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金融战略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最主要的战胜国不是债权国,而是债务国,而且是全球头号债务国。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资料,在大战结束的那一天,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突破一千六百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在过去四年多里,平均每一天产生一万亿的战争债务,而手持借条的就是东方同盟集团的其他成员国。

显然,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要知道,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都是债权国,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而且这个债权国就是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通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向盟国借款,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英国手里接过了世界霸主的权杖,成为了全球头号超级大国,也成功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领袖。

这次,中国的玩法与美国完全不同。

可以说,这是中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金融战略。

从时间上看,在大战爆发前二十年、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就针对世界大战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金融战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最初制订这套金融战略的不是中国政府官员,而是一位归国的华商,即从未登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却是全球公认的最富裕的人,曾经在中国商政两界呼风唤雨的盛世平。

从时间上看,盛世平力推的金融战略,在黎平寇担任总理期间就开始实施了。

别忘了,黎平寇与盛世平是同学,两人的私交非同一般,而黎平寇在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就经常与盛世平碰面。后来,黎平寇在当上国家元首之后,推行的很多经济改革政策都与盛世平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民营资本能在黎平寇主政的二十年里,以举世震惊的速度发展壮大,最大的功臣不是黎平寇,而是盛世平,因为黎平寇本人并不是非常了解中国的民营经济。

当时,盛世平甚至被外界称为“中国的影子总理”。

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战略,就是用债务取代债权,通过巨额债务,把更多的国家绑定在中国利益之上。

说得直接一些,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越多,就会越支持中国。

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战败了,那么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就将变成白纸,甚至连白纸都不如。

问题是,这是最核心的金融战略,不到世界大战就派不上用场。

要知道,在和平时期,全世界最多只有一个国家敢这么做,因为在任何一段和平时期内都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掌控全球金融,因此也就只有这个国家有能力扩大债务规模,让全世界为其买单。

事实上,之前的美国就是这样的国家。

在巅峰时期,美国欠下的债务,就算把美国拆散卖了都偿还不了,可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没有因此而破产。主要就是,那些持有美国债券的国家绝对不会让美国破产,因为美国破产,就意味着它们手里的债权将作废。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就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那么,在和平时期该怎么做呢?

盛世平采用的办法很简单:提高人民币的币值。

从表面上看,只是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购买力增强。更深层的,则是人民币在升值的同时打压了美元。

结合一些其他金融政策,就成了打击美国的最好武器。

甚至可以说,在美元不再是全球金融唯一的核心载体的时候,美国就已经输掉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当时,最为显著的政策,就是中国首先让货币与黄金等贵重金属挂钩。

不可否认,如此极端的金融政策给中国制造了很多麻烦,比如造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异现象。当然,这也不怪异,因为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中国就成为了国际游资的避风港,而大量境外资本涌入,必然导致国内流动性增加,从而导致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降低。

只是,这一政策,也彻底改变了国际金融秩序。

要知道,当人民币的保值性超过了美元,那么美元就不是唯一的核心货币了。

当然,这得有个前提,即中国有与美国相当的经济实力,不但要有能够为其他国家自由进出的国内市场,还要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却有必须有的东西,比如由尖端科技带来的先进产品。

说得简单一些,要让其他国家接收人民币,除了要让这些国家的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之外,还得让它们能够拿着人民币,在中国、而且只有在中国才能购买到国家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产品。

当然,这也是美元能够独霸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

要知道,在美国鼎盛时期,美国生产的很多产品,其他国家都没有,比如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高端商用计算机处理器。直到二零二五年,美国都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高端商用计算机处理器的国家。当然,美国的独门绝活绝对不止这一样,还有很多,数都数不过来。

所幸的是,可控聚变核能技术为中国提供了类似的物质条件。

结果就是,中国只用了十年就取代了美国,让人民币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影响范围最广的货币。

只是,中国没有走美国的老路,即在夺取金融霸权后就在货币上做文章。

当然,这也与现实情况有关,即在大战爆发前,人民币、美元与欧元三足鼎力的全球金融格局已经形成,如果中国在货币上做文章,比如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掠夺其他国家,肯定会遭遇滑铁卢。

事实上,大战爆发前的十年,可以看成是全球贸易最为公平的十年。

主要就是,中国、美国与欧盟相互制约,都不敢轻易在货币上做文章,从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平的贸易环境。

在此期间,人民币仍然在升值,即便速度不快,趋势也没有调转。

可以说,这是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战略中,最为关键、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步。

要知道,在全球自然灾害结束之后,中美全面战争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谁都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肯定会打起来。

当时,美国政府一直在抑制美元升值。

虽然美元也没有大幅度贬值,但是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衬托下,也就在变相贬值,从而使美国经济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大战爆发前十年飞速发展,甚至大有反超中国、重新夺回全球第一大经济强国的趋势。

