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崩溃

可以说,十二月前二十天,大陆战场上的局势非常混乱。

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不知道前方的部队打到哪了,俄军指挥官也不知道防线在哪,双方甚至不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办。

比如,在十二月十日,魏成龙就给第一三八与第一三九集团军司令官下了命令,让他们把指挥权下放给各突击集群指挥官,只给各突击集群安排推进目标,让前线指挥官来决定该怎么打。

当然,绝对不是胡乱打一通就了事。

因为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即不可能集中兵力撕开俄军的防线,而且就算撕开了俄军的防线也很难纵深突击,所以在进攻的时候,突击集群的指挥官必须注意一点,即随时与邻近的部队保持联系。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基本上是平行着向前推进。

可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任何大纵深突击都有可能导致前后部队断挡。

当时,布鲁希洛夫也向前线部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即让前线指挥官决定怎么打。

对俄军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无法形成统一战线的情况下,前线部队就只能各自为战。

如此一来,战斗胜负主要就看前线军官,特别是战地军官的才能了。

显然,这不是中国军队的弱项。

要知道,到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陆军中的基层军官,至少有百分之八十参加过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到二零五三年底,基层军官的参战比例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大陆战场上的几个集团军里提拔起来的,主要来自五个主力集团军。在发动战略进攻前的几个月,戚凯威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军官培训学校,让那些有资格成为基层军官的士兵接受培训,然后把他们晋升为军官。至于从正规军校毕业的军官,大多被戚凯威留在了后方,或者派往其他战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而且是从基层做起的军官,戚凯威非常清楚,有才能的士兵绝对比书呆子有用,而且这些士兵在晋升为军官之后返回原部队,有更好的人缘基础。

破格提拔士兵为军官,可以说是中国陆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一大特色。

要知道,直到战争结束,美军都坚持使用军校培养的军官,只提拔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士官,很少让士兵直接成为军官。

当然,这也与中美两军的体制不同。

美军是“军官与士官”双晋升体制,军官与士官有着极为明确的任务分工,一支部队的灵魂是军士长,而不是军官。在中国陆军中,士官主要是技能型军人,没有军士长,军官就是军队的灵魂。

可以说,这种混战的场面,对中国军队较为有利。

只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得解决,即在无法突破俄军防线的情况下,也就不可能大规模歼灭俄军有生力量。

虽然打到十二月十日的时候,中国军队收容的战俘已经超过五十万,但是仅占俄军前线兵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两百多万俄军没有被消灭,而且这些俄军正在稳步向西撤退。

把俄军赶出哈萨克斯坦,绝对不是戚凯威想要的结果。

在他的计划中,至少要在哈萨克斯坦打一场决定性的歼灭战,阻止俄军主力撤退到伏尔加河西岸。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算把俄军赶出了哈萨克斯坦,也算不上胜利。

要知道,这将意味着,在进军伏尔加河西岸的时候,中国军队将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得因此推迟进攻行动。

问题是,当时根本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到了十二月十一日,戚凯威与魏成龙都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停止进攻,等到恶劣天气过去之后再继续前进。

当时,中国军队差不多已经控制了乌拉尔河东岸地区,虽然还没有到达乌拉尔河,但是只要继续推进,俄军就会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更重要的是,此时乌拉尔河已经封冻,俄军可以非常方便的撤退。

所幸的是,遇到麻烦的不仅仅是中国军队。

事实上,在十二月七日,布鲁希洛夫就在考虑,要不要把部队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然后通过炸碎乌拉尔河冰盖,来阻止中国军队。

只是,他没有立即付诸行动,因为俄罗斯总统在十二月四日就要求前线部队死守。

显然,这是政治影响军事的典型案例。

不管有没有暴风雪,俄军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把握都非常渺茫,布鲁希洛夫早就制订了沿乌拉尔河布防的作战计划。可是在政治上,这却行不通,因为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意味着美军将投入战斗,而美军司令官诺日罗夫上将早就表示,美军要到二零五四年才能投入战斗,因此俄军必须在乌拉尔河东岸坚守一个月。不管是尊重盟友、还是为了博得美国更有力的支持,俄罗斯总统支持诺日罗夫,要求布鲁希洛夫在乌拉尔河东岸死守,绝对不能在新年之前撤退。

事实上,关键就在诺日罗夫与布鲁希洛夫之间。

在洛布鲁克遇难后,马歇尔挑选了有俄罗斯血统的诺日罗夫出任美军总司令,并且同时晋升他为陆军上将。马歇尔此举,也主要是为了解决美俄军事合作的问题,毕竟一个能说俄语的美军将领能博得俄军的好感。

当然,诺日罗夫确实有一些才能,至少在到达莫斯科之后,立即就成了俄罗斯总统最信任的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谁来担任美俄联军总司令?

如果不是俄军高层坚决反对,俄罗斯总统很有可能任命诺日罗夫为总司令。

问题是,虽然布鲁希洛夫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但是他与诺日罗夫的矛盾也上升成为了俄军与美军的矛盾。

当时,布鲁希洛夫希望美军能够加强俄军的防线。

如此一来,就得让美军分批投入战斗,即分散到各个战场上去。

显然,诺日罗夫不肯这么做,连马歇尔都不答应,而是坚持认为,美军应该在某一个战场上作战,并且成为绝对的主力。至于把美军一个师一个师的派往战场,诺日罗夫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为了这件事,布鲁希洛夫没有少跟诺日罗夫打嘴仗。

