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东岸主义(六)

按照中央不成文的规定,某个据点正式居民一旦过千,那么便将被撤销开拓队体制。这不,就在本月初,民政部在派员核查确认了户籍表之后,正式下文结束了平安堡开拓队体制,平安堡升格为平安镇。只要煤河上游的煤矿区(正式居民八百多人)的人口与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升格为乡;两地人口总数突破三千人,政府年财政收入突破两万元,那么平安县的正式组建也就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可是全国第二个县级行政单位,要说平安堡的一干官员们不动心那绝对是假的。比如对于新近上任的平安镇镇长钱浩来说,一旦他当上了平安县的县长,那么这份资历就了不得了,对他以后在仕途上的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钱浩等一干平安堡的官员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大发展行动,他本人更是三天两头坐船去中央要钱、要人、要物资,整个平安堡呈现出一种积极蓬勃向上的精神。

所以当10月27日一大早,伊运007号内河运输船抵达平安钢铁厂货运码头的时候,邵树德看到的就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货运码头上堆放了大量的铁矿石、生铁,这是外购回来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大量的煤炭(主要是褐煤)。早就翘首以待的钢铁厂职工们在看到货船靠港后,干脆充当起了码头工人,很快便将这船铁矿石卸载完毕,然后堆放了起来。

“邵组长,您怎么亲自来了?”由于钱浩去中央跑物资去了,因此平安镇镇长政务助理徐文选便代替他前来迎接。面对这个难得的巴结“阁老”级别高官的机会,尤其是在双方之间还曾经有过那么一段交情的情况下,徐文选再不好好把握那就真是傻子了。

“当年煤炭工作组解散时,平安堡城周不过几百米,人口不过区区五百人,经济更是毫无起色。城墙外除了开辟出来的寥寥几亩菜田外,便是大片原始森林。没想到时隔两年,平安堡竟是大变样,不但城区扩建了一倍,人口也是翻了一番。”邵树德饶有兴致地看着周围开阔的码头堆场和已经建设完毕的平安钢铁厂厂区,笑着说道:“就连当初还是一片密林的鸭子河(雅库伊河)入湖口一带,都让你们兴建起了这么几间厂子,真是令人振奋啊。”

“呵呵,这都是老领导当年打下的基础扎实啊。”徐文选恭维道,“而且,老领导身在中央,给平安堡的支持也很大,这一点钱大人经常和我提及,平安堡上下千余百姓一直也是感激莫名。”

“你啊,就不要跟我玩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邵树德挥了挥手,笑骂道:“平安堡、煤矿区是我担任煤炭工作组组长期间建立起来的,我对这里一直很有感情,我不支持你们支持谁!如今看到这里发展得这么好,我也很欣慰呢。对了,现在长山堡铁矿区的产量一时之间很难提得起来,平安钢铁厂正式投产的时间可能要延后了。我看你们这里也立了一些石墨坩埚,这不错,先将就着产一些钢,给周围一些配套厂提供点紧缺的钢材原料。”

“是,这也是钱大人的意思。”徐文选附和着说道。然后他指了指钢铁厂旁边的几座厂房,说道:“那边是新建的国营第一机械厂,目前主要是制造一些简易车床以及各类机器零部件,据说以后纺织机器的生产任务也要挪到这边来。这个厂还有一个奇怪的锅炉车间,听说还成立了一个什么蒸汽机研发部,前阵子还试制出一批样品来送到各地试用,可惜本地的那个在试用过程中爆炸了,还死了两名工人。目前那边暂时停工了,说是要继续研究改进。除了这个机械厂外,中央已经批准了抽调大鱼河兵工厂的部分技术人员与工匠,到这边来建设一个规模更大的兵工厂——国营北方兵工厂,明年年初就要开工了呢。”

“唉,在长山堡的山沟沟里蹲了一年,没想到这里变化这么大了。”邵树德有些感叹,“以前对这里的印象也就停留在政府公文的描述上,一直很难有直观的印象。今天到这里来一看,才发现变化还真是大啊。哈哈,这里也是我们国家的缩影,日新月异嘛。”

“我大东岸国正如那初升之旭日,气象万千啊。”徐文选也很是感慨,“想想那垂垂老矣的大明,真是可惜可叹。呃……邵大人,下官非是心怀故国,只是略有感慨而已。”徐文选一时失言,有些尴尬。

“无妨。”邵树德摆了摆手,“我对徐助理你还是了解的,你对国家的忠心毋庸置疑。我等前宋遗民与大明百姓同出一源,些许感慨怀念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大宋已亡数百年,你等也早已经不是大明臣民,以后这等感慨还是少点为妙。如今中央的政策风向,我想徐助理你这么精明的人肯定也是能够领悟的。”

“是,是,老领导这也是为了下官好。”徐文选额头微微有些出汗,说道:“朝堂上的些许议论,钱大人也是经常说与下官听的。中央既然决议革除陋习,刷新振作民气,平安镇自然是一意遵从。此事钱大人已委托给下官主持,下官也是一刻不敢懈怠。”

“哦?你在做这事?小钱这甩手掌柜当得逍遥啊。”邵树德来了兴趣,问道:“你怎么做的?说来我听听。”

