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会变迁(四)

1648年10月1日,梅林县梅林港。

阿涅利刚刚给一名来自东方明国的妇女补完锅底,如今,他准备收拾东西登船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镇海县河口乡,与先期返回的高进忠汇合。他已经打定主意不再做补锅匠这行了,因为这行比较辛苦,赚得也不多,现在他想到高进忠这个老战友那里去碰碰运气,和他一起做机制面粉的生意,也许就能发财了呢?

不过在临走之前,他不介意去乡里面拜访一下自己的一位老熟人——一个曾经和自己一起走四方的小商贩。这位小商贩来自东方的明国,原本据说就是一家小型丝绸商铺的雇员,移民来到东岸后,根本不会种地的他放弃了农民身份(可以拥有耕地),转而申请了商贩牌照,做起了走四方的小商贩生意。

他的活动范围一开始仅仅局限在梅林港内。在那个创业的艰难时刻,他曾经能够一天只吃一顿饭,然后提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小篮子,走街串巷地做生意。他出售的商品不多而且数量有限,但这并妨碍他凭借着热情、诚实和真挚的态度赢得周围街坊们的赞誉。当时阿涅利也在梅林港一带做生意,那时候这里还叫做梅林堡呢,他们两人互相帮助,交情还算不错。

当1641年初梅林港正式成立时,这个家伙的“装备”已经从一个小篮子变成了一个大包袱;而等到梅林港撤堡设镇,步入加速发展的通道时,他的“装备”再次升级成了一匹驽马和三四个包袱。

1644年,奇山乡成立时,阿涅利又再次见过他一回,彼时他已经有了一辆小型马拉货车,生意规模也再上一个新台阶。而等到1647年1月份梅林县正式成立时,这个家伙已经是附近小有名气的商人了,他应县里的一些老主顾的要求,开始在县城内开设了一家专营各色上等货(染色布、印花布、优质呢绒、高级皮毛、进口酒类、鲸油制品等)的商店,专门供应城里的中产阶级(东岸现在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富人)家庭里的女眷们使用。

几年前,阿涅利曾经有幸见过一位资深的布匹商贩公开对过去照顾自己生意的客户们表示感谢,然后宣布自己不再赶集或走四方销售了,转而将在县城内开设固定的商店,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云云。他的朋友如今也走上了这条路,说实话,阿涅利还是比较羡慕的。

扯远了。阿涅利朋友的这家商店正好与主营廉价日用品的国营商店错开了竞争,因此生意还算不错。毕竟国营商店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它还承担了很多政府职能,即平抑物价等等,每年会承担一些政策性亏损,出售的也多是普通棉布、咸鱼、油盐酱醋之类的日用品,两者之间基本不存在竞争。

说到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自从火车开通、国营商店出现以后,梅林港附近的小贩数量就开始锐减,就连原本定期形成的集市都萧条了许多,农民们更愿意到价廉物美的国营商店里去购买东西,也不愿意到集市上从小贩们手里买一些二手商品。如今也就在一些偏远乡村还存在着流动小贩,不过随着国内交通基建事业的大发展,这些小贩最终都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就和阿涅利当年被火车驱赶着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一样。东岸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社会的转型也实在是太令人目不暇接了!

而乡村或城镇集市的解体也直接催生了大量专业性市场的成立。阿涅利隐隐约约听人说起,在首都东方县和北方工业中心的平安县,都已经出现了一种名为“百货商店”的超大型商店,凡是在一些私人小商店(大多是手工业者私人开办的)能够买到的东西,到那些百货商店里一趟就能买全,非常方便快捷。

而且,据说现在去百货商店购物,也是一种非常时髦和出风头的事情。这些商店往往雇佣了几十个店员——很多都是破产小商贩——热情招待每一个顾客,他们各种货物一应俱全,购买十元钱商品的人和购买一元钱商品的人是受到同样招待的。特别是首都东方县的国营第一百货商店,据说出售数百种商品,全国甚至整个新大陆都没有一家商店能与之相媲美。

专业或综合性商店(百货商店)的出现取代了跑四方的商贩们的职能,也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消费习惯。铁路、公路、运河的不断修建和完善,则对这种趋势起着无与伦比的加速作用,甚至于,在沿海六县的县城内,如今很多人的衣着都已经不再在家里缝制了,他们转而从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商店定制或购买。

“上帝作证,在东岸生活实在是太难了。按照报纸上的话来说,那就是社会加速转型、生活节奏变快,唉,不过终究是比旧大陆强太多了。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地做很多事情,我也有无限的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体面人的生活。”阿涅利将叮当作响的补锅工具拎在手里,然后沿着街道朝前方走去。

这里是梅林县城内最热的场所了。一条石质桥梁横跨梅林河两岸,桥的两头是两个巨大的市场,一个叫农贸市场、另一个则是布匹批发市场。梅林港作为重要的南北转运节点,以及沿海地区向内陆腹地推进的起点(通过伊河水系),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地。伊河地区、西北垦殖局辖地的很多城镇的店主或商贩们,都是到梅林港来进货,然后再想办法运回去销售,这就造就了县城内一些批发市场的繁荣。

