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宏图初议(一)

正平十八年十二月的怀荒镇, 天气正寒。

初八这日, 辰时开始下雪, 正午时分刚停,到了申时,风里又夹带了盐珠似地雪花, 地上积雪足足积了半尺厚, 镇上人迹寥寥, 大部分人人都躲在屋里烤火取暖。将军府上内外上下, 皆是忙忙碌碌的。秦宗言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 各房女眷则命下人清扫上房,准备年节事宜。

高氏穿着轻薄的襦裙, 坐在温暖如春的屋内对着年节的账册, 一面翻看着今年的支出, 一面左耳进右耳出的听着亲娘的唠叨, 高氏的嫂子卢氏低头坐在下方,身上倒是穿着新衣, 但款式是十来年的老款,衣服上还有深深的折痕,显然是压箱底的衣服。她年纪只比高氏大了五岁,但看着比自己婆婆年纪还大,满脸愁苦。

芙姬见女儿有一下没一下应着自己, 不由心头火气, 扬声问女儿道:“小七听到我说的了吗?”小七是高氏的小名, 高氏是庶女,在家只按排行叫着,芙姬也没有给女儿取小名,只小七小七的唤着。

高氏漫不经心道:“听到了。”

“那你怎么想?”芙姬问女儿,她打小就被父母卖入高府,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芙蓉这名字还是给高氏父亲当妾后,高氏的父亲给她取的。她早年还算受宠,生有三子二女,可惜长大成人的只有一子一女。高氏的父亲在两年前去世,他去世以后,芙姬和她的儿子就被主母用一千贯私钱打发出高府,连孝都没让他们守。芙姬跟儿子一商量,干脆收拾家当来投靠高氏。

高氏看在生母的份上,勉强收留胞兄,自己出私房给胞兄置办百亩田地,如果他肯用心经营,也不愁吃穿。可是高氏的哥哥从小被生母宠坏,好逸恶劳,哪里肯待在什么都没有的农庄种地?整天磨着生母,想让高氏接他进秦家享福,要不就想把他女儿塞给高氏的儿子,高氏对兄长厌恶至极。芙姬看着镶嵌在窗上的水晶窗,眼底闪过心疼,这么罕见的大块水晶居然被女儿用来镶嵌窗户,真是暴殄天物!

“什么怎么想?”高氏抬眸看着母亲,“他这是会算账?还是会写字?等他把一本诗经读通,我再考虑给他置办个商铺。”高氏是庶女,在娘家时只在女学学了几年,可她刻苦用功,求着嫡姐好歹学完了诗经,又让嫡姐给自己讲了一本论语。阿兄在族学,有正经先生教导,读了那么多年,却连本诗经都读不完,他怎么干什么?高氏连良田都不敢给他买,就买了几亩刚开垦的新田让他折腾,算折腾光了也不心疼,她的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芙姬气道:“哪有你这么贬低你哥哥的?你就这么一个哥哥!”

高氏扬眉看着母亲:“他要不是我哥哥我能管他?你说的琉璃窑,还不是秦家的产业,是家里五娘的私产。”原来高氏的哥哥看上了谢知的琉璃窑,想让高氏送他去琉璃窑干活,才让母亲来找高氏。高氏暗忖,你们眼光倒是好,一眼看中了秦家目前最赚钱的产业。

这几年谢知的琉璃窑,靠着那可以按在窗户上的琉璃水晶片赚的盆满钵满的,谁不眼红?奈何人家搭上皇家路子,跟皇家一起做生意,就是平城勋贵再眼红,也不敢跟彭城王抢生意。这产业就是高氏自己都插手不进去,别说是把自己不学无术的哥哥放进去,她要有这种好机会,为何不给自己儿子?

