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全局

美国东部时间,八月三十日清晨,也就是佟少云的第二舰队炮击波纳佩岛后大约二十个小时,弗伦奇上将乘坐专机来到了华盛顿,随即就在国防部官员的陪同下,搭乘直升机前往白宫。

弗伦奇紧急赶回来,就是向总统说明太平洋战局。

美国当局在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确定是否有必要守住波纳佩岛。

从时间上看,未免显得有点仓促。

当然,不能因此说美国缺乏战略规划。

在四月底,即密克罗尼西亚海战之后,美国国防部就确定了战略防御计划,几乎全盘采纳了弗伦奇上将提出的意见,主动撤离西太平洋,在太平洋中部建立新的岛屿防线,用空间换时间。虽然在政治上,美国仍然在极力宣扬战略进攻言论,但是仅为政治宣传,没有多大军事意义。

接下来的发展,更加迫使美国加强战略防御准备。

比如,六月底,中阿联军在中东战场上发动战略反击,战斗持续到七月二十七日,美以联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守住了德拉,却被迫从霍姆斯撤退,并且退出了贝卡谷地,最终在七月底退到南黎巴嫩,等于在北方战线上退缩了差不多三百公里。在约旦,中国联合约旦王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军队,发动了第三次安曼战役,在七月二十四日粉碎了以军对安曼长达大半年的战略包围。虽然到八月中旬,以军卷土重来,发动了第四次安曼战役,但是最终没能彻底包围安曼。伊拉克方向上,以军的进攻早已停顿,甚至从来没有越过约旦与伊拉克的边境线。

到八月底,中东战局再次进入僵持阶段。

事实上,美以联军已经在中东战场上遭遇了惨败,因为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受到的威胁已经解除,安曼也不再被以军围困。如果不是中**队需要去伊朗救火,恐怕中阿军团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

相对而言,伊朗战局对美俄联军较为有利。

到八月十日,美俄联军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扎格罗斯山脉。只要翻过这条横垣在伊朗西南的山脉,就能进入一马平川的胡齐斯坦省,对两河流域构成威胁,迫使中国向伊拉克增派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只要美俄联军进入胡齐斯坦省,就能打击波斯湾里的船队,切断中国到海湾的航线。

事实上,正是美俄联军在伊朗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迫使中国陆军向伊朗转移,才解救了中东战场上的美以联军。

可惜的是,扎格罗斯山脉并不容易翻越。

当时,美俄联军已成强弩之末,如果中国陆军提前一周把第十三集团军派过来,美俄联军很有可能遭受惨败。

至于继续在伊朗战场上做文章,可行性已经不是很大了。

除了美俄联军人困马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已经晋升为陆军中将的蒋博文被派往伊朗,担任中伊军团司令官。

从某种意义上讲,蒋博文是在这场大战中,最先展露头角的年轻陆军将领。

在中东战场上,他有极为出色的表现,特别是在德拉会战以及德拉-霍姆斯会战中,他表现出来的指挥才能、以及对战局的判断能力,已经超过了虞世辉将军,并且得到了戚凯威的承认。

要不然,戚凯威不会让他去坐镇伊朗。

当然,蒋博文的能力,也得到了美军的承认。当时,美以联军司令官罗林森甚至认为他是美以联军最大的敌人。在得知第十三集团军被派往伊朗,蒋博文也被派过去担任中伊军团司令官之后,罗林森高兴得半天合不拢嘴,并且让美以联军狂攻了好几天,只是没能收到明显战果。

按照马歇尔上将的判断,除非向伊朗增兵二十万,不然美俄联军就得转攻为守。

显然,在二零五三年,美国不可能向伊朗增兵。按照美国陆军的动员速度,最快也要到二零五四年第二季度,才有可能向伊朗增兵。还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在此之前,其他战场上的局势没有恶化。

问题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中东战火再次点燃之前,也就是六月中旬,中国联合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与尼泊尔,发起了攻打吉布提的作战行动。在此,中国只动用了一个陆战师,其他国家贡献了十万地面部队。

攻打吉布提的作战行动是由陆战队策划的,与海军基本上没有关系。

当时,海军只为陆战队提供了一支以巡洋舰为核心的支援舰队,而且该舰队的所有战舰都是从护航舰队里抽调的,且全部是在战前建造的老式战舰,准确的说,主要来自南海区舰队。

在海军中,南海区舰队只剩下了一个番号。

战争爆发后,南海区舰队就只有一个任务:为商船队护航。

也正是如此,当时没有能力伴随“泰山”级航母作战的老式战舰,几乎全部编入了南海区舰队,然后混合编成了十多支护航舰队。南海区舰队也因此得了一个外号:老式战舰收容中心。

中**队攻打吉布提,主要就是为了打通进入红海的航线。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中国舰队能够进入红海,到达埃及的港口,那么中国就能在中东开辟一条新的战线。

毫无疑问,对美以联军来说,这绝对是一场恶梦。

所幸的是,中**队到这个时候,也到了强弩之末,根本没有多余的部队来发动这场进攻战役,不然也不会邀集盟国。

问题是,美国在吉布提的兵力也极为有限。

更重要的是,离吉布提最近的美以联军在西奈半岛上,而且美以联军部署在红海里的船只并不多。

也就是说,吉布提基本上就是一座孤悬在亚丁湾西部的飞地。

如果中国投入一支足够强大的力量,哪怕只是一支拥有一艘航母的舰队,美军也别想守住吉布提。

当时,中**队只能依靠部署在迪戈加西亚的岸基航空兵。

事实上,必须承认中**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攻打吉布提的时候,部署在沙特与阿联酋的中国空军就没有提供帮助。主要原因就是,这是由陆战队单独策划的进攻行动,与空军没有多大关系。

