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

三月二十四日,戚凯威回到伊斯兰堡的第三天,第十三集团军开始向新德里推进。

第十三集团军已经扫‘荡’了印度西北部地区,攻占了喜马偕尔邦与旁遮普邦,并且控制了北安恰尔邦、哈里亚纳邦与拉贾斯坦邦部分地区,占领区面积超过三十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亿。二十三日夜间,第十三集团军的一支侦察部队经过格尔纳尔,向南推进了三十多公里,进入了大新德里地区。

努力十多天,占领区的情况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根据中国陆军的作战报告,三月二十四日之前,向前线运送了二百五十万吨物资,其中空运占了七成,总计运送了一百三十余万吨燃油、七十余万吨粮食与四十余万吨弹‘药’,共向占领区民众发放粮食五十八万吨。

数量充足的粮食,对稳定民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抛开道义上的问题,必须承认,在中国军队到来前后,占领地区的民众过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当时,中国军队仅在占领区收留的孤儿就多达五十三万余人。他们不是战争孤儿,大部分在战争爆发前就以失去双亲,在城市里流‘浪’,靠乞讨为生。为了维持秩序,占领军还逮捕了数千名以唆使儿童乞讨为生的非法人员,然后建立了孤儿收容院,专‘门’安排人员照顾孤儿。

对普通民众来说,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

虽然没有可靠的数据做支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在占领区内,中国军队以配给方式给民众发放粮食,取缔了所有粮食买卖活动,保证绝大部分人每天都能领到足以保证生存的口粮。

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按照戚凯威的安排,在第十三集团军攻打新德里的时候,将暂时由巴基斯坦陆军负责占领区的治安工作。因此从三月二十二日开始,在基本上控制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之后,巴基斯坦陆军就派遣军队进入旁遮普邦,从第十三集团军手里接管了部分城镇,巴军在该方向上的兵力也由四个师增加到了六个师。

问题是,如果由巴基斯坦陆军控制占领区,肯定会引发社会矛盾。

别的不说,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如此大的生活差异,本身就是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再说了,印巴矛盾积累了几十年,边境冲突从未间断过,很多印度人肯定不会与巴基斯坦军队和平相处。

在总参谋部会议上,牧浩洋已经明确提到,应该尽快在占领区内建立临时政fǔ。

按照牧浩洋的意思,第十三集团军南下攻打新德里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让临时政fǔ招募一批较为亲华的民众,组织一支配备了轻武器的治安部队,负责协助占领军,而占领军主要部署在大中城市附近,作为支撑‘性’力量,尽量避免介入民事纠纷与部族冲突,以应付叛‘乱’为主要任务。

如此一来,占领军的活动范围将受到严格控制,兵力部署也将大大降低。

按照戚凯威的估计,在只控制大中城市的情况下,只需要一到两个旅就够了,而且不需要动用第十三集团军的‘精’锐部队,从第二十七集团军‘抽’调两个旅就能完成占领任务,并且训练印度警察。

正是如此,三月二十三日,戚凯威首先在昌迪加尔成立了地方临时政fǔ。

当天,占领军公布了第一条占领管理条例:在三月三十一日之前上缴‘私’藏武器弹‘药’者,均能获得奖赏,从四月一日开始,占领军将进行不定期‘抽’查与搜查,并且严惩‘私’自藏匿与拥有武器弹‘药’者。

按照这条规定,‘交’出武器弹‘药’者,都能获得更多的粮食配额。

至于如何惩罚,公告中没有做出明确说明,只是提到了一点,即藏匿武器弹‘药’都将被视为抵抗行为。

显然,惩罚肯定会非常严厉。

受此影响,巴军进驻的行动也暂时搁置了起来。

按照戚凯威的安排,第二十七集团军在二十三日就派遣了两个旅北上,顶替第十三集团军控制占领区。

到二十四日凌晨,换防工作就已完成。

戚凯威下达进攻命令前,第十三集团军已经在新德里方向上部署了二十个突击集群,其中十二个突击集群各加强了一个营,总兵力接近三万,战线后方还有八个支援集群与十二支后勤保障部队。因为实战已经证明,第十三集团军拥有足够强大的作战能力,能够轻易击败任何一支印度军队,所以戚凯威没有让部队集中行动,而是继续以突击集群的方式,从多个方向上发起进攻。此外,戚凯威还为第十三集团军增派了两个陆航旅,投入了数百架倾斜旋转翼运输机。实战已经证明,在绝大部分时候,空中补给比地面补给更可靠,也更能保证进攻速度。

相对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后勤保障。

虽然巴军已经承诺,将增派给北方战场的两个师用于后勤保障,但是戚凯威仍然不大放心,让第二十七集团军调动了一个师与一个旅,专‘门’保护后勤运输线,并且从驻巴部队中‘抽’调了三个工程营,加紧修复印度境内的铁路‘交’通线。当时,中巴军队在北方战场上的后勤力量就超过了五万人。

即便如此,第十三集团军的后勤保障仍然存在很多漏‘洞’。

比如,在全速推进的情况下,第十三集团军每天就要消耗近二十万吨燃油,而后勤保障部队只能提供不到十万吨的运输量。也就是说,即便算上囤积的燃油,也只能保证第十三集团军突进三到四天。

针对这个问题,戚凯威只能尽可能的减轻地面部队的作战压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空中打击力度。

当时,中国空军在这边投入了六百多架战术战斗机,其中八成是专‘门’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支援的多用途战斗机。此外,巴基斯坦空军还动用了两百多架战斗机,支援与协助中国军队。

问题是,这仍然不足以保证空中打击就能彻底打垮印度军队。

事实上,当时已经暴‘露’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中巴空军的多用途战斗机并不适合执行战场支援任务。

