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选章)1

在暗夜中,她看到了一片迷蒙的红色。她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血。是血的颜色在她的家中弥漫着。点点滴滴地飘洒着。落到了她的身上脸上。那么温暖的,带着咸腥的甜丝丝的味道。那时候地还在襁褓中。不知道亲人的血意味了什么,更不懂人类的冷酷和凶残。她太小了。那个小小的可爱的宝贝的婴儿。她的圆润的脸颊和樱桃一般新鲜的柔软嘴唇所交织着的,是一首新生的赞歌。一个色彩缤纷的如气泡一般的对生命的憧憬。

小小的婉儿。

当朝重臣西台侍郎上官仪家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女公子。

嚅动着美丽嘴唇的婉儿哪里会知道她的贵为公卿的家门的显赫,更不曾了悟那沦为阶下之囚的未来的惨淡。如此的跌宕。从崖顶落到谷底。全是命运的安排。是命运的捉弄。她正在被那命运的黑手抓起。这也是依然笑着的,笑出咯咯响声的,并且摇动着两只胖胖的小手的婉儿所不知道的。

这是前奏。序曲后便会拉开这个女人一生的大幕。在公元664年的那个苍茫的寒冬。先是武圣经历了血雨腥风终于爬上了皇后的宝座,集后宫万千宠爱于一身。又先后为李唐皇室生下了李弘、李贤、李显、李旦这四个英姿勃勃的皇子和美貌酷似母亲的太平公主。在皇室的欢乐中,唯一的不足是那个当朝的皇帝高宗李治日夜被他的痛风病折磨着。他的身体正在一天天地羸弱,而他的精神也正在一天天地委顿。于是病重的皇帝力不从心,远离朝政。而朝中不能一天没有天子,于是拥有天子风范的皇后便只能无奈地以女人之身顶上去,垂帘执掌国家的大事。在那个时代,武皇后当然是爱着皇帝的,唯其爱,才不能容忍自己的男人去宠爱别的女人。而正当时的后宫中,在武皇后的淫威下,皇帝几乎就没有嫔妃了。所余不多的能接近圣上的女人,似乎除了武曌,就只有她的外甥女魏国夫人那样的女孩子了。魏国夫人年轻貌美,国色天香,一副愁肠百结的样子。她对他这个终日滞于寝宫的体弱多病的皇帝姨父可能本来并无爱意,但偏偏这个可怜的圣上在病榻之上慢慢觉出了无聊和寂寞,希望枕边能有个和他说话的女人。而皇后每日代他上朝与百官周旋,政事的繁忙使他们越来越疏远。于是,在后宫中得以常常相见的姨夫和外甥女自然就走到了一起。那是武皇后为他们留下的缝隙。那时候武皇后将国家掌管得欣欣向荣,她正沉醉于政治的胜利所带给她的成就感中。她想,有她在朝堂,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安心养病了。但是她想不到,那个一向脆弱的圣上竟然大着胆子同她的外甥女卿卿我我,耳鬂厮磨,以至于他竟然许诺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孩子做皇后的未来。后宫所发生的这畸形的**之恋,一开始是任何人都没有准备的,没有准备便没有提防,而爱的滋生常常就发生于这种没有准备和提防之间。

这当然是危险的。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武皇后被她最爱的两个亲人之间的这一段让她措手不及的爱情所袭击。

武曌怒火中烧。怎么会这样。面对如此令人伤痛的尴尬,武曌再一次觉出了她在感情世界中的无望和失败。于是大权在握且一向达观的武皇后,竟也开始召方士入禁逐魔驱邪,以泄她心头之愤。而将巫术带进后宫是违反朝廷严禁蛊祝的法则的。而当年为了爬上皇后的宝座,武曌就是以蛊祝厌胜的罪名将王皇后、萧淑妃囚禁并杖刑而死的。在那个后宫的时代,巫术是所有绝望女人的救命稻草。当她们无望,当她们痛苦愤怒,她们似乎就只能乞求那些巫言咒语来帮助她们摆脱内心的那一份深深的情感的恐惧。所以之于后宫的女人,巫术是灵丹妙药。而与王皇后、萧淑妃不同的是,武曌在厌胜的同时,还有着一种更为疯狂的复仇心理。不单单是心理,而且是行动。她是何等女人。她怎么能坐以待毙,眼看着魏国夫人一步步取代她在龙床上的位置。她更不能忍受的,是她的亲人她最爱的人对她的背叛。不单单是李治,是魏国夫人,就是她的亲儿子亲孙子,如若他忤逆了她背叛了她,她都会不顾一切毫不犹豫地将他们置于死地。这是被后来岁月所证明了的。更何况一个魏国夫人。

