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弱国之大国民

“致远,这是真的吗?”。

看着李子诚,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黄远生的眉头微皱着,在某种程度上,他对眼前的李子诚充满了好感,并不是因为他出资三十万元供自己创办《陇海时报》,而是因为两人在某些信仰上的相近。

他尊重眼前的李致远,否则也不会在警察局证实这个消息之后,在发表之前特意来这个办公室打个招呼。

“嗯”

扫了一下这新闻稿,看着新闻稿件中提到的那些字眼,李子诚抬头看着黄远生。

“是真的”

这是事实,而且自己也没有隐瞒他人的意思。

“不过这报道上的几个帽子,扣的有点大啊”

笑着李子诚无奈的耸耸肩膀,这黄远生和未来的《陇海时报》就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伤敌,但也有可能伤自己。

舆论不需要导向,传播的言论、自由的声音,自己之所以创办《陇海时报》除去需要一份报纸为陇海张目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新闻媒体甩开膀子自由行使其舆论监督之职,一份报纸比一千间法庭更能保证社会的公正正义。

尽管反之“三份不友善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为可怕。”,但在另一方不要畏惧于众人的批评和反对。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黑夜越黑,星星就要越亮,而坏人的横行正是源于好人的沉默,正因如此,才需要自由的舆论给予监督,对于六合和陇海而言,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自由之言论,舆论将会是六合的一张保护伞,自己可以去引导广播为公司的利益报务,但是这张报纸嘛还是自由一点的好,只有如此才能保护六合。

“陇海铁路警察厅,为什么多出了一个武装警察部,而这个武装警察部又是干什么的?”

接连几个问题,从黄远生的口中问出,在初看到李勤幕那《陇海欲建武装警察》的新闻稿之后,他也是同样一惊,最后他在警察厅的确看到了“武装警察部”这个机构,尽管只是刚刚挂牌,甚至连个办公人员都没有。

或许其它人很难从武装警察这四个字上看到什么,但黄远生还是能觉察到,这武装警察或许就是换个名称的军队,否则根本就没有必要用这个特殊的名称。

“防匪”

轻吐出两字,看一眼黄远生,李子诚又解释道。

“随着铁路征地和施工即将进入河南省,河南省民间的红枪会、土匪,都有可能对铁路筑建造成影响,建立一支千人左右的武装警察,目的就是在于保护铁路筑建的顺利……”

“防匪……”

似嘲的轻言一声,黄远生看着李子诚,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来,可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的异色。

“拿手枪的警察,是打不过土匪的,远庸,你知道,自从这陇海铁路开建,中央对陇海可谓是厚爱有啊”

嘲一声,李子诚无奈的摇头叹口气。

“铁路沿线的治安具仰赖铁路警察,而仅依靠铁路警察却能无法保护铁路施工和未来铁路线之安全,所以,建立一支武装警察部队,是有必要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威慑,无非是告诉那些土匪,如果他们敢于骚扰铁路的话,就会付出较为惨重的代价,当然,这支武装警察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驻于各车站。”

接着李子诚又是一笑,认真的看着黄远生说道。

“怎么远庸,你不会是怀疑我想造反吧”

这句反问,只让黄远生一愣,他愣了好一会,才说道。

“这总让人怀疑,致远,如果被有心人利用的话,会给你带来麻烦的”

黄远生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坦护之意。

“麻烦”

无奈的一声长叹,李子诚神色变得极为无奈。

“打从六合得到了这陇海铁路筑路权,这麻烦事就没少过,中央防我、地方……不提了,在中国,想办点事情,就一个字,难”

顺着黄远生的话,李子诚大倒起了苦水来。

“可难,又能怎么办?咱在咱们好不容易共和了,有了一个大环境,再麻烦事情总是要做的,空谈误国,政客们可以去争、可以去说,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其它的我没想过,可我就想利用这好不容易争下来的一些陇海线的特权,借着这一番小天地,好好的做好文章,发扬一下实业”

从抽屉中取出一份陇海铁路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这是李子诚第一次展示给黄远生看。

