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创新之举

在二零四一年,全球各国的主要军备项目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中国陆军的“未来地面战平台”。原因很简单,这是全球第一个真正进入了军方订购目录的地面综合平台项目,也是中国陆军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开出的第一个综合性军备项目,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第一个大型军备项目。

该项目完全实现的话,总花费将在十五万亿元以上。

毫无疑问,这是当时中国、甚至是全球最大的军备项目。与之相比,J-31/J-33项目的总预算也只有十二万亿元,而美国的YF-52/YF-53项目的总预算为二万四千亿美元,即便是预计建造十艘的C3航母项目的总预算也只有六万亿元,而美国的“美国”级超级航母的总预算仅为二万二千亿美元。

不可否认,J-31/J-33也很有吸引力,特别是在YF-52/YF-53项目的衬托下,把中美军备竞赛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在陆军方面,美国却没有能够与“未来地面战平台”匹敌的综合性项目。准确的说,美国陆军的综合作战平台项目进展迟缓,研制费用严重超标,一度面临下马威胁。

当然,“未来地面战平台”的顺利推进,也使美国陆军获益匪浅。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中国陆军的“未来地面战平台”项目刺激了美国,让美国国会没有砍掉美国陆军的类似项目。

二零四一年底,“未来地面战平台”取得了第一个重大进展:基础平台定型。

前面已经提到,陆军在招标的时候就明确要求,尽可能的采用综合电力系统,底盘最好是纯电力驱动。

对参与竞标的三家公司,即中国北方重型工业集团、中国南方机械工业集团与衡泰重型工业机械集团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关键不是没有合适的电动机,而是纯电力驱动带来的能量储备问题。

要知道,这意味着,底盘里没有内燃机,而是由蓄电池为电动机供电。

三家公司中,前两家为国营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两家重型工业集团,衡泰集团则是国内最大的民营重型工业集团。

因为陆军没有定死标准,还有商量余地,所以北方重工与南方机械都在初始方案中,采用了燃电混合动力系统,即由燃气轮机驱动发电机,并且单独安装一套为电磁炮供电的蓄电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失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只是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底盘重量严重超标。

在不安装装甲的情况下,北方重工的设计方案重达二十八吨,南方机械的则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二吨。这就意味着,如果安装上装甲,两者的重量都将突破四十五吨,再加上作战模块,反装甲型的战斗重量很有可能突破六十吨。如果需要提高防护标准,则突破七十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显然,陆军肯定不会接受一辆重达七十吨的主战坦克。

要知道,空军主力运输机的极限运载能力也只有七十吨出头,而陆军主战坦克的战斗重量最多只能达到六十五吨,最好能够控制在五十五吨以内,才能保证用一架运输机运送一辆坦克的全部装备。

事实上,即便是五十五吨也超过了陆军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现在搞的只是基础型号,在装备部队的时候,肯定会提供配套的披挂式反应装甲,因此必须留出四到五吨的余量,确保在披挂反应装甲之后,主战坦克的机动性能不至于严重降低。

按照陆军提出的指标,五十五吨是上限,最好能控制在五十吨以内。

显然,北方重工与南方机械的方案不可能控制在五十五吨以内。

与两家国营企业相比,衡泰集团把重点放在了动力系统、或者说是电力储备系统上,即以攻克纯电力驱动技术难关为主。

受此影响,衡泰集团的研制进度最慢,只是也最受陆军关注。

要知道,衡泰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电力设备与蓄电设备制造商,其生产的高性能蓄电池已经广泛应用在了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游艇上,还为海军开发出了潜艇用的高性能蓄电模块。

陆军发出招标的时候,衡泰集团已经制造出质能密度高达每千克四百伏安时的高性能燃料电池,相当于汽油燃值的百分之三十三,而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比内燃机高得多,具备了取代内燃机的能力。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还不具备量产能力。

不管怎么说,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

只是可以承认,衡泰集团取得的成果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也引起了陆军高度重视,并且得到了军方的全力支持。

如果这种高性能燃料电池能够量产的话,电动机取代内燃机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最先受益的,肯定是军队。

除了陆军,海军与空军也获益匪浅。比如,用高性能燃料电池取代潜艇上的蓄电池,甚至有可能取代核反应堆,制造出性能不亚于核潜艇的电动潜艇,空军则能制造出性能更加先进的长航时飞机。从后勤保障的角度出发,如果能够解决发电设备小型化问题,比如制造出小型聚变核反应堆,就不再需要向前线运送燃料,用一台小型反应堆就能为成千上万的坦克战车补充电能。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确实残酷的。

到二零四一年,衡泰集团也没能找到大规模量产的方法,只是以实验室试制的方式,生产出了足够组装一辆底盘的燃料电池,并且根据试制测出的数据,向陆军递交了总体设计方案。

按照衡泰集团提交的方案,底盘不包含装甲部分的总质量能控制在十四吨以内。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也足以让陆军下定决心。

要知道,如果衡泰集团的方案没有太大的偏差,反装甲型号的总质量肯定不会超过五十吨。当时衡泰集团没有提交详细的设计方案,但是陆军利用底盘设计方案,对各种作战平台进行了估算。

可以说,衡泰集团方案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采用了综合电力系统。

到了年底,衡泰集团向陆军交付了第一辆底盘,供陆军进行性能测试。

必须承认,这辆底盘足够先进。

当时,在配重五十吨、采用履带行走机构的情况下,最大公路速度达到了每小时八十五公里、最大越野速度为每小时五十五公里,公路最大行军里程为八百四十公里、越野最大行军里程为四百六十公里,爬坡能力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二。更重要的是,在耗尽电能后,使用专用充电设备,能在十五分钟内补充百分之八十的电能,全充电时间也只有两个小时,而使用民用电网的话,补充百分之八十的电能只需要四十五分钟。至于可靠性,连续行军三万六千公里没有出重大故障。

