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印象

“……与任何一座城市不同,连云港作为一座新兴的港埠,这座港埠绝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它是一座港口,但它绝非依存于港埠,他是一座城市,但他绝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准确的来说这座城市是一座火车站,这座城占地400平方公里的城市实际上,是一座以火车站核心的城市,与其说他是座城市,倒不如说他是一个火车站,因为这座城市的一切都是建于一座火车站之上,而这座火车站便是陇海铁路唯一的一座特等站,而这座城市的中心正是——大中央火车站!”

《泰晤士报》莫理循——《连云印象》

作为一座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市,在连云港中央火车站兴建时,为了规划这座位于城市中央的火车站,设计师们可谓是的颇费一番苦心,作为城市的中心,这座火车站显然不能像普通火车站一样,随意的修于地面,甚至于连铁路都需要精心布置。

在现代主义发生的前夜,由资本与技术的逐利意志驱动的癫狂式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就已经为当时的西方建筑学不停的注入新形式能量。受纽约与芝加哥的竖向城市延展方式的启发,建筑师就开始设想一种适应高密度城市的多重地表的城市空间。

1910年,一位在ecole?des?beaux-arts受过正统建筑学训练的法国建筑师eugene?henard,在riba主办的伦敦城镇规划会上做了一个展望未来立体街道系统的汇报。在这次报告中,henard专欲挑战的是将城市街道视为掩埋了各种管线的土地表面的陈旧观念。他认为当时的欧洲街道依然只是带铺装的城市里的农垦路,且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服务功能。此时的城市的排水设施、各种能源、水电管线一旦需要更新就必须重新开挖路面,但是这些管道的布置分属不同的部门,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划与协调。henard构想了一种实际上悬空在地表之上的街道。在这个抬起的街道底盘之下的空间可布置各种运载系统。在传统的供水,排水,能源与电力之外,还有邮政,垃圾运输,海水供应,甚至新风系统。henard进一步设想了一种多层街道来应对这种城市基础设施的爆炸式需求,比如最上层的露天街道上供行人与马车通过,地下一层是地铁系统,地下二层是垃圾与排水,地下三层是物资供应运输道等等。

henard的对城市地表的颠覆式改造并非毫无根据。henard仅仅是第一个将工程领域的零散试验系统归纳为一种新城市观念的建筑师而已。事实上在当时依然被欧洲人视为化外之邦的美国,一个叫做?wilgus的铁路工程师已经在他所熟知的纽约铁路系统试验多重地表的城市形态。而纽约中央火车站则就是多重地表的代表之作。

20世纪初的纽约见证了城市捷运系统的大发展。就在42街的地下,irt已经规划了多达三层的立体轨道线。整个42街又是各种地面轨道电车的运行线,中央车站已经几乎没有空间去扩展它的站场区。草根工程师wilgus在此时做出了两个改变纽约城市史与整个西方建筑史的决定。首先,wilgus把50街以后的庞大火车站场垂直分割为两层,也就是说,从纽约北郊来的一整束铁路轨道在大概五十几街之后就分叉为上下两层进入站台。

这种将火车站修于地下的方式,则成为解决作为城市中央的连云港中央车站唯一途径,车站站台修建于地下,不过在设计过程中,却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与纽约中央车站采用的电力机车不同,陇海线上运行的列车都是蒸气机车,这使得车站必须要考虑抽烟、通风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而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又需要考虑到铁路从城区通过时产生的噪声,最终从城区通过的二十余公里的铁路亦修于地平线之下,而在铁路通道的上方,亦种植百米宽的树木,又于铁路通道的上方修建建天桥,这条横穿城市的铁路两侧,便成为连云港的城中绿洲,亦是公园所在,而那些天桥则成为城市道路的一部分。

而整个中央车站的建设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工程,在连云港泥石地基上开挖两层站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仅清理地基就需要搬运多达两百万立方米的土石方。为了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除去投入上万名工人之外,还投入了十余部蒸汽铲,例时近一年,方才完成土建工作,而直到月前,车站主体方才投入使用,可事实上,这座火车站直到此时仍未完工。

如果仅从城市的外观上看,任何人都很难注意到这座城市绿洲之中,竟然隐藏着一条铁路,任何一个初来连云的人,往往都会对此惊奇不已。而列车驶入这座拥有46个月台及68条轨道的中央车站时,它那位于地下两层楼面的月台,同样还有更多的惊讶等待着他们。

“中央车站是工程和建筑的奇迹!”

