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遗诏

肖天健在京师所发的这份诏书以极快的速度便朝着四面八方传去,当得知消息之后的不少北方尚未投降大中朝的州县官民,当即便一片大哗,以前这些地方官们还心存一丝幻想,认为他们是大明臣子,只要大明京师还在,崇祯皇帝还在,那么他们便还可以效忠于大明王朝,但是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们便彻底陷入到了迷茫之中,大明都城已经被大中朝拿下,他们所效忠的大明皇帝也已经死了,那么他们还效忠于谁呢?继续坚持下去,又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一些有点志气的官员大哭一场之后干脆挂印而去,这官也不做了,这大明反正完了,他们索性回家去,从此闭门不管窗外事,这天下爱谁谁去吧!也有一些官员舍不得这官位,于是便赶紧就近找大中军投递顺表,当即宣布投降大中朝,从此之后转身投靠大中朝,继续当大中朝的官,至于残余的官兵,大部分就地哗散,回家种地的回家,投降大中的投降,个别官兵干脆便落草为寇,干起了没本的买卖,总之几天时间,整个北直隶残存的那些尚未归降大中朝的地方,便一夜之间易帜,开始接受大中朝的管辖。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的飞入到了山东境内,得知消息的山东各地官府得知了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之后,也都立即纷纷宣布投降,改换了门庭,投效了大中朝。

而此时刚刚又纠集起来了一万多人马,盘踞在登州城的刘泽清,也很快得知了京师被破的消息,很快打听到了崇祯已经在京城内的煤山自缢身亡的消息,顿时刘泽清便吓得慌了手脚。

这两年来,刘泽清真是被大中军给打怕了,本来他麾下还有数万官军,可是在大中皇帝肖天健率军北伐开始之后,他便立即弃了镇守的济宁州,一溜烟的先是逃到了泰安州,得知济宁被大中军攻占之后,两地相隔尚有五百里,这家伙便又弃了泰安州,一溜烟的逃亡了登州。

结果他麾下的几万大军可以说没有跟大中军怎么交手,便被他生生在逃窜期间给拖垮了,等他逃到登州才发现,跟着他的三万多官军,到了登州之后仅剩下了六七千溃兵,其余的在半路上都逃散掉了,而且他还得知大中军为了尽快北上,根本没有攻打济宁和泰安等地,而是沿着运河一路北上,令刘泽清后悔不迭,可是他也没胆带兵去驰援沧州等地,而是躲在登州当起了他的土皇帝,六月间崇祯派人到登州下旨,令他起兵赶往京师入卫,可是刘泽清以粮饷不济为由,根本就没有理崇祯的茬,而是打算留在登州观望风头再说。

刘泽清本来还想看看大中军北上之后,怎么对付建奴大军,在他看来,大中军虽然厉害,但是建奴也不是吃素的,弄不好大中军会和建奴在京畿一带拼个两败俱伤,到时候他弄不好还能趁机捞一笔,控制住山东之地,当一个山东王。

可是接下来他便得到消息,大中军非但没有跟建奴拼个两败俱伤,在六月底的时候肖天健领兵打通了大运河,在通州一举歼灭了建奴三四万的兵马,进而又率兵杀至山海关,再一次大败建奴大军,生生将彪悍的建奴大军给灰溜溜的撞回到了辽东关外,据说二十万建奴大军这一战下来,便损兵折将近半还多,把刘泽清给吓得是手脚发麻,暗呼没有奉旨入卫,乃是明智之举,要不然的话他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后来他还听闻有人建议崇祯帝弃守京师,带领文武百官逃到登州坐船南下逃至福建两广,为此他还升起了一丝希望,这段时间在登州莱州等地,搜罗海船,准备跟着崇祯渡海南下,到时候他起码也算是护驾有功,崇祯肯定也不会追究他不肯带兵入卫的罪责了,到了南方之后,他弄不好还能升官,当个大将军什么的。

可是等来等去,却没有等到崇祯带领文武百官逃到登州,反倒是等来了京师被破,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这一下刘泽清慌了手脚。

崇祯已死,那么大明也就完了,他虽然准备了一批海船,做好了南下奔投福建的准备,但是以他目前弄到的这些船只,根本就不足以将他所有的兵马都装上,运往福建,而且他缺少粮饷,麾下兵将又恋土不肯跟他走,只要他宣布登船弃守登州,那么麾下这好不容易纠集起来的一万多人马马上便会哗散,就算是他走海路逃到南方,又能如何呢?

没兵没将的情况下,他到了福建,哪儿还有郑芝龙郑家,吞并他跟玩儿一样,到时候他也只能落得一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可是就在他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亲兵飞奔着冲入他所在的大堂之中,跪下对他禀报道:“启禀军门!有个人自称是京师里面的来的,说是军门故人,想要求见军门!”

