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积极外交

面对这个天赐良机,法国与德国表现得非常积极。

当时,法国总统就表示,只要英国愿意,法国会考虑与英国组建联合舰队,共同维护欧洲的利益。随后德国总理也做了类似的表态,并且愿意在欧洲舰队的建设上做出更加重大的贡献。

几个月后,法德意三国政fǔ首脑在罗马签署了一份协议,对欧洲舰队的建设工作做出了明确分工。

按照这份协议,德国将被允许建造排水量在十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

说白了,就是超级航母。

事实上,以当时的情况,没有德国参与,欧洲在超级航母上肯定很难取得成果,因为德国是欧洲的头号工业强国。当然,这也不能否认法国与意大利的贡献,毕竟法国是欧洲大陆国家中唯一装备了常规航母的国家,而意大利也有着丰富的航母使用经验,两国的海军都比德国海军强大得多。

当年年底,法德意三国最大的六家造船厂就组成了“欧洲舰船联盟”。

二零四九年初,法德意三国议会批准了分工建造超级航母的提案,只是对协议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按照新的协议,超级航母的设计工作将由欧洲舰船联盟负责,各主要部件的建造工作由三国企业承担,组装工作则分别在法国、德国与意大利进行。为此,法德意三国议会还批准了扩大造舰规模的提案,法国将把大型船台增加到四座,德国与意大利各三座,在二零五二年之前,达到能够同时建造十艘超级航母的水平。随后,三国议会还各自批准了海军基地的冷提案。

可以说,这是欧洲国家开始冷海军规模的标志件。

二零四九年底,欧洲舰船联盟就向法德意提娇了超级航母的设计方案,并且根据三国海军的具体需求,在细节上有所区别。

一年之后,法国首先动工建造其海军史上第一艘排水量超过十万吨的超级战舰。

从技术上讲,法国航母如同法国汽车一样,很有特色。单纯从电子设备来看,法国航母肯定是世界第一,其中很多都比中美同期建造的航母先进得多。可是在其他方面,法国航母就没有这么突出了。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法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都造不出小型聚变反应堆。

要知道,欧洲的第一座可控聚变核电站在二零四八年才动工建造,预计要到二零五一年才能并网发电,而其技术来自美国,在小型化方面的难度非常大,欧洲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也严重不足。

受此影响,法国航母采用的依然是裂变反应堆。

因为动力系统不够先进,所以法国航母的设计指标并不高,比如最高航速只要求达到三十五节,也就没有必要采用三体船型。结果就是,在总体设计上,法国航母依然停留在三零年代与二零年代的水准,与中国海军的“昆仑山”级相当,只比美国海军的第一批“福特”级稍微好一些。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是个非常重大的进步。

要知道,在此之前,为法国海军充门面的是两艘排水量六万吨左右的常规航母,而更早建造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在二零三七年就退役了。

法国海军起了个头,意大利海军随即跟进。

因为作战指标更低,特别是不需要远洋作战,主要在地中海活动,所以意大利海军的超级航母采用的是常规动力,没有选择维护成本高昂的核动力,也因此把造价降低了百分之十五。在其他方面,意大利航母与法国航母都很相似,除了续航力之外的主要作战性能也旗鼓相当。

直到二零五二年,德国海军才动工建造超级航母。

相对而言,德国航母最先进,因为这是欧洲第一艘采用了聚变反应堆的航母,也就具备了其他航母不具备的能力,比如安装了以电磁速射炮为主的末段反导拦截系统,以及功率更大的弹射器。

可惜的是,德国航母的基本结构依然与法国航母相同,只是通过提高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把最大航速提高到了三十八节。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德国航母只配备了两座总功率为七百兆瓦的小型聚变反应堆。

由此可见,即便到了二零五二年,欧洲在可控聚变技术上依然落后于中国与美国。

要知道,在二零四五年,中国就能制造出功率为七百兆瓦的可控聚变反应堆了,而美国也在二零四八年制造出了类似的聚变反应堆。到二零五二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制造第二代聚变反应堆,并且把单堆功率提高到了一千五百兆瓦,美国则在二零五五年完成了第一座第二代聚变反应堆的研制工作。

当然,法德意冷海军的主要意图不是帮助英国。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被很多人认为是在帮助英国,而且英国当局也有同样的认识,觉得欧洲盟国更加可靠。

问题是,在二零四八年前后,法德意的领导人都知道,支持英国的最好方式不是冷舰队,而是设法与中国改善关系,让中国在向阿根廷出售军火的时候有所保留,减轻英国受到的威胁。

为此,在二零四八年六月底,法国总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仅仅半个月后,德国总理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名义上,两人访华是为了与中国商讨印度问题,即帮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与军事合作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在访华期间,两人都向黄瀚林提到,中国在军贸领域应该考虑欧洲国家的感受。

毫无疑问,两人访华都取得了圆满成果。

回到巴黎后不久,法国总统就借欧盟首脑会议,向英国首相表示,中国已经承诺不会向阿根廷提供进攻性武器装备,而且j-31a的娇付进度也将严格按照合同进行,不会对英国构成严重威胁。

这样一来,英国首相总算松了口气。

要知道,只要能够拖到二零五二年,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至少到时候皇家海军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更重要的是,英国首先非常清楚美国的战争计划,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在世界大战的威胁下,中国肯定不会积极援助阿根廷,美国也会为了英国采取积极行动。

