斗为主的空战中,机动性的丝毫差距都能左右结果。

从性能上讲,F-44C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达到十八G的最大过载,而J-32改进后能在任何允许的情况下飞出十八G的最大过载,而且在盘旋角速度、瞬间转向角速度、爬升率等多个方面都超过了F-44C。

这场空战,美军战斗机唯一的优势就是得到了预警机的直接支持。

一架大型预警机,能够同时指挥五十架以上的战斗机,而一架舰载预警机最多只能指挥十二架战斗机。

当时,指挥J-32作战的只有两架舰载预警机。

所幸的是,在进入格斗阶段之后,预警机的价值就不大了,更多的时候得由战斗机的性能、以及战斗机飞行员的能力来决定胜负。只是在这种情况下,空战不再是相互发射导弹的简单过程,而是持续的缠斗,特别是在双方都有足够燃油、不用为返航发愁的时候,缠斗往往会持续十多分钟。

也就在双方的战斗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携带反舰制导炸弹的九十六架美军舰载战斗机赶到了。

当时,首批升空的J-32根本无法拦截这些美军战斗机,而刚刚拦截了反舰导弹的防空战舰也正在调整作战状态。可以说,美军战斗机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迅速逼近了西印度洋舰队。

只是,美军飞行员没有高兴多久。

在已经能够通过夜视仪看到西印度洋舰队的时候,二十四架J-32分成八个编队,从万米高空俯冲了下来。

第一轮交战,美军战斗机就被击落了二十一架。

剩余的七十五架战斗机也被冲散了,有的直接抛掉了炸弹,转而与J-32格斗,有的则降低了飞行高度,继续向西印度洋舰队突击。

只是,跟防空战斗机相比,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显然没有任何优势。

更重要的是,这批J-32在起飞的时候,只携带了三分之一的燃油,空战重量比首批升空的轻了六吨。

这就意味着,这些J-32的空战推重比高出了零点二,能够在更大的飞行包线内做出十八G的机动动作。

第二轮冲击,又有二十三架美军战斗机被击落。

到这个时候,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甚至没能咬住一架J-32。

结果就是,在眼看就能攻击西印度洋舰队的时候,美军战斗机不得不抛掉炸弹,转为应付防空战斗机。

九点十五分,美军的第一轮攻击结束。

从战术上讲,美军此轮攻击收获的只有苦果,没有战果。

根据西印度洋舰队的作战记录,在这场战斗中,防空战斗机击落了八十八架敌机,此外防空战舰还击落了十七架敌机。后来,美军也承认,在当晚的第一轮攻击中,损失了一百零八架战斗机,比中国海军统计的战果还多了三架,其中七十三架是舰载战斗机。在这些被击落的战斗机中,大部分飞行员要么阵亡、要么被俘、要么失踪,只有不到二十人获救,而且只有八名飞行员有机会再次驾驶战斗机升空。

相对而言,西印度洋舰队的损失小得多。

根据可以考证的资料,西印度洋舰队在这场战斗中最多只损失了二十三架战斗机,而且大部分飞行员获救。而根据幸存飞行员会议,当天晚上在空战中被美军击落的舰载战斗机不会超过二十架。

相对而言,美军取得的战果就无足轻重了。

攻击结束的时候,没有一艘战舰被导弹或者炸弹击中,只有一艘远洋护卫舰在高速规避导弹的时候与邻近的驱逐舰发生侧碰,而且损伤并不严重,没有对后继战斗产生影响,也没有人员伤亡。

只是,这轮攻击收到了一个预料之外的效果:让章玉廷放松了警惕。

前面已经提到,章玉廷认为美军第三舰队从珀斯出发之后,即便沿最短航线以最快速度航行,也要到二十三日下午才能赶到,此时应该在三千公里之外,根本没有办法出动舰载战斗机攻击西印度洋舰队,而美军部署在迪戈加西亚的轰炸机肯定撤走了,不然应该在第一时间到达。

也就是说,按照章玉廷的判断,美军没有能力发动第二波攻击。

严格说来,他的这个判断没有错。如果美军仍然有部分轰炸机留在迪戈加西亚,就应该派遣更多的战斗机夺取制空权,让轰炸机首先用重型反舰导弹发动攻击,然后让战斗机用反舰制导炸弹进行补充攻击。

事实上,第三舰队也确实在三千公里之外。

只是,在军事情报局发给西印度洋舰队的情报中,没有提到美军在迪戈加西亚部署了二十四架大型加油机,因此章玉廷也就不可能知道,这些加油机足以支持一百九十二架战斗机发起攻击。

更重要的是,第四舰队与迪戈加西亚还有上百架战斗机没有出动。

别忘了,第四舰队的三艘航母都是满载排水量超过十四万吨的超级航母,正常情况下的载机量也在一百二十架以上,其中至少应该有四个各含二十四架战斗机的中队,因此第四舰队总共拥有二百八十八架战斗机,而迪戈加西亚的八十架战斗机中,只有四十八架参与了首轮进攻。

如此一来,美军不但可以用第三舰队的舰载战斗机发起攻击,还能出动数量多得多的护航战斗机。

与之相比,章玉廷却认为战斗已经结束了。

九点二十五分,章玉廷就让防空战斗机返航,而他在这时候只让十二架J-32升空执行巡逻任务。

此时,美军的第二批攻击机群离西印度洋舰队已经不到一千公里了。

从时间上看,第二次攻击将在九点四十分开始。

事实上,在第二轮攻击的时候,美军只出动了三十六架战斗机护航,其中二十四架来自第四舰队,十二架来自迪戈加西亚。

很明显,美军的护航力量仍然不足。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军指挥官,即第四舰队司令金梅尔少将认为能够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所以没有安排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因为在首轮攻击结束之前,第二批攻击机群就已出发,所以金梅尔无法及时增派护航力量。只是在九点二十分左右,他紧急出动了二十四架舰载战斗机,而这批战斗机在没有加油机支持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追上提前一个小时出动的攻击机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西印度洋舰队保持了防空强度,哪怕让J-33挂上对空弹药升空巡逻,结局都会截然不同。

