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关于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街道工作和建设的新进展

三、人大街道工作和建设的新进展

(一)关于机构建设的新进展

一是机构体制。按照人大的传统,街道工作机构应该实行委员会体制,即有主任、副主任和若干委员,当然都应在街道辖区的人大代表中产生,大多数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按照该街道辖区代表数量的多少,除了设立主任副主任外(一般可由党工委书记兼任主任,再从代表中推选一名副主任,也可以设置专职主任或副主任),再从代表当中遴选3—5名委员。二是设置程序。应该是由该区县委组织部门与人大常委会和当地街道党工委酝酿协商,同时征求该区域人大代表意见,然后由区县党委提出该委员会建议名单,再由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三是办公室设置。绝大多数人大街工委都设立了自己的办公室,而且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四是制度建设。大多数人大街工委都制定了自己的工作制度,下属办公室工作制度,而且有的还比较健全、比较细致,甚至还不止一项。

在人大街工委组织建设方面,最近的调查材料显示:北京共有街道146个(房山由燕山地区办事处统一管理的4个街道,未统计在内),共设立人大街工委139个(少数名称不同),占街道总数的95.21%。街工委在区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向人大常委会负责,同时接受街道党工委领导。除了西城区采取席位制、房山区、延庆县由党委任命外,均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共配有15名专职主任,20名专职副主任,涉及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其余为兼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任、副主任多为兼职,本职工作繁忙,很难顾上人大工作;街工委办公室人员多为兼职,且变动频繁,不利于工作;街工委工作不够规范,不够平衡;部分街工委经费没有保证;少数街工委机构不健全;有的街工委只有一个主任或者副主任,没有实行委员会制。

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按照我的理解,应该首先把委员制建立健全起来,有条件的应该配备专职的主任或者副主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任命程序,同时把办公室健全起来,把工作制度完善起来。适当的时候市人大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召开工作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来引导一下。相信,随着18号文件和新修订法律的贯彻落实,随着今年换届工作的进行,这些问题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比如,2015年西城党委四次人大工作会文件提出,要给全部人大街道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副主任。北京落实18号文件的意见也就人大街工委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二)关于工作内容的新进展

现在,北京市的人大街

工委也还是以代表工作为主,但比前些年有很大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做法。一是在加强代表工作方面。比如,在各个街道、选区设立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或代表工作室,实行代表接待日制度,组织代表轮流接待选民,搭建代表与选民联系的平台。比如,开展代表履职方面的个性化服务,为方便他们履职提供为个人量身定制的活动安排。比如,按照职业、经历、专长等组织专业代表小组,开展代表共同关注的活动。二是受常委会委托开展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组织代表听取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有关部门的工作介绍,了解情况并发表意见。比如,组织代表就居民关心的问题(诸如食品安全问题、垃圾堆放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进行视察或开展调查,并将结果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推进问题的解决。比如,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办理代表提出的与本街道有关的建议批评意见。这些活动已经是带有监督性质的工作了。三是协助政府开展工作。比如,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把同一个社区的代表组织起来,参与社区自治,为社区公共治理和公益事业建言献策。有的在社区建立了居民议事会,或者社区居民代表会,人大代表成为其中的主要成员,发挥骨干作用等等。

我在网络上搜索了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山东聊城、荷泽等几个地区街道人大机构的工作情况,基本上都是以代表工作为主,同时开展适度的带有监督性的工作,也组织代表参与社区建设。就不同地区而言,发展也不平衡。有些地方人大街道工作开展得更为丰富一些,有些地方人大街道带有监督性的工作开展得力度更大一些。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具有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是很正常的。我估计,随着1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人大街工委的工作还会有更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

我这里介绍不同地区的两个街工委开展工作方面的材料。

一是北京通州人大街工委开展代表工作的材料。北京市通州区有四个街道,于2004年设立了人大街工委,并且除党工委书记兼任街工委主任外,均配备了专职副主任。此前,专职副主任除了街工委工作以外,同时兼少许党政群方面的工作,现在正逐渐走向专职专任。2015年8月7日,我和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田洪俊一行5人专门去做了人大街工委工作和建设情况的考察,感到他们的确做到了有专人、有制度、有创新、有实效。尤其是新华街道人大街工委在张梅菊副主任(市人大代表)主持下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比较突出的是建立了代表联系选民的四层网络,顶层是人大街工委办公室,二层是选区(社区)代表联络点,并设有联络员,三层是选民代言员,最后的