在列车驶进月台,望着这建于地下的站台,如每一个初来此处的人们一样,他同样陷入了人类对雄伟工程的自然崇拜之中,在那惊叹声中,车厢内却依然传出乘务员的声音。

“……请各位乘客注意车票背面的注意事项,在月台处鞋靴清洗处,请清洗您的鞋底,城市的整洁、卫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听着广播中的声音,梁启超这才记起在那张头顶豪华车厢的车票背后写着的一条条注意事项。

“保持你的卫生,提升你的形象!禁止于公共场合吐痰、扔垃圾,违者处以十元罚金,并处半年监禁。在公共卫生间忘记冲马桶将罚款五元……”

巴掌大小的车票背面,尽是一条条惩罚条款,这是在提醒所有下车的乘客的,来到这座“特殊”的城市,就要接受这里的规矩,事实上,对此,一直呼吁“改造国民性”的梁启超非常赞同,在他看来,重罚是改造国民性的一种必须手段,而陇海在这一点上,远领先于国内任何一座城市。

虽说惊奇于这座地下车站的宏伟,但对于梁启超来说,他今天是作为大总统特使来到这里的,正如他想象的一样,在乘客们开始下车的时候,在靠近他所在车厢的月台上已经站着十几名淮海经略使公署的官员,还有几名记者,而那些官员中间还有几位老朋友。瞧着那几位老朋友,梁启超的脸上便挤出了笑容来。

作为一个朋友满天下的人物,梁启超在连云着实有不少朋友,同样也有学生,而今天在火车站迎接他的人中,即有他的故友,也有学生。

不过今天连云中央车站月台上迎接梁启超的却是蔡元培——德华大学副校长,淮海经略使公署教育处处长,他并不是算梁启超的朋友,甚至于两人过去,压根就没见过面,不过两人过去虽没见过面,但却神交已久。

蔡元培和梁启超均出生于清同治年间,蔡年长梁五岁,二人却是己丑乡试同年。此后,蔡科第连捷,数年间,点翰林,授编修,跻身帝都文苑。而梁则文场受挫,屡试不中,转而投入康有为门下,开始踏上维新启蒙之途。其实,就研治中国传统学术而言,二人颇有些相通之处。梁师从康有为,服膺今文经学,自不待言;蔡早年倾力研读庄存与、刘逢禄、宋翔风等“常州学派”的著作,“油油然寝馈于其间”,进而致力于今文经,甚至发愿编撰《公羊春秋大义》一书。

只不过,蔡比较拘守今文家法,对康、梁师徒的若干发挥难以认同。中日甲午战后,士林风气陡变,梁启超传播西学,倡扬维新,名满海内。此时,蔡元培方开始系统接触新学,在他痛感“闻道之晚”的求新知过程中,梁启超所著《西学书目表》和《读西学书法》二书,适时地起到了提示门径的作用。蔡获读梁书,认为“甚便翻检,识语皆质实”。可谓得益不浅。

戊戌年间,康、梁力主变法,一时间亦是炙手可热,蔡元培身居京职,内心倾向维新,与梁启超又有乡试同年这层关系可以援引,可是,读书人的孤傲心理,却使他“耻于依附,不往纳交”。

而通过冷静旁观康、梁变法的起落兴败,使蔡断定:指望清廷实施政治变革已绝无可能,这未始不是他日后演出“翰林革命”一幕的认识机缘。蔡元培尝称:维新人士中尤钦慕严复和谭嗣同,即所谓的“侯官、浏阳,为吾先觉”。实际上,他对于梁启超那风靡一时的激越文字也颇为折服。

1902年,蔡元培编订三卷本《文变》一书,向学界推荐反映“世界风云之所趋”的范文,内中突出收录梁氏当年发表于《时务报》、《清议报》上的若干文章,其选入篇目之多,显居同书“当世名士著译”之首。此时,蔡在沪、杭等地办学,与宋恕、章炳麟、马相伯、蒋智由等广泛交游,同汪康年、张元济更是多年知交。这些人均系梁启超旧友,又大多还与之保持着联系。避居海外的梁启超开始闻知和关注蔡元培其人,或许就在这一时期。

虽说身在连云的章炳麟等人虽与梁启超早为故友,因其幕僚身份则显不够重视,所以而今天蔡元培以淮海经略使公署教育长的身份欢迎梁启超,到也算是合适,同样也显得对其造访的重视。

在梁启超方一下车,蔡元培便主动走过去,尚还有几步远时便抱拳行起了礼来。

“卓如,欢迎来到连云!”