此时阿涅利所站的地方就叫做“桥东布匹批发市场”,大量布匹推销员或中介用精光闪闪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每一位潜在客户。他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泾渭分明地分作了两个阵营,一个专营大鱼河机器纺织厂生产的各类布匹,一个专门推销来自北方的平安织造厂生产的纺织品,双方在桥东批发市场这个著名的货物集散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试图让每一个来进货的商贩或店主们都购买自己推销的商品。

竞争的手段不外乎廉价竞销以及各种空头许诺,当然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也会黑一下竞争对手,这些都是应有之意,阿涅利早就见怪不怪了。在批发市场附近,还有一些出售各色纺织品的商店,有的商店很气派,窗户都是玻璃窗橱,商店内的墙壁上甚至还贴着金箔纸,很有一番暴发户的气派。

这些商店的店主原本都是小商贩,后来被两大纺织厂招安成了代理商,开始为这些上游厂商推销各自的成品。由于这里是货物集散地,一些机敏能干的人很快就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直接从工厂拿货到自己店里进行销售。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后,他们又开始雇佣一些推销员开始到外面拉客,以推销自己商店里的商品,商业体系就是这么一步步地发展起来的。

穿过熙熙攘攘的桥东批发市场,阿涅利跨过石桥,来到了桥西的农贸市场。和布匹之类的工业化商品所不同的是,农贸市场这些年来的销售一直没有太过显著的变化,除了少数食品如鲸肉、咸鱼、干果、烟丝是从远方运过来之外,其余的各种商品如蔬菜、鲜肉、禽蛋、牛油、豆制品等都是本地自产。

多年前这里就是一个农产品集市,乡下的农民们定期携带自己的商品来到集市上出售。如今这一模式依然没有太多的变化,除了市场由露天的改为了带屋顶的以外,这里的销售者依然是那些人。或许其中的直接生产者少了,去乡间收购农民品回来转卖的商人多了,但这一趋势的变化依然是极其缓慢的,远不如那些工业品市场变化的迅速、剧烈。

市场的街道有些狭窄,大量的马车和行人拥挤在其间。梅林港是南方车辆厂的所在地,在这座城市,商人或店主们购买小型货车的比例很高,他们拉着货车到四里八乡去收集农产品,然后运回自己的店进行销售。

阿涅利远远就闻到了一些马车上散发出来的刺鼻的鱼腥味,那些是去米林湖附近的渔村内收购鲜鱼或咸鱼的商人。地上偶尔有一些马粪或牛粪,臭烘烘的让人怨声载道,阿涅利也很小心地注视着脚下,他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行人挤到牛粪上去。

街道上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一辆运输牛奶的货车。这些牛奶都产自附近的郊区,一些奶油甚至来自东方的养马乡。这种新产业的出现得益于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县道、乡道的大力修建,使得物流交通比过去便捷了许多,这就使得牛奶这种注重运输时效的商品开始从农村走进了城市。

一些牛奶商人(往往是由完成原始积累的奶农转变)雇佣了一些廉价的意大利或瓜拉尼女人(她们往往还兼职妓女),让她们充当牛奶女郎,穿着统一的服装出入于诸如南方车辆厂、铁路机械厂之类的大型企业家属区——这些地区的居民们是牛奶消费的主力。

阿涅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穿越了拥挤的农贸市场,然后来到了自己印象中的朋友的家,不料却是铁将军把门。到他店里去一看,一个十二三岁模样的意大利少年在看店,他告诉阿涅利,他的老板外出进货去了,可能要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回来。阿涅利闻言后只能失望而返,他可没时间在这里逗留,他要尽快赶回北方的镇海县。

第七十章 突然恶化的局势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击!(二)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经济调查(一)第七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二)第五十一章 战备之船舶(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调(二)第九十九章 东方战略的开启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十一章 大建设(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十七章 混乱与秩序(三)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五十二章 运输工具的革新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三百八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间的躁动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场(一)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二章 新起点(二)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开发(一)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战争催化(一)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五章 无意中的闯入者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乱局(四)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九十三章 马岛开发计划(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网(七)第四百零六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三)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七十四章 目标:苏伊士港(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二)第二百十一章 游击(一)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九)第十四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热的经济(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设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调(一)第四十九章 波尔多风云(六)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二十四章 卡玛部落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三)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一)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三百零九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三)第六十五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一)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一百十章 烟台(五)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谈判指导方针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十三章 新发展(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
第七十章 突然恶化的局势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击!(二)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经济调查(一)第七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二)第五十一章 战备之船舶(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调(二)第九十九章 东方战略的开启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十一章 大建设(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十七章 混乱与秩序(三)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五十二章 运输工具的革新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三百八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间的躁动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场(一)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二章 新起点(二)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开发(一)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战争催化(一)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五章 无意中的闯入者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乱局(四)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九十三章 马岛开发计划(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网(七)第四百零六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三)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七十四章 目标:苏伊士港(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二)第二百十一章 游击(一)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九)第十四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热的经济(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设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调(一)第四十九章 波尔多风云(六)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二十四章 卡玛部落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三)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一)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三百零九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三)第六十五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一)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一百十章 烟台(五)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谈判指导方针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十三章 新发展(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