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番国:你觉得我比息侯还蠢?

息国是一个诸侯国,受封的时候有七十里方圆,到它被楚国灭国的时候,大概两百里方圆左右。

不过息国的人口倒是挺多的,有十几万左右,比蔡国少一些。息国和蔡国加起来勉强可以抵挡楚国。而且息国在淮水上游,运输粮草也算便利。

因为息国国君和卿士大夫都被楚国迁走,王仲前去担任息侯,基本没有什么掣肘,三千士卒加上其家眷,差不多有一万多人。有这些人在,基本上完全能够控制息国。

王仲乃是公室嫡子,王雍的弟弟,此番王忠封息,算是王氏小宗。同样可是得到子珏的庇护,只不过等到三代之后就会改氏。

在淮国的支持下王仲很快就控制了整个息国,毕竟息国和蔡国这里有三万淮军驻扎呢,敢不老实直接上门教育。

淮国出兵护送蔡国公子胜回国复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原诸国。淮国的声望也因此大涨,原本奉淮国为霸主的小国纷纷前来祝贺。

王仲就封息国,除了带来了上万人口外,还有十几个书院学子跟着前来,同时也带来了淮国更先进的农耕技术。

而王仲就封,和蔡国守望相助,对于楚国来说,这就是一个眼中钉肉中刺。与此同时,楚国战败的连锁反应也出现了。楚国作为荆楚大国,周围的小国都很担心被吞并。

因此在淮国展现出来实力之后,周围这些国家顿时就有些异动。这其中就以黄国和江国最为热切。

黄国和江国两个诸侯国并不是姬姓诸侯,一个是伯益后裔,另一个是源自轩辕黄帝后裔,两个方国都得到过殷商以及邦周的分封。对于奉淮国为盟主没有丝毫压力。

在看到淮国的实力后,立刻就派出使者向淮国朝贡了。

江国和黄国在息国两侧,地理位置重要,淮国在得知两国前来朝贡,很是高兴。之后更是和淮国、息国、蔡国一起盟誓。

息、黄、江、蔡四国联合,即便是楚国强大,也不得不重视。

淮国在息国的布局,很快就让一个反对楚国的联盟出现,而对于这种情况,中原诸国也是乐见其成,免得楚国再来几次北上中原,因此很默契的认同了。

息国这里忙着恢复国力,和周围诸国结盟,而另一边的楚国也不平静。

楚侯一路战车漂移,狂奔而回郢都,居然比楚国的败军还早到达。楚侯的这番作态让郢都的那些贵族心中起了异样。

毕竟当初楚侯可是用欺诈的方式,骗了他们与楚武公对抗,逼得他们不得不支持自己,等楚武公死在淮国之后,登基继任楚侯。后面更是对他们进行打压,强行迁都于郢。

这让很多贵族都对楚侯很不满,只不过是因为楚侯强势,这些贵族才进行忍耐,可是现在看到楚侯率军攻打息国这种小国居然大败,并且还受了重伤,这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可是难得的机会。

楚国重伤回到郢都之后,虽然对于这场大败很不甘心,但是却对得到息夫人很是高兴。虽然受伤了,但是日夜不让息夫人离开,对息夫人很是宠爱。

在回到楚国之后,没有去管惨败的楚军,竟然先去将息夫人封为妃子。这让楚国上下都很惊讶。

看到这种情况,楚侯的大儿子有些坐不住了,息夫人成了楚侯正妻,若是再生下孩子,那就是嫡子。以现在楚侯对息夫人的宠爱程度,一旦息夫人的儿子出生,哪里还会有他的位置。

熊艰于是非常担忧,而楚君这个时候仿佛一战被打的失去了锐气,开始整日里享乐。第二年,息夫人就生下一子,楚侯很开心,取名为恽,这让熊艰更为焦虑,楚国的政治局面也变得更加不稳。

楚国政局不稳,淮国自然很高兴,并且还在暗中推波助澜。

...

...

在联盟成型之后,王雍就将目光转向了番国,番国这个诸侯国和周围的诸侯国都不一样,他是楚国的同族在息国东南,刚好挡住了息国和淮国的通道。

而且更重要的是番国现在是楚国的属国,对于淮国来说,番国是个不稳定因素。不管是淮国还是息国,亦或者蔡国、黄国,都不想自己身后有一个楚国的属国。

因此番国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楚军溃败之后,卫钧并没有立刻挥军回返,大军在息国屯兵一年,等到息国、蔡国安定下来之后,卫钧这才率领大军回返。

番国对于淮国大军很是警惕,一直担心淮国会趁机攻打自己。看到这种情况,卫钧并没有出兵进攻,而是派出使者告知,淮国对番国并没有恶意,也不会进攻番国,我们会从黄国绕道返回淮国。

但是对于卫钧的说法,番国君臣上下没有一个相信。甚至番国的君主还对臣下说,淮国是不是觉得自己和息国的君主一样愚蠢?觉得孤会相信他们的话?