于是,在高宗李治和魏国夫人的缠绵不已、刻骨铭心、不知身后是凶险的时刻,看上去超然大度、不拘小节的武皇后便成功地策划和导演了一幕家宴中鸩杀情敌的惨剧。那个从此踏上不归路的女人,自然就是年轻貌美甚至已不把姨妈放在眼中的魏国夫人。仅仅是一杯家人团聚的美酒,就让有恃无恐的魏国夫人转瞬之间七窍出血,魂归了西天,让那个年轻的皇后的梦想破碎成虚妄的碎片。

高宗李治的痛不欲生可想而知。想不到他在病中的最后的一点爱也被皇后抢走了。他对这个飞扬跋扈、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的老婆简直是恨之入骨,不共戴天。于是他抱着病弱之躯,强忍着身心的疼痛,即刻行使他天子的权力,以厌胜的罪名向武曌发起了讨伐。他要废了这个无法无天的皇后。他要让这血债累累的女人滚出皇宫。他要用皇后的血,去祭那个可怜可爱的无辜少女。他要让武曌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大唐的天子、后宫的主宰。

其实,这原本是很纯粹的皇帝与皇后之间的个人恩怨,感情纠葛,但夫妻之间的事情一经纳入皇室,就不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朝廷整个天下的事情了。于是,李治在盛怒之中召来的第一个人,就是朝廷中专门执掌文墨的西台侍郎上官仪。硬是把一个才华横溢的今后可能会大有作为的臣相,无端地卷入到了一场后宫男女的争风吃醋中。

这位赫赫有文名的上官仪就是我们那个小小的襁褓中的婉儿的祖父。一个朝廷的命官。一位将五言诗写得绮错婉媚、独成“上官体”的诗人。那时候他正在做官的路上一路青云。太宗时便累迁于秘书郎,及至高宗在位,又将这个辞采风流的上官仪累迁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可谓身居扼要,举足轻重。不单单是高宗器重他,就是皇后武曌也把他当作自己无比信任依赖的心腹。就是如此的一个上官仪,又招谁惹谁了?也许他全部的过错,就是太优秀太杰出,太被皇帝皇后所看重了。皇帝在愤怒的第一时刻召见他,是因为对他的信赖;而皇后在第一时间打击他,是因为他对她的背叛。而皇后平生最恨的,就是那些背叛了她的人。

高宗歇斯底里,只想复仇。上官仪匆匆赶来时,见圣上正满脸怒气地在大殿里踱来踱去地等他。皇上脸色严厉,嘴唇铁青,往日的温和荡然无存。一见到上官仪,劈头便说,快给朕拟一份诏书。皇后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做皇后?朕要废了她。

高宗的慷慨激昂令上官仪周身冒汗。做了多年的朝臣,且耳闻目睹了朝中变迁,以他的经验和颖悟,他深知皇上是根本无法与皇后抗衡的。于是他只能是坦诚劝诫皇上,这种废后的举动事关重大,不是气头上说说就可以做到的。而高宗就更是决心已定,说朕已经忍无可忍了。朕就是要废她。废她为庶人。你就赶快起草诏书吧,这是朕的命令。

于是上官仪拿起笔,他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被挤在夹缝中,找不到自己脱身的计策。实际上,上官仪已经意识到自己大难临头了。他没有把握这个懦弱的李治凭着一时的意气就能把武曌废掉,而一旦废后失败,那么第一个遭到杀身之祸的,就一定是他这个起草废后令的上官仪。然而君令不能违。而君君臣臣,又是上官仪为官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于是上官仪只能拿起笔,在诏纸上写下了: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没想到这几个字墨迹未干,武曌便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卷起了一股令人胆寒的阴风。她抓起废后的诏书就一步步逼近李治。她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要废掉我?你到底要干什么?十几年来我为你生儿育女;你生病期间,又是我早起晚归为你打理朝政。我有什么地方得罪你了?我又怎样使天下失望了,以至于非要把我赶出皇宫才可以顺人心?你究竟是怎么啦?如果你真的这么恨我,那么就拿着这诏书到朝廷上去宣读吧。现在我的生死就握在你的手中,我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生死也握在你的手中。如果你忍心,就把我们母子六人赶出这后宫吧。去呀,去宣读这废后的诏书呀……

这时候的李治已经周身颤抖。他退着,说不,这不是朕的意思。

不是圣上的意思?那么是谁?