不管是J-22、还是刚服役的J-32,其对地支援能力都体现在纵深遮断上,即用来打击敌后目标,这两种战斗机的‘性’能都不大适合用来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甚至很多飞行员都不愿意执行战场支援任务。

要知道,适合战场支援任务的是攻击机,而攻击机并不是多用途战斗机,有较为独特的‘性’能特点。比如,攻击机一般在低空与超低空活动,不需要多快的飞行速度,也不需要多么先进的电子设备,其主要设计应该针对地面作战需求,比如在地面部队发出请求后,立即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如此一来,攻击机就应该有较为厚重装甲、至少能够抵抗高‘射’机枪与小口径高‘射’炮的直接攻击,此外要有较为出‘色’的低空盘旋‘性’能、能够尽快对目标发动第二次打击。

问题是,在A-10C退役后,世界上就没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机了。

在此之前,中国与美国空军都持同样的观点,即配备了先进武器的多用途战斗机能够顶替攻击机。

实战证明,这个想法完全错误。

别的不说,多用途战斗机使用的大多数弹‘药’,包括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的威力都有点过剩,在执行近距离支援任务的时候,很容易误伤友军,导致很多时候根本无法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

要知道,在A-10C服役的时候,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A-10C除了能够携带威力巨大的炸弹之外,还能携带威力适中的火箭弹,以及火力密集的机关炮,而这两种武器都非常适合用来执行近距离支援任务。

事实上,也正是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中国空军开始研制新一代攻击机。

受中国空军影响,美军也启动了A-X项目。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一切准备就位之后,第十三集团军在二十四日上午发起了进攻。

战斗打得非常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顽强抵抗。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印度政fǔ已经逃往班加罗尔,留守新德里的八个印军师早就丧失了斗志。再说了,这八个师中,只有一个是装备了T-90S主战坦克的装甲师,另外七个都是标准的步兵师。

三月二十五日凌晨,不到一天,第十三集团军就攻入了大新德里地区。

因为新德里是印度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新德里地区也是最大的城市群,所以第十三集团军没有急于攻占新德里,而是首先包围了新德里。按照戚凯威的计划,如果能够迫使守军投降,就没有必要攻打新德里。

显然,这没有什么悬念。

如果印军不打算投降,就应该死守大新德里地区的外围防线,而不是在遇到中国军队后就一路溃逃。

当然,包围新德里,根本用不了一个集团军。

二十五日上午,第十三集团军只留下了八个突击集群包围新德里,其他进攻部队则继续向前推进。

这天下午,新德里守军在突围无望,或者说根本没有组织突围的情况下,向包围新德里的中国军队投降。

戚凯威计划用一周打完的“新德里战役”,结果只打了一天半。

第8章 倒计时第228章 毁灭性武器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22章 谁输谁赢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47章 第一枪第60章 舰队北上第61章 防空作战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23章 战略误判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190章 主动权第15章 风头正劲第88章 进退维谷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46章 逃命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6章 第一步第22章 还以颜色第134章 真正的敌人第121章 全电动潜艇第68章 南海战略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167章 预见性第45章 突然遭遇第7章 机关算尽第163章 第一站第51章 精密计划第88章 奢望第7章 关联性第59章 于公于私第49章 抛开幻想第32章 金融战争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136章 夹心饼干第23章 坚持主见第39章 出其不意第48章 反潜战第40章 反击的本钱第40章 奋起直追第100章 钢铁洪流第29章 严阵以待第82章 战火再起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19章 新战线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5章 奔赴前线第22章 年关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28章 风驰电掣第38章 战役目的第13章 风起云涌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268章 光速第42章 第五代第14章 鬼子出动第227章 灭绝第21章 夺回失地第88章 最后关头第15章 受害者第34章 理智战胜冲动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47章 证据第62章 开战在即第221章 经验教训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2章 开战第51章 精密计划第117章 高姿态第13章 风起云涌第51章 护身符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7章 决战之前第7章 太空战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13章 周密计划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10章 爱莫能助第199章 等不起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34章 公众事件第66章 真假英雄第37章 再接再厉第55章 两手准备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45章 深海猛龙第63章 朋友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
第8章 倒计时第228章 毁灭性武器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22章 谁输谁赢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47章 第一枪第60章 舰队北上第61章 防空作战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23章 战略误判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190章 主动权第15章 风头正劲第88章 进退维谷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46章 逃命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6章 第一步第22章 还以颜色第134章 真正的敌人第121章 全电动潜艇第68章 南海战略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167章 预见性第45章 突然遭遇第7章 机关算尽第163章 第一站第51章 精密计划第88章 奢望第7章 关联性第59章 于公于私第49章 抛开幻想第32章 金融战争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136章 夹心饼干第23章 坚持主见第39章 出其不意第48章 反潜战第40章 反击的本钱第40章 奋起直追第100章 钢铁洪流第29章 严阵以待第82章 战火再起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19章 新战线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5章 奔赴前线第22章 年关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28章 风驰电掣第38章 战役目的第13章 风起云涌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268章 光速第42章 第五代第14章 鬼子出动第227章 灭绝第21章 夺回失地第88章 最后关头第15章 受害者第34章 理智战胜冲动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47章 证据第62章 开战在即第221章 经验教训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2章 开战第51章 精密计划第117章 高姿态第13章 风起云涌第51章 护身符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7章 决战之前第7章 太空战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13章 周密计划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10章 爱莫能助第199章 等不起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34章 公众事件第66章 真假英雄第37章 再接再厉第55章 两手准备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45章 深海猛龙第63章 朋友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