广大选民。其中选民代言员的做法很有特点。具体做法是:每个选民联络点设选民代言员30名左右(辖区单位的选民代言员不超过总代言员总数的20%),现在7个社区共有代言员210名左右,由本地区全体选民推举产生。选民代言员确定后由联络点将其姓名和联系方式向选民进行公示,并填写登记表存档。选民代言员的职责是:定期走访选民(入户走访时佩带统一胸卡),将选民反映的问题记录在案并及时向联络点报告,代言员工作由联络员进行指导。在本选区的人大代表与选民代言员之间建立制度性的联系,每年集中座谈不少于两次,代言员将选民反映的问题向代表进行反映,代表对选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态答复。自2007年6月以来,人大街工委共组织集中座谈90余次,代言员向代表反映和提出的问题共313件,为居民实际解决问题174件。代表帮助选民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由代表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就选民提出的问题向选民做出回应,有的则进行解释和说明;二是由人大街工委帮助代表进行协调协商,解决那些应该解决也可以在街道层面进行解决的问题;三是形成书面代表建议提交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转有关方面解决,或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议案提交到代表大会上去。对于表现突出的代言员,年终总结评优进行表彰。这个做法的主要内容是及时汇集和反映民意,畅通民情渠道,对于及时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有很大帮助。应该说,这一做法在他们那里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的。

二是山东菏泽人大街道工作机构开展监督的材料。2014年10月,我在网上看到山东省菏泽市人大常委会许素洋等四同志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加强街道人大监督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文章讲到为了加强人大在街道层面的监督工作,需要解决驻街上一级人大代表数量不足因而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在整个菏泽全市尝试建立了“人大监督员”制度。人大监督员由街道群众民主推选产生,协助既有的人大代表参与街道层面国家事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包括出席居民议事会议、参加视察和调研、开展对行政机构的工作评议等,现在全市共有人大监督员1728名。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和推行街道人大监督员制度的意见》,修订了《街道人大联络处工作职责》等规范性文件。当然,对于人大监督员这个名称及其产生方式、工作参与方式等是否合适,在他们那里也有不同声音,但是他们都认为这个事情本身是有益的,是值得探索的。我觉得,这个探索具有一定价值,至少可以给我们以启发,特别是在如何扩大基层人大工作的群众性的有序参与方面。

(本章完)

