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分工合作

拯救行动开始后,牧浩洋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

虽然谁也无法肯定冰岛的火山喷发能够拯救人类,但是谁都知道,在火山喷发后,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进入平流层的微尘,人类还是会灭亡。因此在全球最顶尖的钻探队伍齐聚冰岛的时候,牧浩洋则在为另外一件事情忙碌。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摸底调查,中美欧俄四方对全球工业结构有了全面了解。

十一月四日,牧浩洋飞赴华盛顿,参加四方军事高层会议,共同商讨制造平流层飞机的事情。

在入境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小麻烦。

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牧浩洋因为在台湾的秘密行动,上了CIA的黑名单,结果被美国海关拒绝入境。

还好,五角大楼官员及时赶到,替他解决了问题。

为了确保牧浩洋在美国的人身安全,美国总统还在当天签署了特赦令,禁止CIA在对他进行调查。

十一月五日,四方军事工业谈判开始。

按理说,这应该是商业与工业部门的事情,但是时间非常紧迫,如果采取商业方式运转的话,生产效率肯定达不到要求,因此美国首先提出,应该由军方主导,以战时标准来组织工业生产。

要知道,战时标准的效率高得多。

拿建造战舰来说,如果在和平时期,建造一所十万吨级航母,至少需要五到七年,而在战争时期,最多只需要两年。相对而言,战时生产飞机的效率比建造战舰的效率还要高。比如一条飞机生产线,在和平时期的年产量不过几百架,而在战时则能达到上千架,甚至是数千架。

如果不以战时标准来生产平流层飞机,肯定无法在一年之内完成十万架的生产任务。

事实上,总产量很有可能不止十万架。

原因很简单,科学家只是根据最保守的分析给出了初步评估结果。如果冰岛的火山喷发强度超过预期,进入平流层的微尘量提高,就得生产更多的平流层飞机,而且得提前进行清除工作。

到底要生产多少架,以及以多快的速度生产,要等到火山喷发后才有结论。

只是,十万架绝对是底线。

问题是,对人类的生产能力来说,十万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直接分配建造工作,即给每个国家分配制造数量,肯定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制造平流层飞机的必要设备。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细分制造工作,再把各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起来。

这么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政治与军事影响。

在灾害面前,平流层飞机是拯救地球生态圈的工具,可是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能在平流层飞行数万公里、搭载数百吨载荷的超大型飞机绝对是战争利器,或者说是最有威胁的战略打击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种飞机聚集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每一项技术都具有代表性。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所有技术,就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性能更加先进的飞机,而且是军用飞机。

如此一来,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全部制造技术,就能无所顾忌的将其装备军队。

只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制造,才能确保在灾害过去之后,这些飞机不会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武器。

牧浩洋来华盛顿,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按照各个国家的技术与工业实力,细分制造任务。

经过一周的紧张谈判,以中美欧扼为首的四方率先达成协议,中国负责制造静电吸附装置与电力供应系统,美国负责制造发动机与机翼段,欧洲负责制造机身与主体结构,俄罗斯负责制造尾翼与气动控制系统。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印度、南非等具备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也承担了相应的制造工作,比如微尘回收装置、远程控制系统、环境检测系统等等。

只是,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四方仍然存在分歧,即在哪里组装这些飞机?

毫无疑问,组装工作至关重要,而且负责组装的国家将获得最多的好处,即便是组装地点也至关重要。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在中国组装,中国很有可能借此机会掌握全部制造工艺。

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均无法保证组装国不会因此获益。

这个时候,牧浩洋提出了一个至少能让美国与俄罗斯满意的方案,即在已经由中国占领的日本本土设立组装工厂,由参与制造工作的国家派遣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组装工作,而组装工厂由四方共同成立的安全机构负责管理,任何一方都不参与所有工作,也就没有机会掌握全部技术。完成组装工作之后,组装工厂将在四方监督下拆毁或者炸毁,而参与组装的工作人员都将安顿在日本,由四方安全机构共同监督,终生不得离开划定的定居区,也不得擅自与外界联络。

这么做,确实有点残忍,但是却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本国尖端技术不落入他国手中。

当然,牧浩洋还同时提到,因为参与组装之后,都得在日本定居,所以只能通过志愿的方式招募工人。

在美国与俄罗斯同意之后,欧盟也没有表示反对。

只要严格执行牧浩洋提出的技术安全保密条款,在哪里组装的影响并不大。

十一月十二日,军事会议做出最后决定: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开辟一处专门场所,负责平流层飞机的组装工作,所有参与制造的国家得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工人的招募工作,由中国负责组装基地的建设工作。

当天,牧浩洋就搭上专机返回北京。

选择在北海道,一是该地受战争影响不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毁坏程度比本州等地区轻微得多,二是北海道本来就地广人稀,常住居民不到一千万,受战争影响,半数以上都逃往本州,三是该地接近俄罗斯与美国,离中国也不远,在中美俄三方的远程侦察机的监视范围之内。

此外,北海道的扎幌港保存得较为完好,能够便捷的运送工程设备与物资。

十一月十三日,中国陆战队驻日部队就开始行动,第一个工程营在当天上午搭乘运输机前往扎幌。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首先得选择一处较为合适的地点。