“远庸,你看,陇海铁路横跨江苏、河南、陕西、甘肃,皖北支线又入皖北,全线总长超过2200公里,具为中国内陆,致远我没旁的念头,只想着,能利用这陇海铁路,把一座座工厂建起来,我的钱不够,就把地空出来,邀请那些愿意来这创业的人一共努力,这样,而铁路和连云港又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缓声解释着自己的设想时,李子诚一直注意观察着黄远生的神色变化。

“这皖北支线连接煤矿、铁矿,连云港五厂建成,便可以为铁路沿线工业提供设备,三年筑路,五年以后中国落后之内陆势必大变样到那时,每一个车站,都将是一座工业城,到那时,国之面貌必可大改观啊自可出现一个工业之大中国”

此时黄远生看着那一个个存在于路线地图上的车站,整个人在听到那工业之大中国时,不禁惊讶的望着李子诚。

“经历了满清两百六十余年奴役之后,远落于世界各国的中国,尽管现在我们民族匡复了,可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好似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会被风暴吞噬,两百六十余年的奴役、近代以来列强凌晨,使得不知多少人有着身为弱国子民的自卑,他们沉醉于愤世嫉谷、颓废感伤之中,这难道就可以救国图存吗?”。

道出这番话时,李子诚没来由的一阵感伤,弱国子民的自卑……现在是,未来又何尝不是所谓的崇洋媚外之心,又何尝不是一种弱国子民自卑的表现。

“多少年来,咱们中国人之所以想当然地默认了“先有大国,再有大国公民”的逻辑,却鲜有对这套莫名其妙的逻辑逆向加以思考:如果不是先有无数个心怀“大国公民”理想的个体,那么由人们共同构建一个所谓“大国”的浩大工程,又何从谈起?”

李子诚的反问让黄远声整个人沉默着、思考着,在望着李子诚的时候,整个人的神情变得极为复杂,在这一瞬间,眼前的这个只有二十二岁的年青人,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事实上,在提及这一点时,李子诚自己也陷入一阵沉默之中,这种沉默更多的是一种反思,反思着自己,反思着过去,反思着……

“在连云港、在陇海,或许在别人的眼中,我只是一个商人,但是商人,也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梦想”

声音变得有些低沉的李子诚话语稍顿,整个人显得有些恍惚,似乎忘记了自己先前那番话是为了给黄远声“洗脑”,整个人完全陷入一种莫名的情绪之中,一种伤感的情绪之中,在那个“限爹不成刚的时代”……

“你或许会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先前已经回答了,在这里,在陇海,我要建立一个不凭关系、不走后门,完全依靠个人奋斗而取得个人成功小社会,在这里,每一个体都将获得尊重,每一个人都将拥有“弱国之大国民”的国民意识,而这种国民意识就是一种“服务”精神:个人无私地服务于集体,但这种服务的前提是这个人必须打心眼里相信,集体肯定反过来为个人提供庇护,让人获得真正的尊严,这就是我的梦想”

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那越发显出几分都市色彩的连云港,李子诚目中尽是对未来的憧憬。

“到那时,当这里的的人们具有现代意义的“国民”意识之后,而且人们的这种意识越强,这个国家就越有一个大国的气象,我希望,这一切,能够从这里,从陇海开始当连云港和陇海出现一个又一个从底层奋斗起的、朝气蓬勃的中国国民的时候,到那时……”

回头看着黄远声,李子诚露出一丝微笑。

“我们的国家,也就会发生真正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致远……”

“登上山坡遥望青天,倘若一朵白云正在闪耀,便会一心专注于它,沿着山坡不断向上攀登”

轻声吐出那首对自己影响很大的短诗,李子诚最后长叹一声。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必须要保护陇海,保护这片梦想之地,或许,”

盯视着黄远声,李子诚摇头轻叹道。

“远庸,作为新闻从业者,你有你的职责,同样,身为弱国之大国民,我也有我的梦想”

一句话后,李子诚沉默着静静的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静静的仰望着那天空上的朵朵白云。

看着桌上的那篇新闻稿,再看着站在窗边仰望云彩的李致远,黄远声沉默良久之后,拿起那张新闻。

“哗……”

伴着撕纸声,黄远声苦笑着。

“致远……谢谢你”

吐出这句话后,黄远声看着李子诚,直到今天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弱国之大国民”。

