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选章)上篇 3

武曌原以为,她将她的国家治理得如此繁荣兴旺、国泰民安,她的政权便不会遇到什么风浪和战乱。但是,在她所开创的女人的统治下,一些死抱着传统、反对变革、被她贬罚流放的官吏们,便慢慢地形成了一股非常强硬的反对势力。他们打着恢复唐室统治的旗号,从四面八方秘密集结起来,并推举被贬为柳州司马的徐敬业为讨武大军的首领,在南方的扬州宣言起兵。这些人凭靠着他们的那一篇漂亮的《讨武曌檄》,仅十来天就聚集起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他们本想渡过淮河,向北进发,直取洛阳,一决成败的。他们如果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电般实施他们的行动计划,很可能武曌的首级便会落在他们手中,真的像檄文作者骆宾王所预言的那样:“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可惜的是,这支军队的首领中,更多的人是怀了野心的。他们所打的恢复唐王室、反对武曌专权的旗号不过是个幌子,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想要建立他们自己的王朝。于是,他们不再沿淮河北上,而是首先占领了有京都之气象的金陵。企图攻克金陵之后,再发兵北上,这样即使拿不下洛阳,退而求其次,也能保全一个南北分割的局面。于是他们没有出兵北上,而是开始攻克江苏的镇江并向金陵逼近。这就使徐敬业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延误了一个可以出奇制胜直取洛阳的战机。

徐敬业的部队尽管在战略上走了一步错棋,以至于导致全军覆没,但是,他们依靠着享有盛誉的诗人骆宾王的才华,却为他们此次起兵撰写的那篇流芳千古的《讨武曌檄》文,成为此次兵变的不朽记载。这篇讨武檄文自写出后,便在全国上下广为散发。而就在徐敬业部队还在扬州屯兵之际,东都洛阳的武曌就得到了这份起兵的宣言。那天武曌正在朝上,便有人将这篇文章带到大殿,战战兢兢地请太后过目。武曌看罢,即刻要中书侍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声宣读这篇檄文。中书侍郎无奈,只得宣读。那檄文的意思大概是:

这个伪临朝者武氏,人极不温顺,出身也很微贱。过去在太宗手下侍奉,曾得到过太宗的恩宠。此妇**后宫,并企图隐藏起她与先帝之间的那些私事,以谋取在当朝皇帝那里继续得宠。这个女人一来到后宫,就显出了她歹毒的本性。她从不谦让他人,以妖媚之态集当朝皇帝的宠爱于一身,使我们圣洁的天子身陷污秽的泥淖,可叹可悲。而此人的心又如豺狼般狠毒,她不仅残害忠良,杀自己的亲兄弟姊妹,而且还图谋害死了君王和她自己的母亲。这样的人是遭国人痛恨的,也是天地不容的。而这种人现在居然每日临朝,野心勃勃地梦想做当今的皇帝,岂不荒唐?为此她竟然把仙逝皇帝的爱子,囚禁于别宫之内,而委朝中重任于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使整个朝廷和皇室,日益衰败下去,真是太可惜了。

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我们这些大唐王朝的官吏们,以一颗赤胆忠心决计起兵推翻武氏。如今,埋葬当今天子的黄土还未干,而那皇子又远离皇位,我们怎能视而不见?所以我们起兵的目的,就是要把皇子送上皇位。我们为此而兴师讨武,凡拥护我们观点者均可参与我们的行动。如果此次起兵胜利,那么看这几千万里大好河山,又会是谁的天下呢?

“你们都听清了吗?”坐在翠帘后面的皇太后武曌大声地询问着她的朝臣们。

满朝文武为之惊愕。檄文中对临朝的武曌可谓是极尽诋毁谩骂之能事,这是任何君王都不能接受的,而这个女人竟让当众宣读。殿中的官吏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敢言语。

武曌微微地笑了起来。她的神色竟很平静。她没有怒不可遏,也没有大声指斥。她十分认真地问:“撰写这篇檄文的作者是谁?有没有人知道?”

于是有人战战兢兢地禀报武曌,此作者为骆宾王,即是号称“四杰”王、杨、卢、骆中的那个骆,作得一手的好诗。

“多妙的文章,世间有如此才华超众的人物,而你们这些为臣为官的却不能将他召进朝廷以为国家之用,而使他流落于乡野,竟与逆贼为伍,这难道不是你们的失职吗?”