可惜的是,这最多只是回光返照。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金融政策,特别是维持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政策,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真正的导火索。原因有二:一是人民币升值严重威胁到了美元,从而有可能把美元排挤出国际金融领域,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二是美国经济持续十多年的飞速增长,给了美国的精英份子一个假想,即美国的综合国力不比中国差多少,只要采取正确的战略,就能战胜中国。

基于这两点,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在大战爆发前,人民币没有继续升值,哪怕也没有贬值,第三次世界大战都不会在二零五二年爆发,很有可能延迟十年,而在十年后,美国肯定没有信心战胜中国。

当然,这种看法有点偏颇。

只是,道理却是正确的,即人民币在战前升值,绝对是中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要知道,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各国都在增持中国债权,甚至连美国的几大金融集团都加大了中国公债的持有量。结果就是,在大战爆发的时候,人民币的实际币值已经被大幅度高估。

对中国来说,这绝对是好事。

原因就是,在战争初期,中国可以在人民币的币值被高估的时候,大量发债,然后在海外大量收购各类战争物资,而随着人民币的币值回落,或者说贬值,等到中国需要偿还债务的时候,负担已经大大减轻。

结果就是,中国在大战期间欠的债越多,反而越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要知道,欠的债越多,就意味着中国掌握的战争资源越多,意味着在货币严重贬值之后实际偿还量越少,更加意味着那些大量持有中国债务的国家必须全力支持中国,以免手里的债权变成废纸。

可以说,这也正是盛世平制订的这套战争时期金融战略的精华。

也许,在制订这套金融战略的时候,盛世平并没有想到,巨额外债,还会成为中国在战争即将结束时,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谈判筹码。只是不可否认,正是盛世平这个很少抛头露面的华商,在二十多年前,就为中国打下了胜利的基础。要说贡献,盛世平绝对不在黄瀚林等国家领导人之下。

当然,能够有此认识的人并不多。

所幸的是,黄瀚林是黎平寇培养的领导人,而且一直在黎平寇手下工作,所以非常清楚盛世平制订的金融战略的巨大价值。

在使用这套金融战略的时候,黄瀚林也是驾轻就熟。

第78章 中国化第308章 人类的智慧第52章 大获全胜第147章 海航突击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78章 多此一举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300章 疯狂的顶点第4章 忙碌的春节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297章 警戒圈第3章 大国实力第65章 国家意志第53章 继续打第116章 败不馁第146章 时间窗口第61章 防空作战第91章 迎难而上第11章 取经第17章 远景第43章 南亚明珠第164章 地面第一战第76章 水下力量第54章 反击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238章 不归路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61章 动力革命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171章 八个半小时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05章 完美伏击第22章 还以颜色第106章 利益决定一切第6章 愈演愈烈第51章 精密计划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28章 裁军大会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45章 宣传战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16章 强渡第93章 两头作战第232章 政治战争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3章 前沿科技第295章 遗迹第73章 余波第28章 一触即发第155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74章 战争狂人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15章 预判第167章 预见性第89章 虚与委蛇第84章 战略平衡第44章 历史使命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1章 接触第11章 取经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85章 突击开始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47章 证据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60章 舰队北上第54章 军人的归属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57章 老少校第26章 高兴得太早第35章 奔赴前线第39章 战祸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34章 中流砥柱第65章 门槛第62章 开战在即第58章 抢先一步第87章 地区军备竞赛第91章 再接再厉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189章 战术选择第38章 劳动力第180章 归宿第51章 整军备战第206章 余波未尽第11章 矛盾心态第18章 坦克战第110章 败局已定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97章 战前会议第121章 高歌猛进第37章 抽丝剥茧第199章 等不起
第78章 中国化第308章 人类的智慧第52章 大获全胜第147章 海航突击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78章 多此一举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300章 疯狂的顶点第4章 忙碌的春节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297章 警戒圈第3章 大国实力第65章 国家意志第53章 继续打第116章 败不馁第146章 时间窗口第61章 防空作战第91章 迎难而上第11章 取经第17章 远景第43章 南亚明珠第164章 地面第一战第76章 水下力量第54章 反击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238章 不归路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61章 动力革命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171章 八个半小时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05章 完美伏击第22章 还以颜色第106章 利益决定一切第6章 愈演愈烈第51章 精密计划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28章 裁军大会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45章 宣传战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16章 强渡第93章 两头作战第232章 政治战争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3章 前沿科技第295章 遗迹第73章 余波第28章 一触即发第155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74章 战争狂人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15章 预判第167章 预见性第89章 虚与委蛇第84章 战略平衡第44章 历史使命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1章 接触第11章 取经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85章 突击开始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47章 证据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60章 舰队北上第54章 军人的归属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57章 老少校第26章 高兴得太早第35章 奔赴前线第39章 战祸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34章 中流砥柱第65章 门槛第62章 开战在即第58章 抢先一步第87章 地区军备竞赛第91章 再接再厉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189章 战术选择第38章 劳动力第180章 归宿第51章 整军备战第206章 余波未尽第11章 矛盾心态第18章 坦克战第110章 败局已定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97章 战前会议第121章 高歌猛进第37章 抽丝剥茧第199章 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