是……是他……高宗李治竟然指着垂立于一旁的上官仪。

是他想废我?

是他,是他叫朕这样做的。

懦弱无能的李治,终于不敢承担废后的罪名,将所有的罪责,和盘推给了上官仪。

这时候满心恐惧的武曌才顾得上去看站在大殿另一侧的那个镇定自若的上官仪。那么是你了?是你要废我?你不是刚刚经我批准才升任西台侍郎的吗?我记得我一直信任你,真是人心难测,那么告诉我这是你的意思吗?

此时的上官仪早已面无惧色。事实上自从皇后走进大殿自从皇上胆战心惊,上官仪就已经看到了他的结局。对皇上把罪名扣在他的头上,上官仪一点也不吃惊。他觉得面对这样一个毫无骨气更谈不上气节的男人,他已无须为自己辩解什么了。这场废后的风波,不过是当权的男人和当权的女人之间的一场角逐的游戏罢了。但可惜的是,他被无端卷携了进去。游戏终会结束,而他已必死无疑。上官仪其实并不怕死。在这个充满了血腥的朝廷上,死人的事他已经司空见惯。他只是有些心疼自己的学问和才华,他本来是可以利用它们报效国家的。他还留恋自己的家庭。他为将与那个刚刚出生的美丽的小孙女上官婉儿做永远的告别而特别难过。他是那么疼爱她。她是他的掌上明珠,他想看着她怎样在他们这书香门第一天天成长为一个才华超众的娉婷少女。他刚刚才感受到婉儿所带给他的天伦之乐。他原以为他的晚年生活会是无比温暖欢乐的,但是,这一切都只能是遗憾了。他必得要替这样的一位天子承担罪名,尽管不值得,但他只能视死如归。

于是上官仪直面武曌,他说是的,诏书是我写的。说过之后,他便大义凛然走出大殿,回他自己的家中等待慷慨就义。

上官仪的刚烈使武曌无比愤恨。她先是将手中的诏书撕得粉碎,然后对着上官仪的背影恨恨地说,好吧,既然你愿意当这个替罪羊,那就去死吧。

其实武曌心里也非常清楚上官仪是无辜的。但是必得要有一个人来成为皇上脚下的台阶。李治尽管唯唯诺诺但他毕竟是皇帝。皇帝当然是有权决定她的生死存亡的。于是武曌走过去温柔地抱住了那个依然在颤抖的李治。她让他坐下,把他的头轻轻搂在她的胸前。她想她再不能触犯他、激怒他了。于是她哭了,她说我知道那不是圣上的意思。圣上怎么会忍心把我和孩子们赶走呢?一切都会过去。掀过这一页吧。我们彼此都不要记恨。是有人要存心离间我们,我们怎么能陷入这些图谋不轨的奸佞小人的圈套呢?我们曾经那么相爱,我们又一同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多少年来,谁也不曾拆散我们,今天也不会。圣上,我们会重新开始的。你说呢?

于是这一场权力和生死的较量,就在这一番眼泪抽泣和缱绻柔情中以平局告终。

从此高宗李治沉默。因为他终于看清了他在武曌面前的劣势。于是他不再抗争。他知道命是不可以争的。

几天之后,上官仪果然以与被幽禁的已废太子忠共谋造反获罪。理由是,上官仪在忠还是陈王时期曾任过陈王府的咨仪参军,忠被废为庶人之后,上官仪自然同忠一样对武皇后是心怀不满的。上官仪当然清楚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坦然面对屠刀,面对上官一族满门抄斩的终局。他便是因坦然而名垂千古。在他身后的几十年里,他并不知他最疼爱的那个孙女婉儿曾经是怎样权秉朝政,怎样地成为皇帝的嫔妃。那都是他身后的事了,所以他无从为婉儿骄傲,也无从为她的诸多失节而羞辱。

在上官一族的诛杀中,只留下不满一岁的婉儿和她的母亲被赶进掖庭宫充为宫婢。

便是在家族的灭顶之灾中,婉儿被不断飘洒在她身上脸上的那无数的血滴吵醒了。她不知道那纷纷坠落的红色的水珠是什么。那是她从没有见过的,她为此而欢欣鼓舞。她伸出两只胖胖的小手,奋力在空中抓着。她想抓住那红色,那血滴,和那些在杀戮中正在失落的生命。还有响声,撕裂着的喊叫,疼痛还有哭泣。绝望的、求救的,也还有斥责有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还有,在愤怒中的沉默。那种沉默的力量。