“罪过罪过。”朝臣中一片唏嘘之声。他们想不到这个女流之辈的武曌竟能如此赏识一个敢反对她、要清除她的文人,而反过来对他们大加切责,不禁冷汗淋漓。

武曌的如此大度是因为她一直很自信。她相信她的统治的牢固,所以不怕蚍蜉撼树,而况恼怒与恐惧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关键是,她该怎样出兵去平叛徐敬业的十万大军?武曌虽然话说得平静轻松,但是在战略部署上她却没有一丝的懈怠与轻视。自得到讨武檄文之日起,武曌就开始安排反击。她以最快的速度,紧急调动了三十万大军,即刻沿大运河南下,并在江苏境内的高邮、淮阳、都梁山的临淮门等三处,与叛军隔水相峙。

此次战役对于武曌的政权来说,可谓是生死攸关。士兵们心中所怀的竟是对当今太后的无限忠诚。战争首先在都梁山拉开序幕,但朝廷的部队因准备不足而出师不利。于是**又转而猛攻盱眙,最后,在高邮的下阿溪处与徐敬业决一死战。因叛军固守河岸,**要渡溪作战,在被弓箭封锁的河面上,渡溪的士兵们死者过半。溪流中漂浮着无数中箭而亡的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溪水,伤者惊恐痛苦的哀号响彻了原野。**在悲壮的献身中再度惨败。硬攻不成,**又转为火攻。一时间,大火在风势的推波助澜下,沿着溪面上的干草一直烧到对面叛军的营地。那火铺天盖地,气势非凡,直逼得徐敬业撤离溪边的阵地,落荒而逃。而在仓皇逃命之中,徐敬业竟被叛军中的降将斩首,并将首级送往洛阳。**这才转败为胜。

叛军群龙无首,即刻兵败如山倒,顿时十万人马溃不成军。

此次扬州叛乱自起兵之日至全军覆没历时四十四天。尽管叛军来势凶猛,而**一开始也打得艰苦卓绝,但这些被贬职流放的小官吏们到底还是没有能撼动武氏的王朝,只空留下一篇惊世的《讨武曌檄》。

此次平叛扬州兵变大获全胜,使武曌的内心更加踏实,从而对自己的统治也更具自信。而这次朝廷出兵,不仅检验了她拥有的军事武装是否强大,而且也检验了朝臣与官军们对她的忠心。因此武曌知道她是不败的。其实后人们比武曌看得更深刻,他们认为徐敬业的叛军所代表的,不过是一些因被贬黜而不满的小官吏们的利益,而不是土豪乡绅商人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更多人的利益,所以他们只能是秋后的蚂蚱。而天下百姓在武曌统治的三十年里,生活安定,丰衣足食,且日子还在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所以此时的大众,都已成了或多或少不同层次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渴望的是安定祥和而不是战乱,他们怎么可能去响应除了涂炭生灵而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的起兵造反呢?即或执政的那个女人很坏很狠毒,但她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并没有危害他们呀!

此次声势凶猛的扬州叛乱的失败,足以证明了武曌统治的稳固。而武曌则在这金戈铁马之中,更加坚信了天命。

此次平叛的胜利,尽管有种种主观客观的原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已知天命的女人,越来越把这世间的胜败兴衰,归之于天命。她觉得她所走过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天意的安排。天要你死,你便不得不死;而天倘要你活,你便纵然死过千回,也依然能苦撑在世间。天意是不能违拗的,无论你逃到哪里,都无法逃避它冥冥中的操纵,也无法改变它为你安排的足印。所以武曌认命。她认命还因为她总是能得到上天的帮助,总能从最危险的境地中摆脱出来。年轻的时候,她坚信她的命运是靠她的努力争取来的。但慢慢老了,她才知道那其实全是上天的安排。就像这一次,也是天要她武曌掌握的王朝胜,要那个徐敬业的叛军败;是天要让武曌迅速出兵,也是天要让徐敬业他们一心占领金陵而延误了直取洛阳的战机。于是武曌骤然萌生了兴建她这一朝祭天明堂的意愿。