可惜的是,每次闹起来之后,俄罗斯总统都偏向于诺日罗夫,让布鲁希洛夫无法以总司令的身份调动美军。

闹到最后,布鲁希洛夫不得不妥协。

不管怎么说,中国军队就快要打过来了,就算不能让美军去加强防线,也能让美军发挥作用吧。

结果就是,美军被派去守卫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地区。

这不是布鲁希洛夫的安排,而是诺日罗夫向俄罗斯总统请求后得到的结果。

当时,还是十一月初。

也就是说,当时布鲁希洛夫、诺日罗夫都没有想到,十一月底会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诺日罗夫算计得非常精明。

在他看来,中国军队在突破了俄军设在乌拉尔河东面纵深达到四百公里的防区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即便能够打到乌拉尔河,也没有冲击力了。美军可以凭借乌拉尔河,毫无悬念的守住防线。如果俄军在防御作战中有较为突出的表现,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不少麻烦,美军还能发起反击。

也就是说,最艰苦的任务都留给了俄军,美军将坐享其成。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场暴风雪,诺日罗夫很有可能得逞。

要知道,他手里拥有三十个美军师,还有大批辅助人员,总兵力超过六十万,足以在乌拉尔到阿特劳的战线上发动战略反击。

可惜的是,暴风雪改变了一切。

俄军没有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防区,甚至没有给中国军队制造多少麻烦,就这么撤退到了乌拉尔河附近。

虽然暴风雪也给中国军队制造了麻烦,但是诺日罗夫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军队在平推了差不多四百公里之后,将以较为完备的作战能力面对美军,没有给美军留下发动反击的机会。

此外,还有一个更让诺日罗夫头痛的问题:蜂拥而至的两百多万俄军。

要知道,这是两百多万张要吃饭的嘴!

搞得不好的话,这些又冷又饿,而且恐慌到了极点的俄军将冲垮美军的防线,甚至有可能爆发兵变。

背上这个负担,美军还能作战吗?

正是如此,诺日罗夫坚决反对俄军撤退到乌拉尔河以西,并且影响了俄罗斯总统,让总统直接下令,让俄军死守每一寸阵地。

显然,这解决不了问题。

死守每一寸阵地,就是让两百多万俄军官兵在饥寒交迫中等死。

俄军官兵中,不乏爱国者,也不缺少作战的勇气,可是他们首先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暴风雪带来的严寒与饥饿。如果能够与敌人作战,他们不会退却,会为了自己的祖国坚守每一块阵地。可是他们不是在面对敌人作战,而是在面对无法战胜的自然力量,以及那道让他们等死的命令。

结果就是,俄罗斯总统下达的命令,摧毁了两百多万俄军官兵最后一点斗志与士气。

现在,不是布鲁希洛夫命令俄军后撤,而是两百多万俄军官兵不顾一切的涌向已经冰冻住的乌拉尔河。

第76章 自知之明第47章 证据第17章 决战之前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61章 防空作战第20章 进攻意识第72章 新岗位第202章 冲刺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66章 回家第72章 倾其所有第11章 不怕死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5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33章 最后反击第48章 外派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37章 抽丝剥茧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271章 复员大潮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211章 宣传榜样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202章 冲刺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82章 十一比八第82章 十一比八第65章 完胜之途第32章 金融战争第18章 不对称战术第19章 关键结点第19章 主动攻击第16章 阴差阳错第66章 起航第184章 失踪的潜艇第133章 大胆直言第51章 精密计划第40章 积极主动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39章 战祸第19章 核战争第97章 长远考虑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196章 以谈备战第65章 门槛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18章 千钧一发第80章 另寻出路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2章 谁输谁赢第113章 潜艇禁区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7章 运气不错第48章 交战第48章 外派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61章 动力革命第65章 明智之举第4章 不留活口第18章 围捕第59章 起始点第245章 舰队的归宿第34章 矫枉过正第41章 粮食投资第14章 鬼子出动第6章 点火第71章 拼尽全力第44章 防空火网第60章 振作第117章 高姿态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86章 胶着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24章 内耗第266章 门槛第134章 守与不守第70章 忙里偷闲第120章 余波第241章 主动求变第36章 权衡第221章 不能为而为之第190章 主动权第19章 新战线第117章 负担得起第83章 一错再错第314章 大重建第23章 金狗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93章 最后的攻击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8章 经济账第22章 年关
第76章 自知之明第47章 证据第17章 决战之前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61章 防空作战第20章 进攻意识第72章 新岗位第202章 冲刺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66章 回家第72章 倾其所有第11章 不怕死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5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33章 最后反击第48章 外派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37章 抽丝剥茧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271章 复员大潮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211章 宣传榜样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202章 冲刺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82章 十一比八第82章 十一比八第65章 完胜之途第32章 金融战争第18章 不对称战术第19章 关键结点第19章 主动攻击第16章 阴差阳错第66章 起航第184章 失踪的潜艇第133章 大胆直言第51章 精密计划第40章 积极主动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39章 战祸第19章 核战争第97章 长远考虑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196章 以谈备战第65章 门槛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18章 千钧一发第80章 另寻出路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2章 谁输谁赢第113章 潜艇禁区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7章 运气不错第48章 交战第48章 外派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61章 动力革命第65章 明智之举第4章 不留活口第18章 围捕第59章 起始点第245章 舰队的归宿第34章 矫枉过正第41章 粮食投资第14章 鬼子出动第6章 点火第71章 拼尽全力第44章 防空火网第60章 振作第117章 高姿态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86章 胶着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24章 内耗第266章 门槛第134章 守与不守第70章 忙里偷闲第120章 余波第241章 主动求变第36章 权衡第221章 不能为而为之第190章 主动权第19章 新战线第117章 负担得起第83章 一错再错第314章 大重建第23章 金狗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93章 最后的攻击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8章 经济账第22章 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