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收购

第170章 收购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经拿着那两卷纸却是找上了云畋。

这其实不能说巧而是必然。

因为云畋正是做米粮生意的……这是白圭留下的传统,也就是所谓“欲长钱,取下谷”的经营策略。

白圭认为,“下谷”等生活必需品,虽然利润较低,但是消费弹性小、成交量大、以多取胜,一样可以获取大利。

这也就是现代“薄利多销”的经营理论。

于是白圭毅然选择了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

之后他几乎垄断了这一行业,赚下的家业比那些用珠宝暴利还要多得多。

云畋是白圭的弟子,当然也是守着白圭的这套理论。

又因为他经商的确是“薄利多销”,所以才会受到百姓信赖被称作“良商”。

而名声好反过来又使百姓愿意与云畋做生意,于是便越做越火。

现代人如果会知道这些经商理论似乎不奇怪,但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一批商人知道这么做,那就是相当有远见了。

因为云畋名声在外,担心上当被骗的经才一找就找到了云畋。

接待经的倒不是云畋,而是云畋旗下的盛田米铺。

经鼓起勇气将两卷纸递了上去,战战兢的问伙计:

“小哥你看,这物事可能换米?”

老实巴交的经可不敢问能换多少米,他只希望能换到米。

伙计接过纸展了开来,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是什么,于是就将它交给了掌柜。

掌柜初时以为这是赫蹏。(读音:hè tí。古时生产蚕茧时的副产品,可用于书写但价格昂贵)

但认真一看却又不是。

对于这种新鲜物事商人总是足够敏感,于是问了经几句便拿着纸飞奔支找云畋。

云畋一看这东西也颇感兴趣:像丝织又不像丝织,质地均匀平整光滑,于是好奇的问:

“可有问他此物是如何制得?”

“又有何作用?”

“欲换多少米粮?”

掌柜回答:

“却是一问三不知。”

“只问能换多少米粮!”

这不只是经老实巴交,而是他对此物能换粮食毫无信心。

云畋虽不知这东西的作用,但觉得有些像赫蹏,一时兴起就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Wωω.ttκa n.C O

一写之下便大吃一惊:

“此物书写着色却要比丝帛、赫蹏还要清晰。”

“且黑墨还不会透背,却是便于书写的好物事!”

下一秒云畋就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暗道:

“这要是能大量收购此物乃至获得此物的制法……”

想到这云畋也就不再迟疑,当下道:

“快,去把那艺人请来。”

掌柜应了声就派出马车去把经接来。

云畋却在房里焦急的来回走着,他刚让掌柜出去心下就后悔了,早知道就应该自己去一趟……若是让别人抢了先岂不错失良机?

等了一会儿掌柜就带着经上来,云畋赶忙迎了上去:

“老丈,此物你是如何得来?”

经一下就被云畋这样子给吓住了,他原本想实话实说,但转念一想:

“校尉再三交代制盔一事不可对外宣扬。”

“这物事想来也与制盔有关,又哪里是我等小民可以随意讨论的?”

“这云畋虽是得罪不得,但那秦军校尉又岂是好惹的主?”

“一不小心因此丢了性命岂不冤枉。”

想到这,经只朝云畋一拜,回道:

“东家原谅则个,经只想知道此物可否换得粮食。”

“若是不能……”

不等经说完,云畋就回答道:

“能,自然能换粮食。”

“每张换两斤米可好?”

经呆愣当场:

每张两斤米,那便是十钱。

十张就是一百钱,再加上纬的那十张就是两百钱。

这玩意居然能值两百钱?!

那秦军校尉诚不欺我,这可是笔大生意。

云畋见经不说话,还道他是对这价格不满意,便又说道:

“若是老丈对此价格不满意,那便……”

经赶忙回答:

“满意,满意。”

“一共二十张,便换两百钱!”

云畋还想从经口中问到一些信息,但经哪敢多说,拿上钱后敷衍几句便一溜烟的跑了。

那云畋只拿着几张纸唉声叹气,暗道这生意要是让别人做了,便少了个发财的机会。

正在此时胖子屯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卷纸……

沈兵这边先是听到经的回报,说是一张纸能换十钱,恰好是一名工人一天的工钱。

其实这工钱是少算了。

一日十钱只能买两斤米,而两斤米只能让一家人不饿死而已。

经那是因为摄于沈兵是秦军校尉,所以自己将工钱压到最低……

沈兵这段时间做了点市场调查:

一名服役抵债者,每天工钱为八钱,一天口粮需两钱,于是便是十钱工钱。

也就是说,十钱仅仅只能养活五人。

而古时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通常不只五人,七八口是常有的事。

知道这些后,沈兵大手一挥,便主动将工钱提到每日十五钱。

反正现在这钱来得容易,能让百姓生活得好些又为什么不?