“她都是秦家的媳妇,哪来的私产?”芙姬反驳女儿,“再说你哥哥好,不是对你也好?你就这么一个哥哥,将来你还不是要指望他——”

高氏抬手打断母亲的话:“我自己有儿有女,不指望他来给我撑腰。”她听腻味母亲的话,什么哥哥好了才能提携她,她将来也好有依靠。可惜她长这么大,只有给哥哥收拾烂摊子的份,从来没享过他的福。自己儿女聪明健康活泼,夫家强盛,根本不需要依靠一个不成器的哥哥,“阿兄年纪也不小了,你让他好好经营手上的农庄,有了积蓄将来也能给侄子侄女找好人家的儿女,他们年纪也不小了。”

芙姬听了高氏的话,心中怒气越盛,“你侄女有什么不好!你就看不上!”高氏兄长有个嫡长女,年纪比高氏儿子大二岁,芙姬一直想把长孙女嫁给外孙,偏偏高氏无论如何都不答应,她要是答应这门亲事,他们跟秦家有了亲事,何愁下面孩子没出路?

高氏讥讽母亲道:“你有三个孙女,是不是都要塞我这里?是不是最好孙子都娶了我女儿?”

“你!”芙姬气苦,“你就给了你大哥那么点钱?我们这点家业找到什么好人家的女孩?”芙姬非常不满女儿的小气,秦家家大业大,就是手里漏点出来也不止这百亩农庄,她居然就只给她唯一的亲哥哥百亩薄田。

高氏冷笑:“他母亲也才给了他一千贯,我又不是他母亲。”高氏口中的母亲是她的嫡母。

芙姬脸色一阵青白,高氏看着两鬓已经泛白的生母,轻叹一声,让侍女取了一百贯钱给芙姬,“他要真有出息我会不管他?你也不要太纵着他,回去能教就教,觉得过不下去了就来找我,我总会养你的。”

芙姬见她绝口不提让儿子去琉璃厂,也不愿让儿子娶自己孙女,干脆放声大哭:“我这到底造的是什么孽!”

芙姬这一哭,把高氏偶尔冒出来的母女情哭得一干二净,她继续翻看账册,任芙姬哭闹,反正她早习惯生母三五不时的闹一场。莫说是高氏,就是高氏身边的侍女也见怪不怪的任芙姬哭闹,还不时的给她续水,免得她哭哑嗓子。卢氏畏缩的看看婆婆,再看看小姑子,尽量把自己隐没在暗处。

芙姬见女儿冷漠、儿媳不争气,心里更气,但又拿女儿无可奈何,毕竟她跟儿子一切都指着女儿,她也不敢把女儿惹怒,她哭了半日,哽咽道:“你不帮你兄弟也行,可总要让我们过个好年,你看我跟你嫂子身上的衣服——”

高氏又给母亲添了一百贯,再加了几匹颜色鲜亮的绸缎,终于让芙姬心满意足的离开。高氏打发走生母,头疼的揉揉眉心,身体靠在隐囊上闭目养神。自秦氏兄弟分家后,母亲就几乎不管公中的事务了,将大部分事务都分给她和三娘贺兰氏。

那些在谢兰因手里游刃有余的事,在高氏做来就十分费劲。尤其是到了年底算总账,高氏已好几天没休息好了。劳身还是其次,最让人气堵的是,她那么劳心劳力,就没人说个她好字,都道她当家赚了多少便宜,难怪老话说当家三年狗也嫌。

她的贴身丫鬟阿梅端着茶盏掀帘入内,见高氏眼睛闭着,不禁悄声上前,轻轻的放下托盘。她的动作很轻,几乎听不到一丝声响,但高氏还是隐隐察觉到动静睁开眼睛问道:“什么时辰了?”

“才申时过半。”阿梅将汤盅里的灵芝汤倒了一碗出来,“娘子,这是厨房新熬的灵芝鸡汤汤,你可要用些?”

“哪来的灵芝?”高氏问,他们膳食都是大厨房做的,高氏就管着厨房,每日的饭菜都是她定的,鸡汤几乎是日日备着的,灵芝从哪儿来的?

