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退敌两箭

只见羊肠一线的山径上,推下来一排木箱。那木箱十分怪异,每口箱子前方钉有一张又厚又宽的木板。而那木箱之所以能推,只因箱底安了两只木轮。每口木箱后有两根扶手,由两名义军手握扶手方能推得动。

章邯问道:“上将军,那帮反贼推这么重的木箱下来,有什么用场?”蒙毅摇摇头道:“我如何能知。”

只见又有一群身着玄色束身服的豪杰从山径中走下,汇入战阵。手中提的兵器,均长过一丈,形如弯月。这批人有百人之众,领头的便是龙翔阁阁主龙在吼。

“这些人拿的兵器是什么?怎么不识?”蒙毅身旁众将看了那怪兵器,纷纷议论起来。

蒙毅忽想起一人,心中不由一愣。

那人他不敢在正式场合中提及,在私底上,和两位哥哥曾偶尔念及。他的兵器,就像龙翔阁弟子现下手中所握,名唤刀。

虽然有关项少龙的史料,均被当今圣上销毁,他的行踪已无人知晓。但在蒙武、蒙恬、蒙毅的心中,却藏有深深的怀念。

此时见到百余名龙翔阁的弟子手持长刀,蒙毅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又霍然开启。

“这帮反贼中,居然有人如项太傅一般,会制刀。还制了一百余柄!”蒙毅心中之震惊,难以言表。

不容他细想,反秦义军中又走下一列人,均衣衫褴褛。手中持的兵刃更加怪异,均长九尺有余,看似枪,但枪头下部有侧向突出的倒钩,钩尖内曲。领这帮义军的,便是丐帮帮主吕臣。

秦末年间,繁重的徭役赋税让广大百姓不堪甚负。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乞食者众,便有丐帮应运而生。他们的首领乃是吕臣,他便是第一个丐帮帮主。

到汉高祖即位,天下大定。刘邦死后,虽然吕后专权,却能令百姓安居乐业。再传至文景二帝,更是太平盛世,国富民安。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丐帮自然而然便告消亡。直至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自立,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峻法将百姓逼得无以为生,又加上水旱蝗灾,便又有丐帮应运而生,致有丐帮帮主王匡发动的绿林大起义。

丐帮手持的兵器,乃是韩淮楚精心设计,墨家弟子连夜赶工铸出的钩镰枪。

韩淮楚为对付秦军的铁骑,创出了这种形状古怪的兵器。传至宋代,钩镰枪的使用慢慢发展到了顶锋,共有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三类。有梁山泊的义军,用钩镰枪大破宋军呼延灼的连环马阵。到了南宋年间,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郾城大战中,又用钩镰枪破了金国王子兀术的拐子马阵,致使钩镰枪名扬天下。

※※※

反秦义军列阵已毕。一声炮响,蒙毅策马走出战阵,高呼:“请钜子莫庄上前答话。”

莫庄穿着麻鞋,徒步走出,昂头凝视着状如魔君的秦国上将军蒙毅。

蒙毅垂首说道:“钜子,你乃一派宗师,为何要反?若能降我大秦,蒙毅必奏明主上,奉你墨家独尊。”

是时,始皇焚书坑儒的消息还未传来,儒、墨、道、法之争,仍斗得激烈而难分难解。蒙毅以独尊墨家为饵,来诱莫庄降秦。

莫庄闻言哈哈大笑道:“我墨家宗旨,便是除天下之大害,若降了你秦朝,愧称钜子。”

蒙毅手握天龙破城戟,指向莫庄,厉声道:“你这老儿,看来是一心要反我秦廷的了。”莫庄慨然道:“反你秦廷,只为救万民于水火。大义所在,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蒙毅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且速归阵去。本帅今日,就和你在此决战,定要剿尽尔等反贼,荡平万载谷!”

莫庄摇头道:“上将军错矣。今日和你决战的,不是老朽,而是另有其人。”

蒙毅奇道:“另有其人!那是谁?”

莫庄反身招手,呼道:“韩少侠,请上前与上将军答话。”

韩淮楚顶盔贯甲,罩袍束带,跨着大马意气风发驶出战阵。正是马中骄子,人中龙凤。

想不到今日与自己这秦国上将军对阵的,竟是前日送战书的韩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蒙毅大出意外。他的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小子,你敢与我对阵?”蒙毅问道。

“有何不敢?”韩淮楚昂首道:

蒙毅仰天长笑,嗤笑道:“你们这帮乌合之众,竟然派个无名之徒与我对阵,我蒙毅纵能得胜,也胜得无任何光彩。”

韩淮楚高声道:“上将军休要瞧不起人。胜负之数,战场上自有分晓。多说无益。”

蒙毅斜睨着韩淮楚,挥了挥手:“小子,你且退回阵去,准备受死吧。”

韩淮楚却道:“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上将军,今日我军处于上坡,占尽地利。我韩信不占你这个便宜。你且退后两箭,容你我在平坡处重新列阵,再斗个输赢。”