经自是对沈兵此举感恩戴德。

待走出军营后又长叹了一口气……他此前去寻纬想要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时,却发现纬早就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经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只是可叹那纬聪明反被聪明误,眼前这笔好生意却与他无关了。

经前脚刚走,云畋后脚就到。

当然,云畋能不能见还得亲卫通报经过沈兵首肯。

沈兵知道云畋是为何事而来,不过他自然不会在校尉营内见云畋……

应该说这云畋还是有作用的。

因为商业这事说不准。

比如以纸抵债……现在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它流通量少物以稀为贵。

如果市面上的纸越来越多,商人再联合刻意压价,到时就很快贬值了。

所以沈兵想要实现以纸抵债,不仅要保证艺人愿意,还要保证市场上有个稳定的、讲信用的收购商。

只有这样那些手艺人才能真正得到工钱且相对稳定,而不是一些对他们来说无用的纸。

所以云畋这个商人才重要,这也是沈兵有意让胖子屯用纸去还债的原因。

(本章完)

第225章 将计就计第500章 接敌第490章 重甲骑兵第519章 火器第481章 试探第539章 咛泉第239章 奸细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96章 陷马坑第469章 心理压力第427章 矛盾第156章 官大夫第400章 算盘第96章 宵禁第24章 矛盾第294章 矿石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381章 交易第421章 巫术第254章 突围第126章 水网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32章 变故第36章 暗箭难防第163章 藤甲第43章 知己第247章 浮桥第439章 降军第150章 使节第98章 枭首示众第349章 直道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386章 属国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444章 沙尘暴第461章 改革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224章 叛秦第430章 生存空间第14章 水路第320章 高人第429章 榜样第260章 水力第58章 锦囊妙计第173章 天意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289章 北地第304章 狼群第417章 补水点第17章 攻大于守第523章 大将风度第96章 宵禁第164章 设计第304章 狼群第342章 市场化第16章 变局第413章 射程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38章 人才第498章 各个击破第228章 顺流而下第2章 笑话第94章 荆轲刺秦第381章 交易第399章 三危山第311章 工业区第293章 收缩防线第443章 改革第43章 知己第88章 论农第495章 嫁衣第5章 底牌第318章 售卖第380章 火神第489章 兹阳公主第542章 补给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285章 议和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287章 分别第394章 智慧第493章 补给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277章 结果第427章 矛盾第112章 浮桥第466章 出兵第40章 阻敌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457章 信任第219章 战法第493章 补给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283章 仁君第235章 伏击第329章 训练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72章 动摇
第225章 将计就计第500章 接敌第490章 重甲骑兵第519章 火器第481章 试探第539章 咛泉第239章 奸细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96章 陷马坑第469章 心理压力第427章 矛盾第156章 官大夫第400章 算盘第96章 宵禁第24章 矛盾第294章 矿石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381章 交易第421章 巫术第254章 突围第126章 水网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32章 变故第36章 暗箭难防第163章 藤甲第43章 知己第247章 浮桥第439章 降军第150章 使节第98章 枭首示众第349章 直道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386章 属国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444章 沙尘暴第461章 改革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224章 叛秦第430章 生存空间第14章 水路第320章 高人第429章 榜样第260章 水力第58章 锦囊妙计第173章 天意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289章 北地第304章 狼群第417章 补水点第17章 攻大于守第523章 大将风度第96章 宵禁第164章 设计第304章 狼群第342章 市场化第16章 变局第413章 射程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38章 人才第498章 各个击破第228章 顺流而下第2章 笑话第94章 荆轲刺秦第381章 交易第399章 三危山第311章 工业区第293章 收缩防线第443章 改革第43章 知己第88章 论农第495章 嫁衣第5章 底牌第318章 售卖第380章 火神第489章 兹阳公主第542章 补给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285章 议和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287章 分别第394章 智慧第493章 补给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277章 结果第427章 矛盾第112章 浮桥第466章 出兵第40章 阻敌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457章 信任第219章 战法第493章 补给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283章 仁君第235章 伏击第329章 训练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72章 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