阿梅说:“是夫人派人送到大厨房去的,让厨房这几日都上灵芝汤。我瞧着每颗都有碗口大,据说都是建德那边送来的。”

高氏微晒,五弟和五弟妹这些年在建德那边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父亲名义上是分家,其实大半家私都补贴了五弟吧?不然他们怎么会好东西如流水般送来。不过母亲跟父亲一样,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这次怎么会如此高调的让庖厨熬制灵芝鸡汤?高氏略一沉吟,了然道:“看来五弟和五弟妹快到了。”天气寒冷,路上赶路的滋味不好受,母亲是担心他们身体,才会吩咐庖厨日日准备灵芝汤?

阿梅说:“算算日子也该到了。”少郎君和谢娘子一走就是三年多未归家,莫说夫人,就是将军都十分想念他们。

高氏颔首问阿梅:“五郎的院落打理好了吗?”

“打理好了。”

高氏跟阿梅说话间,秦二郎沉着脸掀帘进来,高氏跟阿梅互视一眼,阿梅无声的退下,高氏给秦二郎倒了一盏鸡汤:“谁惹你生气了?”

秦二接过鸡汤却不喝,“父亲让小六元旦后去老五那里。”

高氏一怔,随即道:“小六向来跟五郎亲近,父亲让他去找五郎也不奇怪。”建德城那边这些年的变化不止一点半点,就是高氏自己都心动,但凡她阿兄要是争气点,她都想让自己哥哥过去。

秦二道:“他让小六、小八、小九和小十都去了老五那边,他这算什么?他这是防着我?”

高氏连忙出门让下人们都退下,秦二声音太大,高氏担心他的话被有心人听到,连忙让下人退下,她心里暗忖,你都还没当家,也不是嫡子,父亲哪里需要防着你?她转身对秦二抱怨道:“你小声点。”

秦二狠狠的砸了下书案,他沉着脸想了好一会,问妻子道:“我让你找的人你找到了吗?”

高氏说:“人选是找了好几个,只是都不大合心意。”

秦二也知道他要的人选不好找,他长叹一声,他不像老三,有两个同母胞弟,兄弟齐心,又不像老五有父亲殚精竭虑的打算,他一切只能靠自己,“你再找找,尽量能在三月前找到。”

高氏上前给他揉脖子:“你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紧。”高氏真心觉得他们目前生活不错,比如五娘的琉璃厂生意虽不让他们插手,可她为人大方,每房都分了百分之一的红利,百分之一听着少,但琉璃厂一年赚的不少,光是这点红利就够他们一年度用,不然高氏怎么会对兄长那么大方。她不解丈夫为何事事要跟五房比,五房是嫡出,他们是庶出,本来就是天渊之别。

秦二也知道父亲没亏待自己,他是庶出,本就跟五弟不能比,可他心里还是不甘心,总是想着没五弟的那几年他在秦家日子何等舒适,所有人都把他当成父亲的继承人,可这一切父亲把五弟带回怀荒后就改变了,秦二不甘心,他真不甘心,他想让父亲明白,他就算没有父亲扶持,也会比老五做得好!他定了定神,对妻子说:“老五他们已经回来了,你换件衣服,就去母亲那里吧。”

高氏闻言吃了一惊,“已经回来了?怎么半点消息都没有?”

秦二说:“回来有一会了,是从后面进来的,我也要过去了。”

高氏听了他的话到也不急了,从后门回来,想来是不想惊动众人,母亲定是想让五弟妹休息以后再见大家,高氏暗忖,自己说是管家,实际管家大权还是在母亲手里。

高氏和秦二换过衣服,出门去跟秦纮夫妻叙旧。

谢知则在自己院里洗了个热水澡,身上肌肤都泡的微微泛红,摇光、玉衡拿着厚软的棉布给谢知擦头,谢兰因抱怨道:“既然知道你现在身子不同以往,还敢洗那么久的澡,少洗一次又没关系。”

“我这一路都没洗澡,你让我回家还不洗澡吗?”谢知替自己辩解,“再说我也才晚了三天,还没确定呢。”谢知话是这么说,但心里已经差不多确定她应该是有了,她月事一向固定,而是她是算着排卵期跟阿兄同房的,两人身体又一向健康,一次中标很正常。

