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

“是,是,娘子所言甚是!”韩冈笑着点头。

只要认为自己没有错,王安石就是死活不肯低头的脾气。他这个做女婿的也是吃过苦头的。

王旖不高兴了:“是只要说一遍就够了!”

“是,娘子。”韩冈毕恭毕敬。

有时候韩冈觉得自家浑家的脾气,真的有几分像他的岳父大人。

韩冈还记得王安石旧年有一桩公案,因为鹩哥还是鹧鸪……反正是只鸟而起的杀人案——具体什么鸟,韩冈记不清了。

两个朋友,其中一人带了只鸟,另一人看着喜欢,想要过来。前者不肯给,而后者直接抢了过去。到此为止,还仅仅是朋友间的龃龉,但当前者拔出刀子将后者刺死之后,事情就闹大了。

开封府断案,当市杀人,没话说这是死罪。而正好担任纠察在京刑狱的王安石进行复核时,则认为,既然抢了鸟,那就是白日劫盗——杀强盗不当论死!

两边相持不下,最后这桩案子交付大理寺和审刑院公议,定了是杀人罪。既然结果与王安石的判决相反,照规矩,王安石当为此受罚。不过仁宗皇帝和了稀泥,赦了王安石的罪。但王安石可好,梗着脖子说我无罪,连叩谢皇恩都不干。一下惹动了御史台,弹章连番而上。可王安石根本就不在乎,最后又是仁宗皇帝出来和稀泥,几句算了就当没这回事了。

至于在包拯手下做群牧判官时,包拯劝酒怎么也不给面子的小事,就不用提了,例子实在太多。

顶牛顶到不给皇帝面子,王安石的倔强可见一斑。韩冈当年在王安石面前硬着脖子说横山必败,有功劳别算我一份。与王安石当年相比还差一点点。

不过自家的浑家,跟黑脸的岳父,就是同样倔强,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王旖生气时瞪眼抿嘴,很有几分可爱。有时候,韩冈甚至要故意逗一下。

王旖则是气呼呼地瞪着韩冈,她也觉得自己的丈夫许多时候惫懒起来,还真是让人恨不得咬他一口才解气。

幸好送热水的婢女进来了,王旖去净房先洗了脚,然后才回来用热水泡着。木盆的热水中放了个药包进去,专门用来泡脚的,属于香料一类,能在活血的同时,给双脚一并熏香。

王旖大家闺秀出身,甚至没有走过远路,在宫城里面走了一天,脚上就起了好几个水泡。不过泡在水里就舒服多了,心情也好了不少。

白生生的小脚泡在热水中,王旖探头看着韩冈手上的书,“官人现在看的是哪一篇?”

韩冈将手上书举了一举:“小苏的六国论【注1】。”

“苏家父子三人同论六国,各自见解不同,不知官人觉得哪篇写得好?”

“都看过?”韩冈抬头,反问道,“娘子觉得哪一篇比较好?”

王旖轻快地回答:“苏老泉的弊在赂秦。爹爹和大哥都觉得他写得好。官人呢?”

韩冈摇头道:“老苏一篇文章借古讽今,道理其实说得牵强,可拿当今之世做对比,让人心生感触不奇怪。当年正好是朝廷拿岁币岁赐贿赂辽夏的时候,出来的时间可巧得很。”

“那大苏小苏呢?”王旖兴致很高地问着,丈夫与她谈论文学的时候很少,今天可是难得的机会。

韩冈沉吟了一下,道:“苏子瞻的《六国论》,与其说他论的六国,还不如说他论的养士,偏题了。他说秦兴乃是养士之功,六国能在强秦的压迫下维持多年,也是靠了养士,当秦一统天下,不再养士,士人生怨,所以亡了。这是从张元、吴昊身上引发出来的议论。张元、吴昊都是不第士子,投靠党项,乱我中国。朝廷如今厚待士人,特奏名一科,就是为了不让不第士子心生怨意、投降敌方。这也是为什么唐时行科举,唐太宗会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王旖坐直了身子,皱眉回忆道:“爹爹倒是觉得这一篇写得很不好,看了就丢了。”

“岳父不是写过论孟尝君的一篇史论吗?经天纬地的方可称为士,而孟尝君身边的鸡鸣狗盗之辈并非士。因为孟尝君身边尽是鸡鸣狗盗之辈,所以才士不至。”韩冈笑道,“岳父要是看得惯苏子瞻这篇文章,反而怪了!”

他其实很佩服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才一百个字不到,道理却说得通透,比那些连篇累牍的文章强得多。而孟尝君本人的行事作风,也的确只是类似于黑社会头目的人物,并无雄才大略,王安石给他鸡鸣狗盗之雄的评价确实深刻入骨。

王旖当然读过他父亲的著作,想了想,也觉得丈夫说得有几分道理。

“至于小苏的这一篇。”韩冈继续说道,“则是从地理战略的角度来说,是要山东六国保住韩、魏这个屏障。韩、魏位在中原,地处天下之中,当韩、魏不保,其余四国就只能被各个击破。”

“官人觉得谁说得对?”王旖兴趣盎然地问道。

韩冈打了个太极拳:“史论本就是借古喻今,他们想说的从来都不是六国,问他们说的道理对还是错,根本没有意义。先圣编写诗经,跟现下文人自纂诗集,可会是一般的道理?”