蒙毅闻言讶然。

※※※

龙武坡本是一陇坡地,处于秦军大营与万载谷之间。今日两军列阵,自然是秦军处于下坡。这地利的优势,义军是占尽了。

而韩信这个籍籍无名的小子,竟连这点便宜也不愿占,要改到平原重新列阵。是不是疯了,傻了?还是狂妄到了极点?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战斗较重军礼,要合乎“礼”、“仁”之类原则。当时兵书《司马法》便提倡“以仁为本,以义治之。”后来宋楚泓水之战,迂腐的宋襄公墨守成规,信奉“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之类近似白痴般的教条,致有泓水大败。之后诸侯之间,再也无人理睬那军礼,战场上尔虞我诈,出奇诡异之术层出不穷。到兵圣孙武提出“兵以诈立”,而后孙膑庞涓斗智,更将诡诈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而今那小子韩信,竟大言不惭,要不占地利的便宜,蒙毅只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他甚至想给韩信取个绰号,叫“宋襄公第二”。

随即蒙毅迸出一阵哈哈大笑:“小子,你这是自己找死,可别怨我蒙毅。”

蒙毅是将军之人,深知战场搏杀不能意气用事。虽然韩淮楚的狂妄叫他心中不那么舒坦,可这到手的便宜,他还是不想让它错过。

韩淮楚抛下一句:“战场上见。”与钜子莫庄,转头归返阵中。

那蒙毅便归阵,传令下去,大军退后两箭,重新布阵。

秦军后退也极有章法。先是阵尾弩军步兵退,布好阵后再是骑兵退,随后便是步兵战车退,而那前排与左右两翼的弩兵,却至始纹丝不动。直到主力大军退妥布完阵式,弩兵方退。

韩淮楚一直观察秦军如何退后,想找出蒙毅阵法的破绽。此时一见,心中暗赞,“蒙毅果然善战,秦军果然训练有素。这退后之道,便显出秦军强大的战斗实力。”

战场之数,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僵持不能得胜,便须撤兵。最怕敌军在撤兵而阵形转换的空档,发起致命的冲击。为将之道,必要掌握退兵的节奏,控制好阵形。

韩淮楚待秦军列阵毕,拔剑指天,高呼道:“诸君,今日一战,胜则有生,败则必死。吾等与那秦贼,要以命相搏,切不可畏畏缩缩,贪生怕死。”

千斤铁闸已被毁去,今日如若战败,众人均知将会遭遇什么局面。不由群愤激昂,均振臂高呼:“吾等定要誓死相搏!”

韩淮楚继续煽情:“秦廷苛酷,秦法峻严,秦乃天下之大害也。始皇帝残暴寡仁,横征暴敛,令生民涂炭,哀鸿遍野。六国宗庙尔今安在?尽毁此獠之手。满手腥风,尽沾吾志士热血。独夫不除,难解吾等心头之恨。圣剑门的英雄,正被秦贼围困,朝不保夕。秦军上将军蒙毅,将吾等围于山谷,欲尽歼于此。只有打败蒙毅,吾辈才能冲出重围,救下圣剑门的兄弟。才能在始皇东巡途中,击杀这嗜血的独夫。诸君,请随我韩信,列阵一战!”

一席话,说得群雄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于是义军各路英雄,又向前推进,在平坡处,重新列了一阵。

蒙毅举手搭眉,再看义军的战阵,已不是刚才那乱哄哄的局面,而是摆成了一个如“X”的形状。

阵的前方,布有一簇簇木箱,共分四个横排。在那厚实的长木扳后,掩下一排排盾手。

木箱之后,便是一雁形大阵。中路乃是丐帮弟子,手持钩镰枪;两翼便是龙翔阁弟子与墨家弟子,手提长刀、短刃,虎视眈眈。

雁阵之后,分左右两军,排成两个横向队列,由辽东飞燕门与胶东鲨鱼帮各守一方。

随后是两道纵形翼护,斜插而前形成合围。左翼由墨家子弟担纲,右翼由五虎断魂枪豪杰负责。这两道翼护,担任着保护统帅安全的重任。

一杆大旗上,绣了一个斗大的“墨”字,掌旗之人,乃是英武非凡的龙翔阁少阁主龙且。旗的右方,摆了一面大鼓,锣鼓手立于鼓旁。

之后便是义军统帅韩淮楚,墨家钜子莫庄等各派首脑。张良、蒯通等谋士侍立于韩淮楚身侧,威如天神的项羽手提一杆长枪,圆瞪双目,杀气腾腾,准备随时冲上,给来犯之敌一记重刺。

主帅之后,又有纵横两道翼护,由各路江湖杂帮小派豪杰渗混组成。

压在阵尾的竟是一排弓箭手。韩淮楚布的这个阵,与蒙毅截然相反,弩手竟在身后。

这种阵式看去虽怪异,却也能称井然有序,身经百战的蒙毅却从未见过。其实这阵并不怪异,名为冲轭阵,后世网络游戏中经常见到。韩淮楚在鬼谷学艺时,便将那游戏中的阵法借鉴过来,根据实战需要改进,是山地防守的阵势。这一次与秦军交战布下这冲轭阵,在战争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韩信刚才布的乱哄哄的阵式只是假象。他的真正目的是让自己退后两箭之地,在平坡布这个怪阵。”蒙毅瞬时回过味来。

