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再回宫中

天启七年八月十七日夜,皇帝病重便意味着京城中有许多不太寻常。皇城奉先殿里一片寂静,只有两个人在对望着,在经过一番埋怨后,两人都停止了争吵。殿外的宫女太监笔直的站着,不敢出声。因为里面就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魏忠贤和客氏。

过了一会儿,魏忠贤的心情开始平复下来,缓缓地对客氏说:“你的法子也是没用,那怀孕的宫女在起居注没有记录,张皇后不承认,朝廷的大臣也不会支持,况且男女也未知。国一日不可无天子,难道要朝臣等十个月?”

原先在十二日皇帝出现病重的时候,魏忠贤就为自己的后路设想过。因为是太监,自己做这皇帝是不成的。他计划令宫妃中的某一位假称有孕,而将魏良卿之子领入宫中,接替皇位,由魏忠贤摄政,此计关键是要有皇后张氏的通力合作。然而皇后张氏与客氏、魏忠贤宿有新怨旧恨,而且张氏为人正直,在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会含糊。因此当魏忠贤派来的人刚刚把话含蓄婉转地说完,张氏便严正拒绝,而且把话说得没有任何余地。她说:

“从命亦死,不从命亦死,等死耳。不从命而死,可以见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话说到这种分上,魏忠贤也就不能再做下去了。

现在客氏又想再来一次,那张皇后怎么会承认,而且魏忠贤也知道,那些所谓怀孕的宫女,不过是客氏偷偷带出宫,让其子侄交媾,有孕后再带回皇宫,这件事原本不妥,就算能成,魏忠贤也要考虑是否值得这样做,那皇帝要是客氏那边的人,自己又会怎样呢?不可不防!其实魏忠贤心里已经打好了算盘,只要天启皇帝一晏驾,就可以矫诏选择个年纪只有几岁的小王爷即位,那时候天下还不是一样是魏忠贤的,所以他不赞成客氏的计划。

客氏此时心下没了主意,这如此瞒天过海的事她心里也没有把握,原本想先得到魏忠贤的支持,没想到他也反对。如果此事不能成,那自己又如何是好,心里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魏忠贤在殿中不停踱步说道:“只要守护好皇上就可以了。皇上一旦不在,我们可以再立新君。诏书都在我等手中,大臣能成什么事,以后的荣华富贵还会是我们的。”

客氏没有其他主意,只好听从魏忠贤的。当下又计议一回,然后才离去。魏忠贤安抚住客氏后,第二天他马上召见田尔耕与崔呈秀以及王体乾。他之前跟客氏说的不过是简略其事,但究竟立谁为小皇帝那就关系重大了,所以他急召几个心腹来商量。

田尔耕首先发言道:“厂公,如今神宗子孙除了信王都没有留在京中的。若论长幼嫡庶,信王是首先考虑。信王年纪尚小,一直居于宫中,又未有理过政,朝中的也没有心腹,一旦登上皇位,还不是要依靠厂公!”

魏忠贤颌首道:“尔耕所言不差!”

“不可,”接话的是崔呈秀,他道:“信王已经十六,与我们也不相近,前两年咱们整治张家的时候,可是把信王牵了进去,要是他以后知道了,恐怕不会放过咱们。信王不应考虑在其中,最好另立旁系。”

旁边的王体乾道:“另立旁系恐怕很难过皇后与大臣那一关,何不立个太子?没有皇子我们也可以弄出个太子来!到时由厂公摄政,便是天下已定。”

魏忠贤很欣赏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心腹,便道:“咱家曾试探过皇后,她不肯就范,以死相逼也无可奈何!”

田尔耕与崔呈秀没想到是商议这么一回事,做这假太子来瞒天过海之事可要诛九族的,他们不敢接话了。王体乾看着其他两人都面有不豫之色,便阴**:“厂公,这有何难!如今皇宫大内是我等的天下。一旦皇上龙舆归天,皇后便‘伤心过度’追奉先皇去了。找个听话的做太子生母,也做大明的太后。这信王要不要现在就让他就国!”