谢兰因肯定的说:“一定是有了,我说你们玩了这么多年,也该有了,也亏得我是亲娘,要是换了别的婆婆,看人家怎么收拾你!”她恼怒的点点女儿额头,谁家媳妇像她这么不务正业,整天跟秦纮疯玩,连孩子都不肯生。秦宗言都私下问了她好几次,她都快找不到推迟的理由了。

谢知道:“就是知道你是我亲娘,我才敢这样。”她笑嘻嘻的抱着阿娘,“阿娘你别生气,我以后再也不避孕,以后给你多生几个孙子。”谢知也没想到建德城事情那么多,让她拖到现在才开始备孕。她来年就要二十岁了,身体调养的又好,还日日健身,谢知对现在的自己很有信心,她一定能跟五哥生出最健康的宝宝。

谢兰因无奈:“你先把这个孩儿好好生下来再说。”

母女两人说话间,丫鬟们把热气腾腾的膳食奉上,因不是正餐时间,谢知也没让人弄的多复杂,而是让人做了一碗汤面,汤底是骨头浓汤、配上新鲜的菜蔬、鸡蛋和肉片,让人胃口大开。谢兰因见面条有两种颜色,不由诧异的问:“你吃的是什么面?怎么又吃这么多蔬菜?为何不多吃点肉?”

“这是莜麦面和细面混合的面食,我现在还在备孕时期,就算怀上也是初期,就要多吃点蔬菜。”谢知说,这时代有没有叶酸片吃,她就只能多吃点蔬菜了,“肉类我也吃,你看我还吃鸡蛋、牛奶。”这些都可以补充蛋白质和钙。谢知可不准备把自己吃成球,她不胖但也不瘦,一直是标准体重,孕期她也不准备增加太多体重。要不是担心大家的承受力,她现在就想锻炼。她记得她堂妹刚确诊怀孕,医生就说她可以锻炼,还可以慢跑,只要孩子健康,孕初期根本不用躺着不动。

谢兰因问女儿:“好吃吗?”

“我觉得还不错,但肯定没有细面好吃。”谢知让丫鬟也给谢兰因上了两碗面,都是两小碗,一碗是莜面,一碗是细面,“你先吃莜面,再吃细面,每天少吃点粗粮,对你身体好,你让大人也天天吃多点这个。”五哥的饮食已经被她调整的不错了,大人的饮食也要慢慢调整,毕竟他跟阿娘年纪都渐渐上去了。

谢兰因吃了一口莜面,是没细面好吃,但也不至于难吃,她又吃了几口,“还不错。”

谢知说:“肯定不错,这是我让人精制粗粮,你喜欢我让人把制作法子告诉你。”

谢兰因颔首,她这些年被女儿洗脑洗的也相信多吃粗粮对身体好,母女两人用完点心,漱口后回归正题,“你今年怎么想到回来了?”尤其还是身体这么关键的时刻,谢兰因想想就发愁,她也太不重视自己身体了。

谢知说:“我们这次回来,有要事跟大人商量。”自己身体谢知自己还不清楚?她不会拿孩子开玩笑的,就如父亲说的,她跟五哥的孩子不只是她跟五哥爱情的结晶,还是谢氏和秦氏利益集合体。

谢兰因:“什么事?”

谢知道:“我在扶桑国附近发现一个离岛,岛上居民不多,我想这块岛作为我们未来的退路,我已经跟父亲商量过了,不止秦家,就是谢家也会派人过去长住。”

谢兰因困惑的问:“什么叫离岛?”

