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遮断

阿巴泰和豪格立即便紧张了起来,赶紧将收到的消息汇总起来进行分析,但是他们总结了这些消息之后,发现每一个传回来消息的哨骑,都并没有说发现大股敌军,个别哨骑甚至在和敌军交手的时候,生擒了几个敌军,严刑逼问之后,已经逼得其中两个敌兵招供出了他们的身份,这些敌军应该是皆来自于大中军那边,据招供的敌兵所说,他们都是隶属于大中军方面的一个骑兵营,属于干斥候买卖的,来此只为了监视骚扰他们建奴大军攻打通州城。

于是阿巴泰和豪格这才放心了下来,但是他们那儿知道,即便是这两个架不住酷刑而招供的敌兵,虽然供出了他们的身份,但是却并没有尽说实话,他们仅仅是说出了他们的目的,但是却隐瞒了他们背后所隐藏的兵力,这一点是阿巴泰和豪格都没有预料到的,还真就信以为真,认为这一些出现在通州外围的刑天贼的骑兵,不过只是刑天贼的前锋斥候罢了,刑天贼主力距离通州尚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们还有时间将通州城拿下,暂时不必太过担心。

现如今他们也收到了消息,得知了刑天贼的贼首肖天健此时正在领一路兵力高达三万多人的大中军,在攻打天津卫,此时距离通州尚有百多里路的距离,最起码在一两天之内,刑天军是没有可能抵达通州的,所以阿巴泰和豪格都认为,他们还是有充分的时间先打下通州,然后再决定是否在通州这里,等候刑天贼大军到来,抑或是干脆直接扑向天津卫,去主动进攻这路刑天贼军。

阿巴泰认为,他时下麾下控制有近四万建奴大军,而肖天健率领的大中军右路军主力,不过区区三万余人,在兵力上他们建奴一方还有优势,所以他们倒不用惧怕肖天健所率的这路大中军的人马。

甚至于这对于阿巴泰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想想假如他能在这个时候,先打下通州,然后挥师一举击败这大中皇帝亲领的大中军主力,那么对于他来说,这件事将士多么大的一件功劳呀!而且他等于一下便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山海关守军即便是再坚持,后面他们皇帝率领的主力都被打垮了,他们守着山海关还有什么意义?那样的话,他阿巴泰将会成为大清第一猛将,今后在大清的地位肯定是如日中天,虽然因为他出身的问题,问鼎皇位可能不大,但是起码封个亲王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总好过现在他还是一个破贝勒爷要强得多。

所以阿巴泰得知消息之后,非但没有太紧张,反倒是跃跃欲试,想要和豪格商量,去按照他的思路办,但是豪格是了解刑天军的厉害的,两年多之前,他便跟着多尔衮领教了这肖天健和他麾下兵将们的凶悍,现如今虽然他们大清为此准备了两年多时间,可是这肖刑天也又发展了两年多时间,占据的地盘已经远超过了他们大清的地盘,麾下兵将数量更是恐怕也远超过他们清兵许多,虽说他这次北上亲率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但是豪格相信,凡是能被他带来北方的那些部下们,肯定都不是泛泛之辈,必定是大中军之中的精锐中的精锐,所以他连连摇头,并不同意阿巴泰提出的打下通州城之后,就领兵去和肖天健所率的这支大中军的人马会战,而是先打下通州之后再说下一步该如何打算。

阿巴泰见豪格不同意他的意见,虽然很不痛快,觉得豪格身为他们大清皇子,比起他这个破贝勒还不如,真是丢他们建州勇士的脸,但是慑于豪格这皇子和正蓝旗旗主的身份,虽然他乃是此次入关的主帅,但是他也不得不听一些豪格的意见,否则的话即便是他获胜之后,豪格只需在他爹皇太极面前进自己几句谗言,到时候他阿巴泰照样吃不了兜着走,弄不好到手的功劳,也会被他们父子一下抹了个干净,所以阿巴泰只得暂时同意了豪格的意见,先打下通州城再说。