刘泽清正在心烦意乱,对于京师的情况也不是非常清楚,听说这个时候有京师的人来找他,先是眉头皱了一下,本来还想不见,但是想到这个时候能有人自称是他的故人,还是京师过来的,于是便问道:“是什么人?你们可问清楚了吗?”

报信的家丁犹豫了一下之后摇头道:“他不肯说,只是说军门见到他之后,自然会认得他!不过小的看,这个人似乎是个……是个……”

刘泽清看这厮吞吞吐吐,于是立即怒道:“是什么?为何今日说话如此吞吞吐吐?有什么奇怪的吗?”

那个家丁赶紧低头答道:“以小的看,来人似乎是宫里面的公公!”

刘泽清听罢之后立即便站了起来,公公不就是太监吗?哪个太监这个时候会前来找他,还自称故人呢?于是刘泽清眼珠一转,立即吩咐道:“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衣衫褴褛之人便被带入到了刘泽清的府中,刘泽清站在大堂门前的屋檐下面看着这个人走入到了院子之中。

刘泽清仔细打量着这个穿的像叫花子一般的人,见到此人面黄肌瘦,满脸污秽,但是下巴上却光洁没有半根胡须,确实像是个太监,但是在他的脑海中,却似乎并不认识此人,于是背着手对这个人问道:“你是何人?本官并不认识你,你如何敢自称本官的故人?”

这个像叫花子一般的人看到了刘泽清之后,本来佝偻着的身体,忽然间挺直了起来,双眼猛的睁开,直视着刘泽清,猛然间让刘泽清感觉到一种压力扑面而来,很显然这个人肯定是久居上位之人,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养成这样的气质。

“在下乃是司礼监掌印方正化,见过刘军门……”这个人忽然间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牌子,举在手中亮到了刘泽清面前。

刘泽清的瞳孔猛然收缩了起来,司礼监掌印太监方正化,这个名字他可是如雷贯耳,此人是宫中内侍之中,近些年来最受崇祯皇帝看重的太监,虽然称不上位高权重,但是在京师之中也是少有说话算数的几个大太监之一,于是他不敢再托大下去,慌忙施礼道:“在下山东总兵刘泽清,见过方公公!在下不知方公公远道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方公公恕罪,快请公公里面看茶!”

方正化这个时候样子确实太惨了点,一身脏兮兮的破烂衣服,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味,如果不是他拿着的这个牌子乃是宫里面可以证明他身份的腰牌的话,一般人还真就不敢相信,他就是这些年在京师里面赫赫有名的司礼监大太监。

在被刘泽清让入大堂在上首坐定之后,刘泽清立即让人奉上了茶点,这方正化也真是饿极了,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抓起了下人呈上来的点心,便大口的朝着嘴里面塞了起来,几口下去便噎住了,赶紧端起茶水大口的灌了几口,这才顺过来气,也顾不得和刘泽清说明来意,便风卷残云一般的将送上来的这些茶点一下扫到了肚子里面,直到看着盘子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他这才咽了口吐沫,又把手上的碎渣子搓在一起,倒入了口中,端起茶一饮而尽,似乎还没有吃饱。

“快!准备好酒好菜,请方公公用膳!方公公定时这一路上受苦了,不要着急,既然到了在下这里,便安全了!慢慢吃,虽然在下这里也紧张,但是总能保得公公吃饱没有问题的!”刘泽清看出来了方正化的狼狈,于是赶紧劝道。

方正化点点头,脸色也恢复了一些,接过下人送来的毛巾擦了把脸,深吸一口气之后,精神也变得好了许多,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块黄娟,站起身道:“山东总兵刘泽清接旨!”

刘泽清本能的立即跪下,大声叫道:“微臣刘泽清接旨!”

当听罢了方正化将这份圣旨念完之后,刘泽清跪在地上有点傻眼,原来方正化并不是自己孤身前来这里的,跟着他前来这里的居然还有太子和两个小王爷,原来方正化乃是在京城被破之前,奉了崇祯的圣旨,带着崇祯的三个皇子,先行潜出了京师,用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从京师穿过了大中军的控制区跑到了登州,方正化奉旨要带着这三个皇子从登州登船,令刘泽清派人护送他们逃往福建。

看着刘泽清跪在地上发傻,方正化立即喝道:“刘军门还不领旨谢恩?”

刘泽清这才回过来神,赶紧双手高举过头顶叫道:“刘泽清接旨!”

