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军方接触

中国的核武库规模,一直是美国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美国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

虽然通过“华盛顿条约”,中国超越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核大国,但是中国到底拥有多少核弹头,一直没有得到证实。历年来,中国公布的国防白皮书中,与核武器有关的内容都非常有限。

从九月十三日到二十日,牧浩洋跑遍了所有核武器基地。

这一趟下来,牧浩洋才对国家的核战略有了较为直接的了解。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核武器是分散储存的,而不是集中部署在几处地点,而且常备核力量仅占三分之一左右。

当时,中国只有三个战略弹道导弹旅,每个旅六个营,总计十八枚战略弹道导弹。也就是说,随时处于战备执勤状态的陆基核弹头数量只有一百六十二枚,即每枚机动式战略弹道导弹携带三枚弹头。空军方面,有三个战略轰炸机师,每个师二十架H-20B,每架携带四枚空‘射’巡航导弹,核弹头总量为二百四十枚。海军方面,总共有四艘战略核潜艇,每艘战略核潜艇配备十六枚潜‘射’弹道导弹,核弹头总量为三百八十四枚。处于战备状态的核弹头数量总共仅有七百八十六枚。按照“华盛顿条约”,中国总共可以拥有二千二百枚核弹头,实际部署量略微超过三分之一。

事实上,中国核力量的实际部署量也远远低于最大部署能力。

比如陆基战略弹道导弹最多能够携带十枚分导式弹头,而实际只携带了三枚;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最多能携带八枚超远程空‘射’巡航导弹,实际只携带了四枚;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最多能携带十二枚分导式弹头,实际只携带六枚。

降低常备核力量的规模,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必须开支。

要知道,处于战备状态的核弹头,必须经常‘性’维护,而储备中的核弹头,维护频率低得多。

至于战略安全,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不管怎么说,任何国家在考虑中国的战略反击时,都不会认为那些能够携带十枚、甚至十二枚弹头的弹道导弹只携带了三枚、或者六枚弹头,更不会因此不顾本国安全,贸然对中国进行战略打击。

说得直接一点,即便按照常规配制,中国的战略力量也具有足够的毁灭‘性’。

以对付美国来说,陆基、空基与海基核力量都有足够的能力在一次反击中彻底摧毁美国的所有大中城市。

如此一来,多余的核弹头就全部存放在核武器库里。

在美国,只有两座核武器库,不管是空军的、还是海军的核弹头,都由专‘门’的部队统一看管。因为中国的军事结构比较特殊,陆海空三军都有各自的战略核力量,所以总共有三座核武器库,分别由陆海空三军看管。

这三座核武器库中,空军的规模最大。

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打算打一场核战争,而且主动攻击潜在对象,充当急先锋的肯定是空军,因为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的生存能力最差,而且发动攻击的时间最长,需要提前进行动员。

一般情况下,战略轰炸机主要担任进攻任务。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

牧浩洋关心的不是核战争,而是核武库里的东西,即那些核弹头。

虽然核武器已经发展到第六代,即反物质炸弹,但是装备得最多的,仍然是第三代与第四代核武器,即氢弹。

相对而言,这两代核武器的最大区别就是当量是否可调。

第三代核武器的当量一般较大,而且无法调整。为了扩大使用范围,第四代核武器的当量都能调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B-61系列核弹头,其爆炸当量在五千吨到五百万吨之间可调。也就是说,B-61弹头不但可以用来配备战略投掷工具,还可以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

与美国一样,中国的核弹头中,百分之六十都是第四代核弹头。

拿到这个数据,牧浩洋心里就有数了。

即便没有美国参与,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引发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顺带还能消耗掉库存核弹头。

要知道,第四代核武器已经问世三十年以上,大部分核弹头都已超期服役。

九月二十一日,牧浩洋来到上海,会见了美国军方代表,麦克马拉曼陆军上将。

按照腾耀辉的吩咐,牧浩洋暗示了麦克马拉曼,中国已经找到了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的办法,但是需要美国的支持与配合。只是牧浩洋没有把话说明白,因为两国科学家还没有给出最后评估报告。

让牧浩洋略感惊讶的是,麦克马拉曼非常有兴趣。

这让牧浩洋相信,美国当局已经做好了最糟糕的准备,而且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才不得不与中国合作。

在第二次会晤中,麦克马拉曼主动提出,美国将尽全力与中国共同渡过危机。

当然,牧浩洋对此表示了欢迎,而且也表明了立场,即在全人类的灾难面前,大国都有责任与义务承担起拯救人类文明的重任,中国也将不遗余力的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合作。

必须承认,中美双方都表现出了诚意。

在九月二十四日的第三次会晤中,麦克马拉曼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在毁灭‘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如此脆弱,所以中国与美国有责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发生自相毁灭的灾难。

说得直接一点,应该借助这次自然灾害,推动全球无核化。

牧浩洋再次表示欢迎,但是提出了质疑,即其他国家是否会放弃核武器。

在第四次会晤时,麦克马拉曼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把应对自然灾难的行动与消除核武器挂钩。

用他的话来说,只要中美达成一致,其他国家将别无选择。

显然,麦克马拉曼没有说错。

就算能够成功化解自然灾难,地球的生态系统也会遭到严重破坏,所有国家都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只有中国与美国能够为别的国家提供援助。比如,在粮食问题上,美国是全球最大粮食生产国与出口国,而中国在农业技术、特别是无土壤人工栽培技术上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可以想像,在未来几年之内,粮食危机将影响到绝大部分国家,而这些国家绝对需要中国与美国的援助。