“就事论事呢?”王旖却不放过,追问着,“哪一个说得对?”

韩冈想了一想:“就事论事的讲,六国之亡是内因外因的集合,不仅仅是一种原因。三苏的六国论得合起来看才是,赂秦是一条;小苏的韩魏不保也是一条;至于苏子瞻说的秦能养士故而兼并六国,不能养士,故而覆亡,同样是一条。”

王旖捂着嘴笑了起来:“官人的这种说法可是狡猾得很,这个也对,那个也对,说出来就是谁也不得罪。”

“但他们加起来也不全面,这个有不足,那个也有不足,说出来可是谁都得罪了。”韩冈笑了笑,“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王旖眨着眼睛:“那奴家就洗耳恭听官人的高论。”

韩冈呵呵笑了起来,“为夫可没有高论,有的只有先圣之言,‘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兵精、粮足、国人信服,秦人做到这三点,自然能兼并六国。”

“就这个?”王旖疑惑道,“该不会是搪塞奴家吧?”

“圣人的话岂会有错!有一干人战国策读得多了,以为纵横术无所不能,一张嘴就能‘致君尧舜上’,却没有心思认认真真耐下性子去做实事。殊不知,治政之要,就是在于兵精粮足,军民信服,有了这三条,便能纵横于世。不过呢……”韩冈叹了口气,“知易行难,要想做到可是难得很。”

王旖想了一阵之后,还是点了点头,认同了韩冈的说法。不管怎么说,韩冈治政用兵的手腕都是一流的,出将入相对他来说,不是夸奖,只是恰当的评价。他说的话,天子听不听是一回事,但肯定是重视的。

“秦人有关中之利,又得巴蜀之地,辟沟渠,开阡陌,北有郑国渠,南有都江堰,加之民风尚简,兵粮之丰,远过于山东。而商鞅立木、不韦悬金,都是为了民信。军功赏爵,首级易功,秦人百年间用之不移,自然是‘民信之矣’。”

“……那足兵呢?”

“操干戈者为兵——拿着兵器的人才叫兵。所以足兵的话,就要精良的兵器以及敢战的士卒皆备。军功赏爵之制一出,秦人好战如饥似渴,六国远有不如。至于兵器……”

韩冈从放在桌下的一个盒子里摸出几个黝黑的箭镞来,“为夫摆在书房里的这些青铜箭镞看过吧?”

王旖点头。这些青铜箭镞、还有几支秦戈、秦剑,都是韩冈书房中的装饰。现在书房泡了水,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了,贵重点的堆在正房中,不值钱的就放在院子里。

“这些青铜箭头,可能是殉葬之物,也可能是出自秦国军库的遗址,听说当年被掘出来的时候,数以万计。不过都给人拿去熔了造铜器,剩下的不及百一。”韩冈捏着几枚箭头给王旖看,“这些箭头,在土中埋藏千年,但你可以看看,形制如一,没有丝毫的差别。”

王旖仔细地看了半天,除了锈斑的位置有所参差以外,这几个箭镞的大小、外形当真是一模一样,“过去从都没注意呢……还是官人眼睛好。”

“什么眼睛好,这就是格物致知,从小处就能知道秦人打造的兵器有多精良。为夫是判过军器监的,这些青铜箭头有多难得是再清楚不过了。军器监出产的箭镞比不上秦人……为夫藏的秦剑上,还有相邦吕不韦造的字样。物勒工名,军器有问题,能追到宰相头上。六国输得一点都不冤。”

韩冈将箭镞叮叮当当地丢在了圆桌上,“士兵更好战一点,人才更丰富一点,政治更清明一点,兵器更精良一点,农事工业更出色一点,多少方面的优势集合起来,对于东方六国,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而山东六国人心不一,想让他们齐心合力共抗强秦,是缘木求鱼——兄弟间还能争产争得你死我活,最后让奸猾胥吏们占了便宜,放到六国,还不都是一样的情况?”

“商鞅变法,只在耕战二策。其人虽为法家,但其治政之本,却与先圣相合。所以岳父如此推崇商君,不是没有来由的。秦国国力之强,在商君之后,就远在六国之上,只要在台上的不是昏君,兼并六国是迟早的事。三苏的文章,以古讽今做得不错,但论六国,就论的太偏驳了。”

注1:苏轼苏辙两人的六国论写作时间不确定,姑且当作元丰之前所写。

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上)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七)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六)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九)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下)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五)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上)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七十三章 尘嚣(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七)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后顾(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五)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四)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二)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一十八章 霁月虚明自知寒(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二)第二百八十章 微澜(上)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二)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八)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四)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四)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七)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下)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九)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四)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九)第三百零九章 伪帝(上)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四)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下)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六)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点画(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六)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九)第二十二章 早趁东风掠马蹄(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
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上)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七)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六)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九)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下)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五)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上)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七十三章 尘嚣(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七)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后顾(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五)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四)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二)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一十八章 霁月虚明自知寒(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二)第二百八十章 微澜(上)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二)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八)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四)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四)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七)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下)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九)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四)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九)第三百零九章 伪帝(上)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四)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下)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六)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点画(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六)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九)第二十二章 早趁东风掠马蹄(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