经过三天的全面勘测,主要是动用侦察机测绘地形图,最终选择在北海道东端的钏路湿原国家公园建立组装厂。这里是平原,有足够的水资源,而且北面是前日本海军的根室海军基地,还有通往扎幌的高速公路与铁路。最主要的是,这里之前是日本的国家公园,没有常住居民。

确定下来后,牧浩洋十一月十六日赶到东京,着手部署组装厂的建设工作。

这一个多月的忙碌,让牧浩洋想起了一部在当兵时看过的电影,即预测二零一二年为世界末日的那部电影。

虽然世界没有在二零一二年毁灭,现实也没有那么夸张,地球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全变样,但是牧浩洋从事的事情,与电影里非常相似,即人类文明在自然灾害面前,不但无比脆弱,还异常疯狂。

如果不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这两个月内发生的事情,在平时恐怕需要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办到。

来到日本,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战争已经结束两个月,日本的社会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

根据占领军的统计,两个月内已有一千四百万日本平民丧生,绝大部分死于严重的辐射疾病,还有大约同等数量的日本平民正在忍受疾病的折磨,更多的人则在毫无希望之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名义上,牧浩洋是日本占领军总司令,所以在来到东京后,他首先处理占领军的事情。

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拯救日本平民,而是如何提振军心。在这两个月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兵提交了调动申请书。庞跃龙已经据此向总参谋部提出,把占领军的部署周期缩短为三个月,以便让官兵回国休整。可惜的是,腾耀辉没有批准,因为没有足够的运输力量来运送部队。

结果就是,第一批占领军要在干满一年之后才能离开日本。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占领军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占领日本,而是清理随处可见的平民尸体。

除此之外,占领军还得应付潮水般的日本难民。

就在牧浩洋的住地外面,随时都有上万名、甚至数万名平民等待救济,而占领军能够提供的帮助却非常有限。不是没有足够多的救济物资,横滨港内就囤积了上百万吨粮食,而是没有足够多的人手。

当时,驻日占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万,根本不足以维持社会秩序。

所幸的是,情况正在好转。

日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第一支治安部队也已组建,正在接受基本训练。预计在年底就将由日本临时政府负责救助行动,占领军就能从一线撤下来,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日本治安部队。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日本的政治体制,即是否保留君主立宪制。

说得直接一点,天皇还有没有必要存在。

黎平寇早已表态,这是牧浩洋的事,中国政府在原则上不干预,由占领军总司令决定天皇的命运。

牧浩洋没有急着处理这件事,反正日本也要一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秩序。

第15章 轰炸任务第120章 余波第54章 突然袭击第53章 军事部署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21章 惨败第5章 战略方向第80章 另寻出路第121章 中亚剧变第65章 再次见面第42章 第三条航线第150章 手忙脚乱第185章 海军利器第84章 战将第174章 反击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71章 再上战场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38章 警钟第166章 硬骨头第89章 统一第70章 后果第58章 新班子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55章 决战在即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1章 粒子风暴第267章 文明的飞跃第151章 人尽其用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291章 生存空间第55章 两手准备第19章 伏击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187章 陡生变数第69章 登门求教第303章 幸运儿第82章 巴军出击第130章 进攻方向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3章 本性难移第17章 地区战争第75章 真真假假第67章 错失良机第93章 最后的攻击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60章 围剿第40章 自作主张第21章 次优选择第222章 错误情报第41章 反击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92章 日本的归宿第242章 第一宇宙条约第174章 反击第62章 开战在即第29章 初显身手第19章 新战线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36章 舰队司令第131章 扫荡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55章 战争的脚步第28章 力所不及第97章 针锋相对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章 经济基础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7章 远洋护卫第13章 风起云涌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11章 导弹攻击第233章 蚕食第3章 战争导火索第20章 保持沉默第71章 以进为退第49章 主角与配角第26章 高兴得太早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55章 最后的坚持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179章 救星第105章 完美伏击第233章 蚕食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46章 全速北上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79章 救星第88章 奢望第263章 负隅顽抗
第15章 轰炸任务第120章 余波第54章 突然袭击第53章 军事部署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21章 惨败第5章 战略方向第80章 另寻出路第121章 中亚剧变第65章 再次见面第42章 第三条航线第150章 手忙脚乱第185章 海军利器第84章 战将第174章 反击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71章 再上战场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38章 警钟第166章 硬骨头第89章 统一第70章 后果第58章 新班子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55章 决战在即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1章 粒子风暴第267章 文明的飞跃第151章 人尽其用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291章 生存空间第55章 两手准备第19章 伏击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187章 陡生变数第69章 登门求教第303章 幸运儿第82章 巴军出击第130章 进攻方向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3章 本性难移第17章 地区战争第75章 真真假假第67章 错失良机第93章 最后的攻击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60章 围剿第40章 自作主张第21章 次优选择第222章 错误情报第41章 反击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92章 日本的归宿第242章 第一宇宙条约第174章 反击第62章 开战在即第29章 初显身手第19章 新战线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36章 舰队司令第131章 扫荡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55章 战争的脚步第28章 力所不及第97章 针锋相对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章 经济基础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7章 远洋护卫第13章 风起云涌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11章 导弹攻击第233章 蚕食第3章 战争导火索第20章 保持沉默第71章 以进为退第49章 主角与配角第26章 高兴得太早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55章 最后的坚持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179章 救星第105章 完美伏击第233章 蚕食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46章 全速北上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79章 救星第88章 奢望第263章 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