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制度保证第13讲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二、关于做好代表选举工作第2讲 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几个问题_二、地方人大常委会职责繁重四、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四、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九、地方立法的内容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六、地方立法的程序(运作)第11讲 关于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街道工作和建设的新进展三、关于工作主题: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落实常委会会议效果三、关于工作主题: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落实常委会会议效果参考文献:二、关于人大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监督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预算监督一、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义、要求和原则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一、从党的群众路线说起第10讲 关于乡镇人大的几个问题_三、关于乡镇人大在实践中的一些新探索一、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义、要求和原则第3讲 关于代表履职的几个问题_一、代表职务与代表履职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四、人大监督的历史与现状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九、地方立法的内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风雨历程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五、地方立法的格局第2讲 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几个问题_一、地方人大常委会来之不易七、在坚持完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做文章、下功夫,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一、地方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含义第11讲 关于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街道工作和建设的新进展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五、代表履职监督工作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主要不足二、关于人大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监督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预算监督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三、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思路一、关于在街道建立人大工作机构的回顾第1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_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第9讲 人大制度在北京区县的实践_三、人大制度在北京区县实践中的几点体会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五、人大监督的北京实践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一、地方立法的定位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一、从党的群众路线说起一、关于在街道建立人大工作机构的回顾第1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_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与地位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六、地方立法的程序(运作)第13讲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三、关于开好县乡人大会议问题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四、代表履职保障工作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四、解决脱离群众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制度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八、地方立法的形式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问题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十一、北京立法工作中的几点做法第8讲 人大制度在北京实践中的若干问题_一、关于工作理念:对人大制度应有敬畏之心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八、地方立法的形式四、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引言:监督—从毛泽东的“窑洞对”说起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一、人大监督的性质与意义第10讲 关于乡镇人大的几个问题_二、乡镇人大的工作与建设第3讲 关于代表履职的几个问题_五、代表履职当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五、代表履职监督工作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三、地方立法的主体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五、地方立法的格局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二、群众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命运及其原因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一、代表工作的定位一、关于人大制度:执政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一、人大监督的性质与意义二、关于人大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监督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预算监督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监督的内容与形式四、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监督的内容与形式一、关于人大制度:执政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第13讲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四、关于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问题参考文献: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二、代表履职培训工作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主要不足二、关于人大街道工作机构及其职能的定位问题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引言:监督—从毛泽东的“窑洞对”说起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五、人大监督的北京实践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四、地方立法的权限六、地方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六、人大监督的改进与发展五、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践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六、人大监督的改进与发展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三、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思路第1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_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八、地方立法的形式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十、地方立法的特征第13讲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四、关于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问题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监督的内容与形式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九、地方立法的内容十一、关于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之三:在乡镇人大设立常态机构问题第8讲 人大制度在北京实践中的若干问题_一、关于工作理念:对人大制度应有敬畏之心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四、解决脱离群众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制度第3讲 关于代表履职的几个问题_五、代表履职当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六、地方立法的程序(运作)十、关于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之二:加强街道人大工作机构建设问题第10讲 关于乡镇人大的几个问题_三、关于乡镇人大在实践中的一些新探索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六、地方立法的程序(运作)七、关于加强代表工作之一:密切代表和选区选民的联系问题十三、关于加强党对县乡人大工作的领导和上级人大对县乡人大的指导问题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六、人大监督的改进与发展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一、地方立法的定位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四、地方立法的权限七、关于加强代表工作之一:密切代表和选区选民的联系问题第1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_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与地位五、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践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风雨历程
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制度保证第13讲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二、关于做好代表选举工作第2讲 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几个问题_二、地方人大常委会职责繁重四、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四、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九、地方立法的内容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六、地方立法的程序(运作)第11讲 关于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街道工作和建设的新进展三、关于工作主题: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落实常委会会议效果三、关于工作主题: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落实常委会会议效果参考文献:二、关于人大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监督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预算监督一、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义、要求和原则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一、从党的群众路线说起第10讲 关于乡镇人大的几个问题_三、关于乡镇人大在实践中的一些新探索一、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义、要求和原则第3讲 关于代表履职的几个问题_一、代表职务与代表履职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四、人大监督的历史与现状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九、地方立法的内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风雨历程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五、地方立法的格局第2讲 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几个问题_一、地方人大常委会来之不易七、在坚持完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做文章、下功夫,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一、地方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含义第11讲 关于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街道工作和建设的新进展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五、代表履职监督工作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主要不足二、关于人大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监督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预算监督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三、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思路一、关于在街道建立人大工作机构的回顾第1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_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第9讲 人大制度在北京区县的实践_三、人大制度在北京区县实践中的几点体会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五、人大监督的北京实践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一、地方立法的定位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一、从党的群众路线说起一、关于在街道建立人大工作机构的回顾第1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_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与地位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六、地方立法的程序(运作)第13讲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三、关于开好县乡人大会议问题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四、代表履职保障工作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四、解决脱离群众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制度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八、地方立法的形式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问题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十一、北京立法工作中的几点做法第8讲 人大制度在北京实践中的若干问题_一、关于工作理念:对人大制度应有敬畏之心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八、地方立法的形式四、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引言:监督—从毛泽东的“窑洞对”说起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一、人大监督的性质与意义第10讲 关于乡镇人大的几个问题_二、乡镇人大的工作与建设第3讲 关于代表履职的几个问题_五、代表履职当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五、代表履职监督工作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三、地方立法的主体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五、地方立法的格局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二、群众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命运及其原因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一、代表工作的定位一、关于人大制度:执政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一、人大监督的性质与意义二、关于人大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监督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预算监督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监督的内容与形式四、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监督的内容与形式一、关于人大制度:执政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第13讲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四、关于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问题参考文献: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二、代表履职培训工作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主要不足二、关于人大街道工作机构及其职能的定位问题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引言:监督—从毛泽东的“窑洞对”说起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五、人大监督的北京实践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四、地方立法的权限六、地方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六、人大监督的改进与发展五、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践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六、人大监督的改进与发展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三、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思路第1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_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八、地方立法的形式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十、地方立法的特征第13讲 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几个问题_四、关于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问题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三、人大监督的内容与形式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九、地方立法的内容十一、关于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之三:在乡镇人大设立常态机构问题第8讲 人大制度在北京实践中的若干问题_一、关于工作理念:对人大制度应有敬畏之心第14讲 从群众路线到人大制度_四、解决脱离群众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制度第3讲 关于代表履职的几个问题_五、代表履职当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六、地方立法的程序(运作)十、关于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之二:加强街道人大工作机构建设问题第10讲 关于乡镇人大的几个问题_三、关于乡镇人大在实践中的一些新探索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六、地方立法的程序(运作)七、关于加强代表工作之一:密切代表和选区选民的联系问题十三、关于加强党对县乡人大工作的领导和上级人大对县乡人大的指导问题第6讲 关于人大监督的几个问题_六、人大监督的改进与发展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一、地方立法的定位第4讲 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_四、地方立法的权限七、关于加强代表工作之一:密切代表和选区选民的联系问题第1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_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与地位五、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践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风雨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