其实武曌不知道,她的这种宿命恰恰是她内心脆弱的折射,是她衰老的证明。她已经不再相信她自己的力量了,她开始在走下坡路。可是她却不知道这些。她要兴建明堂的愿望一经萌生便格外强烈,强烈得使她昼思夜想、心潮起伏。尽管她深知太宗和高宗的时代,都萌发过要修建这种气势磅礴象征着对天神古圣无比虔诚的神殿,但他们都因惧怕耗资耗时耗工巨大,加上世袭的李氏家族内心的懦弱守旧,最终使一切偃旗息鼓。他们为自己开脱解释:这个祭天的殿堂不过是个形式,任何的形式都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他们李氏父子就这么先后轻易地放弃了心中确曾出现过的理想。但武曌不。武曌决不苟同于他们。只要是武曌想到的事情,特别是当这事情已经成为了一种意愿,她便一分一秒也不再去等待。她一定要付诸行动。她坚信天下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只要你去做。尤其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就更应当是能想到就一定能做到。

对武曌来说,这浩大雄伟祭天的明堂已不单单是一种形式,它简直就是她能够替天行命的一个证据,或者是一种象征。她甚至认为,如果她此刻不能立即着手修建明堂,就一定会惹怒上天,而她帝国的未来就不能有所保证,甚至会毁于一旦。以往一次次能够战胜天灾人祸、战胜叛军,其实都是天神在保护着她。她必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建明堂神殿,不足以表达她这一份报答天神的心愿。所以,她必须行动起来,不惜倾尽全力。

武曌望修建明堂的愿望之所以如此强烈,可能还因为在亲自经历了自己一个一个儿子的背叛之后,她真的开始萌生了一种隐秘但却强烈的称帝的愿望。儿子的背叛就像是一把把插在她心上的尖刀,那些伤口至今还在流着血。现在仅存的睿宗李旦,俨然一副“扶不起来的天子”的架势。而就在他默默无声的观望之中,武曌也能感觉到儿子无声的反抗与戒备。那么,既然这些儿子们是不可依靠的,她又为什么不可以做那名正言顺的皇帝呢?况且那个风流才子骆宾王早就在那篇《讨武曌檄》中有过“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的字句,可见那神器确乎是应当有人去掌管,而不是束之高阁,令所有包藏野心的人去垂涎。此刻的武曌,已开始产生了称帝的想法,而她马上要修建的明堂,事实上也是同她未来不久称帝的愿望相配合的,她将为此而努力。

武曌从来就是个说干就干、行动精神很强的女人。她此生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士大夫们的崇尚清谈、坐而论道了。她即刻召集豢养的北门学士们进行磋商。武曌巧妙地跳过了朝中那些奉守儒家精神的朝臣们。她知道她建明堂的想法是决不会在这些朝臣那里得到认可的。建明堂的计划及蓝图很快在北门学士的共同策划下诞生了。那是个宏伟高大、壮丽辉煌的圆形殿堂,那建筑的规模是唐以前任何建筑无法比拟的。而明堂所选择的基址,就在隋炀帝留下的那座气势恢宏的乾元殿。因而毁掉乾元殿,就成了建立明堂的一幕悲壮序曲。

此一工程的总监督,武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此刻正酣睡在她身边的这个躯体伟岸的僧侣薛怀义。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壮烈光荣的工程本身,也是为这个男人而设立的。武曌坚信,唯有这个天性聪明且不受传统思想束缚的男人才堪负此重任。

武曌轻轻地抚弄着薛怀义**的胸膛,她的手慢慢地向下滑去。她觉得她此生能拥有这样一个男人真的很好,其实将这个男人送到她空荡荡的床上也是天意。武曌被她内心的热情与激动驱使,开始发疯地亲吻着薛怀义的身体。她贴靠着他搂抱着他。这时候,薛怀义睁大眼睛醒来。

他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风韵依然的女人。他也搂紧她,并问着她:“什么时候了,怎么还不睡?”武曌俯下身来,对着薛怀义的耳朵极其温柔地说:“想不想做一番大事业?”

“什么?”薛怀义看着武曌,他显得有些惶惑。

“现在机会来了。我要修建明堂,而且我要把这项浩大工程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你。”

“你不是说梦话吧?”

“你真变成傻佛爷了?”