崔呈秀道:“恐怕不妥,这信王不过是一顽童,若在成年前遣送就国,会让人非议,也容易引人猜测。现在皇上昏迷不醒,大行之后便是遗诏说的算。不如就让他在京中,由锦衣卫严密看着。”

“好,就这样!”魏忠贤听了王体乾的法子连声赞道。“尔耕啊,你是锦衣卫指挥使,这些日子你要护住宫门,呈秀可要看住群臣,这宫内之事就由体乾来做吧!如今只等事情落定了。”

“属下遵命!”三个人躬身应道。

然而事情却没有像魏忠贤想得这般发展,到了八月二十二日,皇上已有两月未见大臣,京城传言皇上已是大渐,药石无效,这天朝中大臣纷纷聚于午门外。皇上没有太子,那大行后,谁是天子还没定下,事关国体,大臣议论纷纷。而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却没有开口,他们虽然依附魏忠贤,但是还没有成为魏党,因此除了缄默,在这关头只有等事情明朗。开国公一看时机成熟站上台阶对着群僚说:

“如今皇上病重,没有子息,这储君乃立国之本,而现如今国乱纷纷,宜早立储君。”

此言一出,群臣情绪涌动。自太祖来,就很重视正统和忠节,在万历年间,不知有多少大臣就是因为关于太子的正统问题,给皇帝庭杖而死。现在又出现国本问题,自然不甘落后。开国公也是精明,没有说要除去魏忠贤,那些和魏忠贤有关系的也出言支持,否则就得不到这么多人的响应。其他那些大臣虽然依附魏忠贤,是因为魏忠贤拿的是皇上的圣旨。

知道时机已到,英国公张惟贤大呼:

“京中诸王只有信王与皇上同胞,是光宗嫡子。我等应上书视疾,立信王为储君。”

此番言论立刻得到大半的朝臣支持,毕竟信王是正统所在。崔呈秀见事态紧急,大臣都倒向信王那边急忙喝道:

“我等身为外官,皇上是否有嫡子不是我等可以议论的。现皇上仍在病中,身为臣下岂能妄议!一切自然有诏书诏告天下!”

听到崔尚书一讲,原本想着投向信王的大臣又观望起来。张惟贤见状,冷冷一笑道:

“皇上有无龙子起居注上记得明白,皇后娘娘也心中有数。怀冲,悼怀,献怀三位太子不幸早殇后,皇上若生有皇子便早谕示内阁。如今天下纷乱,皇上又在病中,更应早立储君已固国本。我等上书是为大明江山社稷!”

此话到此崔呈秀不能再辩,因为他知道天启无后,现在要是硬说有的话,他自己也是外官,怎能就知道呢?!加上他自己就底气不足,张了张嘴巴却没有说出话来。

正在此时徐光启手捧奏折道:“老夫要上表请信王入宫侍疾,各位意为如何?”

开国公与定国公齐声道:“本官也愿与大人一同上表!”

那些被魏忠贤欺压已久的大臣自然站在信王一边纷纷表示要奏折,其他朝臣见徐光启那倔老头都上表,心里开始动摇。加上英国公是皇后的伯父,他既然敢说策立信王,那皇上当真便是无嗣了。如此在武臣表态后,原先犹豫的也纷纷表态。经过这次的策动,很快信王在朝臣的心中有了分量,接着大家忙着分头去写表。此时的文武百官都是想着如何站队?想站到新皇那边,使自己的富贵可以延长。

这几日王体乾去安排所谋之事,魏忠贤与客氏相继守在皇帝床前,只待事情已定。当天午后轮到魏忠贤,他巡看了一回,皇帝还是老样子,皇后昼夜不分的在旁看护,时不时掉下泪来。两人想着各自的心事,整个大殿鸦雀无声。魏忠贤打了一个哈欠,突然王体乾进来,低声在魏忠贤耳前禀告:“通政使司来报,说群臣上疏要求信王入内侍疾!”

“什么?是哪些人这么大胆子?”

“通政使司说有很多大臣,厂公可以一查便知。”

此事关系重大,魏忠贤便带着王体乾来到通政使司,看罢他脸色都绿了,没想到有这么多人,魏忠贤明白在这非常时期,需得当机立断。但如今是群臣上书,就连平日巴结自己的内阁六部大臣也有好几个在里面。这样的话,自己原先思虑的计谋还可行吗?

