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四)

接下来的两天,韩冈以游玩的名义带着王旁出城。不过如今乃是数九寒冬,而且还是大旱之下的冬天,连冬日最值得欣赏的雪景也没有。所谓的游玩,自然而然地也就变成了探视民情。

王旁随着韩冈去了城外的流民营,还看到了指挥流民开凿深井的井十六。又去了黄河边,见识过了冬日的黄河,以及护卫河边的千里长堤。

浅浅的只剩河床中心一段的黄河,让王旁对如今旱情有着最直观的认识。而黄河滩涂上,数之不尽的蝗虫卵更是让他感到心悸。反倒是再次回到流民营,营中的流民们各个看着气色都不算很差,并不似他在脑中描绘出来的骨瘦如柴的流民形象。

流民们知道他们现在的安定究竟是谁的功劳,在道边对着韩冈恭敬行礼。

视线从跪拜下来的流民们身上扫过,王旁扭头对韩冈笑道:“玉昆你的功劳不小啊!”

“拯危济困,义之所在,也是小弟的分内之事。”韩冈正色道:“如果救治不当,可都是我这个亲民官的责任。一县不治,县官有责。一州不治,州官有责。一国不治,那可就是岳父的责任了。”

王旁听了脸色微变,“玉昆,这是天灾啊!你该不会也要说什么天人感应吧!?”

“天变不足畏。我也是从来不信这一套。但灾后的应对却是政府推脱不了的责任。”韩冈抬手推了推刚刚夯筑起来的简易窝棚,的确还算结实,赞了负责夯筑的流民两句。回头继续对王旁道:“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於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丰收之年,浪费口粮圈养牲畜而不知囤积,大灾之时,路有饿殍而不去发仓救治。等人死后,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景不好。”这何异于以刀剑杀人后,推卸责任道:“人不是我杀的,是刀剑杀的。”

孟轲见梁惠王时说得这番话,王旁自然不会不记得。

以孟轲的观点,救治百姓本来就是官府的责任,救治不了便是官吏的过错,责任无可推卸。怪罪到年景上,就跟杀人者怪罪凶器一般,这当然是大错特错,无论去哪里都说不过去。作为思孟学派的传承,不论是关学还是王学,都是有着同样的看法。

他点着头道:“不意玉昆你对先贤之言,已是在身体力行了。”

“小弟可当不起仲元兄的赞。”韩冈半开玩笑地说着,“真的遇到灾情的时候,该推卸责任还是会推卸的,就算是小弟也不会愿意将天灾造成的损失全都架在自己身上。”

“玉昆说笑了。”韩冈为了安顿好流民,救治灾伤,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王旁这两天都看在了眼里。要是韩冈是随意推卸责任的人,根本不需要做这么多。其中有许多其实应当由开封府来主持,而不是韩冈这位知县。

“拯危济困,视民如伤,眼前的百姓都是得玉昆你之力方得安定下来。实是功德无量啊……”

韩冈摇摇头:“只是小弟不过是安排着一千多流民就已经忙碌如此。等到开春后,河冰化尽,成千上万的流民渡河南来。到时候,光靠一县之力怎么也忙不过来了。”

“开封府……”王旁只说了一句就自己给否定了,这当然不可能。开封知府治理京城内还来不及,哪有多余精力像韩冈一般奔忙。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救灾,流民们绝不可能有着现在如自己所看到的这般平稳生活。“不知玉昆你可有什么手段?”

“没有。这要朝堂上下一心,可不是小弟一个人能解决的。”韩冈望着南面东京城的方向,冷笑着,现在朝中君臣怕是还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救灾上呢。

……

为了到底如何处置这群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奸商,赵顼这几天几乎都快忘了如今还在延续的旱灾。

三十七名深陷诏狱的奸商,个个罪无可恕。视如今的灾情为赚钱的时机,动摇国本以逞私欲。大宋是他赵顼的,赵顼当然不可能坐视这等。王安石的霹雳手段,赵顼心中也是觉得痛快不已。

但是人抓起来后,麻烦也随之而来。将三十七人全都杀了当然痛快,但这一干粮商们与自家实在勾连得太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他们下狱,是以造成民乱为借口,当时无人敢插言。如今京中安定下来,来求情的便越来越多。甚至嗣濮王,也就他的亲伯父都来为其中一名粮商求情,这个面子他怎么也不好不给。

只是放了其中一个,剩下的必然不可能再重责,否则人心难服。但就此放过更不可能,明着下诏肯定会被打回来,宰相、执政都不可能签署。而暗中命令开封府和御史台在会审时松一下手,就不知道会有几个士大夫点头。许多时候,士大夫们对自己的原则,比天子的命令更为看重。