“真的吗?”薛怀义猛地从床上坐起,紧紧抓住武曌**的双肩并奋力摇晃着,“真的吗?你再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

“……是的,我并没有忘记你被他们毒打那件事,我也说过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的话。他们打了你就是打了我,你的血流在身上而我的血是流在心上的。现在我给你复仇的剑,你去奋斗吧,用你全部男人的智慧和力量,去同你恨的那些人较量吧!”

薛怀义满眼是泪,他紧紧地把柔媚的武曌搂在怀里。他拼命亲吻着武曌的头发。他说:“这世间唯有你真正理解我,我会毕生感谢你的。”

薛怀义和他怀中的那个女人都感觉到他们的欲望正在慢慢地强烈起来。他们彼此紧抱着,他们将情感与情欲融汇在一起,他们在那个夜晚又匆匆赶赴那一片云里雾里、天堂般极乐的世界。

几天之后的一个清晨,精神抖擞、跃马扬鞭的薛怀义便率领几千名民工包围了那座隋炀帝留下来的雄伟壮丽的乾元殿。在薛怀义的一声号令之下,几千民工便带着铁镐铁锤攀缘上大殿,开始从屋顶一砖一石地将这座两百多年历史的宫殿拆毁。那个早晨,墙倒房塌的声音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笼罩在洛阳的上空久久不去。那声响在人们的心里造成的是一种无以摆脱的哀婉与怀旧的思念。毕竟那宫殿已矗立在那里二百年了。人们已经习惯它,习惯它的屋檐与房脊,习惯它所代表的皇权与皇室的神圣与高贵。乾元殿毁于一旦,乾元殿变成了废墟,乾元殿已不复存在。而武曌则认为,唯有毁灭,才能带来真正的新生。

薛怀义从此怀着一个男人的真正的阳刚之气,开始奋斗在修建明堂的工地上。他个人的才华与能力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他为此不惜流血流汗,他总是坚守在工地上,所以他总是很累。他到后宫陪伴太后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他不知道这个**很强的老女人是不是会很寂寞。但是工地对于他更重要,工地才是一个男人真正该待的地方。他在此可以喝令三山五岳、调动千军万马。他在此也可以体验到**雄伟的宫殿在他手上被毁掉的悲壮,和更加**雄伟的宫殿在他手上挺立起来的光荣。武曌很快就原谅了这个男人。因为她确实在薛怀义的疲惫中看到了明堂日新月异的壮丽景象。那宏伟的石雕廊柱正一根根地向天空竖起,并直刺进高而苍茫的天空。那是通向天国的永恒的阶梯,而阶梯是那个武士般的薛怀义为她武曌铺就的。每当被火红落日染得迷蒙的黄昏降临,武曌都会向西遥望。她在沉落于火红晚霞的廊柱的暗影里,仿佛看到了薛怀义骑在马上奔驰的英姿。那一刻她非常渴望他。她心里和身体里的欲望都在强烈地燃烧着。她会觉得很热,口很干,呼吸变得粗重。她知道她确确实实想极了。但,那黄昏的景色还是太壮丽了,而薛怀义骑在马上的姿势也太美好了。武曌终于觉悟。她为此宁可牺牲夜晚,牺牲薛怀义。其实她并不知道,在她和薛怀义之间,眼下正酿造的,其实是未来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悲剧。她造就成全了一个男人,同时也就毁灭推开了一个情人。这是武曌所始料不及的。

在黄昏里站得久了,夜便浸了上来。武曌觉出了冷、觉出了无望和无望之后的索然无味。于是只好返回她的寝宫,只好独自一人睡在空荡荡的大床上,像过去那样。她在夜的煎熬中思慕着她的薛怀义,但是她听到远处穿过浓雾传来的,是连夜晚也不停息的砸夯基石的声音。她是在那遥远的朦朦胧胧的声音中朦朦胧胧地睡去的,直到天明。

不久,已在朝廷做上要官的武氏家族继承人武承嗣,终于了悟了姑母真正的心愿。于是为了能更加贴紧姑母,他便开始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地为武曌称帝而活动。武承嗣的目的很明确,他坚信一旦姑母称制,那天下就决不会再姓李而是姓武,而帝位自然要选择武姓的继承人,那么这个继承人就自然是非他武承嗣莫属了,他日后的飞黄腾达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武承嗣为帮助姑母实现夙愿十分卖力。他除了配合武曌暗中发动的那场反击李氏家族的战争,还煞费苦心地串通旧日同僚,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头献给了武曌。

