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是把文明作为一个系统、把政治文明当作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将文明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典范。在此他不仅把劳动产品的剩余和文字的出现作为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且把原始社会制度的改造即阶级或等级的分野以及国家权力的产生作为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马克思在1844年撰写的《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科学地提出了政治文明的范畴。他不仅广泛涉及“政治制度”、 “国家”、“法律”、“权力的分开”、“政党”、“选举权”等问题,而且直接使用了“集权制和政治文明”的表述。在他们看来,任何社会形态的社会生活都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三个方面,“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列宁在苏维埃国家的建设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从马克思到列宁,虽然提到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甚至政治文明的概念,但都没有提出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虽有文明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的思想,但没有概括为“三个文明”。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民主革命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把中国革命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革命,同时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的完整纲领,并明确指出必须将这三者“相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同志认真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提出了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周恩来同志将其归纳为:“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的“三个建设”思想。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实践中虽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却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全面拨乱反正过程中,找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还要“坚持和发展民主和法制”,从而确立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同志结合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新情况,认真总结中共执政的基本经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次将社会主义和政治文明结合起来,提出要促进经济、政治、精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2001年2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一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从德治和法治的角度,提出了“政治文明”概念,2002年5月31日,他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同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又进一步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按照这一思想,中共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确立起来,并把“三个文明”建设的思想写入了党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直接现实性的实践精神。为此,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章完)

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二、牢牢把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主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一、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中定位,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方向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从纲领的兼容性看民主党派的政党独立性_一、民主党派纲领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二、如何做“五型”干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二、借鉴历史经验,“反独促统”,发展和壮大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三、坚持完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第二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区统战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一、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可行性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第二、实践“三个代表”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辟人类文明文明的新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二、民间组织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三、75年、78年宪法记录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曲折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新时期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发展_一、《意见》体现了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一、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内在联系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一、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中定位,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方向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二、借鉴历史经验,“反独促统”,发展和壮大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新时期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发展_一、《意见》体现了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一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新时期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发展_一、《意见》体现了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政治文明建设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建全与完善_二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调研报告_三、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的几点意见第一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再造历史的辉煌,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全面、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政党纲领的兼容性特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一、什么是“五型”干部四、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党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一第二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二、在以学员为主体中定位,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特点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二、社会整合是转型期统一战线发展的现实依据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一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二、在以学员为主体中定位,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特点从纲领的兼容性看民主党派的政党独立性_一、民主党派纲领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二、如何做“五型”干部三、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一、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三个代表”的正确指导四、“一国两制”的实施,为大陆、港、澳、台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鉴法律文明成果的历史三、75年、78年宪法记录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曲折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二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三、坚持完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辟人类文明文明的新途径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二
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二、牢牢把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主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一、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中定位,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方向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从纲领的兼容性看民主党派的政党独立性_一、民主党派纲领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二、如何做“五型”干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二、借鉴历史经验,“反独促统”,发展和壮大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三、坚持完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第二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区统战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一、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可行性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第二、实践“三个代表”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辟人类文明文明的新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二、民间组织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三、75年、78年宪法记录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曲折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新时期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发展_一、《意见》体现了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一、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内在联系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一、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中定位,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方向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二、借鉴历史经验,“反独促统”,发展和壮大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新时期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发展_一、《意见》体现了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一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新时期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发展_一、《意见》体现了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政治文明建设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建全与完善_二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调研报告_三、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的几点意见第一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再造历史的辉煌,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全面、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政党纲领的兼容性特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一、什么是“五型”干部四、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党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一第二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二、在以学员为主体中定位,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特点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二、社会整合是转型期统一战线发展的现实依据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一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二、在以学员为主体中定位,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特点从纲领的兼容性看民主党派的政党独立性_一、民主党派纲领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二、如何做“五型”干部三、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一、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三个代表”的正确指导四、“一国两制”的实施,为大陆、港、澳、台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鉴法律文明成果的历史三、75年、78年宪法记录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曲折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二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三、坚持完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辟人类文明文明的新途径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