于是在阿巴泰和豪格领兵包围了通州城的第三天一早,阿巴泰便再一次督师开始对通州城发动了猛攻。

但是殊不知就在他们铁了心要打下通州城的时候,在他们东北三十多里的地方,却有数千大中军的精锐骑兵,正在悄无声息的集结,默默的盯着他们,如同一只伺机捕猎的猛兽一般,只待他的猎物出现破绽,便暴起扑向他的猎物,一口咬断猎物的脖子。

而与此同时在大批斥候的遮蔽之下,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大中军兵马,在他们的皇帝肖天健的率领之下,也正在以急行军的速度从天津卫沿着潞河也就是北运河的南岸,朝着通州城气势汹汹的杀来,道路上扬起了一片的尘土,随军的车马更是辚辚碾过土路,拖曳着炮车以及大批的弹药,等候着对阿巴泰所部发动致命的一击。

王承平麾下的游骑兵以及斥候队在通州东南一带,终于和肖天健麾下的右路军的斥候大队相遇在了一起,而率领这些右路军斥候大队的主帅也正是现如今接替石冉的林洛。

林洛在遇上了王承平麾下的骑兵以及斥候之后,立即便暂时接管了他们,令其配合自己麾下的斥候大队的斥候们,在右路军主力的前面二十里范围之内,拉开了一道密如蛛网般的警戒幕,近千骑兵和斥候们,几乎是以迅雷般的速度,便将他们所遭遇到的建奴大军的游骑以优势兵力,一举荡平。

虽然建奴洒出来的游骑也都是奴军之中相当凶悍并且勇敢之人,可是双方在视野上的差距却很大,大中军时下已经开始普遍给斥候以及营将以上一级的军官们装备了千里眼,所以在白天的时候,大中军的斥候可以比建奴的哨骑提前许多时间发现敌人,故此在双方警戒幕碰上之后,大中军的斥候队,可以早于建奴哨骑很远,便发现建奴哨骑,并且要么集结更多斥候对其发动围剿,要么便设下埋伏袭杀这些建奴哨骑,总之双方斥候交手的结果是建奴方面一边倒的吃亏,迅速的被清理掉了不少。

战争某种程度上追求的是战场的单方面透明,在古代望远镜没有普及之前,双方斥候拼的是勇气和技能,看谁能在目力所及范围之内,提前发现敌人,但是一旦一方掌握了望远镜之后,战场上胜利的天枰便开始向拥有着一方倾斜,显然大中军所拥有的这些尚算是简陋的单筒望远镜,已经使得建奴军无法再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了。

虽然个别建奴哨骑在大中军大批斥候的围剿之下,拍马得以逃脱,但是他们根本无法侦知此时正有一支大中军精锐人马杀向通州城,即便是他们逃回到通州建奴军之中,所能带回的消息,也仅仅是在通州东南部,发现了大批刑天军斥候,所能提供给阿巴泰和豪格的信息也是极为有限的,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阿巴泰和豪格短时间之内,也无法判定出整个战场的局势。

而相反的是肖天健却在这场斥候战之中,牢牢的掌握住了战场信息的主动权,基本上获取到了战场单方面的透明,始终通过斥候们的行动,掌握着建奴大军的动态和分部情况。

如此一来,肖天健率领着麾下这支精锐的兵将,如同一把利剑一般的直插向了通州城一带的建奴腰腹。

阿巴泰和豪格在这个时候,却还是一无所知的领兵在通州城下督军对通州城发动着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而第三天建奴的攻势,却并没有阿巴泰和豪格所想的那样轻松,原本前两天已经士气衰落的通州守军,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却不知为何,突然间士气又提振了起来,特别是作为建奴军主攻的北门一带的守军,第三天一早起来,便如同跟打了鸡血一般兴奋,在主将唐通的率领下,居然发挥出了超出他们本身实力的战斗力,在面对潮水一般攻向城门的这些建奴大军,城上守军矢石俱下,接二连三的将逼近到城下的建奴军击退。