番国大军重兵把守在和黄国接壤的边境,两支大军相距不过数里。

「将军,番国如此无礼,不若将军和孤一起去惩罚一些番国!」黄国的国君黄宣说道。

「黄侯不必如此,我的确没有攻伐番国之意,他们愿意跟着,就让他们跟着吧!」然后继续带领大军沿着边境前行。

而就在番国大军和淮国相列而行的时候,在番国西面,息国大军早就已经悄无声息的集合了。

番国还觉得自己警惕心强,让淮国无可趁之机的时候,息国突然从西面发动进攻。此时番国的大军正在东南,等到消息传来的时候,息国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番国大军顿时慌了手脚,带领大军回返想要救援,可又担心淮国趁机进攻,一时间有些两难。最后留下一些人继续监视,然后大军仓促回援。

可是等到大军回援的时候,却被息国以逸待劳,打的大败。毕竟息国现在主要的兵力就是淮国精锐,那是番国可以相比的。

息国大胜番国大军,而没有了援军后,番国只剩下一座孤城,轻易就被息国攻灭。息国灭番,土地人口直接增长了一倍还多。同时也扫平了身后的隐患。

第12章 洞天福地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65章 姑苏城,鱼米之乡第34章 死间第19章 尊王攘夷第42章 什么档次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复第13章 洞天之主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38章 水军第63章 淮国称霸第51章 死不瞑目第32章 优势在我第30章 攻城战第68章 斗勃:你不讲武德!第72章 质子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气第72章 质子第3章 邗都之战第56章 周室荒唐第91章 美人 名剑第3章 水淹周军第70章 晋国暗子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6章 徐茂使齐第12章 洞天福地第57章 窃嫂自立,晋侯护王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0章 齐鲁宫闱之乱(待更新)第1章 季礼使齐第44章 战车漂移第90章 孔子问道老子第19章 攻城战第42章 华夏名剑第81章 宫室诡谲第48章 孙叔敖第74章 应对第5章 挑拨离间第58章第36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第49章 孙叔敖(2)第18章 诱敌深入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国底线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39章 暗流第49章 褒姒第35章 突袭颖泽第72章 质子第17章 首战得胜第32章 优势在我第6章 徐茂使齐第30章 攻城战第31章 谋划邗国第66章 谋取巢国第38章 王晟薨第9章 发展与盐第45章 国人暴动,厉王出逃第12章 伐吴第53章 楚国风渐起第64章 诸侯朝贡第16章 攻心为上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86章 楚国称霸第11章 律法与书院第94章 伍员奔淮第46章 仲国第58章第64章 诸侯朝贡第47章 王临薨第29章 离间第45章 番国:你觉得我比息侯还蠢?第30章 攻城战第3章 水淹周军第88章 淮国:霸主?我同意了吗?第31章 谋划邗国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3章 邗都之战第18章 诱敌深入第19章 尊王攘夷第54章 奇观误国啊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83章 徐国覆灭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气第29章 离间第4章 封邦建国第73章 吞越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37章 霸业终结第87章 宋国:快去请淮公相救!第11章 乱齐第9章 晋侯方伯第24章 气运玄鸟第33章 改粮种桑第30章 攻城战第41章 未雨绸缪
第12章 洞天福地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65章 姑苏城,鱼米之乡第34章 死间第19章 尊王攘夷第42章 什么档次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复第13章 洞天之主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38章 水军第63章 淮国称霸第51章 死不瞑目第32章 优势在我第30章 攻城战第68章 斗勃:你不讲武德!第72章 质子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气第72章 质子第3章 邗都之战第56章 周室荒唐第91章 美人 名剑第3章 水淹周军第70章 晋国暗子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6章 徐茂使齐第12章 洞天福地第57章 窃嫂自立,晋侯护王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0章 齐鲁宫闱之乱(待更新)第1章 季礼使齐第44章 战车漂移第90章 孔子问道老子第19章 攻城战第42章 华夏名剑第81章 宫室诡谲第48章 孙叔敖第74章 应对第5章 挑拨离间第58章第36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第49章 孙叔敖(2)第18章 诱敌深入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国底线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39章 暗流第49章 褒姒第35章 突袭颖泽第72章 质子第17章 首战得胜第32章 优势在我第6章 徐茂使齐第30章 攻城战第31章 谋划邗国第66章 谋取巢国第38章 王晟薨第9章 发展与盐第45章 国人暴动,厉王出逃第12章 伐吴第53章 楚国风渐起第64章 诸侯朝贡第16章 攻心为上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86章 楚国称霸第11章 律法与书院第94章 伍员奔淮第46章 仲国第58章第64章 诸侯朝贡第47章 王临薨第29章 离间第45章 番国:你觉得我比息侯还蠢?第30章 攻城战第3章 水淹周军第88章 淮国:霸主?我同意了吗?第31章 谋划邗国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3章 邗都之战第18章 诱敌深入第19章 尊王攘夷第54章 奇观误国啊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83章 徐国覆灭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气第29章 离间第4章 封邦建国第73章 吞越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37章 霸业终结第87章 宋国:快去请淮公相救!第11章 乱齐第9章 晋侯方伯第24章 气运玄鸟第33章 改粮种桑第30章 攻城战第41章 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