武曌在看到这块白色的石头时,心情非常复杂。她听着跪在她对面的那个献石的人,结结巴巴地向她讲述在洛河南岸发现此石的经过时,觉得真是荒唐极了。她一看便知那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并不是什么上天之物,而那石头上的几个字也是今人的雕刻,尽管反复打磨做旧,那新近刻凿的痕迹还是依稀可辨。

她坐在翠帘的后面。

她沉思着。

她当然马上就意识到了这块石头的价值,知道这是个显得滑稽可笑的阶梯。但她唯有也滑稽可笑地踩上去,才能最终登上帝王的宝座。

武曌别无选择,她宁可相信这块石头是上天的意思,这或许会被天下人取笑,但谁又敢讥笑天命呢?她在翠帘的背后发出春风般的笑声。她当即留下那块石头,将其命名为“宝图”,并将那个发现并奉献“宝图”的小官吏破格提升为游击大将军。

所有的当事者都竭尽表演之才能,将假戏真做。于是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人们真的以为那石头是瑞祥之物了。唯有武曌始终保持清醒。关键是,无论是真是假,有人能想出那八个字,而她能见到那八个字,就是天意。“圣母临人,永昌帝业”,这无疑是对她的启示,而她必得遵从天意,才不辜负了上天的这一番安排。

几天之后,武曌亲下诏书,说她如何如何在洛水得到了这块天赐的宝图,而她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亲拜洛水,并同时在竣工的明堂**祭天,接受群臣的朝贺,以完成她替天行道的神圣使命。

从此,武曌像被捆缚在身上的这块石头坠着,直朝荒唐的井底沉落。最初,她正式在大殿上宣布,以宝图所示,她为自己加封了“圣母神皇”的称号,要朝中百官们从此称她为“陛下”。而“陛下”“神皇”是唯有皇帝才能用的专有名称。可见,她已经伸出手,她试图掀开那张本来就是虚设的翠帘了。她把这当作一种过渡。她既没有想废掉本已形同虚设的睿宗李旦,也没有想要为自己举行登基大典,不过是一个政治家的审慎的试探罢了。她投石问路,可以向前走,也可以向后退,但她并不想给自己留后路的。

此后不久,武曌又下诏将“宝图”改为“天授神图”,把流经洛阳东南的洛水更名为“永昌洛水”,将发现宝图的地点赐名为“圣图泉”,并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将离洛阳最近的嵩山改名为“神岳”。武曌在这一类封号的文字游戏中玩来玩去,其实都不过是为了强化“天授”“神授”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并由此而慢慢接受为天命所驱使的皇太后未来正式登基的现实。她认为这是她最后成为皇帝必须要实行的一种舆论准备的步骤,唯有这样,她才不会失去民心。

此刻的武曌一举手一投足都非常谨慎。其实她此刻想登基称帝的欲望是最强烈的,而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武曌就越是沉得住气。

也许,即或是武曌不过渡,她在事实上执政三十多年之后,就是当即就登上皇位,也是不会失去天下百姓之心的。尽管她在登基的路途上费神缓冲小心过渡,但司马昭之心,也是路人皆知的。特别是当她为自己加封了那个“圣母神皇”并称的尊号之后,就更是深深地刺激了那些唐皇室成员们敏感的神经。他们认为,自高宗死后,武曌勉力撑持国政,只要不改变李氏王朝的大唐国号,她永远待在那扇翠帘后面,他们还是可以忍受的。而如今武曌已是图穷匕首见,尽管一切都显得很得体很温和很不露痕迹,但李唐宗室的成员们还是看出了这个女人正一步一步加紧在向他们大唐的皇位上走。他们凭着对这个武姓女人的了解,深知她一旦坐进那把皇帝的宝座,大唐王朝就肯定不会存在了,于是这些几乎全被贬谪或是流放的皇室遗老遗少们,再不能忍受这个外姓、专权的女人多少年来所强加给他们的种种屈辱了;他们异想天开地决计起兵,做最后的挣扎。他们的决心之大,不惜谱写一曲悲壮的、失败的挽歌。他们从四面八方悄悄集结着,直到束手就擒。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征战,但确实很悲壮。当时李氏皇族尚存的亲王和王公,在武曌发动的多次围剿之后,仅剩下八人及其子孙。他们大都被放任外州做刺史,诸如山西,山东、河北、河南以及陕西和四川。也许因为他们是皇室成员,所以放外任的地点都不太远。他们分布在洛阳的四周,从地图上看,便形成了一个对洛阳的十分紧密的包围圈。也许,这样的一种分布在军事家是一盘胜棋,但可惜这些王孙贵族们毫无兵家常识,也不会利用他们的这种天然的优势。