“久闻鹤卿之名,今日终得见,实是三生之幸!”

在蔡梁两人的客套中,一时间,这车站上,到是上演出一幕主欢宾喜的场面。

任何人来到连云港,往往会前往位于第一大街,也就是中央火车站对面的“国货展览中心”参观,如果说中央火车站是每一个初来连云的外人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的话,那么“国货展览中心”却是任何人了解这座城市内在的所在。

与连云港的建筑规划往往由德英美法等国设计师设计不同,“国货展览中心”却是一栋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大型建筑,这座由林保仁设计的建筑,与中国此时的一味模仿西方建筑的样式截然不同,而是强调东方建筑的风貌,屋顶为中国式、屋檐有东方式雕塑,例如屋檐的鸟头造型雕饰、窗子是江南式,而屋顶上方模仿唐式建筑的攒尖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座“国货展览中心”本身就是“国货”展示。

而最初的“国货展览中心”却是由美国建筑师设计的美国式的现代建筑,而在其地基以及地下部分完工后,当时正在主持“连云社区”建设的林保仁却在一次宴会上向李子诚建议“国货展览中心是连云的内在,而连云的内在应该是中国式的”,也正是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最初的设计被推倒,由其主持利用原地基和地下部分,重新设计中国式的建筑,在他的设计中把中国古典建筑形式运用到新建筑中,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中国现代建筑流派。建筑呈“一”字型排开,只是中部屋脊比两侧高出。中部为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两侧为双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歇山尖处装建换气窗,周围装饰彩画雕花。檐口、斗拱、梁枋都喷油彩,也正是在“国货展览中心”之后,连云的建筑开始由西方风格转向东方风格。

不过这座东方式样的建筑,对于梁启超一行来说,除去他的高大之外,似乎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而对于梁启超而言,虽说身为总统特使,但是初来连云,若是不参观“国货展览中心”无疑等于白来一趟,而按招待行程安排,这座刚刚建成的“国货展览中心”本身就是第一站,事实上,这也是在三个月前,“国货展览中心”投入使用之后,淮海经略使公署招待外人时的第一站,因为相比其它,那些琳琅满目的国货,却更具最直接的震撼,更能显现这里所取得的成就。

整个展览中心分成的机电产品展区、化工展区、消费品展区等多个产区,而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机电产品展区,所涉及除了包括机械制造、还包括热加工业、基础工件工业、电机工业等等,而包括门类最多的就是消费品展区,这里展出的各类产品种类多达数万种之多。对于任何一个初来此地的外人而言,他们在进入“国货展览中心”的时候,亦会随之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憾,不仅是为其展览品的数量,同样也是为其所展现的技术。

“这是……”

刚一进入国货展览中心,梁启超便惊讶的看到一个被树立的基石上的蒸气机车,望着那辆黑色的机车实体,他整个人甚至不由一愣。

“蒸气机车,这是连云制造的第一个大型机械产品,也是现在连云制造中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上个月,公司接到来自法国的三十辆机车定单,目前,我们的机车已经出口到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国,在非洲、在南美以及印度的铁路上,都有我们中国制造的机车,可以说,现在,我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机车出口国!”

在介绍时,身为**公司经理的穆显得有些得意,对此,任何人都会觉得自豪,但对于他来说,除去自豪之外,更多的却是得意,因为正是他掌握着这家公司。

在展览中心,望着那些工业品或者工业品模型,梁启超这时才算是知道什么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员,眼前陈列着的大量的工业品,大多数是其前所末见的产品。而且其中的大多数,都是闻所未闻的新式工业品。

目不暇接一个个或陌生或熟悉的工业品映入视线的时候,在梁启超的脑海中,对**公司,对陇海,原本有些清晰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一时间他甚至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梦境起来,至少眼前的这一切,他好像只在梦境里见到过如此之多的工业品。

不对!

不是梦境中,应该是万国博览会!

虽说他从未来身临万国博览会的现场,可是从报纸上、读物中,他却是知道,万国博览会的规模,尤其是其中的工业品展览,而在那万国博览会上所展览却是来自全世界的产品,可是在这里,所展览却是“国货”,而与天津、上海等地的国货展所展示商品不同,那些传统的商品,甚至都未曾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即便是最普通的布匹,这里没有展览棉布,所展览的却是人造丝,这里所展览无不是在梁启超的眼中,代表着现代与文明的“科学产品”,而非传统手工产品。

“这……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国货吗?”