唐通更是一扫颓势,在这一天亲自身披了两套甲胄,带着手下所有的家丁登城坐镇指挥守城,不停的来回在城头上奔走,给麾下的兵卒们打气,调派民夫不断的将守具运送到城墙上面,供给守军使用。

这样的情况让阿巴泰和豪格都有点迷惑,他们本以为通州守军在外无援军,内无斗志的情况下,到了第三天时间之后,肯定是军心大散,面对着他们发动的强攻,肯定是会如同滚汤泼雪一般发生崩溃,让他们轻松攻下通州城的,可是没成想事情没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守军到了第三天之后,反倒是士气大振,打的比前两天还要顽强许多,居然令他们屡屡发动的攻势,都以失败而告终,气的阿巴泰和豪格忍不住破口大骂,誓要攻破通州城之后,屠尽通州城内军民不可。

也不是通州军民,到了第三天时间,便突然人品大爆发,有了死守通州城的觉悟,原来对于通州军民来说,他们可以说是处于一种孤独绝望的坚守之中,这种绝望让他们看不到一丝的未来,横竖都是个死,有的人不禁便幻想着建奴即便是攻入城中,也不见得非要杀了他们不可,所以部分人惜命不愿意死战,这跟人的心理是分不开关系的,但是从昨天晚上开始,城中便不知从什么人口中,流传出了一个“谣言”,整个通州城一晚上都在暗中传言说大中军马上就到,大中皇帝誓言,只要通州城能再顶住建奴两天时间,那么大中军便必然会杀之通州城外,将这伙建奴给击溃,救下通州城内军民的性命,现如今已经有大中军的人马出现在了城外不远的地方,城中军民只需坚持两天时间,建奴必败!

这个传言虽然无法证实其真伪,但是对于城中军民来说无疑却如同打了一针强心针一般,让他们看到了一丝的希望,虽然城中守军认为大中军也是他们的敌人,但是相较于建奴来说,两权相害取其轻,大中军虽然是大明朝的叛贼,但是坊间却流传着不少有关大中军的传言。

最起码老百姓们和当兵的都一概认为,大中军兵将绝非残暴之人,他们起兵造反以来,绝少听闻说过刑天军破城之后屠城的事情,(阎重喜屠解州也并非是全城尽屠,而是有选择的屠杀了一批顽抗之人!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并未遭到屠杀!)而且大中军从不掳掠百姓为奴,就连奸yin妇女的事情也很少听说,每个人都知道刑天军自成军之日起,肖天健变对麾下要求甚严,刑天军自有一套严苛的军法,使得刑天军在民间名声极好,所以这也是大中军这两个多月北上以来,攻城拔地几乎是没有遇上多大阻力的缘故,大家都知道,城破了他们的日子弄不好比以前还好过的多,当兵的和城内的民夫们如果拼命的话,那就真是见鬼了!

倒是往往抵抗最激烈的还是那些当官的和一些豪绅们,刑天军起兵造反,可以说矛头直指向了他们,故此往往反抗刑天军的,正是以前在军民头上作威作福的那些人,可是这一小撮人却根本无法挽回局面,现如今当城内军民得知了大中军即将来到通州打鞑子的时候,顿时都又兴奋了起来,心中也重新都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两天对他们来说,并不算太长,他们不已经挡了建奴两天了吗?建奴不是也没能攻入城中吗?所以城中军民有了这两天的经验之后,现在又有了希望,所以当阿巴泰督军在第三天猛攻通州城的时候,城内的军民不约而同的士气大振,据城与建奴死战了起来。

(今天一更,四千字的,大家别等了!呵呵!)

