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四章 周康王姬钊



在位起讫:公元前1021—前996年。

生卒年:公元前1036—前996年。

出生地:镐京王宫。

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沣河东)。

年号:周康王元年(辛酉,前1020)。

———————————————————————————————————————

周康王姬钊,姓姬,名钊,号康王。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第三任王。姬钊的祖父是周武王姬发,父亲是周成王姬诵。

姬钊于周成王七年(乙巳,前1036)出生在镐京王宫。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周成王开始亲政,他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021年夏天,他的父亲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得了急病,一夜间便去世了,遗命传位于太子姬钊,姬钊即位后,号康王,立房氏为元妃。以辛酉年(前1020)为周康王元年。

康王元年正月,姬钊任命冢宰(又称太宰,为六卿之首)召康公总揽朝政,统领百官。在召康公的建议下,姬钊在丰京王宫(在今陕西长安县西沣河西岸客省庄一带)召开全国诸侯大会,各诸侯国国君都带着贡品和祭礼陆续来到丰京,朝见新王。

在这次诸侯大会上,周康王姬钊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颂扬了先王的丰功伟绩,他说:“先祖是奉上天之命而灭掉殷商,继而统治天下。先王在世时,诸君对先王忠心耿耿,无不服从。我希望各位诸侯也能向服从先王那样服从于我,不要因为我年轻就藐视我。否则,我会象先祖灭掉商汤那样,毫不客气地灭掉反叛我的诸侯!”这次大会和康王在会上的讲话,后来被史官记录下来,称作“康王之诰”。

姬钊即位之初主要依靠两位老臣——毕公高和召公奭。毕公高名叫姬高,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周康王的叔祖。因最初受封于毕邑(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故称毕公。召公奭,姓姬,名奭,也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康王的叔祖,因初封于召邑(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也称召康公。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康公于燕(今北京西南房山区琉璃河一带),因召公一直在朝中辅政,就由他的儿子就封于燕国。周成王在位时,加封召康公为太保,位列三公。他与周公(姬旦)“分陕治国”,以今河南陕县西南为界,陕之西由召康公负夷,陕之东由周公负责。周成王死后,遗诏由召公和毕公辅佐朝政。二人都是周王室的宗族长辈,又是三朝元老,对西周王朝忠心耿耿,他们为维护王朝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王三年(癸寅,前1015),齐太公姜尚(吕望)病死于封国。他四十二岁出山,四十三岁开始辅佐文王,五十九岁协助周武

王东征灭商。灭商后(前1044)周武王将他封在齐邑,都于营丘(今山东淄博市北)。后因年迈,退政回封国养老。他卒年九十岁,死后传位于儿子姜伋,号丁公。

康王九年(已巳,前1012),晋侯姬燮从唐邑(今山西临汾市翼城县西)迁于晋(今山西太原市北),姬燮在晋邑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其规模和豪华的程度几乎超过了周天子的王宫。康王姬钊使人前往晋国进行责问,严厉地批评了晋侯的奢侈浪费行为。

康王十二年(壬申,前1009)夏六月初三(庚午)日,康王姬钊在西都丰京召集毕公、芮伯、卫侯等大臣开会,总结了商汤灭亡的历史教训,认真研究并讨论修改西周的刑法。姬钊认为:“殷商亡国的主要原因就是贵族和大臣的奢侈腐败,针对目前周王室各封国出现的奢侈之风,国家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加以限制。”

于是在周康王姬钊亲自主持下制定的新刑法诞生了。因为是丰京宫中讨论制定的,便称之为“丰刑”。丰刑颁布的第三天,六月初六(壬申)日,康王姬钊为给大臣们做榜样,他不乘辇车,步行从镐京前往丰京。虽然路途不是很遥远,但是身为一国之尊的天子,能够如此以身作则,已经是难能可贵。他到丰京宫中后,立刻召见毕公姬高,命他亲自前往成周(今河南洛阳市)调查和了解那里的殷民活动情况。因为最近有人报告,说殷人又秘密活动。他不放心,便让毕公亲往,并让他暂时驻守在那里进行调查,如果发现情况不对,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坚决镇压,绝不手软。

康王十六年(丙子,前1005),姬钊率部分随从前往南方的九江(今湖北武汉市和黄冈市黄梅县一带)、庐山(今江西九江市庐山区)等地巡狩。今庐山西南有一处地名叫康王谷,传说就是当年康王姬钊南巡时休息过的地方。

同年,鲁侯姬伯禽去世。姬伯禽是周公的长子,成王元年(前1042)代父就封于鲁(今山东曲阜市),周成王亲政后(前1035)正式封他为鲁侯,在位执政四十六年去世,传位于儿子姬酋,号鲁考公。

康王二十一年(辛巳,前1000),鲁炀公筑茅阕门。茅阕门亦称“雉门”,为古代诸侯的宫门,鲁侯姬伯禽死后传位于儿子姬酋,是为鲁考公,考公在位四年就死了,传位给他的弟弟姬熙,号鲁炀公。鲁炀公元年(前1000)筑茅阕门。

康王二十四年(甲申,前997),召公姬奭去世,享年一百零五岁。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北燕(今北京市西南房山区琉璃河乡),召公为燕国之始祖。