如果能够量产,这绝对是陆军作战平台的理想底盘。

事实上,只要解决了底盘问题,其他作战模块根本不是问题。

在二零四一年初,北方重工下属的枪炮集团就研制出了三十五毫米线圈电磁炮,测试时的炮口能量达到了三十六兆焦,比一百四十毫米电热化学炮提高了百分之八十,而且还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提升空间。如果有合适的弹种,这门电磁炮在两千米处的穿甲能力能够达到惊人的一千八百毫米。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第五代主战坦克在全披挂的情况下,也挡不住这门电磁炮打出的穿甲弹。

当然,线圈电磁炮绝对是“电老虎”。

试制样炮的能量转化效率只有百分之十四。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衡泰集团的燃料电池提供电能,每发射一枚全威力穿甲弹,就要耗光一百八十公斤电池里的全部电能,而按照一个基数四十八枚炮弹计算,仅用于发射这些炮弹的蓄电池就需要八千六百公斤,而四十八枚整装一百四十毫米穿甲弹的总质量也不过两千多公斤。也就是说,武器弹药系统的质量比第五代主战坦克提高了三倍。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线圈电磁炮的能量转换效率。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一倍,在炮弹质量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武器能源系统的总质量就能降低一倍。如果达到轨道电磁炮的百分之四十,那么武器能源系统的总质量能降低到三千公斤左右。

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轨道电磁炮。

只是从发展趋势来看,线圈电磁炮的潜力更大,而且线圈电磁炮是实现小口径、高能量的唯一途径。如果采用轨道电磁炮,在炮口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口径将超过一百毫米,系统总质量不会降低多少。

到二零四一年底,最大的好消息是:衡泰集团终于攻克了高性能燃料电池的制造难题。

虽然根据衡泰集团提交的报告,初期生产效率不会很高,而且成品率也不会很高,但是肯定能够量产,而且在生产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就有足够的资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成品率。

到此,陆军才下定决心,把合同交给了衡泰集团。

当然,北方重工与南方机械也没有被排除在外,其中北方重工负责反装甲、多用途与火力支援模块的研制工作,南方机械负责防空模块、复合装甲、主动防御系统的研制工作,衡泰集团则负责底盘、行走机构、武器能量系统、电子系统与观瞄系统,三家公司最迟在二零四二年底提交试制样品。

按照陆军的规划,最迟二零四三年,“未来地面战平台”就将进入工程生产阶段。

,!

第19章 新战线第211章 大包抄第100章 恐惧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37章 远洋护卫第136章 别无选择第82章 巴军出击第30章 周旋第1章 禁运效果第10章 装甲主力第49章 疑点重重第142章 防空火网第162章 弹雨第137章 阴云密布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62章 头号王牌第20章 混战第62章 头号王牌第112章 和平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189章 战术选择第5章 最终辩论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32章 迫在眉睫第55章 积极外交第14章 首相之死第63章 反导拦截第8章 节外生枝第66章 起航第63章 反导拦截第9章 错误的航线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70章 内部矛盾第62章 战略意第125章 挑战困难第91章 战略突击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28章 数量致胜第21章 粒子风暴第38章 狼群第27章 利诱第45章 面面俱到第302章 觉醒第6章 战略篱笆第22章 大决战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53章 生存竞赛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21章 夺回失地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2章 离弦之箭第59章 与时间赛跑第118章 海上巨无霸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72章 倾其所有第13章 无限制第23章 金狗第1章 海军强国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33章 超级航母第2章 利益交换第7章 太空战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81章 临时调整第137章 阴云密布第65章 明智之举第56章 家宴第39章 机会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221章 不能为而为之第43章 各有所谋第235章 前仆后继第48章 外派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266章 门槛第120章 余波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205章 突袭第13章 新兵能战第45章 面面俱到第41章 标杆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319章 反思第18章 千钧一发第57章 老少校第66章 末端拦截第47章 前哨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291章 生存空间第90章 机遇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3章 大国实力第99章 妥协第57章 战术侦察
第19章 新战线第211章 大包抄第100章 恐惧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37章 远洋护卫第136章 别无选择第82章 巴军出击第30章 周旋第1章 禁运效果第10章 装甲主力第49章 疑点重重第142章 防空火网第162章 弹雨第137章 阴云密布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62章 头号王牌第20章 混战第62章 头号王牌第112章 和平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189章 战术选择第5章 最终辩论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32章 迫在眉睫第55章 积极外交第14章 首相之死第63章 反导拦截第8章 节外生枝第66章 起航第63章 反导拦截第9章 错误的航线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70章 内部矛盾第62章 战略意第125章 挑战困难第91章 战略突击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28章 数量致胜第21章 粒子风暴第38章 狼群第27章 利诱第45章 面面俱到第302章 觉醒第6章 战略篱笆第22章 大决战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53章 生存竞赛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21章 夺回失地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2章 离弦之箭第59章 与时间赛跑第118章 海上巨无霸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72章 倾其所有第13章 无限制第23章 金狗第1章 海军强国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33章 超级航母第2章 利益交换第7章 太空战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81章 临时调整第137章 阴云密布第65章 明智之举第56章 家宴第39章 机会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221章 不能为而为之第43章 各有所谋第235章 前仆后继第48章 外派第78章 广泛动员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266章 门槛第120章 余波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205章 突袭第13章 新兵能战第45章 面面俱到第41章 标杆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319章 反思第18章 千钧一发第57章 老少校第66章 末端拦截第47章 前哨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291章 生存空间第90章 机遇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3章 大国实力第99章 妥协第57章 战术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