武曌称帝的紧锣密鼓使这些皇室成员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深信武曌称帝之后,必然大行诛戮,将李氏宗族斩尽杀绝,因此他们已被逼上绝路。前边是断崖,身后则是追杀的武曌。于是王室之间开始频频传递信息,并以曲笔暗示对方立即起兵,否则只能是坐以待毙。

武曌的密探们最初截获的是琅琊王李冲伪造钤有睿宗玺印的文本。那文本上说,如今皇帝已被囚禁,动转不能,而武曌就要下**夺李家之社稷了,快来救我。

武曌依然是面带微笑静听着密探惊恐万状地禀报皇室准备起兵的消息。

这一次她真的一点也不紧张。她缓缓地说,我一直苦于找不到收拾他们的机会,现在他们竟亲自把首级送上门来了。只可惜这群皇室的王孙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怕是连徐敬业那样的气势也没有。他们加起来不过几千人马,我只动用朝廷的五千精兵强将,就足以把他们扫平。

风声走漏之后,琅琊王李冲只得仓促发难。他一向骁勇善战,但同朝廷的军队打还是很艰苦。而不幸的是,这些皇室宗族的亲戚们,平日里眉飞色舞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口吐白沫,而在浴血奋战之时,他们中却没有一个人敢带上援兵前来救助李冲,包括他的父亲越王贞。他们是只会在自家的门楼上摇白旗的。七天之后,李冲被一位路边的农夫用刀砍死。从此李冲的部队节节败退。李冲的起兵实际上已经堵死了其父越王贞的退路,他也只好仓促起兵,反正是一个死。很快,越王贞的部队也全军覆没,贞自杀身亡,他的小儿子李规也在缢杀了母亲之后匆匆自杀。

如此,武曌一举歼灭了企图轻举妄动的王室成员们。她不仅下令斩杀冲与李贞暴乱军队的所有官兵,而且还火速派出几路分队,分别围剿所剩无几的蠢蠢欲动却不敢真正出兵的亲王及王公们,并将他们当地赐死,将其子嗣斩尽杀绝。

武曌对这场剿灭李氏皇室的漂亮仗非常得意,她觉得这实在是他们这群笨蛋撞到她刀口上的一场非常不明智的反扑,这是他们自讨苦吃,自取灭亡,是他们主动为她提供了被消灭干净的机会。不是她主动出击的。她不该受谴责。她为此而感到很欣慰。

武曌知道这是最后的战斗了。

另外两位同此次皇室暴乱毫无牵涉的人,是高宗李治的两个儿子上金和素节。他们因是高宗的亲子,而素节又是萧淑妃所生,所以他们对此次兵变一直小心回避,生怕被牵扯进去,可惜他们想的还是太天真了。对于武曌来说,他们的罪过不在于是不是参与起兵,而是他们姓不姓李,李姓本身对未来的武氏王朝就是罪过,武曌当然不会放过他们。时隔不久,上金与素节就被诬告有谋反企图,并分别由湖北和安徽绑赴洛阳问罪。上金死在途中,素节则在洛阳的监狱里被武曌豢养的酷吏逼杀。自此,高宗李治的八个儿子,就只剩下武曌亲生的庐陵王李显和当今的皇帝李旦了。一个偌大的人丁兴旺的李治家室,骤然间变得冷冷清清。而武曌身边所围拢的,已是越来越多的武姓子嗣了。人们都翘首等待着那个最后的事变。