如果把灾后的援助行动与核问题挂钩,就不会有任何国家提出反对意见。

只是,牧浩洋没有立即做出正面答复。

核力量是一个国家战略安全的基本保障,美国在这个时候主动提出销毁核武器,肯定别有用心。别的不说,中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军事影响力达到巅峰,美国的军事影响力则跌入谷底。从战略安全的角度出发,美国要做的不是与中国一同销毁核武器,而是提高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比如在前苏联解体之后,继承衣钵的俄罗斯就修改了核政策,把核武器当成安全基石。

以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常规打击实力,销毁核武器之后,美国的处境将更加凶险。

当然,不可否认,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仍然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拿海军来说,美国有十五支航母战斗群,而中国只有五支。即便在十年之后,中国海军的规模也无法超越美国海军。中国真正有优势的只有陆军,而在空军方面,双方的实力相差不大,美国的战略空军更加强大,而中国的战术航空兵更加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与美国已经形成了军事平衡,即双方都无法在对方的实力范围内取胜,但是又都能给对方制造威胁。

即便如此,美国也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提出全面销毁核武器。

要知道,如果能够渡过这场自然灾害,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大幅度提升,美国的全球霸权则将烟消云散。对美国来说,在战略上必须遏制中国,也就必须倚重军事力量,而核力量是美国不可或缺的军事支柱之一。没有了这个支柱,以美国为核心的安全体系,特别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同盟关系必然分崩离析,等于为中国腾出了大片发展空间,也等于拱手让出了霸权宝座。

显然,这严重违背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美国提出全面销毁核武器,肯定与其总体战略有关,而且肯定针对中国。

要知道,真正有能力对美国构成战略威胁的,只有中国。

牧浩洋首先想到,通过销毁核武器,美国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来自中国的威胁,因为中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对美国本土的威胁非常有限,而美国部署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力量,却能对中国本土构成严重威胁。

也就是说,如果双方都销毁了核武器,那么中国的处境将更加凶险。

这就是美国提出全面销毁核武器的原因吗?

显然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

全面销毁核武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在此之前,中国肯定会努力提高常规力量的战略打击能力,弥补销毁核武器之后的军力缺陷,因此美国不可能通过全面销毁核武器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那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牧浩洋想不出来,也没有‘花’心思去想。

九月二十六日,牧浩洋返回北京,一是向腾耀辉汇报协商结果,二是与腾耀辉、黎平寇商量美国的提议。

第25章 自食其果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72章 爱国商人第80章 另寻出路第15章 轰炸任务第57章 灾难应对措施第39章 救援行动第31章 事态恶化第295章 遗迹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78章 多此一举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165章 按兵不动第3章 战前会议第57章 灾难应对措施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6章 分外之责第19章 关键结点第158章 二虎相争第69章 恶仗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6章 幽灵坠落第53章 诱饵的效果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40章 奋起直追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8章 坦克战第44章 历史使命第239章 大限将至第131章 扫荡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47章 唯一选择第61章 猛然醒悟第76章 作战策划第75章 主战场第165章 按兵不动第63章 误打误撞第94章 托管第1章 收假第62章 太阳风暴第44章 历史使命第224章 内耗第83章 一错再错第32章 成果第126章 多种手段第16章 马蜂窝第34章 盟友第15章 预判第170章 崩溃第52章 突击开始第86章 全面竞赛第163章 第一站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34章 矫枉过正第52章 预料成真第25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18章 围捕第288章 科技大爆发第62章 开战在即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107章 临时政府第35章 支柱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28章 直升机空战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19章 火线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21章 突如其来第148章 勇敢的选择第91章 勇敢的代价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73章 捆绑政策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46章 大战略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11章 打击利器第33章 科技战略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4章 基础与应用第13章 新兵能战第37章 小国海军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42章 第三条航线第30章 紧急拦截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2章 封锁第115章 舰队会回来第231章 被迫停战第104章 猛然觉悟第48章 交战第52章 空中力量
第25章 自食其果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72章 爱国商人第80章 另寻出路第15章 轰炸任务第57章 灾难应对措施第39章 救援行动第31章 事态恶化第295章 遗迹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78章 多此一举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165章 按兵不动第3章 战前会议第57章 灾难应对措施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6章 分外之责第19章 关键结点第158章 二虎相争第69章 恶仗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6章 幽灵坠落第53章 诱饵的效果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40章 奋起直追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8章 坦克战第44章 历史使命第239章 大限将至第131章 扫荡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47章 唯一选择第61章 猛然醒悟第76章 作战策划第75章 主战场第165章 按兵不动第63章 误打误撞第94章 托管第1章 收假第62章 太阳风暴第44章 历史使命第224章 内耗第83章 一错再错第32章 成果第126章 多种手段第16章 马蜂窝第34章 盟友第15章 预判第170章 崩溃第52章 突击开始第86章 全面竞赛第163章 第一站第209章 装甲会战第34章 矫枉过正第52章 预料成真第25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18章 围捕第288章 科技大爆发第62章 开战在即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107章 临时政府第35章 支柱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28章 直升机空战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19章 火线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21章 突如其来第148章 勇敢的选择第91章 勇敢的代价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73章 捆绑政策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46章 大战略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11章 打击利器第33章 科技战略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4章 基础与应用第13章 新兵能战第37章 小国海军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42章 第三条航线第30章 紧急拦截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2章 封锁第115章 舰队会回来第231章 被迫停战第104章 猛然觉悟第48章 交战第52章 空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