一直到文彦博的奏章送到眼前,赵顼才惊醒过来,比起已经抄家下狱的粮商一案,如今的灾情,才更要他加以关注。

判大名府的文彦博,在奏章中说着大名府外已有近十万流民聚集,而北京的常平仓经过了几个月来的散发,已经难以支撑,亟待京中调粮补充。而且文彦博的口气很大,一下就要了六十万石。

前任宰相和枢密使的奏章,直接就能呈到赵顼的案头上。而赵顼也说过,若是有关河北灾情的奏章,不得耽搁,要直接呈递给他。当这份奏章送来的时候,赵顼正在经筵上。王雱和吕惠卿两位侍讲正为天子说着“官不私亲,法不遗爱”的道理。

两人都是舌灿如花,引经据典的将法家的理论,用儒家的道理来包装,说得赵顼连连点头。只是到了河北急报进来,王雱和吕惠卿便不得不停了口。

赵顼接过奏章看了之后,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黄河上雪橇车可不好走,水路不通啊!”

雪橇车在冻透底的汴河上好走,可黄河冰层下的水流却从来没有停过。赵顼岂会在这等事上冒险?万一运粮的车子陷到河底去,到时候哭都不哭出来。但雪橇车有个好处,就是冬天汴河的纲运自此不会再停运了。

从送进宫中来的一辆样车上,赵顼也明白了这一无轮车的优势在哪里,即便冰雪厚积,雪橇车也能如履平地。不论在民生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一件难得的利器。可叹要不是今次的大灾,说不定就埋没在关西的崇山峻岭以及政事堂的故纸堆里了。

“吕卿、王卿,要将六十万石粮食尽快运到大名,可有什么办法?”问着,赵顼就将文彦博的奏章中的要求一起告知了王、吕二人。

王雱听了之后,立刻说到:“开封、大名,两京相隔五百里。从京城运粮到大名去,只有陆路可行。可五百里转运,路上损耗不计其数,恐怕也难以救急。依微臣之见,不如将送到黄河边的旧滑州三县,让流民南下就食。可以节省下运粮北京时在路上损耗的大半。”

赵顼摇摇头:“一路南下,恐怕在路上会有许多流民难以支撑。”

“如果是被迫南下,流民、官府无所准备,当然会如此。不过如果有沿途州县提前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能做,以陛下之仁德如何做不得?”

在王雱看来,今冬的灾情是没救了。到了正月还一场雪未下,田地里的麦子已经难以挽回。就算补种春麦,能守到秋时的也不会有太多。而且文彦博还是判大名府,有他在,就算送粮过去,河北流民也肯定要南下。

既然河北流民南下开封的未来无法改变,那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将流民们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以防有人乘机为奸。流民多也好,少也好,不让他们乱起来,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由于此前的成功,王雱对于控制民意的好处已经食髓知味。而且来到开封等赈济的流民即便有个十万八万,只要老老实实地待着等大灾过去,天子也不会太担忧——不将其惨状直接看在眼里,对于身居九重的皇帝来说,就仅是个数字而已。

赵顼没有想得如王雱那般深,但他也觉得能将流民提前控制住是一件好事,不过他仍是摇头,“还是不妥。”

吕惠卿一言未发,只看着王雱的表演。在他看来,王雱的盘算太不现实——说是滑州的三县,其实应当就是韩冈所在地白马县——离着东京城实在太近了一点。

想想寇准,当年他费了多少力气才将真宗皇帝弄过河去?如果滑州还在,流民潴留在白马县,天子不会太担心。但现在滑州已经并入开封府,流民过了黄河就是进入了东京地界,天子怎么可能会答应?!

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三)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六)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上)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七)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三)第一十章 庙堂(一)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九)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四十四章 岂惧足履霜(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三)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八)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二)第七十七章 尘嚣(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三十章 虚实(十)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五)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六)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一十五章 一笔定黜陟(下)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一)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九)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五)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三)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上)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九)第五章 月满完旧诺(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下)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上)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一)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云(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一)第七十二章 尘嚣(三)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七)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三)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下)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五)第五章 心念亲恩思全孝(上)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一)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上)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三)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下)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二)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九)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一)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一)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二)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四)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五)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上)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
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三)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六)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上)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七)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三)第一十章 庙堂(一)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九)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四十四章 岂惧足履霜(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三)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八)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二)第七十七章 尘嚣(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三十章 虚实(十)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五)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六)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一十五章 一笔定黜陟(下)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一)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九)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五)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三)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上)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九)第五章 月满完旧诺(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下)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上)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一)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云(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一)第七十二章 尘嚣(三)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七)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三)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下)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五)第五章 心念亲恩思全孝(上)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一)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上)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三)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下)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二)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九)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一)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一)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二)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四)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五)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上)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