上官仪当然不会向这个污浊的人世求和。他或许觉得死才是最干净,最无憾,甚至是最快乐的选择。至少,他今后再不必为皇后那样残暴的女人服务了。他知道,大唐自落入懦弱的李治的手中,就已经意味了大唐的衰落。他身为李唐的臣相而又不能为李唐效力,那他又算是什么李唐的朝臣呢?所以他宁愿去死,无悔无怨,就去殉了那个对他无比欣赏的唐太宗李世民吧。他还知道,那个专权的武曌本意上是不愿他死的。她也欣赏他并需要他为她的王朝掌管制命。真正把他送进死牢的,是那个高宗,是皇帝对皇后的深层的反感和恐惧。一个男人,一个万人之上的男人因害怕一个女人这么轻易地就出卖了另一个男人,出卖了他身为天子的尊严、人格和良心。那么他上官仪还有什么好留恋的,他再也不愿看到朝廷和皇室的道德沦丧了。只是,上官仪所不忍的,他的正义正直竟要招致株连九族。武皇后不仅要他死,还要他的亲人他的幕僚们也和他一道死。这才是上官仪最最伤痛最最自责的,他可以死,而那些亲人有什么错?然而朝廷连坐的法则是不可更改的。连坐或者诛杀九族的意思就是,尽杀之。一个不留。以绝其归望。如若对罪者一族不斩尽杀绝,一旦有人漏网,将诛杀亲人的仇恨铭刻在心,有朝一日,反攻复仇,那不是在给自己制造危机吗?所以朝廷的法则冷酷。所以必得杀了上官全家,杀了他的儿子上官庭之,不能留下他的根,不能留得青山在。

庭之便也无悔无怨。他生于官宦之家,自然从小懂得这家中与朝廷之间的规则。他因父亲而荣,当然也必得随父亲而枯,这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好说的,他只是不忍告别年轻的爱妻郑氏,更舍不得那个刚刚出生的眼珠一样宝贵的女儿婉儿。他临行前抱起过他的宝贝。他把婉儿紧紧地抱在怀中,流着泪亲吻着她甜丝丝的脸蛋儿,他想他从此再也见不到她了。那时候婉儿正在安睡。她还没有被家中疯狂的杀戮所吵醒。她也没看见她父亲那异常绝望伤痛的神情,感觉不到她的小手是怎样被她的父亲放在嘴唇上亲吻着。她不能理解一个死之将至的男人同他最爱的女儿诀别时的那一份绝望的心情。她睡着,偶尔会笑,不知道一会儿会有血光照亮她的梦境。上官庭之最后将他的妻女紧紧搂在胸前。他不忍离开她们,他不想孤独上路,他甚至还想过,与其让妻子女儿配进掖庭,充为宫婢,受人间女人最重的惩罚和无尽的苦难,还不如他们一家三口一道死,死在一起,一起到天国的什么地方相聚,过他们平平安安的家庭生活。但是,朝廷的卫兵们容不得庭之再想什么,这个年轻公子的头颅就在鲜血的喷涌中落地。那是种怎样的惨烈。在亲人的身边,婉儿便是沐浴着这亲人的满腔热血,开始了她人生旅程的。

然后便是被母亲紧紧地抱着,被赶进了那后宫阴暗的永巷。那个专门关押宫婢的牢房一样的掖庭。那永远的不见天日,永远的苦海无边。

在那漫天飞舞的血滴中,又有了郑氏那咸涩的眼泪汇了进来,也掉在婉儿的身上脸上,透明的,就稀释了她身上脸上的那些亲人的血。婉儿依然不懂,那一滴一滴从母亲眼睛里坠落下来的水珠是什么。她不懂什么是眼泪,为什么会有眼泪。她依然是伸出她的小手,又去抓那一滴滴透明的东西。她玩着笑着,在母亲不停坠落的眼泪中发出咯咯的笑声。她什么也不懂,不懂灾难,不懂失去亲人的苦痛,更不懂得仇恨。那么小的婉儿,被裹在温暖的襁褓中。只是突然地,那迷雾一般的红色不见了,接下来,是黑暗。

