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马革裹尸遭冷落

马革裹尸遭遇冷落

东汉初期的马援,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创造了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等豪言壮语,并且身体力行。这是何等的英勇壮烈,令人敬仰啊!可是,老当益壮的马援真的马革裹尸而回的时候,迎接他的,却不是赞誉和鲜花,而是猜疑和凄凉,甚至家人都不敢把他厚葬,只是草草掩埋。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汉书》记载,马援是陕西人,先祖是战国时期的名将赵奢。因为赵奢被封为“马服君,”其后代有的就姓马了。

马援年少而有大志,在王莽时期当了一个小官。马援为人仗义,因私放囚徒,被官府问罪。马援只好弃官逃到了北地,在那里畜养牛羊。马援性格豪放,为人厚道,不断有人前来依附他。

马援轻视财富,喜欢扶贫济困,他经常说:“凡有财产者,贵在能够施救于人,否则的话,就只是一个守财奴而已。”于是,马援一有财产,就分给穷人,自己只穿羊裘皮袄,过着简朴的生活。

马援还经常对人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创造的老当益壮一词,流传至今,成为鼓励人们不懈奋斗的警句名言。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四方兵起,马援投靠了当地军阀隗嚣。隗嚣很器重马援,任命他为绥德将军,常与他谋划大事。公元25年,刘秀和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同时称帝,都派来使者,拉拢隗嚣。隗嚣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派马援到两边观察情况。

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年轻时候就是朋友,因而他先去了成都。公孙述见马援来了,十分高兴,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御林军列队相迎,公孙述身着皇帝盛装,前呼后拥,十分威风。公孙述对马援说:“你留下来帮我吧,我任命你为大将军,封为侯爵。”

马援带去的宾客都很兴奋,纷纷劝马援留下来。马援却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是想着礼贤下士,招揽四方英雄,反而大讲排场,妄自尊大,这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岂能成就大事?”

马援离开成都,又去洛阳见刘秀,他与刘秀素不相识。刘秀与公孙述相反,他没有举行任何欢迎仪式,只是身穿便服,一个人在宣德殿接见马援,身边也没有大臣和卫士。

马援有些意外,说:“我与公孙述是多年的朋友,这次入蜀,公孙述令武士持戟站立两侧,才召我进见,而您却不做任何戒备,难道不怕我是刺客吗?”

刘秀一听,哈哈大笑,说:“您奔走周旋于二帝之间,怎么会是刺客呢?分明是个说客。”

刘秀这句玩笑话,立刻就使两人的关系融洽起来,两人无约无束地畅谈天下大势。在此期间,刘秀与马援促膝交谈十多次。马援心中十分佩服,感叹道:“今天见到陛下,才知道您是真正的帝王。”

马援回到天水后,对隗嚣说:“刘秀坦白诚恳,无所隐瞒,他的勇气谋略和胸怀阔达,大体与刘邦相同;但他的经学博览,见识高远,却是前世没有的。”听了马援的话,隗嚣决定归附刘秀,派长子隗恂到洛阳做人质。马援主动请求,陪同隗恂一块去了洛阳。

马援在洛阳期间,没有做官,而是和宾客们在上林苑屯田。后来,隗嚣一心割据称霸,马援多次写信规劝,隗嚣不仅不听,反而认为马援背叛了自己,对他心生怨恨,两人关系恶化。

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征讨隗嚣,让马援随行。马援为刘秀伐陇出计献策,绘制陇地图形,策反隗嚣军队的将士。有马援的帮助,刘秀伐陇顺利了许多。灭了隗嚣之后,刘秀任命马援为太中大夫,马援就正式成了刘秀的臣子。

不久,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在陇地生活多年,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当时最大的问题是,陇地的羌族与塞外羌人勾结,时常进行叛乱。马援上任之初,就率军将入侵的羌人击败,然后,又几次剿灭了羌族的叛乱。马援当陇西太守六年,恩威并施,消除了羌患,使人们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受到百姓爱戴。

有一次,城外有乡民结伙械斗,人们误以为又是羌人造反,惊慌失措,纷纷涌入城中。守城官员赶紧报告马援,请示是否闭城备战。

马援正与宾客饮酒,听到消息,哈哈大笑,十分自信地说:“羌人已经被我降服,怎敢再作乱?不必理会,继续喝酒。胆小怕死的,可以躲到床底下去。”这事果然是虚惊一场,人们愈发佩服马援。

后来,刘秀提拔马援入朝,担任了中郎将。不久,岭南发生叛乱,自立为王,多次打败朝廷军队,一时间声势浩大。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下平叛。

马援率数万大军,长驱直入千余里,横扫岭南叛乱,所到之处,敌众四散奔逃。经过三年苦战,马援平定了岭南。马援非常爱护百姓,每平定一地,他都组织人力,开渠引水,灌溉田地,受到岭南民众的称赞。马援凯旋回京,刘秀封他为新息侯,赐他兵车,朝见时位次九卿。