武曌平叛及肃清唐室的战役打得很快,快到竟没有打乱她原先拜谒洛水的计划。

她如期在一个冬天的灿烂早晨,由一支浩浩荡荡的朝廷队伍陪伴着,前往洛阳南郊的“圣图泉”畔,举行她精心策划而且是梦寐以求的“拜洛授图”大典。

在那一片映着晨曦的洛河南岸,武曌穿着华丽典雅的皇家朝服,缓缓地走下那辆同样是华丽典雅的皇家的车辇。她雍容华贵、仪态万千,她的脸上是岁月掩不住的光辉和明媚。她沐浴着冬日早晨的阳光。她觉得眼前游过的是一团团闪亮的光环。武曌知道这就是希望。她缓缓地跪在了洛水河畔,虔诚地祈祷着。她此生从没有向任何人乞求过,但是她现在还是乞求了。她跪着承认上天比她伟大比她神圣,她只在比她伟大比她神圣的大自然面前跪拜。唯有大自然才能启示她以未来。天空如此碧蓝,而洛水又是如此澄净。武曌觉得她此刻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置身于这伟大圣洁的大自然和这灿烂辉煌的仪式中时,她的灵魂和她的心也变得伟大圣洁、灿烂辉煌了。此刻她是至高无上的。她是主宰一切的。她就是天和地。她就是丛林和流水。她就是白云和飞鸟。她就是王朝和旗帜。她就是那个可以包容自然万物包容整个宇宙的一切。

武曌在无限的沉醉之中离开了洛河。皇家的车队又把她送到刚刚竣工而她也是第一次目睹的那个祭天的明堂。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座壮丽宏伟高耸入云的殿宇,从很遥远的地方就赫然挺拔地映入她的眼帘。她即刻被震动了。她觉得明堂雄伟的风格很像那个薛怀义。武曌小心翼翼地走进那富丽堂皇而又空无一人的神殿。她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心跳声还有长裙拖在大理石地面上那细微的摩擦声。武曌屏住呼吸。她不敢相信这就是她自己的殿宇。她先是沿着殿外的廊柱走了一圈,然后她又走进殿堂。她抬起头,终于在这个大殿的穹顶之上,看到了那只由九条龙柱支撑着的展翅飞翔的金凤。

武曌感慨万千。

她知道这就意味了一切。

她知道那权杖已唾手可得。

而她,此刻已无须再顾虑重重。

后来,武曌终于看到了把这神殿献给她的那个男人,她看到他时心里怀着的是一种热切的渴望。很久了,她想念他。这思恋之情很深很强烈也很温柔。就在那一刻,她很想拥抱他并被他亲吻。但她知道她不能,至少此刻她不能。她抑制住自己强烈的感情,闭上了眼睛。然后她疾步离开薛怀义,在案台前亲笔挥毫,将她的这个明堂命名为“万象神宫”:当她把这四个大字递交给薛怀义的时候,她触到了他的手,并紧紧地捏了一下那粗硬的手。然后,她对着薛怀义显得瘦削的满是胡茬的脸会意地笑了笑。这笑里充满了内容,这是薛怀义熟悉并懂得的笑。武曌想到了夜晚……但她还是费力地把思路拉回到了这个更为神圣的时刻。她开始接受百官的朝贺,然后观看歌舞狂欢。

但,无论武曌怎样在各种朝廷的典礼和仪式中以天子自居,她毕竟还没有正式登基。尽管她正式称帝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但究竟选择一个怎样的方式和说法,还是使武曌颇费心思。于是,那个与武曌同床共枕的男人,便开始挖空心思地为武曌筹谋。万象神宫的成功,使他从白马寺的小小住持,一跃提升为左威卫大将军,正三品官,并被封为梁国公。他还在此任上以新平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亲率二十万大军征讨突厥,得胜凯旋。而在万象神宫落成之后,他又受命于明堂之北,再建一座供奉巨型大佛的“天堂”。薛怀义的平步青云,自然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和才能,但也确实是武曌的苦心栽培,武曌对他岁岁年年的恩爱与提拔,使他觉得他有责任帮助枕边的这个女人实现她登基称帝的愿望和梦想。