这就是永巷。

而永巷是什么,从此漫漫的黑暗是什么,还是婉儿所不懂的。她只是觉得慢慢地困了,她闭上眼睛,觉得她被摇晃着,在一个温柔的摇篮中。她也是后来才知道那是在母亲的怀抱中。她被母亲抱着。天上是夜空中闪亮的星星。她没有心情。因为她不懂。她只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所以她并不怕黑暗,也不怕长夜。那漫漫的无尽无休的永巷。一个一个阴暗潮湿的木头房子。紧连着。木格里一张一张向外张望的女人的脸。那么凄惨的苍白的而又是美丽的。看着,这满身血污被赶进掖庭的郑氏母女。她们或者同情或者冷漠,或者幸灾乐祸,嘴角上挂着得意的邪恶。这些被长久压抑的宫婢们早已没有了人的心肠,她们恨不能天下女人都像她们一样,受这永无尽头的永巷之罪。

然后咣当一声,婉儿和母亲被关在了一个阴暗潮湿、密不透风的小房子里。从此这就是婉儿的家。从此婉儿就在这里长大。然而婉儿并不觉得这里冷酷。她以为她天生就是这窄小木屋的女儿,她就应当是在这永巷中度过童年、少年,终其一生的。她毫无障碍地就接受了她的命运,她甚至很欢乐,很幸福,有母亲和她在一起,她觉得她是天下最幸运的女孩。她除了永巷上空那一条遥远的蓝天,和夜晚的星空,和永巷中宫婢以及去势的宦官们的脸之外,什么也没有见到过;更不像她贵族出身的母亲那样,婚前婚后都享受过官宦之家的富足安乐,享受过男人的爱和抚摸。所以婉儿快乐。因为她没有经历过生存的跌宕,也没有对往事的记忆。她就是掖庭的女儿,就是宫婢,就在最底层。她唯一不曾忘记的,是她生命的最初时刻的那红色。迷蒙一片地,就永远储存在了婉儿的意识中。笼罩着。毕生。直到日后她真的经历了那一切,才真正懂了什么是血。

当红色消褪为掖庭宫的漫漫长夜,上官仪的时代便结束了。而上官仪的结束也就是高宗李治的结束,从此他自愿放弃,将权杖拱手交给武曌。于是史书对此无比感慨,不禁血泪盈襟地说,嗟!及仪见诛,则政归房帏,天子拱手矣!

那是少年英雄的梦想。

那是武三思想都不敢想的。

在轧轧的牛车中。如此漫长的旅程。几十天的风风雨雨,几十天的长途跋涉。牛车中的那个少年武三思已经精疲力竭。直到临近都城,牛车才换上马车,而且是有着皇室徽章的那种豪华的马车。这真是武三思想都不敢想,而又是亲身经历的。远方那壮丽辉煌的龙门由远而近。那是怎样地气象万千。三思尽管一路颠簸,疲惫不堪,但他还是被皇城的气势震慑了。他异常兴奋,简直不敢相信从此就要生活在这样的都城里了。那是天壤之别。是同他记事以来就没有离开过的穷乡僻壤的龙州所不能比的。沧海桑田竟只在姑母武皇后的三言两语之间。这世间的事真是太神奇了。武三思,这个和父亲武元庆一道被贬放外任的孩子,真的不敢相信他又回来了,回到了这个他曾经昼思夜想的地方。

武三思睁大眼睛,从皇室的车辇中探出头来。他左右观望着,这洛阳街市中繁荣兴旺的一切。他之所以全神贯注,其实并不是因为街市中的热闹,而是他在体验着一种终于回来了的兴奋和喜悦,那是种复仇的快意,他想,这里将是我的舞台,自古英雄出少年。

三思虽然年少,但却清楚地知道他所以这样那样的一切。他的童年是在悲哀不幸中度过的,仅仅是因为他的父亲武元庆是当朝皇后武曌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一家,原本凭着祖父武士彟同唐太宗李世民的交情,一直非常富有地住在四川广元。但自从姑母武曌被选进后宫,广元的武家就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于是武元庆自然就膨胀了起来,以妹妹的贵为才人,而在乡里横行霸道。待到武才人在皇帝的更迭中,几经转折,终于成为了当朝皇帝李治的爱妃以至最终攀上皇后的宝座,元庆、元爽兄弟也自然就顺理成章地携家眷赴京城,来到中原的洛阳做起了国舅和京城的小官。

