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幸运儿

在宇宙大航海时代的最初半个世纪,人类的前行步伐走得是战战兢兢,几乎无时不刻不被毁灭的阴影笼罩着。

要知道,主动去其他星系探险,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在高级外星文明面前暴露行迹。

更可怕的是,还会暴露人类的本质,即人类已经掌握了光速宇航技术,还是一个富有探险精神的文明。按照陆雯与罗素提出的宇宙社会学,对其他文明来说,拥有探险精神的文明是最大的潜在要挟。

正是如此,宇宙人类政府出台了极为严厉的宇宙探险法规。

比如,任何一艘进行宇宙探险的飞船,在飞出奥尔特云之前,速度都必须控制在光速的十分之一以内。这就意味着,不管向哪个方向飞行,宇宙飞船都至少需要十年、最多需要二十年才能飞出太阳系,然后才能以光速飞行。当然,这就意味着,宇航员要在宇宙飞船上呆上十年、以至二十年(虽然按照广义相对论,物体的速度越快,时间就变得越慢,在物体达到光速的时候,时间就完全停止了,但是人类已经发觉,这只适合于使用常规推进手段的宇宙飞船,对于使用空间能量推进的宇宙飞船,速度与时间没有关系。正是这个发觉,后来让科学家把重力场理论与时间联系在了一起)。所幸的是,在二十四世纪,如何消磨掉宇航途中的时间,已经不是任何问题了。首先就是,人类的自然寿命已经延长到了两百年以上,而且能够通过更换克隆器官来延长寿命。到了二十四世纪末,在生物大脑的秘密逐步被科学家解开之后,克隆大脑、以至间接像克隆的大脑里复制回忆的技术手段就问世了,因而人类的寿命在理论上能够达到无限。其次是,生物冷冻技术已经得到推广,能够让宇航员在漫长的宇航飞行中把自己冷冻起来,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再苏醒过来。如果有必要·以至能够分阶段进行冷冻,以便在宇航途中处置一些必要的工作。最后是,宇宙人类的价值观念已经与地球人类截然不同,很多宇宙人类都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一部分·因而在宇宙飞船上渡过一生并不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又比如,当时宇宙人类政府强迫每一个参与探险的宇航员在出发之前,抹掉回忆里与太阳系有关的消息,只有在到达目标星系之后,由地球人类通过量子通信系统,确认目标星系里没有高等级文明,或者是探险者没有落入高等级文明手中·才会把与人类有关的消息发送给探险者,要等到探险飞船返航的时候,宇宙人类政府才会把太阳系的消息,即太阳系在宇宙空间里的位置告诉探险者。

显鲺,这些极端手段,都是对未知要挟的巨大恐惧所产生的结果。

必须承认,这些极端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鼓励宇宙探险的同时·宇宙人类政府没有忘记愈加重要的是,即继续在科技领域投入巨资。

虽然在六十年恐慌中,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严峻的社会动荡,还导致科学家大量流失,但是留下来的,或者说是幸存下来的,绝对是人类中最优良的科学家。这种优胜劣汰的动荡,反而在六十年恐慌之后,使人类科学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新奇科技手段层出不穷。

比如,当时人类科学家中的一些“疯子”就提出,现有的技术·足以开发出一种更具有毁灭性的武器。

这种武器就是:把三维物体二维化。

当然,不是把三维空间二维化,而是把三维空间中存在的物质二维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把物质完全分解成基本粒子,并且让这些基本粒子自然泯灭,最终转化为空间能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绝对疯狂的想法。

要知道,在理论上,如果二维化开始,那么出于二维化空间内的任何物质,都必须在此之前以光速飞行,才有机会逃逸掉,而不是被二维化进程吞噬掉,被分解成基本粒子,然后成为空间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在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理智的文明中,都不会在正常活动中使用光速推进手段,更不会在文明的核心区域进行光速飞行,因为光速飞行所产生的重力场波动也足以毁灭整个文明。

也就是说,当这类突然袭击发生的时候,任何文明都无法逃脱。

可惜的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

以当时的人类技术,虽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理论障碍,但是要想变成实践,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海量的科研投入。

现实上,这还不是最疯狂的想法。

当时,还有一个愈加疯狂的想法,即通过抽走目标星系的空间能量,使目标星系在霎时坍塌,星系内的物质寝霎时聚集到一起,然后转化为空间能量,最终间接演变成从而毁灭目标星系。

这种攻击方式的好处在于,不需要进入目标星系,能够在外星文明没有任何警惕的情况下发起攻击。更重要的是,即便目标星系里有光速飞船,也无法逃逸,仍然会因为空间突然坍塌而被吸入霎时形成的黑洞里面。

明显,实现这个想法的技术难度更大,以至超过了人类掌握的理论基础。

可见,当时的很多疯狂想法,都是以完全毁灭存在潜在要挟的外星文明为目的,而且采用的方式都是毁灭外星文明所在星系。

这也能够理解,因为在当时,几乎所有人、包括绝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人类在外星文明的突然攻击下,生存的几率非常苍茫,所以人类要想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间接毁灭外星文明。

任何怜悯,都有可能导致类文明毁灭。

明显,这也正是罗素提出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偏见。

要知道,在广袤的宇宙之中,真正达到了宇宙级别的文明并不多,或者说是在文明总量上所占的比例相当少。

现实上,人类文明进入宇宙阶段之后,只需平稳发展五百年到一千年,就基本上拥有了安全保障。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五百年到一千内之内,绝大部分文明都能把足迹拓展到其他星系。如此一来,即便本星系遭到毁灭,文明也不会灭亡,将在其他星系繁殖下去,以至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两个好战成性的文明碰到了一起,不然间接毁灭的可能性并不大。