康王二十五年(乙酉,前996),兴起于西周北部的鬼方(古族名、国名,最早活动于今陕北、内蒙古及其以北地

区)势力强大起来,他们在西周初年向东南迁徙,占据了长江下游(今江苏和安徽部分地区)许多地方,对西周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征服鬼方,康王姬钊调集了国中的主要兵力进行征讨,与鬼方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历时数月,终于击败鬼方,使西周势力范围扩大到了长江下游地区。

姬钊也是个短寿的帝王,就在征服鬼方后归国的这年冬天,他突染重病,医治无效,数日后便去世了,死时只有41岁。

姬钊十六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西周金文历谱》),卒于康王二十五年(乙酉,前996),终年四十一岁。死后葬在毕邑周王陵(今陕西咸阳市周陵乡),陵号“周康王墓”,尊号周康王。古书上说“温柔好乐曰康”,故谥号“康王”。

…………………………………………………………………………………………………

周康王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

前1020(辛酉)…………元年……

前1019(壬戌)…………二年……

前1018(癸亥)…………三年……

前1017(甲子)…………四年……

前1016(乙丑)…………五年……

前1015(丙寅)…………六年……

前1014(丁卯)…………七年……

前1013(戊辰)…………八年……

前1012(己巳)…………九年……

前1011(庚午)…………十年……

前1010(辛未)…………十一年……

前1009(壬申)…………十二年……

前1008(癸酉)…………十三年……

前1007(甲戌)…………十四年……

前1006(乙亥)…………十五年……

前1005(丙子)…………十六年……

前1004(丁丑)…………十七年……

前1003(戊寅)…………十八年……

前1002(己卯)…………十九年……

前1001(庚辰)…………二十年……

前1000(辛巳)…………二十一年……

前999(壬午)…………二十二年……

前998(癸未)…………二十三年……

前997(甲申)…………二十四年……

前996(乙酉)…………二十五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二章 天皇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七章 周恭王姬伊扈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章 十任帝杜里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一章 首任帝颛顼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二章 帝 吼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西周王朝简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西周王朝简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七章 商王子祖丁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下)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九章 黄帝转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印 枪(伏羲氏1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四章 首任帝虞舜(四)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五章 周昭王姬瑕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二章 随 嬄(混沌氏2)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一章 黄帝恚文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三章 黄帝仡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五章 规 辛(昊英氏1)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祥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章 象 伟(中央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章 首任王姒禹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仓颉氏政权_第四卷 史皇仓颉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三章 周成王姬诵(上)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二章 炎帝临魁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六章 娍 义(赫胥氏2)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六章 燧人氏(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发(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六章 商王子廪辛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九章 十九任帝立库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刚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七章 炎帝姜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五章 节 氏(伏羲氏2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五章 规 辛(昊英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九章 九任帝姜 孤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姗先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四章 商王子祖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七章 洛 枪(祝融氏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五章 伏 显(柏皇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八章 因 康(伏羲氏18)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宥个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七章 夏王姒皋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一章 轩辕酋长姬邦卉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一章 黄帝恚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七章 洛 枪(祝融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八章 六任帝姜密(三)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己犬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沙芙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五章 黄帝昌块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姗先第三部 王族分封时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时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氏族联盟时代_氏族联盟时代概述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祝融《中国远古帝王谱》上架公告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章 象 伟(中央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六章 媒 兰(阴康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三章 黄帝姬蔡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己犬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一章 炎帝神农(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二章 二任帝伊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章 团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四章 帝蚩啄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七章 立 路(阴康氏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二章 二任王姒启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一章 盘 古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长幅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姜牡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宥个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喾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一章 首任帝姜角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九章 九任帝姜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一章 风 诰(葛天氏1)
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二章 天皇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七章 周恭王姬伊扈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章 十任帝杜里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一章 首任帝颛顼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二章 帝 吼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西周王朝简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西周王朝简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七章 商王子祖丁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下)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九章 黄帝转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印 枪(伏羲氏1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四章 首任帝虞舜(四)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五章 周昭王姬瑕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二章 随 嬄(混沌氏2)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一章 黄帝恚文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三章 黄帝仡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五章 规 辛(昊英氏1)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祥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章 象 伟(中央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章 首任王姒禹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仓颉氏政权_第四卷 史皇仓颉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三章 周成王姬诵(上)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二章 炎帝临魁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六章 娍 义(赫胥氏2)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六章 燧人氏(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发(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六章 商王子廪辛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九章 十九任帝立库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刚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七章 炎帝姜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五章 节 氏(伏羲氏2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五章 规 辛(昊英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九章 九任帝姜 孤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姗先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四章 商王子祖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七章 洛 枪(祝融氏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五章 伏 显(柏皇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八章 因 康(伏羲氏18)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宥个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七章 夏王姒皋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一章 轩辕酋长姬邦卉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一章 黄帝恚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七章 洛 枪(祝融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八章 六任帝姜密(三)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己犬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沙芙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五章 黄帝昌块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姗先第三部 王族分封时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时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氏族联盟时代_氏族联盟时代概述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祝融《中国远古帝王谱》上架公告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章 象 伟(中央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六章 媒 兰(阴康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三章 黄帝姬蔡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己犬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一章 炎帝神农(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二章 二任帝伊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章 团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四章 帝蚩啄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七章 立 路(阴康氏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二章 二任王姒启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一章 盘 古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长幅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姜牡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宥个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喾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一章 首任帝姜角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九章 九任帝姜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一章 风 诰(葛天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