这本来无可厚非。如果元庆、元爽是飞黄腾达的武皇后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或许武三思这类侄儿辈的公子们,也就能像皇后的亲姐姐贺兰氏的儿子贺兰敏之那样,自由出入皇宫,成为洛阳城中的纨绔子弟,裘皮宝马,尽享风流了。只是元庆家门不幸。其实那也是武元庆咎由自取。天性的以强凌弱使他在妹妹于后宫的永巷苦熬的日子里,对武士彟孤苦的遗孀杨氏极尽欺凌之事。害得杨氏在十多年的艰难岁月中,始终在泪水和骂声中度日。那是怎样刻骨的伤痛。杨氏虽出身名门,却因丈夫过早辞世而在庞大的妻妾成群的家族中处于劣势。女儿虽然进宫,却又始终抑郁不得志,甚至沦为奴婢。加之杨氏与武士彟所生,皆为女儿,身边没有一个七尺男儿支撑着,杨氏这样的女人的苦就可想而知了。偏偏武曌注定要苦熬十几年才能戴上皇后的凤冠霞帔。那么这十几年间,无依无靠的杨氏就自然只能独自一人受着族人的欺侮。首当其冲者,就是元庆、元爽兄弟。他们目光短浅,怙恶不悛,根本就想不到他们一直在后宫艰难挣扎又绝不放弃的小妹妹能有扬眉吐气的这一天。于是铸成人生之大错。

然而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今非昔比,斗转星移。

杨氏生存在世,最大的幸运就是她生下了一个伟大的女儿。

武曌终于获得了她想要的一切。她一步一个血印地坚忍地向上爬着,以美丽和青春做着掷地有声的人生赌注。武皇后的大权在握终于使武家光宗耀祖。当然首先是杨氏来到后宫,紧接着,武家所有的亲属们便纷纷离开广元,如蝗虫般拥进了都城。他们这些京城中的乡下人蝇营狗苟。出身的微贱并不能阻挡他们外戚崛起的欲望。没有多久,这帮武姓男女就开始在朝野飞扬跋扈了起来,那不断升迁的势头简直锐不可当。

武氏一族的封官晋爵完全是为了与贵为皇后的武曌的身份相匹配。武曌对她的这些宗族亲戚特别是对从小就欺侮她的两个哥哥元庆和元爽其实没有任何好感。但由于长久离家,对他们所知甚少,便也就无所谓爱恨了。她只是觉得她一个人在前面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打下江山,而他们轻而易举地便能搭上她的船荣华富贵,不大公平。但也没有别的选择。她的身后必得有一个庞大的家族集团。她必得把他们当作这家族势力的一重砝码,让他们当上朝廷的命官以撑持她背后的那个也许是虚幻的背景。而最终置元庆、元爽于死地的,其实还是那个在十几年终日以泪洗面的生活中受尽**的杨氏夫人。

杨氏夫人怎么能容得她的敌人与她一道同享富贵。何况,让她的仇人和她一样享受这皇室之荣的就是自己的女儿。杨氏坚信,女儿可以让他们贵,也可以让他们穷。杨氏还坚信,她是能够左右她的女儿的,哪怕她已经坐在了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上。

于是杨氏做了恶人。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要女儿想一想,她们的那些作恶多端的穷亲戚该不该享受今天的荣耀?

于是武曌想。武曌在想了很多天之后,才终于向皇上递上了那一份奏折,恳请皇上对她的亲属削官降爵。那时的元庆已官至宗正少卿,元爽也已升任少府少监。但皇后的一纸奏书,便将她的这两个兄弟赶出了京都。元庆被贬至龙州任刺史,而元爽则贬至濠州又转至遥远的振州。于是这两个劣迹斑斑的兄弟自食恶果。他们还来不及在他们显赫的位子上得意忘形,就被逼上了贬迁的路程。结果元庆刚刚抵达龙州,就因抑郁愁闷而一命呜呼,将武三思们丢在了那个偏僻荒远的地方;元爽也在流配振州之后,悲愤而死,让他的家眷们无辜地在岭南的瘴湿之地苦熬。

武后的此一番以武氏族人的性命为代价的举动,无疑引起了朝廷百官的一片哗然。不知情者,对武皇后为抑制外戚势力的扩张所采取的这一大义灭亲的举动无比钦佩,肃然起敬。毕竟外戚擅权,是自有朝堂以来历代皇室的通病。更何况眼下掌管朝政实权的国舅长孙无忌,就是典型的外戚专权。所以历代王朝都会把限制外戚势力作为一个规则,但又朝朝代代都不能改变这一外戚显贵的状况。皇帝宠爱的女人,就一定是兄弟姊妹皆列土。而如武曌般,积极主动请求削弱自己族兄们官爵的,几乎历代少有。于是,一场家族内部的是非之争,竟然被升格为新皇后激浊扬清的清明之举。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武皇后以退为进的这一招实在是非常高明,她不仅以抑制外戚势力的举动向同是外戚的长孙无忌宣战,同时也铲除了她母亲深恶痛绝的仇人。可谓一石二鸟。