要知道,第三舰队派来的战斗机,全部携带反舰制导炸弹。

也就是说,这批战斗机只要遭到拦截,就很难攻击西印度洋舰队,结局与首轮攻击中的第二批攻击机群差不多。

可惜的是,章玉廷没有增派防空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当时章玉廷甚至把已经升空的四架舰载预警机中的两架招了回来。

根据幸存官兵回忆,当时章玉廷并没打算撤离战场,而是决定在顶住了美军的攻击之后发动反击,因为按照他的判断,第四舰队肯定在迪戈加西亚附近,而且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不少战斗机,只有及时反击,才有可能阻止第四舰队再次发动攻击,一味逃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严格说来,章玉廷的这个判断没有错,因为战舰的速度比战机慢得多。

如果第四舰队就在迪戈加西亚附近的话,西印度洋舰队根本不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之内逃出美军的打击范围。

事实上,第四舰队确实在迪戈加西亚附近。

也就是说,如果章玉廷不设法发起反击,哪怕第三舰队没有赶到,第四舰队也能在三个小时之后发动第二次攻击。

问题是,西印度洋舰队只有两艘航母,而且已经在防空作战中损失了部分战斗机。

受此影响,章玉廷肯定不会拿宝贵的空中力量来执行战术侦察任务,而是决定采用七年前牧浩洋对付印度洋舰队的战术,让护航战斗机掩护预警机前出,在搜寻第四舰队的时候顺带夺取制空权,然后组织舰载战斗机发动决定性的攻击。

幸存的官兵已经证明,在再次遭到美军攻击之前,章玉廷已经下令为J-33挂上反舰制导炸弹,而且让航空作战参谋给飞行员分派作战任务,返航的防空战斗机则转为执行护航任务,并且安排优先升空。

后来,通过对西印度洋舰队沉船遗骸进行的考证,也证明了这一说法。

问题是,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即便西印度洋舰队的官兵素质在中国海军中排名第一,也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指挥官的意志改变不了客观事实,而留给章玉廷的时间只有仅仅十五分钟了。

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26章 排兵布阵第40章 丰收时期第89章 一枚导弹第67章 全面动员第133章 大胆直言第25章 奋起一战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章 海军强国第19章 水深火热第37章 再接再厉第85章 欲擒故纵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26章 排兵布阵第3章 大难不死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121章 高歌猛进第212章 竭尽全力第159章 大部队渡江第66章 分工合作第90章 独木难支第40章 胜利为基础第66章 真假英雄第62章 头号王牌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6章 第一步第19章 核战争第80章 转变第60章 海蛇之吻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0章 希望第17章 紧急出动第233章 革命性技术第31章 出兵的价格第125章 潜力大爆发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14章 扫帚星第179章 空军的没落第287章 警钟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5章 军事冒险第214章 小国的立场第265章 末日计划第65章 明智之举第18章 围捕第84章 守株待兔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22章 还以颜色第25章 光明磊落第73章 余波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33章 嘎然而止第85章 科技战争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204章 小人物第271章 复员大潮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09章 未来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107章 临时政府第6章 点火第71章 以进为退第42章 分兵合进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262章 全民动员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80章 情况有变第295章 遗迹第70章 外交战场第237章 攻坚战第254章 海市蜃楼第33章 嘎然而止第55章 决战在即第31章 围攻埃拉特第44章 出山第6章 战略篱笆第1章 收假第103章 战场外的问题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16章 耐心等待第89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87章 轰炸进行时第54章 突然袭击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157章 司令部风波第65章 全面行动第25章 先做准备第4章 怎么打第237章 攻坚战第162章 登陆开始第24章 裂痕第38章 猛攻第211章 大包抄第43章 试探第35章 支柱第37章 远洋护卫
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26章 排兵布阵第40章 丰收时期第89章 一枚导弹第67章 全面动员第133章 大胆直言第25章 奋起一战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章 海军强国第19章 水深火热第37章 再接再厉第85章 欲擒故纵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26章 排兵布阵第3章 大难不死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121章 高歌猛进第212章 竭尽全力第159章 大部队渡江第66章 分工合作第90章 独木难支第40章 胜利为基础第66章 真假英雄第62章 头号王牌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6章 第一步第19章 核战争第80章 转变第60章 海蛇之吻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0章 希望第17章 紧急出动第233章 革命性技术第31章 出兵的价格第125章 潜力大爆发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14章 扫帚星第179章 空军的没落第287章 警钟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5章 军事冒险第214章 小国的立场第265章 末日计划第65章 明智之举第18章 围捕第84章 守株待兔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22章 还以颜色第25章 光明磊落第73章 余波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33章 嘎然而止第85章 科技战争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204章 小人物第271章 复员大潮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09章 未来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107章 临时政府第6章 点火第71章 以进为退第42章 分兵合进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262章 全民动员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80章 情况有变第295章 遗迹第70章 外交战场第237章 攻坚战第254章 海市蜃楼第33章 嘎然而止第55章 决战在即第31章 围攻埃拉特第44章 出山第6章 战略篱笆第1章 收假第103章 战场外的问题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16章 耐心等待第89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87章 轰炸进行时第54章 突然袭击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157章 司令部风波第65章 全面行动第25章 先做准备第4章 怎么打第237章 攻坚战第162章 登陆开始第24章 裂痕第38章 猛攻第211章 大包抄第43章 试探第35章 支柱第37章 远洋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