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开拓总局(二)

PS: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1651年2月10日,开拓总局林西分局门外的砂土公路上,一队十余人的小孩正排成一字长列,沿着路边朝前方走去。这些孩子们看起来都是不到十岁的年纪,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因此一路上打打闹闹个不停,气得领头的大孩子几次要求全体停下来整理队列。不过整理好的队列没过多久,就又在孩子们的笑闹中乱了套,让领头的大孩子无奈不已。

“都是伐木场子弟学校的孩子吧?”实际主持本地开拓总局工作的穿二代、前执委会主席马乾祖马主席的儿子马文强抽了个口烟斗,慢悠悠地问道。

“是的,确实是林西森林子弟学校的孩子。”助手立刻第一时间回答道,“其他学校都不在这个方向上。对了,上午的时候,铁岭镇方向有人跑过来跟我说打算在林西堡设立一些学校,当时您出去巡视了,我就让他等着了。现在您看这事……”

马文强闻言一愣,在向助手详细询问了解内情后,便没什么犹豫就同意了,只听他说道:“他们不愿意将学校都建在铁岭?这倒是稀奇!算了,他们要地就给他们吧,反正林西、马家湾、金水、稻叶这些地方早晚都要移交给铁岭方面的,将来铁岭县的根基就在这里了。唔,这事你来办吧,他们相中哪块地就批给他们,这里山清水秀的,确实也是个建学校的好地方。”

原来,上午的时候,铁岭镇方面派了几名工作人员,携带介绍信跑到已被开拓总局全面接管拓荒工作的林西堡,请求开拓总局批给他们一块地(一般是质地较差不宜耕作的烂地),用来建设师范专科学校。这种事情对开拓总局来说是小菜一碟,况且也不违反原则,因此马文强刚才很痛快地就同意了这件事,并让自己的助手陪那帮铁岭人去选定校址、丈量土地。

话说随着西北铁路的通车,如今铁岭及其附近地区的人是越来越多了,铁岭镇有6500余名正式居民(黑户劳工不算),算是最多的;而邻近的林西堡、马家湾堡、金水堡、稻叶堡也各有一两千居民,全部加起来已经超过一万三千人了,比去年新成立的靖江县(全县约9500人)人口还要多。

而人口的增多,那么多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便也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最初的时候,当时铁岭镇才开发没多久,西北铁路也没修通到这里,当时这里为数不多的小孩的教育全靠本地政府自己想办法——东岸共和国由于常年军费支出浩大(占财政总支出的六成),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因此沿海地区自己的师资力量还嫌不足呢,根本无余力支援内陆。铁岭即便是执委会重点关照的第二个重工业基地,但也抢不到什么教员。

没奈何之下,铁岭镇政府只能从各部门、企业中挑选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一般是初中毕业生、兵团堡学兵等——充当临时教员,教授学生知识。至于课本嘛,铁岭方面的人一致认为不可照搬沿海地区的课本,因为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各方面都相差很大,再沿用老课本已很不适宜。因此,铁岭方面请求教育部专门为他们编写了一份更为粗浅的教材,以便能够适应本地的实际情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铁岭镇目前唯一的一所小学——铁岭小学,就使用半路出家的教员,以及较为粗浅简单的教材,教授本地职工子弟知识。而为了激励这些半路出家的教员们提高业务水平,铁岭方面也制定了许多激励措施,比如他们规定:包括铁岭小学在内的各学校教员们,统一享受比相应级别文官高一等的待遇;而且,各学校的教员与相应部门的文官之间,根据最新政策,可以互相调转。这些政策无疑都极大地激励了教员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将大量业余时间花费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之上,教学质量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小学教育对如今的东岸共和国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培养大量的识字者,比起初中、高中教育来说犹为重要。要知道,现在整个东岸才只有六所初中,分别位于东方县、平安县、镇海县、青岛县、梅林县和罗洽县,招生数量也有限;高中更是只有一所,即自然科学研究院附属高等中学。

覆盖面如此狭窄的中学教育,以及不甚便利的交通、自然条件,使得国家规定的七年义务教育成了一句空话。从实际操作角度说来,在教育经费被军费大量挤占的现实之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大部分适龄儿童(至少70%)的小学教育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别的纯属多想,根本不现实。

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按照教育部某些人士的话来说便是:“……教会认字、写简单的应用文,可看得懂公文;强健体魄、增强疾病抵抗力,以期长大后能够承担较为繁重的国家及海外殖民地建设工作,担负起国家发展的中坚;重视培养国家观念,每所学校配发国家历史事件图册,并张挂当届国家领导人画像……”

可以看出,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对小学教育的要求就是,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身体强健的“炮灰人才”——既包括“战斗炮灰”,也包括“建设炮灰”。为此,无论是内陆还是沿海地区,教育部下辖的各小学,都统一执行了教育部制定的小学生训练计划。