这便是武三思那位充满了智慧的姑母。她从那时起,甚至更早,就学会了这种一箭双雕,一石几鸟。这在后来,就成为了武曌治家治国的法宝。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她都会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处理,去制衡。当然后来,她把这样的权术玩得越来越娴熟,也越来越阴险。她深知,唯有如此才能堪称一位真正的政治家。也便是这样,年幼的武三思才被因皇后的大义灭亲而遭受厄运的父亲所牵连。他的童年,是在那不见天日的深山老林里度过的。

于是,在武三思幼小的心灵里,从小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恨这个权倾天下的姑母。他想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亲戚。他恨这个女人无所不用其极。恨她贬谪了他的父亲还不够,还要把他们这些无辜的孩子囚禁在这荒凉遥远的地方。他和这个做了皇后的女人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永远不能原谅这个歹毒的女人。他发誓有朝一日他如果能够见到她并且接近她,他想他是决不会放过她的。他要杀了她。他要用这个女人的血祭他可怜父亲的亡灵。他目睹了父亲在郁闷中的悲惨的死。他觉得他的父亲实在是太可怜了,他要为他的父亲报仇。

然而就在这个少年武三思的满腔仇恨中,也还夹杂着某种莫名其妙的期待。他隐忍着,并坚信某一天,他的这个冷酷的姑母一定会把他接回京城。他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这种预感。大概便是他和他的姑母到底血脉相通吧。于是他等待。这一天。他知道能帮他实现返京梦想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恨得发疯的这个女人。

皇家的马车终于停靠在了那扇紫红色的大门前。在此之前,武三思似乎已经体验到了那种衣锦还乡、扬眉吐气的感觉。他说不出自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总之一切太复杂了。首先是恨,是复仇的愿望,而其间又似乎还有朦朦胧胧的爱或者感动。

在京城的一个简朴的府第中,武三思见到了他阔别多年的堂兄武承嗣。承嗣也是刚刚从岭南的瘴湿之地返回,风尘仆仆的两兄弟见面后几乎没有什么话。他们分别多年,又偏隅一方,所以他们差不多不认识。

他们被幽于这个清冷的院落中休养生息,并被换上了十分体面的朝服。他们只知道暂时幽禁于此,是为了等待皇后的接见。三思和承嗣见面之后才知道他们的父亲都已经死了。是父亲的死提醒了他们依然身处险境。尽管他们回到了京城,难道就不会是皇后要将他们斩尽杀绝吗?他们这样想着就更是心怀惴惴,不知道此番返京是祸是福,更不知他们会不会被皇后派来的刺客所刺杀。

这种疑虑重重、生死未卜的感觉使他们在等待着觐见皇后的第一个时辰都心有余悸。他们的这种惊恐和担忧完全是建立在对皇后的最基本的认识上,那就是他们的父亲都死于皇后的那一纸奏文。为此他们坐卧不宁,夜不成寐。再这样一天一天地等下去,他们就要崩溃了。然而他们就是这样在极度的恐慌中等待着,煎熬着。那种一天长于百年的感觉。他们想,与其在这里惶惶不可终日地等死,还真不如回到岭南或遥远的深山,在那里,至少不会受到心灵的如此折磨和摧残。

事实上真正的局面远没有武氏兄弟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他们知道皇后是真想把他们接回朝廷,留下武姓的根,也许就不会终日惶惶如惊弓之鸟了。在此之前,武后的所有兄弟都已经死尽,就是被她赐予武姓,指定为武氏家族唯一继承人的外甥贺兰敏之也因忤逆了她,而被她杀死。其实这就是皇后为什么要把少小就离开京城的武承嗣和武三思匆匆接回宫中的原因。这两个在遥远的流放之地长大的翩翩少年,事实上已经是武氏仅有的男性子嗣了,而贵为国戚、声名显赫的武姓又不能一天无胄。是不是该把承嗣和三思接回来?这也是皇后几经筹谋之后决定的。就像当年是不是将他们的父亲元庆、元爽赶出京都,也是武皇后在沉默了很久之后才痛下决心的。她当然知道这两个从小受尽磨难的男孩子会恨她,甚至还怀抱着为他们的父亲报仇的愿望,但是她同样知道,她能够制服他们,而且易如反掌。她会让他们从此乖乖地臣服于她,并会死心塌地地为她做武姓继承人的。