从此薛怀义苦思冥想。结果有一天他在佛院里打坐时,他突发奇想,觉得武曌的易世革命,也许能在佛家的经书中找到线索。于是几经搜肠刮肚,薛怀义终于想出了“弥勒转世”的方案。他兴奋已极,并当即跑到了正在重新翻译《大云经》的洛阳高僧法明大师处,在译文中特意加进了转世的弥勒佛为女身,而她就是现今要替代大唐李氏为天子的太后武曌的说法。接下来,这部以武曌为转世弥勒的《大云经》便开始在洛阳及全国各地的寺院中广为宣讲。听者之众,远远超过了历次讲经听众的人数。慢慢地,太后为弥勒转世的说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他们真的相信了那大慈大悲的弥勒佛,就是他们当今的太后。紧接着,便有经过导演经过排练的近万名庶民百姓的代表来宫门前请愿,叩请皇太后早日登基。请愿的队伍排山倒海,请愿的声浪铺天盖地,直压得李唐朝廷喘不过气来。

而后,请求太后登基的请愿书不断,有来自文武百官的,也有来自黎民百姓的,还有来自宗教界以及各国使臣的,如雪片一般。结果,竟形成了一场全国性的请愿活动,气势磅礴,不可阻遏。

这当然得归功于薛怀义。

而在如此轰轰烈烈的请愿活动中,最为那尴尬的,便是那只让名字放在皇位上的睿宗李旦了。但是他并不惶惑。他既然在继承王位的这段时间里,能密切同母亲合作,这一次,他也就能十分明智地选择那个禅让的方式。按照规矩,他接连三次以诏书的形式提出将王位禅让于母后。这一次的这三份诏书都是由李旦亲自起草的。这是他自继位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笔撰写诏书。他词句诚恳,态度明确,语气坚定。他希望母亲能体察民情天意,即刻登上天子的宝座。

其实睿宗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形式而已。他只是能够顺乎潮流罢了。他心里并不很苦。他终于无须再担那个天子的虚名了。

天授元年九月九日。

万里无云,秋高气爽,街上是随风飘舞的落叶,还弥漫着、燃烧着的棕红的色彩。则天门外,是汹涌的人的海洋。

在万众的欢腾中,武曌终于登上则天门。

她激昂着声音和眼泪向万民宣告,大周帝国成立。她就是大周王朝永恒的圣神皇帝。

好像已没有什么可说的。

从此李唐王朝不复存在。

欢呼的声浪席卷而来,武曌已至高无上。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仪式。仪式隆重辉煌,永载史册。

至此,武曌终于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成为中国的第一女人。

武曌高高地站在则天门楼上。

城下是万民欢呼的海洋,而她背后的城墙,则是一片疯狂的血红。慢慢地,在那一片血红之上浮出的,是那个她自造的,巨大无比的,雄伟壮观的,象征着日月当空的“曌”字。

那是她永远的名字。

武曌时年六十二岁。

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上官婉儿(选章)1上官婉儿(选章)6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2左岸,左岸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4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流动青楼 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9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一本打开的书巫和某某先生和英雄舞蹈从这里到永恒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漫随流水(选章)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网住你的梦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左岸,左岸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报纸上的那个熟人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4巫和某某先生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3从这里到永恒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谁让梦想变得低沉巫和某某先生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巫和某某先生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上官婉儿(选章)2上官婉儿(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3从这里到永恒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左岸,左岸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8漫随流水(选章)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9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3巫和某某先生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网住你的梦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1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流动青楼 3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巫和某某先生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3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流动青楼 1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网住你的梦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上官婉儿(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谁让梦想变得低沉谁让梦想变得低沉流动青楼 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左岸,左岸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流动青楼 3流动青楼 3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上官婉儿(选章)1
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上官婉儿(选章)1上官婉儿(选章)6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2左岸,左岸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4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流动青楼 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9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一本打开的书巫和某某先生和英雄舞蹈从这里到永恒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漫随流水(选章)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网住你的梦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左岸,左岸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报纸上的那个熟人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4巫和某某先生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3从这里到永恒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谁让梦想变得低沉巫和某某先生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巫和某某先生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上官婉儿(选章)2上官婉儿(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3从这里到永恒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左岸,左岸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8漫随流水(选章)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9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3巫和某某先生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网住你的梦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1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流动青楼 3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巫和某某先生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3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流动青楼 1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网住你的梦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上官婉儿(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谁让梦想变得低沉谁让梦想变得低沉流动青楼 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左岸,左岸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流动青楼 3流动青楼 3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上官婉儿(选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