惊讶着梁启超道出一句话后,突然又觉得自己的这个问题似乎有点蠢,因为那门外明明写着“国货展览中心!”

!@#

第284章 澧水号子第178章 傀儡第88章 目标!苏维耶堡第238章 回答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第181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第285章 叹第110章 文化远征第228章 难题第20章 设想更!第350章 野心第130章 材料学第68章 哥俩第141章 陇海造扬世界名 华阴试验新兵器第259章 功成第118章 捧杀第95章 第一第9章 说客游说华盛顿 议员所重唯私利第97章 出自于私 谋之以国第303章 心思第145章 大风起第18章 旧金山第174章 根本第7章 匹兹堡第312章 奋勇队第368章 摇扇军师第170章 应对未来第79章 拿破仑也能不行第168章 兄弟第133章 东瀛之地奢风显 食虎大会首相忧第258章 海军的忧虑第91章 困境第262章 觉悟第338章 山骡子第148章 连锁反应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370章 印象第183章 帽子第56章 施以谋第150章 官邸思考今明日 芝泉顾虑重重难第169章 行兵谏第31章 条件第230章 拖不得第24章 部门第11章 总统府内论运势 袁氏让权外交部第109章 公债风潮第304章 杀一儆百第141章 陇海造扬世界名 华阴试验新兵器第370章 印象第71章 中国的需要第1章 何谓能者更!第104章 推进置腹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198章 两人第360章 阴云第241章 要塞第167章 狂热第381章 芒种第144章 弱国之大国民第280章 金刚的末日第42章 地第73章 中华闪电第67章 天堂在那第19章 九里山上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180章 第一师第188章 两人之未来第5章 我来了,中国第263章 一个民族的觉醒第95章 第一第308章 改变第120章 另类行销第357章 李案第74章 默兹河两岸第26章 连云谋租界 克定思黑金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141章 陇海造扬世界名 华阴试验新兵器第57章 要人之要 金融之核第126章 在农村第187章 英雄末路第127章 我等你第169章 行兵谏第136章 他来得了吗?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108章 什么最重要第114章 笔的故事第35章 绿林道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96章 以内急逼以人第86章 蠕动第230章 拖不得第288章 疑惑第241章 要塞第81章 盛老四第376章 公使们的浮想第31章 条件第34章 观念第305章 中国之幸第145章 大风起第253章 东西方
第284章 澧水号子第178章 傀儡第88章 目标!苏维耶堡第238章 回答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第181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第285章 叹第110章 文化远征第228章 难题第20章 设想更!第350章 野心第130章 材料学第68章 哥俩第141章 陇海造扬世界名 华阴试验新兵器第259章 功成第118章 捧杀第95章 第一第9章 说客游说华盛顿 议员所重唯私利第97章 出自于私 谋之以国第303章 心思第145章 大风起第18章 旧金山第174章 根本第7章 匹兹堡第312章 奋勇队第368章 摇扇军师第170章 应对未来第79章 拿破仑也能不行第168章 兄弟第133章 东瀛之地奢风显 食虎大会首相忧第258章 海军的忧虑第91章 困境第262章 觉悟第338章 山骡子第148章 连锁反应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370章 印象第183章 帽子第56章 施以谋第150章 官邸思考今明日 芝泉顾虑重重难第169章 行兵谏第31章 条件第230章 拖不得第24章 部门第11章 总统府内论运势 袁氏让权外交部第109章 公债风潮第304章 杀一儆百第141章 陇海造扬世界名 华阴试验新兵器第370章 印象第71章 中国的需要第1章 何谓能者更!第104章 推进置腹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198章 两人第360章 阴云第241章 要塞第167章 狂热第381章 芒种第144章 弱国之大国民第280章 金刚的末日第42章 地第73章 中华闪电第67章 天堂在那第19章 九里山上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180章 第一师第188章 两人之未来第5章 我来了,中国第263章 一个民族的觉醒第95章 第一第308章 改变第120章 另类行销第357章 李案第74章 默兹河两岸第26章 连云谋租界 克定思黑金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141章 陇海造扬世界名 华阴试验新兵器第57章 要人之要 金融之核第126章 在农村第187章 英雄末路第127章 我等你第169章 行兵谏第136章 他来得了吗?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108章 什么最重要第114章 笔的故事第35章 绿林道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96章 以内急逼以人第86章 蠕动第230章 拖不得第288章 疑惑第241章 要塞第81章 盛老四第376章 公使们的浮想第31章 条件第34章 观念第305章 中国之幸第145章 大风起第253章 东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