该计划大体上包括:一、夏季组织户外集体野营活动,依据各地情况不同,有海滨野营、有森林野营、有草原野营、有山间野营、也有温泉之类的颇受欢迎的野营地点。这些野营活动能极大地锻炼孩子们的体魄、胆魄以及集体协作能力,效果颇佳;二、男女学生分开接受专业课程的培训,比如男生要接受军事队列、农业知识以及体操课的学习;女生要接受医护保健、卫生知识、裁缝家政等课程的学习,总之都是非常实用的课程,学生们也比较愿意上,因为家长们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这都是以后走上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技能。

而考虑到部分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有的是认识有偏差、有的是家务活繁重(小孩也是劳动力)、有的则是路途遥远——故无论是中央的教育部还是各定居点的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各种措施激励家长们让自家的孩子到小学接受教育。

比如他们除保留了原本教育部统一给家长们发放的一年两元钱的上学补贴外,还额外制定了各种奖学金措施。奖学金的多寡看各地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当然地方上富户、企业的捐助也必不可少,比如铁岭镇就有各企业联合设立的“钢铁奖学金”,南铁附属地就有南铁公司出资赞助的“南铁奖学金”,镇海县的多所小学有“船舶奖学金”等等。另外,一些富户在此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力,比如上次前执委会主席刘为民的儿子结婚时就捐了一笔两千元的奖学金,给了首都东方县棉农乡的一所小学。

这些奖学金原则上来说是分发给学习成绩较好或进步较为突出的学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家庭负担较重(需要小孩帮忙干活)的学生也会得到补助、上学路途较远的学生也会得到补助,总而言之奖学金的覆盖面还是比较大的,多多少少增加了学生的入学率,使得更多的孩子得到了宝贵的受教育的机会。

当然了,对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来说,即便有着种种奖学金,但他们依然不能保证百分之一百入学,或者说即便入学了,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到教室里上课或上完一到五年级的全部课程。我们只要看看铁岭小学就可以知道情况是什么样了,目前该学校五个年级共有学生222人,家长中政府职员有18人、工厂工人96人、商人(包括店主、小贩)13人、医生3人、军人8人、技术工程师29人,家长是农民的只有55人,占比为24.8%,与本地七成以上的农业人口比例极不协调。

农村孩子的入学率如此之低,固然和家务活重、交通不便有关,但和个人思想观念也不无相关。因此,如何将农民的小孩赶到课堂上去,而不是任其将宝贵的童年生涯浪费在割猪草、牧羊放牛、照顾弟弟妹妹、帮家里做饭、去工地上帮工挣钱、照料牲畜等乱七八糟的家务活上,绝对是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目前这种工作主要还是陆军的人在做,他们通过在乡军人协会等机构号召退伍军人(一般都是农村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做出榜样,将自家的小孩送去上学。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农民们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效仿。当然,如果这种措施再不起作用的话,那么地方政府恐怕就要考虑采取一定程度的强制措施了!(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浑水(二)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六十章 误判?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过海(五)第八十七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二)第二十七章 圣奥古斯丁(五)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虚的山东第二百九十六章 贸易与消息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十七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二十三章 百万法郎战争(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二十八章 圣奥古斯丁(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从南到北(一)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五)第一百十一章 有线电报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一)第三十九章 善后会议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风险(二)第一百五十章 乱局(十二)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开发(三)第三章 新起点(三)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二十五章 圣奥古斯丁(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风险(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场面第九章 稳定增长的经济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经济调查(二)第一百十六章 乌江之畔(五)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一百九十章 丘区(六)第八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十一)第二十九章 本土:乡间(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过海(五)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三十八章 棉布市场(四)第七十六章 决战:尾声(三)第三百十七章 军队与财政(二)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势再平衡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二百十一章 游击(一)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一百零七章 烟台(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变幻的风云第九章 狼群(四)第六十七章 决战:主题(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览会(一)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六十二章 决战:插曲(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四十八章 战备之轨道(一)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网(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线无战事(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会变迁(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五十九章 决战:插曲(一)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四十章 杭州湾(一)
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浑水(二)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六十章 误判?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过海(五)第八十七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二)第二十七章 圣奥古斯丁(五)第二十四章 圣奥古斯丁(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虚的山东第二百九十六章 贸易与消息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十七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二十三章 百万法郎战争(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二十八章 圣奥古斯丁(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从南到北(一)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五)第一百十一章 有线电报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一百八十章 浑水(九)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一)第三十九章 善后会议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风险(二)第一百五十章 乱局(十二)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开发(三)第三章 新起点(三)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二十五章 圣奥古斯丁(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风险(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场面第九章 稳定增长的经济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经济调查(二)第一百十六章 乌江之畔(五)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三十章 航海学校第一百九十章 丘区(六)第八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十一)第二十九章 本土:乡间(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过海(五)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三十八章 棉布市场(四)第七十六章 决战:尾声(三)第三百十七章 军队与财政(二)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势再平衡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二百十一章 游击(一)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一百零七章 烟台(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变幻的风云第九章 狼群(四)第六十七章 决战:主题(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览会(一)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六十二章 决战:插曲(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四十八章 战备之轨道(一)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网(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线无战事(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会变迁(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五十九章 决战:插曲(一)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四十章 杭州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