方正化这才将这块黄娟交到了刘泽清手中,忽然间放声大哭了起来,原来方正化在领着三个皇子赶到登州之前,便也在路上听到了崇祯的噩耗,强忍着悲痛,护着这三个皇子来到了登州。

在他进入登州之前,还担心登州听到消息之后,刘泽清会率部投降大中军,可是到了这里之后,才打听到,刘泽清眼下还控制着登州和莱州两地,并未向大中军投降,于是他这才敢带着三个皇子来到登州,找到了刘泽清门前。

可怜方正化这一路上带着三个皇子,是担惊受怕,而且还被一伙蟊贼在路上抢jie了两次,出京的时候,带的几个侍从,也死的死逃的逃,最后一个逃走的侍卫居然还将他们的盘缠给卷走了,害得过了沧州之后,方正化和三个皇子便不得不化妆为叫花子,一路上靠着乞讨才跑到登州,四个人在路上几次遇险,要么差点被饿极了的野狗给吃掉,要么就险一险饿死,幸好方正化手头上有点功夫,这才勉勉强强挣扎着护送三个皇子来到了登州。

(今天要特别鸣谢rdongfang朋友的不吝打赏!)

第1章 命如草芥第215章 远航第112章 大军来犯第103章 无奈的放弃1第15章 以身为质第72章 崩溃第192章 大敌当前第129章 后手第20章 禽兽不如第135章 破庄第148章 事实胜于雄辩第9章 事败第101章 以身涉险第65章 两害相遇第17章 共同的敌人第2章 全面歇兵第46章 卑鄙之极第30章 殿后而行第79章 奴酋授首第38章 留发不留头第147章 天下哗然第62章 整顿矿点第34章 陇州之战1第78章 噩耗第191章 叔侄密议第178章 卢氏之危第110章 降将第97章 绝非君子第89章 溃城而出第37章 划分守地第15章 寻仇第41章 激战山海关第28章 撤退第16章 跃马挥刀第173章 国子监太学院第36章 陇州之战3第12章 火牛冲阵第88章 再下一城第31章 民心初稳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74章 新年伊始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15章 较量第185章 力战第64章 肥肉第98章 铁头的复仇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99章 逆袭1第16章 同仇敌忾第98章 合纵第66章 试枪第209章 险象环生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18章 行赏第70章 再生一计第63章 奏捷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141章 血腥善后第51章 残酷的开始第37章 杀降第39章 突袭第166章 示弱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85章 赵灵儿的意外抉择第79章 依旧不休第9章 怒屠溃兵第80章 李自成的无奈第40章 收心第190章 陕军入剿第90章 探视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8第182章 郑家乞降第108章 未雨绸缪第76章 需求、给予第1章 民政之议第145章 名将之死第89章 三棱刺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205章 奇兵第140章 火箭弹第42章 直捣敌巢第85章 巡视乡里第74章 胸甲第71章 抛车第69章 破格任用第43章 救人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97章 紧锣密鼓第84章 熬硝制药第9章 怒屠溃兵第95章 贺方第124章 报复第176章 贵客第56章 倒霉的多尔衮第11章 宿命第98章 山海关之役4第59章 火药困局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88章 挥师汝阳第174章 围点打援
第1章 命如草芥第215章 远航第112章 大军来犯第103章 无奈的放弃1第15章 以身为质第72章 崩溃第192章 大敌当前第129章 后手第20章 禽兽不如第135章 破庄第148章 事实胜于雄辩第9章 事败第101章 以身涉险第65章 两害相遇第17章 共同的敌人第2章 全面歇兵第46章 卑鄙之极第30章 殿后而行第79章 奴酋授首第38章 留发不留头第147章 天下哗然第62章 整顿矿点第34章 陇州之战1第78章 噩耗第191章 叔侄密议第178章 卢氏之危第110章 降将第97章 绝非君子第89章 溃城而出第37章 划分守地第15章 寻仇第41章 激战山海关第28章 撤退第16章 跃马挥刀第173章 国子监太学院第36章 陇州之战3第12章 火牛冲阵第88章 再下一城第31章 民心初稳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74章 新年伊始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15章 较量第185章 力战第64章 肥肉第98章 铁头的复仇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99章 逆袭1第16章 同仇敌忾第98章 合纵第66章 试枪第209章 险象环生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18章 行赏第70章 再生一计第63章 奏捷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141章 血腥善后第51章 残酷的开始第37章 杀降第39章 突袭第166章 示弱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85章 赵灵儿的意外抉择第79章 依旧不休第9章 怒屠溃兵第80章 李自成的无奈第40章 收心第190章 陕军入剿第90章 探视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8第182章 郑家乞降第108章 未雨绸缪第76章 需求、给予第1章 民政之议第145章 名将之死第89章 三棱刺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205章 奇兵第140章 火箭弹第42章 直捣敌巢第85章 巡视乡里第74章 胸甲第71章 抛车第69章 破格任用第43章 救人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97章 紧锣密鼓第84章 熬硝制药第9章 怒屠溃兵第95章 贺方第124章 报复第176章 贵客第56章 倒霉的多尔衮第11章 宿命第98章 山海关之役4第59章 火药困局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88章 挥师汝阳第174章 围点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