第85章 大战前夜第100章 中村无为第91章 困境第54章 送瘟神第167章 狂热第118章 商无小事第181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第114章 笔的故事第160章 初战第74章 冯如第113章 担挡第203章 大总统的忧民之心第205章 合肥魂第154章 烧鸡与荣誉第106章 投机第362章 变局第65章 地中海上的龙第87章 披张虎皮当大衣第237章 应对第115章 成功的机会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108章 什么最重要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40章 筹划(下)第120章 另类行销第3章 邮轮上第173章 奉天第219章 响亮第25章 列强谈判持以强第315章 战地歌声第124章 谋国之叹第64章 善与狠第107章 汇丰帝国第12章 斗智第208章 不惜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188章 两人之未来第222章 公署内第324章 何遂的联想第347章 首义之都第367章 袁世凯的妥协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27章 黑金隐患他人忧 仰山出面大包揽第15章 泰勒第270章 父与子第113章 担挡第204章 他要名,我下棋第141章 社会督察第183章 军人的约定第257章 困境第121章 袁世凯的心思第6章 他不是第226章 克虏伯第276章 改变第121章 袁世凯的心思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01章 结果不重要第16章 秦王扫六合第18章 另一个选择更!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总-理府 连云晓之情理诱以利第87章 披张虎皮当大衣第269章 拼死而为第308章 改变第83章 送上门来的……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第293章 大国领袖的滋味第126章 在农村第19章 司徒美堂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127章 灾,百姓苦,丰,百姓忧第28章 袁世凯之愁第28章 袁世凯之愁第4章 杨度第302章 炼狱第157章 战时会议定以策 战场纪律酷无情第348章 民心第24章 部门第332章 国会之用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304章 杀一儆百第70章 法金汉的选择第176章 工商部内的演讲第50章 这就是连云港第140章 首战第330章 敲打第329章 取舍第196章 烈山第339章 陆军海战队第28章 克定六合会藕初 天津租界征地忙第331章 合纵之间第210章 期待第48 摩根的抉择第241章 要塞第247章 航母第186章 两局合作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115章 宫本次郎第92章 解决之道第146章 大风起兮血飞扬第310章 法兰西的需求
第85章 大战前夜第100章 中村无为第91章 困境第54章 送瘟神第167章 狂热第118章 商无小事第181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第114章 笔的故事第160章 初战第74章 冯如第113章 担挡第203章 大总统的忧民之心第205章 合肥魂第154章 烧鸡与荣誉第106章 投机第362章 变局第65章 地中海上的龙第87章 披张虎皮当大衣第237章 应对第115章 成功的机会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108章 什么最重要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40章 筹划(下)第120章 另类行销第3章 邮轮上第173章 奉天第219章 响亮第25章 列强谈判持以强第315章 战地歌声第124章 谋国之叹第64章 善与狠第107章 汇丰帝国第12章 斗智第208章 不惜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188章 两人之未来第222章 公署内第324章 何遂的联想第347章 首义之都第367章 袁世凯的妥协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27章 黑金隐患他人忧 仰山出面大包揽第15章 泰勒第270章 父与子第113章 担挡第204章 他要名,我下棋第141章 社会督察第183章 军人的约定第257章 困境第121章 袁世凯的心思第6章 他不是第226章 克虏伯第276章 改变第121章 袁世凯的心思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01章 结果不重要第16章 秦王扫六合第18章 另一个选择更!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总-理府 连云晓之情理诱以利第87章 披张虎皮当大衣第269章 拼死而为第308章 改变第83章 送上门来的……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第293章 大国领袖的滋味第126章 在农村第19章 司徒美堂第87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127章 灾,百姓苦,丰,百姓忧第28章 袁世凯之愁第28章 袁世凯之愁第4章 杨度第302章 炼狱第157章 战时会议定以策 战场纪律酷无情第348章 民心第24章 部门第332章 国会之用第212章 对未来的思绪第304章 杀一儆百第70章 法金汉的选择第176章 工商部内的演讲第50章 这就是连云港第140章 首战第330章 敲打第329章 取舍第196章 烈山第339章 陆军海战队第28章 克定六合会藕初 天津租界征地忙第331章 合纵之间第210章 期待第48 摩根的抉择第241章 要塞第247章 航母第186章 两局合作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115章 宫本次郎第92章 解决之道第146章 大风起兮血飞扬第310章 法兰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