“你说怎么样处置?”

“一不做二不休,杀!”王体乾脸露杀机道。

魏忠贤沉吟了一会道:“此时杀大臣恐怕乱子更大,何况这么多人。这样吧,你去把为首的几个给我抓了,咱家要杀鸡儆猴。”

“是!”

“等等,这开国公领着御马监,他后边还有那些功勋家族,要是你贸然去捉拿,恐怕内宫就乱了。”正当他思虑如何的时候,有个内侍急急忙忙跑过来报告,说皇上醒了。

魏忠贤立刻往寝宫方向上赶,边跑边问:“皇上醒了多久?”那内侍答道:“已经有片刻,皇后娘娘在一旁伺候,也有人去请奉圣夫人了。”魏忠贤当下不语,急忙快步赶去。

等他到的时候,寝宫只有客氏和张皇后在旁,天启皇帝已经半躺着,脸色灰白,看来是到了回光返照的情景。

魏忠贤扑了过去,:“皇上,你现在康复就好了,奴才们这几天可担心死了。”

天启流下两行清泪,摇了摇头:“忠贤,我是不行了,你以后对朝廷继续尽忠。”

天启说到这份上,客氏和张皇后都不禁流下眼泪。魏忠贤也哭道:“皇上有上天保佑,定然无事。皇上好生安养,下面的事,老奴自会处理。”

天启又咳了咳,喘了半口气。正打算说什么的时候,小太监带了一堆人进来,当先的便是信王千岁我。

魏忠贤错愕不已,他想不明白怎么朝臣会来,而且还带来了信王,他望了客氏一眼,客氏也是茫然。惟有张皇后心里清楚,她看到大臣们来,顿时松了口气。

这几日因为府外很多人盯着,我是大门都半步不出。因为自己的目标太大,其他的事情我都教由英国公他们去准备。因为根据史书,我那皇兄便会在这几天驾崩。但如今没有任何动静,我心里不由紧张起来。在书房闷了半天,只听见外边喧哗,我出来一看,却是百官们都到了,王承恩宣皇上口谕让百官及我即刻进宫陛见。

这时候魏忠贤的那个气啊,心里大骂田尔耕废物。但现在已经轮不到他发话了。天启侧身靠在床上,看了下群臣,当看到弟弟信王,眼光中包含着无限的哀怜、惜别之情。他对着我说:

“到朕跟前来,你当为尧舜之君!”

此时我怎么也要客套下,虽然我内心激动。“臣弟死罪,死罪啊!陛下说这样的话,臣应万死!,皇上只管养好身子,不日龙体便会康复。”

天启帝自知将不久于世,只是摇了摇头,然后才道:

“朕不适合当这皇帝,要是给朕选,朕更愿意做个逍遥的王爷,如今大明有很多事情要做,就指望皇弟你了。朕自己的事自己清楚,你可记下了?”

我含泪点了点头,天启帝又看了下魏忠贤说:

“善视中宫。魏忠贤可任!”

一般新皇即位,原先的内官都要自动致休,天启如此说便是要我仍旧重用魏忠贤。在皇兄面前我不敢有什么太过举动,只好夸奖魏忠贤了几句。表示他侍候皇兄,劳苦功高。魏忠贤当然是语气温和地谦虚一番。皇上见我们相处融洽甚觉安慰。

天启又对后面来的阁臣和五军府、六部、都察院等部院大臣,以及科道官员说:“皇位由信王继任,你等好好尽忠,匡复社稷,魏忠贤、王体乾皆恪守忠贞,可计大事。”

作为内阁首辅,黄立极立即回答:

“陛下任贤勿贰,诸臣无不仰体!”意思就是陛下您放心去吧,群臣会照办的。

文武百官都在朝房等着,一个时辰后传来消息,天启在懋德殿驾崩。百官回家换成丧服赶来哭灵,皇城内乱成一团、哭声四起,也分不清那是真是假了。我作为明确的继任者,皇上又已经驾崩,于是当天我留在了宫中,居武英殿。大臣和司礼监,会同礼部来治丧。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也到了乾清宫,毕竟那里有大臣在,魏忠贤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动手。大家忙了一晚,我当然要表示下,便让左右侍从通知光禄寺赐与酒食,一时宫内欢声雷动。