而两兄弟不知道姑母的这一片苦心。他们日复一日地在惶恐不安中等待着。这种幽于别所中的等待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熬鹰。在凶猛的鹰隼没有被驯服之前,猎人便通常要用黑布蒙上它们的眼睛。让它们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遮住眼睛的黑布使它们永远处在黑暗中,永远是不尽的长夜。这样旷日持久,直到有一天它们俯首听命。不会再逃跑,也不会再伤及它们的主人。它们会心甘情愿且竭尽全力地为它们的主人服务。它们会被放飞,把它们鹰隼的凶猛全部用于主人所要猎取的那个目标。而三思、承嗣就是武皇后手中的这样两只生气勃勃的小鹰。

如此,这两只武姓的鹰隼就在这忐忑不安的幽禁中被熬了出来。待到觐见姑母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他们即或是没有完全地被驯服也肯定已经是英雄气短了。更泯灭了那种复仇的愿望。这一回他们是真的要进后宫了。他们是偏僻地区的平民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真的皇宫是什么样。所以,想象中巍峨壮观的皇宫使他们望而生畏。他们手脚冰凉,周身颤抖,他们是战战兢兢走进皇后政务殿的休息室的。他们哆哆嗦嗦地伫立在门边,几乎没有了思维,更不会想到他们死于忧忿的父亲们了。

他们跪在地上叩见姑母。他们不敢抬头,只看见眼前是那由一串串玉石连缀起来的珠帘。他们知道在那珠帘的背后就一定是他们的姑母了。但是他们不记得她了,他们只在民间听到过关于这个女人的绝顶美丽的传说。他们趴在地上,将头撞在石板地上,叩出胆战心惊的响声。依然是生死未卜,他们的心仿佛要跳出胸口。他们不知道下一个时辰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就在这翠帘之下,会不会就有飞刀砍来,将他们的头颅永远地留在这气势恢宏的政务大殿。

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8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上官婉儿(选章)3上官婉儿(选章)7流动青楼 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上官婉儿(选章)7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报纸上的那个熟人上官婉儿(选章)6上官婉儿(选章)3流动青楼 1无调性短歌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谁让梦想变得低沉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8一本打开的书电影故事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3巫和某某先生网住你的梦左岸,左岸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戴着镣铐的舞蹈上官婉儿(选章)7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一本打开的书流动青楼 4谁让梦想变得低沉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上官婉儿(选章)7上官婉儿(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流动青楼 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流动青楼 1无调性短歌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9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3谁让梦想变得低沉上官婉儿(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漫随流水(选章)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流动青楼 1上官婉儿(选章)7和英雄舞蹈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报纸上的那个熟人流动青楼 5上官婉儿(选章)7戴着镣铐的舞蹈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9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9漫随流水(选章)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流动青楼 4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3流动青楼 3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流动青楼 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电影故事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8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9网住你的梦上官婉儿(选章)7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流动青楼 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流动青楼 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2
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8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上官婉儿(选章)3上官婉儿(选章)7流动青楼 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上官婉儿(选章)7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报纸上的那个熟人上官婉儿(选章)6上官婉儿(选章)3流动青楼 1无调性短歌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谁让梦想变得低沉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8一本打开的书电影故事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上官婉儿(选章)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3巫和某某先生网住你的梦左岸,左岸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戴着镣铐的舞蹈上官婉儿(选章)7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一本打开的书流动青楼 4谁让梦想变得低沉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7上官婉儿(选章)7上官婉儿(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流动青楼 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流动青楼 1无调性短歌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9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3谁让梦想变得低沉上官婉儿(选章)2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漫随流水(选章)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流动青楼 1上官婉儿(选章)7和英雄舞蹈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2报纸上的那个熟人流动青楼 5上官婉儿(选章)7戴着镣铐的舞蹈漫随流水(选章)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9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9漫随流水(选章)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流动青楼 4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3流动青楼 3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流动青楼 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7电影故事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8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5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9网住你的梦上官婉儿(选章)7流动青楼 4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5流动青楼 3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4流动青楼 5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6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10我们家族的女人(选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