马援回京不久,北方的匈奴侵袭边境,马援请求率军出征。刘秀见他刚刚平定岭南回来,十分辛苦,劝他休息一段时间。马援不肯,坚持要去,刘秀只好同意了。于是,马援迅速领兵北上,击退了来犯之敌。

这个时候,马援已经接近六十岁了,自知为国效力的时间不多,所以,一有战事,马援就主动请缨,争先要去。许多人好心劝他,马援豪迈地说:“好男儿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而还。”从此以后,马革裹尸,就成为显示大丈夫气概的一句名言,广泛流传。

世界万物都有两面性。马援老当益壮,一心为国,久战沙场,其志可贵,精神可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他怀有敬佩之心。马援屡屡请战,屡建战功,就使其他武将们少了杀敌立功的机会,有些人就心存妒忌,认为马援是逞强邀功,对他心怀不满。

马援性情耿直,为人坦荡。有一次,马援有病,刘秀的女婿梁松去看他,在病床前行礼。马援因为和梁松的父亲梁统是朋友,觉得是长辈,没有还礼。没想到梁松心胸狭小,从此怀恨在心。

公元48年,南方武陵郡发生叛乱,马援又要求率军平叛。这个时候,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刘秀不同意,马援再三请求,说:“臣虽已年老,但依然能够披坚执锐,上阵杀敌。”

为了证明自己能行,马援披甲上马,打马飞驰,在马背上左右旋转,十分灵活。刘秀笑了,说:“这个老头好健壮啊。”于是,刘秀任命马援为主将,耿舒、马武为副将,率四万兵马远征武陵。

到达武陵以后,有两条路可以进兵:一条是走壶头山小路,路途较近,但险要难走;一条是走平坦大道,但路途较远。马援主张走第一条路,耿舒主张走第二条路,两人争执不下,便上奏皇帝,请刘秀裁决。刘秀同意马援的意见,走险要的小路。

不料,小路确实险峻难行,并且叛军据高凭险,紧守关隘,马援大军施展不开。更要命的是,南方天气酷热难当,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军中瘟疫流行,士兵死亡过半,马援也身患重病,部队陷入了困境。

耿舒怨恨马援不听他的意见,也想推卸责任,就给哥哥耿弇写了一封信,把责任全都推到马援头上,说马援不听劝告,进兵迟缓,导致部队受困。耿舒的哥哥耿弇,曾被刘秀赞誉为韩信,他属于妒忌马援老当益壮、逞强邀功的那类人,因而转手把信呈报给了刘秀。

刘秀相信了,派女婿梁松前去调查。梁松正对马援怀恨在心,如今有了机会,便想好好报复他一下,出一口胸中怨气。

梁松到达军中的时候,马援已经不幸病死了。他死了更好办,许多事情就死无对证了,梁松任意把屎盆子扣到马援头上,除了说他贻误军情、导致部队受困以外,还诬陷他贪财,搜刮了一车珍珠文犀。

刘秀起初不相信,但耿舒、马武、侯昱等将领们,一齐上书,说确有此事。这些人也是妒忌马援,如今马援死了,无所顾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于是,刘秀便相信了,下令剥夺了马援的侯爵,予以斥责。刘秀虽然贤明,有时候也是会犯错误的。

马援的家人见皇帝发怒,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敢申辩,惶恐畏惧,不知所措。所以,当马援遗体运回来的时候,家人没敢把马援灵柩安葬在城内墓地里,而是在城外草草掩埋了事。马援下葬的时候,既没有仪仗和鲜花,也没有宾客吊唁。可怜马革裹尸的马援,遭受了如此冷落和不公平的待遇。

刘秀死后,儿子汉明帝继位,汉明帝为了纪念开国功臣,命人绘了二十八位开国名将的画像,悬挂于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里面没有马援。有人看到后,心中不平,问汉明帝:“为什么没有伏波将军的画像呢?”汉明帝笑而不答。

马援虽然不在“云台二十八将”之中,但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马援不仅被唐、宋追封为古代名将,还被宋神宗追封为忠显王。在历史上,马援的名望,高于“云台二十八将”任何一个人。《后汉书》也为马援单独立传。

马援在老百姓心目中,更是有着崇高的威望。在岭南、广西、湖南、陕西等地,人们都自发修建了马援祠、伏波庙,永久祭祀。

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话一点也不假,只有镌刻在老百姓心中的,才是永远的丰碑。

在刘秀时期,还出了一位执法如山、坚决不向权贵低头的强硬官员,他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董宣。