当然,英国首相也感谢了法国总统做出的努力。

做为回报,在法德意推进欧盟政治一体化的问题上,英国保持了沉默。

以当时的情况,英国不可能加入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因为在经济一体化上,英国就保持了特立独行的立场,没有接纳欧元,而是继续使用英镑,所以在政治一体化上,英国首先就得废除英镑。显然在短期内,英国议会不会批准这一提案,英国政fǔ也就不可能在政治一体化上做出贡献。

法德意需要的,也只是让英国保持沉默。

不管怎么说,英国是离岸国家,只要英国不chā手干预,欧洲大陆上发生的事情与其基本上没有关系。

在这轮外娇活动中,法德意拉拢的不仅仅是英国,还有中国。

当时,德国总理在访华的时候,谈得最多的也是军火贸易,只不过是中国与欧盟的军火贸易。

严格说来,应该是技术层面上的往来。

只是,德国取得的成果并不大,因为欧盟依然没有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而中国也就没有理由向欧洲提供军事技术。

到了二零四九年,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成为欧盟的头号话题。

当时,表现得最积极的就是德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国是这道禁令的最大受害国,严格说来是间接受害国。

因为无法与中国在军事技术上进行合作,德国的军事工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比如在三十年前还畅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德国潜艇,到了二零四零年,就基本上无人问津了,取而代之的正是中国潜艇,所以在德国人看来,尽快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在军事技术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是重振德事工业的基础。

问题是,并非所有欧盟成员国都赞成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

当时,德国牵头搞这件事,除了希望尽快与华恢复正常关系之外,主要还是向美国施加压力,促使美国在先进军事技术出口问题上对德国松绑,比如向德国提供聚变反应堆的小型化技术。

最终,德国也如愿以偿。

至于解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那还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从这些事情上看得出来,第二次印度洋战争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盟主要成员国也陆续调整了基本政策,特别是外娇策略,在外娇战场上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当然,表现积极的不仅仅是欧洲国家。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之下,中国与美国的外娇政策不但主动,还更有目的性,而且都针对对方的战略薄弱环节展开。

当时,美国的基本外娇策略有两点,一是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二是积极拉拢盟友。

在美国努力争取的盟友中,俄罗斯绝对排在最前面,因为俄罗斯是在印度之后,唯一有能力在大陆上对中国构成直接威胁的国家。

更多到,地址

第21章 决战开始第232章 政治战争第95章 快马加鞭第26章 逐步推进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8章 经济账第302章 觉醒第77章 分歧第284章 转变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36章 负担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27章 树梢优势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99章 妥协第40章 奋起直追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36章 小心过头第234章 决胜点第18章 战争推手第1章 新岗位第44章 舰炮怒吼第24章 勇敢面对第198章 追赶第61章 动力革命第31章 政治变更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97章 战前会议第29章 血战戈兰高地第199章 等不起第266章 门槛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87章 地区军备竞赛第113章 倾其所有第63章 反导拦截第27章 树梢优势第142章 无关紧要的反击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118章 壮士断臂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50章 民间力量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98章 大规模佯攻第315章 文明义务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91章 勇敢的代价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8章 猛然觉醒第6章 错失先机第18章 坦克战第37章 回国第70章 后果第47章 第一枪第48章 交战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83章 空中遭遇第52章 预料成真第50章 大漠扬威第47章 深海快枪手第12章 幕后推手第269章 按计划轰炸第33章 最后反击第43章 传奇人物第8章 胆识第43章 闯关第5章 夜空魅影第43章 薄弱环节第16章 强渡第3章 前沿科技第61章 垂死挣扎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5章 千虑一失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53章 军事部署第16章 阴差阳错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178章 进攻心切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46章 登陆美国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1章 反击第30章 打过边境线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45章 阻止战争第48章 虚张声势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58章 金融战略第3章 大难不死第132章 机会第55章 两强相争第47章 抢先攻击第97章 战略分歧第41章 孤注一掷
第21章 决战开始第232章 政治战争第95章 快马加鞭第26章 逐步推进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8章 经济账第302章 觉醒第77章 分歧第284章 转变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36章 负担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27章 树梢优势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99章 妥协第40章 奋起直追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36章 小心过头第234章 决胜点第18章 战争推手第1章 新岗位第44章 舰炮怒吼第24章 勇敢面对第198章 追赶第61章 动力革命第31章 政治变更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97章 战前会议第29章 血战戈兰高地第199章 等不起第266章 门槛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87章 地区军备竞赛第113章 倾其所有第63章 反导拦截第27章 树梢优势第142章 无关紧要的反击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118章 壮士断臂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50章 民间力量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98章 大规模佯攻第315章 文明义务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91章 勇敢的代价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8章 猛然觉醒第6章 错失先机第18章 坦克战第37章 回国第70章 后果第47章 第一枪第48章 交战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83章 空中遭遇第52章 预料成真第50章 大漠扬威第47章 深海快枪手第12章 幕后推手第269章 按计划轰炸第33章 最后反击第43章 传奇人物第8章 胆识第43章 闯关第5章 夜空魅影第43章 薄弱环节第16章 强渡第3章 前沿科技第61章 垂死挣扎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5章 千虑一失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53章 军事部署第16章 阴差阳错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178章 进攻心切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46章 登陆美国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1章 反击第30章 打过边境线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45章 阻止战争第48章 虚张声势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58章 金融战略第3章 大难不死第132章 机会第55章 两强相争第47章 抢先攻击第97章 战略分歧第41章 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