问题是,人类就是一个好战成性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在二十四世纪下半叶,人类文明还没有迈出太阳系,以至能够说刚刚进入了宇宙阶段。

现实上,也只有这个阶段的宇宙文明,才会如此恐慌。

所幸的是,这一情形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人类文明最先涉足的外星系,就是比邻星,即南门二。最先到达该星系的探险者揭开了存在已久的谜团,即南门二确实有行星,而且是三颗,只是这三颗行星的运行轨道非常不稳定,而且经常在三颗恒星之间转移,即经常被邻近的恒星俘获,所以地质非常活跃,行星本身也极为不稳定。

明显,在这个星系里,不会存在高等级文明。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这艘探险飞船在三颗行星的卫星轨道上,各留下了一具重力场波动探测器。

现实上,这是探险飞船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些重力场波动探测器都以聚变核反应堆驱动,能够稳定工作上万年,在此期间持续不断的监视整个星系,特别是星系里的行星。只需出现高等级文明活动的迹象,即出现了光速飞船,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到二十四世纪末,也就是宇宙纪元的第二个百年快满的时候,人类文明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周围五十光年内的所有星系。

有多少呢?

大约一千个!

实际上,这并不算多。

要知道,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恒星系的密度非常低,也就是恒星系之间的相对距离较远。在银河系中心,恒星系的密度非常大,在五十光年的范畴内,恒星系的数量高达数十万个。

在这一千个恒星系里,只有一个出现了文明,不过还处于蒙昧阶段。

幸运的是,还有十多个星系里有适合人类定居的行星,而且其中两个星系里的行星已经产生了较为适宜的自然环境,而且其中一颗行星上已经诞生了较为低等的生命体。那艘发觉了这颗行星的探险飞船在返回太阳系的时候,带回来了外星生命体标本,并且采集了该行星上的矿物标本。

能够说,这是人类在迈向宇宙阶段时的第一个严峻发觉。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是非常幸运的。

要知道,如果人类存在的环境稍微有点变化,不但不会有这样的发觉,而且早就被外星文明毁灭了。比如,要是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中心,哪怕在恒星系较为稠密的区域,周围诞生的文明也会多得多,而人类抢先进入宇宙文明阶段的机会十分苍茫,也就会被其他高级文明毁灭。又比如,要是太阳系的位置在往外靠一点,那么在五十光年的范畴之内,恒星系的数量很有可能只有一百个,以至更少,因而在其他恒星系发觉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的可能性也将变得极为苍茫。

问题是,在如此幸运的情况下,人类的劣根性再次占据了上风。

纟t!。

第82章 巴军出击第88章 最后关头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42章 第五代第95章 情报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16章 中东战争第7章 钢铁鲨鱼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28章 一触即发第54章 最后冲刺第90章 高效率打击第24章 裂痕第44章 加速追击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69章 休假第103章 战场外的问题第9章 新冷战第73章 扩军备战第15章 亏本买卖第168章 上前线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84章 守株待兔第5章 军事冒险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30章 小事化大第79章 盲目猜测第7章 突然袭击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62章 弹雨第26章 转折点第2章 利益交换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35章 孤注一掷第35章 声东击西第234章 决胜点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87章 人挪活第64章 退与不退第85章 矛盾爆发第189章 战术选择第118章 软磨硬泡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92章 长远目光第77章 太有主见第27章 商船立功第47章 金蝉脱壳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22章 大决战第63章 一箭三雕第64章 致命打击第79章 立场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304章 文明接触第30章 战争制造者第47章 假设第7章 关联性第86章 胶着第56章 创新之举第68章 南海战略第80章 转变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180章 归宿第62章 弄巧成拙第30章 小事化大第97章 长远考虑第89章 轮番轰炸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21章 高歌猛进第44章 防空火网第35章 支柱第316章 理智与成熟第134章 真正的敌人第25章 走投无路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66章 末端拦截第16章 暗藏杀机第198章 暂定十月十五第5章 是战是和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46章 大战略第73章 捆绑政策第21章 动员第99章 进退两难第29章 力挽狂澜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41章 求生第2章 经济基础第1章 极限第173章 振奋军心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10章 迎难而上第25章 强攻第30章 打过边境线
第82章 巴军出击第88章 最后关头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42章 第五代第95章 情报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16章 中东战争第7章 钢铁鲨鱼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28章 一触即发第54章 最后冲刺第90章 高效率打击第24章 裂痕第44章 加速追击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69章 休假第103章 战场外的问题第9章 新冷战第73章 扩军备战第15章 亏本买卖第168章 上前线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84章 守株待兔第5章 军事冒险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30章 小事化大第79章 盲目猜测第7章 突然袭击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62章 弹雨第26章 转折点第2章 利益交换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35章 孤注一掷第35章 声东击西第234章 决胜点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87章 人挪活第64章 退与不退第85章 矛盾爆发第189章 战术选择第118章 软磨硬泡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92章 长远目光第77章 太有主见第27章 商船立功第47章 金蝉脱壳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22章 大决战第63章 一箭三雕第64章 致命打击第79章 立场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304章 文明接触第30章 战争制造者第47章 假设第7章 关联性第86章 胶着第56章 创新之举第68章 南海战略第80章 转变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180章 归宿第62章 弄巧成拙第30章 小事化大第97章 长远考虑第89章 轮番轰炸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21章 高歌猛进第44章 防空火网第35章 支柱第316章 理智与成熟第134章 真正的敌人第25章 走投无路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66章 末端拦截第16章 暗藏杀机第198章 暂定十月十五第5章 是战是和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46章 大战略第73章 捆绑政策第21章 动员第99章 进退两难第29章 力挽狂澜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41章 求生第2章 经济基础第1章 极限第173章 振奋军心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10章 迎难而上第25章 强攻第30章 打过边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