“平安堡千余人大多乃淳朴中国子民,习性与朝廷所推行之礼制有颇多共通之处。加之城内各项设施齐全,因此这定期洗澡、定期理发、推行官话、穿新服饰、禁绝邪教、民族通婚、保持卫生等方面推行起来并无难处。下官的精力大多放在晓谕百姓上,告诫尔等如今乃东安子民,需老实干活、服从命令,为国家创造效益。此国不仅仅是某一家一姓的,亦是我全体东岸子民的。”徐文选说道,“下官组织了一个宣教队,每日里专挑那人流密集处,向百姓广而告之:如今大家都是东岸子民了,大明已成过眼云烟,国家给了你们地种、给了你们屋住、给了你们饭吃,你们就应当好好报效国家。谁要是不听国家的话,那就是狼心狗肺、猪狗不如。”

“噗。”邵树德刚打开水囊喝了一口水,听到徐文选嘴里冒出来这么几句极具喜感的话语,差点一口喷了出去,“哈哈,徐助理,从你这斯文君子口中听到这些市井俚语,我一时忍俊不禁,哈哈。平头百姓性喜逐利,此事倒也不必一味说教,可以利诱之。关于这一点,定远乡那边就做得很不错,你们可以去学学。如今那边两千五百人口,除了面目肤色外,几于中土无异。对了,我听说如今大明女子很吃香啊,首都那边都有远道而来此地奉上大笔嫁妆求娶大明女子为妻的。”

“是有这事。”徐文选略有些尴尬地说道,“因为前阵子风传,娶异族女子为妻者仕途上晋升更快,以后所领工资中也将比别人多拿一部分补助。由于国内泰西人多,大明人少,那些泰西军官、工匠、官员们又看不上土人女子,因此纷纷前往平安堡求娶大明女子。其竞争之激烈骇人听闻,听说有七八人同至一户人家者,重金攀比,最后一海军军官以50元的天价嫁妆娶得一位大明女子为妻。此事远近轰动,不知道羡煞了多少家里没有女儿的大明百姓。”

“呵呵,这倒不也是空穴来风。”邵树德呵呵笑道:“仕途上晋升更快是无稽之谈,但是多领部分补助倒是真的,这个政策马上也要出台了。我听说本地百姓大多娶了邻近煤矿区的鞑坦女子以及南面镇海堡那些泰西女子为妻,平安镇光是奖金就发放了上千元,不错啊,你们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民族融合是国家的百年大计,马虎不得。不趁现在容易的时候强制推行下去,将来怕是要付出代价的。好了,咱俩也别站这儿了,赶紧把货卸完,我一会还要坐船去东方县。”

“啊?老领导这么急着要走,下官已经在家中略置薄酒,还望老领导赏光。”徐文选急忙说道。

“哪有那闲工夫啊。”邵树德叹了口气,“我今天是要去中央和人斗气呢,没办法,长山堡那边缺人啊,急着呢。下次吧,知道你小子现在也是个有点身家的主了,榨油作坊生意不错吧,哈哈,下次去首都的酒店吃。”

第二十七章 诡异的局势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六十二章 炮舰外交(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经济工作(三)第八十三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三)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四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热的经济(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底线不容侵犯第五十八章 眼花缭乱的局势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响(二)第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经济调查(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抢收”行动第三十五章 繁荣的走私贸易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二)第二十七章 圣奥古斯丁(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四百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三)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十四章 夜袭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二十四章 卡玛部落第七十四章 海军与海盗(九)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势(二)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三)第六十二章 东岸主义(六)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七十章 决战:间奏(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一百十章 烟台(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三百九十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经济工作(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准备(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一章 安齐拉纳纳(一)第十七章 港口炮台建设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四十二章 贸易与殖民(一)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从南到北(一)第六十八章 新产业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三十四章 燧发枪第七十七章 参谋旅行(三)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第七十一章 海盗与海军(六)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线无战事(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八十四章 伟大的航行(九)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六十八章 决战:间奏(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间的躁动第八十四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运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
第二十七章 诡异的局势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六十二章 炮舰外交(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经济工作(三)第八十三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三)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四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热的经济(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底线不容侵犯第五十八章 眼花缭乱的局势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响(二)第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经济调查(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抢收”行动第三十五章 繁荣的走私贸易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二)第二十七章 圣奥古斯丁(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四百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三)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十四章 夜袭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二十四章 卡玛部落第七十四章 海军与海盗(九)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势(二)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三)第六十二章 东岸主义(六)第一百零五章 新华夏、新危机(一)第七十章 决战:间奏(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过海(九)第一百十章 烟台(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三百九十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经济工作(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准备(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一章 安齐拉纳纳(一)第十七章 港口炮台建设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四十二章 贸易与殖民(一)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从南到北(一)第六十八章 新产业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三十四章 燧发枪第七十七章 参谋旅行(三)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第七十一章 海盗与海军(六)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线无战事(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七章 第一件工业制成品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八十四章 伟大的航行(九)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六十八章 决战:间奏(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间的躁动第八十四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运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