第91章 少年营第171章 以走代战第119章 顺江而下兵至岳州第20章 毫无悬念第124章 报复第114章 违纪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124章 屠杀第12章 大战前夜第1章 重磅炸弹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85章 善后第102章 王家祯的抉择第16章 屎尿事件第87章 激辩2第212章 南下北进第80章 进展神速2第200章 利益驱动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战况第35章 起赃第44章 转送民众第35章 锁定目标第27章 兜头凉水第42章 关宁铁骑第44章 标枪第80章 顺义城下第66章 步骑对阵1第9章 事败第40章 收心第207章 破釜沉舟第96章 纵虎第67章 步骑对阵2第89章 疑窦第105章 有得有失第139章 红石山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17章 宁远陷落第48章 兵至大石桥第42章 直捣敌巢第77章 再战大石桥第5章 重拾旧业第63章 崩溃第74章 通州会战1第107章 屠城第101章 兵败如山倒第68章 不得消停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122章 坚堡第36章 陇州之战3第97章 紧锣密鼓第95章 贺方第54章 逆攻第169章 攻营第71章 异议第150章 金银开道各取所需第203章 建奴命运的裁决第114章 妇孺肉盾第94章 伊河之屠第84章 城破第144章 大考第22章 奇袭队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91章 单挑第30章 公审大会第191章 出关第143章 曹文耀的异常第189章 土火箭第113章 乡兵队第25章 李闯重振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69章 堵路第67章 不得不战第118章 遗诏第26章 孤胆第119章 顺江而下兵至岳州第145章 投靠者第52章 石桥攻防战2第31章 血战小漳河畔第3章 默认第32章 醋意第82章 暗度陈仓第192章 缩头鸟第107章 秉笔太监第134章 朝议3第83章 参谋部第36章 意外的斩获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104章 襄外&安内第32章 援军已至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56章 决胜1第1章 困顿督臣第170章 阻援第14章 舌战老粗第122章 坚堡第94章 伊河之屠第171章 死士第25章 铁骨破军第151章 千金宝贝
第91章 少年营第171章 以走代战第119章 顺江而下兵至岳州第20章 毫无悬念第124章 报复第114章 违纪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124章 屠杀第12章 大战前夜第1章 重磅炸弹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85章 善后第102章 王家祯的抉择第16章 屎尿事件第87章 激辩2第212章 南下北进第80章 进展神速2第200章 利益驱动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战况第35章 起赃第44章 转送民众第35章 锁定目标第27章 兜头凉水第42章 关宁铁骑第44章 标枪第80章 顺义城下第66章 步骑对阵1第9章 事败第40章 收心第207章 破釜沉舟第96章 纵虎第67章 步骑对阵2第89章 疑窦第105章 有得有失第139章 红石山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17章 宁远陷落第48章 兵至大石桥第42章 直捣敌巢第77章 再战大石桥第5章 重拾旧业第63章 崩溃第74章 通州会战1第107章 屠城第101章 兵败如山倒第68章 不得消停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122章 坚堡第36章 陇州之战3第97章 紧锣密鼓第95章 贺方第54章 逆攻第169章 攻营第71章 异议第150章 金银开道各取所需第203章 建奴命运的裁决第114章 妇孺肉盾第94章 伊河之屠第84章 城破第144章 大考第22章 奇袭队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91章 单挑第30章 公审大会第191章 出关第143章 曹文耀的异常第189章 土火箭第113章 乡兵队第25章 李闯重振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69章 堵路第67章 不得不战第118章 遗诏第26章 孤胆第119章 顺江而下兵至岳州第145章 投靠者第52章 石桥攻防战2第31章 血战小漳河畔第3章 默认第32章 醋意第82章 暗度陈仓第192章 缩头鸟第107章 秉笔太监第134章 朝议3第83章 参谋部第36章 意外的斩获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104章 襄外&安内第32章 援军已至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56章 决胜1第1章 困顿督臣第170章 阻援第14章 舌战老粗第122章 坚堡第94章 伊河之屠第171章 死士第25章 铁骨破军第151章 千金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