在检讨吉布提战役的时候,牧浩洋就明确提到,中**队的内部矛盾,极大的削弱了作战能力。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中国空军提供一些支援,陆战队能在八月份攻占吉布提。

可惜的是,没有空军的支援,这场原本没有什么难度的战役,变成了一场持久战。到八月初,“东方盟军”还在北索马里的荒漠里蹒跚前进,离吉布提有一百多公里,而且已经为此付出了上万人伤亡的代价。

只是,美军的日也不好过。

从六月底开始,美国就集中战略空运力量,向吉布提运送兵力与物资,并且一直持续到八月初。一个多月内,美军向吉布提增派了两个师,大约三万名官兵,还运送了一百多万吨作战物资。

可以说,美军为了守住吉布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问题是,美军必须守住吉布提,不然就得输掉中东战争。

只是,最大的威胁不在非洲之角,而是在大陆战场上。

虽然直到弗伦奇回到华盛顿,大陆战场上也非常平静,中国陆军仍然努力打通远东与西伯利亚的交通线,进驻中亚的中**队没有动静,但是已经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中国陆军正在为一次决定性的战略进攻做准备。别的不说,从五月到七月的三个月里,中国至少向哈萨克斯坦输送了数千万吨的作战物资,其中只有百分之四十由铁路运输,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为空运。

如果没有发动战略进攻的准备,中国陆军绝对不会动用如此多的空运力量。

根据CIA提供的情报,当时中国部署在大陆战场上的运输机超过了两千架,而且几乎都是大型电动运输机。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按照马歇尔上将的判断,即便不做战前准备,中国的战略空运力量也足以支持十个集团军发动进攻。

当时,马歇尔上将还推断,中国陆军不会因为天气问题而放弃进攻,很有可能在冬季的时候发动进攻,且主要攻占由俄罗斯控制的乌拉尔河流域,把战线推进到伏尔加河,为来年开春进军俄罗斯打下基础。

可以说,马歇尔上将的判断非常准确,几乎与戚凯威的战略计划完全一致。

事实上,当时中国陆军在哈萨克斯坦囤积作战物资,不是在为冬季的进攻做准备,而是在为明年春天的进攻做准备。即便以空运为主,把物资从哈萨克斯坦运到前线,也要比从国内运到前线容易得多。

现在的问题就是:中国陆军将在什么时候发动进攻?

马歇尔上将给出的答案是:十月份,最迟十月底。

理由很简单,到了十月底,戚凯威至少能在中亚投入八个全部装备了地面战平台的集团军。

这样一来,美军就得立即采取行动,在其他战场上吸引中**队的注意力。

显然,这个“其他战场”,只能是太平洋战场,因为在别的战场上,美军根本不可能在十月底之前发动进攻。

问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就能发动进攻吗?

第38章 劳动力第18章 双输第46章 登岛第26章 理由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14章 仓皇而逃第227章 灭绝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25章 偃旗息鼓第56章 快马加鞭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6章 逐步推进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章 离弦之箭第293章 战神之星第115章 舰队会回来第233章 革命性技术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3章 前沿科技第94章 托管第18章 围捕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49章 最佳选择第290章 人口大爆发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120章 余波第69章 恶仗第82章 战火再起第318章 总则第67章 错失良机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93章 战神之星第71章 以进为退第6章 愈演愈烈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259章 遗赠第53章 再次攻击第20章 进攻意识第249章 举世震惊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26章 战略空运第220章 迎难而上第58章 战争余烬第102章 破交作战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197章 无果而终第168章 上前线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15章 全面展开第158章 最好的结果第172章 欲擒故纵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59章 犹豫不决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49章 抛开幻想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81章 前沿科技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132章 机会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27章 战略目的第17章 新的选择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1章 极限第75章 积极迎战第195章 两手准备第52章 大获全胜第34章 炮战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125章 鹤蚌相争第8章 扩军浪潮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64章 三管齐下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42章 找准目标第1章 关键人物第57章 提前行动第215章 光复第157章 司令部风波第44章 历史使命第1章 海军强国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84章 青出于蓝第2章 经济基础第18章 战争推手第167章 预见性第43章 根源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287章 警钟第14章 无声对抗第54章 反击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110章 保守战术第33章 科技战略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64章 三管齐下第183章 不能为而为之
第38章 劳动力第18章 双输第46章 登岛第26章 理由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14章 仓皇而逃第227章 灭绝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25章 偃旗息鼓第56章 快马加鞭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6章 逐步推进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章 离弦之箭第293章 战神之星第115章 舰队会回来第233章 革命性技术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3章 前沿科技第94章 托管第18章 围捕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49章 最佳选择第290章 人口大爆发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120章 余波第69章 恶仗第82章 战火再起第318章 总则第67章 错失良机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93章 战神之星第71章 以进为退第6章 愈演愈烈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259章 遗赠第53章 再次攻击第20章 进攻意识第249章 举世震惊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26章 战略空运第220章 迎难而上第58章 战争余烬第102章 破交作战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197章 无果而终第168章 上前线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15章 全面展开第158章 最好的结果第172章 欲擒故纵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59章 犹豫不决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49章 抛开幻想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81章 前沿科技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132章 机会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27章 战略目的第17章 新的选择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1章 极限第75章 积极迎战第195章 两手准备第52章 大获全胜第34章 炮战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125章 鹤蚌相争第8章 扩军浪潮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64章 三管齐下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42章 找准目标第1章 关键人物第57章 提前行动第215章 光复第157章 司令部风波第44章 历史使命第1章 海军强国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84章 青出于蓝第2章 经济基础第18章 战争推手第167章 预见性第43章 根源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287章 警钟第14章 无声对抗第54章 反击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110章 保守战术第33章 科技战略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64章 三管齐下第183章 不能为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