我现在心中也不是很怕,毕竟历史上可记载着我能顺利即位,到了这个时候,历史的走向还没有发生改变。而且现在朝中的势力我也不输于魏忠贤,最重要的一点我是明正言顺的储君,只等即位便是天子。不过吃的酒食,我也是等有人先吃了,才动手。凡事小心点好,毕竟现在禁宫还是魏忠贤的天下。

正当大家忙成一团的时候,魏忠贤和崔呈秀、田尔耕也没有闲着,在灵堂的魏忠贤打了个眼色,让他们偷偷出来,后面还跟着个许显纯,几人径直到宝华殿。魏忠贤一进殿门,就怪上崔呈秀。

“当初你们不听我说,一个劲的说没事,现在倒好,诏书也发给大臣了,如何是好?”

崔呈秀和田尔耕都默不作声,毕竟现在还能怎样?谁知道皇上会醒过来召见群臣!现在只好让魏忠贤多骂几句。

只有许显纯咬了咬牙,“不如反了吧,”

魏忠贤没有出声,他心里也不是没有作这打算,可这事情要得到干将们的支持,以前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只要这些人都帮自己倒也大事可成。他盯着面前的两人,就等他们表示。

但是经过那天午门事件后,田尔耕不敢说话了,那时群臣中有大半支持信王,而且都是老一辈的大臣,现在更加不好说了,皇帝遗诏都是让信王即位。违抗旨意可是死罪,还是想着怎样讨好新皇帝才是。崔呈秀内心也没有底,虽然他是兵部尚书,可自己是文官出身,从未出去带过兵,下边的总兵也没见全。一旦造反,那么会有多少人听他的呢?这样太过冒险了,现在新皇帝也没有说要铲除自己啊?不值得这样做。

魏忠贤见他们两个都不说话,只好直接问崔呈秀怎样。崔呈秀没有的回避只好说:“督公,我们现在没有诏书,而且大臣都已经听到遗诏,如果现在起事,明为造反,恐外有义兵。如今督公只能掌控直隶一带,外臣如何就不是我们能把握的了。福王现在洛阳,潞王在湖广,这些嫡亲的王爷一旦带头就名正言顺反扑回京城。如今靠着督公的人,有多少人死心塌地的跟着督公也是难料,事到临头反戈一击更是可怕!下边手握兵权的将领有几多会听命于督公也是值得考虑的。”

崔呈秀说道这便抬头看了一眼魏忠贤,见他低头不语,知道他心里已经动摇。便继续道:“现下储君信王,为人也是混混噩噩,与我等并没间隙,张国纪之事只要严防,毁掉弹劾的奏章便无人知悉;况且皇上的遗诏中也明确要善待我等,望督公明鉴。”

魏忠贤知道他们没有反意,叹了口气,只好作罢。此事作为密谈,也就再也没有提及。他现在只能凭借遗诏,想着如何重施旧计,把这个新皇帝也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八月二十三日,魏忠贤只好宣布了皇后懿旨,将天启帝的死讯布告天下。内阁大学士施凤来、黄立极,英国公张惟贤等纷纷具笺向我表示效忠。朝廷上下对信王的继位意见已经一致,遗诏也已公布。遗诏称:

“皇五弟信王朱由检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命诏伦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亲贤纳规,讲学勤政,宽恤民生,严修边备,勿过毁伤。内外文武诸臣,协心辅佐,恪守典则,保皇固本。”

同日,公、侯、伯、驸马、文武百官及军民耆老等呈劝进表文。依例,劝进表文要先后进呈三次。前两次总是要被退回,直到第三次新皇帝才会“勉强”同意。虽然我也很想立马登上皇位,但是戏总还是要演的,现在大局已定,我也就按班步骤地来。

第一次劝进表文呈上后,我故作悲痛答道:“览所进笺,具见卿等忧国至意,顾予哀痛方切,继统之事,岂忍遽闻,所请不允。”

这个环节老于世故的朝臣是知道的,然后再上表,内容依旧,不过是多了几句劝我要以国为重、节哀即位之类的话。我看了后,便又答道:

“卿等为祖宗至意,言益谆切,披览之余,愈增哀痛,岂忍遂即大位!所请不允。”

群臣们一鼓作气,三呈劝进表文,痛陈利害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算到了虚套的最后一个环节,这皇位我岂会再拒绝,我这次明确表示:

“卿等合词陈请,至再而三,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以所请。”

既然我已经答应继承皇位,礼部便把早已准备好的礼仪程式呈进。群臣商议定于明日在大行皇帝灵前即位。到此,我的身份正式确定下来。

第27章 出航第84章 钉子第122章 红袖不添香(上)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47章 反攻第213章 阴招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277章 暗中布局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263章 变革之年第256章 封赏第243章 协议第178章 马有失蹄(上)第220章 恶斗第261章 驻兵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40章 袁崇焕的选择第183章 君臣暗斗第43章 西回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98章 愈演愈烈第45章 计中之计第89章 遣使第150章 逼敌来攻第147章 论谁对错第218章 又见陷阱第27章 出航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70章 河道第32章 初闻战报第154章 乐极生悲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288章 重点在南(下)第4章 巡视三营(下)第97章 广宁之失(一)第246章 远征第77章 皇后理事第109章 启蒙老师第93章 歃血第17章 接连交错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291章 见识第171章 听案(上)第180章 图穷匕现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99章 广宁之失(三)第307章 接连不断第161章 自找麻烦第132章 兼职说客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81章 夏季攻势(上)第83章 扬州风波第146章 合纵之策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165章 演戏第159章 朵喀一战第289章 官商第284章 较劲第47章 通州之行第195章 破城(下)第142章 水师参军第71章 变数第147章 论谁对错第162章 法不责众第49章 王京大火第148章 都是聪明人第3章 宫外世界第2章 是梦非梦第41章 辽西大雪第85章 南京兵部尚书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88章 等待归来第91章 南国方略第43章 宁静辽东第3章 巡视三营(中)第264章 两位国公第111章 攻占双方第2章 巡视三营(上)第139章 战果辉煌第34章 秀儿进宫第169章 后宫听政第35章 攻城初战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186章 明荷战争(下)第63章 各自息兵第266章 时机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203章 算计(下)第91章 风花雪月夜(上)第10章 官商不法第259章 独角戏第151章 重建察哈尔第1章 谋而后动第285章 构建平衡第57章 退兵(下)
第27章 出航第84章 钉子第122章 红袖不添香(上)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47章 反攻第213章 阴招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277章 暗中布局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263章 变革之年第256章 封赏第243章 协议第178章 马有失蹄(上)第220章 恶斗第261章 驻兵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40章 袁崇焕的选择第183章 君臣暗斗第43章 西回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98章 愈演愈烈第45章 计中之计第89章 遣使第150章 逼敌来攻第147章 论谁对错第218章 又见陷阱第27章 出航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70章 河道第32章 初闻战报第154章 乐极生悲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288章 重点在南(下)第4章 巡视三营(下)第97章 广宁之失(一)第246章 远征第77章 皇后理事第109章 启蒙老师第93章 歃血第17章 接连交错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291章 见识第171章 听案(上)第180章 图穷匕现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99章 广宁之失(三)第307章 接连不断第161章 自找麻烦第132章 兼职说客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81章 夏季攻势(上)第83章 扬州风波第146章 合纵之策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165章 演戏第159章 朵喀一战第289章 官商第284章 较劲第47章 通州之行第195章 破城(下)第142章 水师参军第71章 变数第147章 论谁对错第162章 法不责众第49章 王京大火第148章 都是聪明人第3章 宫外世界第2章 是梦非梦第41章 辽西大雪第85章 南京兵部尚书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88章 等待归来第91章 南国方略第43章 宁静辽东第3章 巡视三营(中)第264章 两位国公第111章 攻占双方第2章 巡视三营(上)第139章 战果辉煌第34章 秀儿进宫第169章 后宫听政第35章 攻城初战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186章 明荷战争(下)第63章 各自息兵第266章 时机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203章 算计(下)第91章 风花雪月夜(上)第10章 官商不法第259章 独角戏第151章 重建察哈尔第1章 谋而后动第285章 构建平衡第57章 退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