37、为政宽和的汉章帝精选8、离散几十年的有情夫妻又团聚精选5、道教是怎样建立的精选4、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18、以柔治国光武中兴36、刚猛治国的汉明帝13、四大势力割据西方55、邓太后临朝称制5、深明大义刘秀隐忍59、汉顺帝顺从宦官63、汉桓帝诛杀梁翼53、酷吏有情夫妻团圆新视角读后汉书 序言和目录66、宦官杀害大将军14、行仁义招降窦融70、董卓入京朝廷遭殃35、刘秀的儿子们10、吕母起义史称第一精选10、乐极生悲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63、汉桓帝诛杀梁翼36、刚猛治国的汉明帝15、出奇兵击败隗嚣马援马革裹尸遭冷落5、深明大义刘秀隐忍3、昆阳大战一举成名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7、智取洛阳东汉建都精选3、刘秀的两员大将死于暗杀28、马革裹尸遭遇冷落27、东汉也有“将相和”63、汉桓帝诛杀梁翼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47、仁德太守许荆70、董卓入京朝廷遭殃8、扫灭群雄收复中原58、宦官政变立顺帝63、汉桓帝诛杀梁翼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22、吴汉忠勇犹如周勃精选10、乐极生悲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40、道教正式创建48、爱民模范第五伦65、朋党对抗宦官71、王允设计诛董卓7、智取洛阳东汉建都25、孤胆将军耿纯37、为政宽和的汉章帝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12、刘秀灭掉赤眉军精选4、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69、宦官又杀一个大将军精选8、离散几十年的有情夫妻又团聚70、董卓入京朝廷遭殃9、后院起火置之不理5、深明大义刘秀隐忍17、灭公孙统一天下36、刚猛治国的汉明帝29、强项令不向权贵低头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49、诚信君子范式62、李杜不畏强权51、义烈之女羊子妻8、扫灭群雄收复中原14、行仁义招降窦融30、清高人不攀附权贵30、清高人不攀附权贵59、汉顺帝顺从宦官35、刘秀的儿子们精选4、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33、刘秀的文臣们9、后院起火置之不理56、汉安帝安于享乐11、赤眉灭掉更始帝精选6、造纸术是太监发明的28、马革裹尸遭遇冷落53、酷吏有情夫妻团圆精选1、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首领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7、智取洛阳东汉建都39、佛教传入中国精选4、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精选7、匈奴被灭后去了哪里14、行仁义招降窦融34、刘秀的女人们57、阎太后又立小皇帝50、义烈之士朱晖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33、刘秀的文臣们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3、昆阳大战一举成名36、刚猛治国的汉明帝67、汉灵帝仍然宠信宦官25、孤胆将军耿纯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57、阎太后又立小皇帝14、行仁义招降窦融63、汉桓帝诛杀梁翼5、深明大义刘秀隐忍
37、为政宽和的汉章帝精选8、离散几十年的有情夫妻又团聚精选5、道教是怎样建立的精选4、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18、以柔治国光武中兴36、刚猛治国的汉明帝13、四大势力割据西方55、邓太后临朝称制5、深明大义刘秀隐忍59、汉顺帝顺从宦官63、汉桓帝诛杀梁翼53、酷吏有情夫妻团圆新视角读后汉书 序言和目录66、宦官杀害大将军14、行仁义招降窦融70、董卓入京朝廷遭殃35、刘秀的儿子们10、吕母起义史称第一精选10、乐极生悲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63、汉桓帝诛杀梁翼36、刚猛治国的汉明帝15、出奇兵击败隗嚣马援马革裹尸遭冷落5、深明大义刘秀隐忍3、昆阳大战一举成名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7、智取洛阳东汉建都精选3、刘秀的两员大将死于暗杀28、马革裹尸遭遇冷落27、东汉也有“将相和”63、汉桓帝诛杀梁翼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47、仁德太守许荆70、董卓入京朝廷遭殃8、扫灭群雄收复中原58、宦官政变立顺帝63、汉桓帝诛杀梁翼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22、吴汉忠勇犹如周勃精选10、乐极生悲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40、道教正式创建48、爱民模范第五伦65、朋党对抗宦官71、王允设计诛董卓7、智取洛阳东汉建都25、孤胆将军耿纯37、为政宽和的汉章帝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12、刘秀灭掉赤眉军精选4、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69、宦官又杀一个大将军精选8、离散几十年的有情夫妻又团聚70、董卓入京朝廷遭殃9、后院起火置之不理5、深明大义刘秀隐忍17、灭公孙统一天下36、刚猛治国的汉明帝29、强项令不向权贵低头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49、诚信君子范式62、李杜不畏强权51、义烈之女羊子妻8、扫灭群雄收复中原14、行仁义招降窦融30、清高人不攀附权贵30、清高人不攀附权贵59、汉顺帝顺从宦官35、刘秀的儿子们精选4、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33、刘秀的文臣们9、后院起火置之不理56、汉安帝安于享乐11、赤眉灭掉更始帝精选6、造纸术是太监发明的28、马革裹尸遭遇冷落53、酷吏有情夫妻团圆精选1、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首领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7、智取洛阳东汉建都39、佛教传入中国精选4、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精选7、匈奴被灭后去了哪里14、行仁义招降窦融34、刘秀的女人们57、阎太后又立小皇帝50、义烈之士朱晖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33、刘秀的文臣们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3、昆阳大战一举成名36、刚猛治国的汉明帝67、汉灵帝仍然宠信宦官25、孤胆将军耿纯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57、阎太后又立小皇帝14、行仁义招降窦融63、汉桓帝诛杀梁翼5、深明大义刘秀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