谢知说:“就是单独的岛屿。”

“安全吗?”谢兰因对岛屿完全没印象,总觉得在大海中的岛屿很危险。

“安全。”谢知暗忖,何止不危险,那可是日本未来几百年内最大的宝岛。

谢兰因狐疑的上下打量女儿:“你真想做扶桑王?”她觉得女儿对扶桑的执念真不是一点半点。

谢知莞尔:“当然不是,但是阿娘那是片好地方。”谢知当然对扶桑执念深重,谁让她穷呢?时下通行货币不是金银,可金银是贵金属,有了金银她干什么不好?她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才确定了佐渡岛的位置,不趁着现在越后国未成立、本间氏尚未在佐渡岛立足前占领,难道等日本人反应过来再占据?谢知唯一没想到的就是在漫漫大海中找到一个离岛有这么困难,即使她大概知道它的位置也前后花费近四年时间,等一确定这是佐渡岛,她再也不想等了。

谢兰因蹙眉:“那个岛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值得女儿如此大费周章,占领一个岛屿,尤其是海岛可不是闹着玩的,其中花费不菲,秦家再有兵权,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也不足以打动秦宗言。

“等见过大人我一起说。”谢知卖了个关子,“且我一开始也没准备占领,就是相互通商。”

谢兰因虽没继续追问,但脸上的表情明显是:我信你才怪。这丫头要是真准备通商,会急着占领岛屿?难道那岛屿上还有金山银山不成?

第259章 暂时的安定(一)第173章 瑶姬庙第33章 波澜又起(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93章 铸金人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观第102章 敌袭(上)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111章 守城(三)第279章 宫廷琐事(一)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11章 各自算计(下)第159章 生波(一)第20章 回京城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2章 诚意(上)第250章 乱世起(一)第247章 平城大乱(十)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140章 风生水起(七)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62章 赫连凤容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149章 婚礼(上)第186章 封爵赐名第260章 暂时的安定(二)第107章 见面第184章 养寇自重第102章 敌袭(上)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187章 夫妻情话第236章 京城风起(十四)第252章 乱世起(三)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5章 暖阁叙话(下)第10章 各自算计(上)第142章 风生水起(九)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149章 婚礼(上)第183章 造纸第28章 遴选伴读(上)第17章 兰因成亲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76章 没有游戏规则的皇宫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7章 兰因成亲第209章 谢知二胎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135章 风生水起(二)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177章 千里托孤(四)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277章 宫廷变(八)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50章 被驯的拓跋曜第87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下)第227章 京城风起(五)第133章 最后的退路第66章 谢修尚主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143章 风生水起(十)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24章 京城风起(二)第23章 书房议事第239章 平城大乱(二)第219章 内院准备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23章 书房议事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3章 诚意(下)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49章 婚礼(上)第68章 道观偶得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观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252章 乱世起(三)第156章 秦家新妇(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章 流亡北朝第1章 宫乱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
第259章 暂时的安定(一)第173章 瑶姬庙第33章 波澜又起(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93章 铸金人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观第102章 敌袭(上)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111章 守城(三)第279章 宫廷琐事(一)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11章 各自算计(下)第159章 生波(一)第20章 回京城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2章 诚意(上)第250章 乱世起(一)第247章 平城大乱(十)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140章 风生水起(七)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62章 赫连凤容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149章 婚礼(上)第186章 封爵赐名第260章 暂时的安定(二)第107章 见面第184章 养寇自重第102章 敌袭(上)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187章 夫妻情话第236章 京城风起(十四)第252章 乱世起(三)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5章 暖阁叙话(下)第10章 各自算计(上)第142章 风生水起(九)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149章 婚礼(上)第183章 造纸第28章 遴选伴读(上)第17章 兰因成亲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76章 没有游戏规则的皇宫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7章 兰因成亲第209章 谢知二胎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135章 风生水起(二)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177章 千里托孤(四)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277章 宫廷变(八)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50章 被驯的拓跋曜第87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下)第227章 京城风起(五)第133章 最后的退路第66章 谢修尚主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143章 风生水起(十)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24章 京城风起(二)第23章 书房议事第239章 平城大乱(二)第219章 内院准备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23章 书房议事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3章 诚意(下)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49章 婚礼(上)第68章 道观偶得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观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252章 乱世起(三)第156章 秦家新妇(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章 流亡北朝第1章 宫乱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