他隐隐觉得,这其中必有阴谋。至于是什么阴谋,蒙毅却猜不出来。

就有手下大将章邯趋前,问道:“上将军,可以一战了么?”蒙毅一阵犹豫,沉吟不答。

凭着军人的直觉,他感到那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并不简单。单看他那从容的神态,轻松的表情,蒙毅便感到今日可能要遇上一个此生最难缠的敌手。

他一生身经百战,从未轻视过敌手。今日刚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轻敌。

虽然秦军的人数,是义军的五倍,占尽了优势。武器的精良,也不是临时混编成军的江湖豪杰所能比的。但义军武功高强之辈不乏其人。这种单兵作战的冲击力,不是普通的秦卒所能抵敌的。

章邯见他犹豫,催促道:“上将军,已到午时了,还不战么?”

“擂鼓!”蒙毅手一挥,缓缓砸下。

第二十一章 硝烟过后第十一章 欲哭无泪第三十章 黄雀在后第十六章 谁挽狂澜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一章 金针刺穴第三十章 寝食难安第三章 满城尽屠第二十章 困兽犹斗第二十一章 势同水火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十章 三劫连环第二十三章 黎山老母第三十六章 虽远必诛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类第三十章 黄雀在后第五章 名士驾到第十六章 须弥幻镜第四十一章 阴陵迷路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五章 江湖规矩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十五章 魔君逞凶第十一章 张良拾鞋第十四章 定陶扎营第八章 鹿死谁手第二章 木罂飞渡第十二章 舌战八方第三十三章 怀王立约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第四十九章 望尘莫及第三十七章 魔剑易主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四章 万妙清音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十二章 劫数难逃第十五章 天下结盟第四十一章 泣而无泪第三十二章 内外夹攻第十章 师弟作说第十八章 大战之前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五十章 袖里乾坤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三十六章 千里传信第十四章 井陉古道第二十章 斩首行动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岭第二十二章 将她带走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六十四章 大点鸳鸯第四十五章 天罗地网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十八章 推陈出新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十九章 情义缠绵第六章 舌吐莲花第二十七章 分头并进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谭第六章 揭竿而起第十六章 谁挽狂澜第二十七章 以身饲蛇第十一章 心脏跳舞第七章 张良救主第五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九章 最后一式第三十二章 魔帝出世第十六章 万千波澜第二十九章 连环毒计第二章 分油传说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第十七章 斗智斗勇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九章 血洗阏与第七章 烧断天路第十章 劳燕分飞第三十三章 师兄出马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二十八章 隐龙护身第五章 水涌献弓第五章 子房归来第二十章 肉粽作饵第二十五章 绝地反击第五十章 关门打狗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现第三十三章 怀王立约第三十五章 穿人无后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镜第六十七章 放虎归山第十二章 秦营下书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发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十三章 问路杀樵第三十四章 将军归来第三十九章 刑马立约
第二十一章 硝烟过后第十一章 欲哭无泪第三十章 黄雀在后第十六章 谁挽狂澜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一章 金针刺穴第三十章 寝食难安第三章 满城尽屠第二十章 困兽犹斗第二十一章 势同水火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十章 三劫连环第二十三章 黎山老母第三十六章 虽远必诛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类第三十章 黄雀在后第五章 名士驾到第十六章 须弥幻镜第四十一章 阴陵迷路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五章 江湖规矩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十五章 魔君逞凶第十一章 张良拾鞋第十四章 定陶扎营第八章 鹿死谁手第二章 木罂飞渡第十二章 舌战八方第三十三章 怀王立约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第四十九章 望尘莫及第三十七章 魔剑易主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四章 万妙清音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十二章 劫数难逃第十五章 天下结盟第四十一章 泣而无泪第三十二章 内外夹攻第十章 师弟作说第十八章 大战之前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五十章 袖里乾坤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三十六章 千里传信第十四章 井陉古道第二十章 斩首行动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岭第二十二章 将她带走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六十四章 大点鸳鸯第四十五章 天罗地网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十八章 推陈出新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十九章 情义缠绵第六章 舌吐莲花第二十七章 分头并进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谭第六章 揭竿而起第十六章 谁挽狂澜第二十七章 以身饲蛇第十一章 心脏跳舞第七章 张良救主第五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九章 最后一式第三十二章 魔帝出世第十六章 万千波澜第二十九章 连环毒计第二章 分油传说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第十七章 斗智斗勇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九章 血洗阏与第七章 烧断天路第十章 劳燕分飞第三十三章 师兄出马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二十八章 隐龙护身第五章 水涌献弓第五章 子房归来第二十章 肉粽作饵第二十五章 绝地反击第五十章 关门打狗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现第三十三章 怀王立约第三十五章 穿人无后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镜第六十七章 放虎归山第十二章 秦营下书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发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十三章 问路杀樵第三十四章 将军归来第三十九章 刑马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