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使节

第150章 使节

不得不说古时的通讯十分麻烦。

这在现代也就是发个电报就了事的东西,这时代却折腾了好多天。

首先是送密件的探子混进楚军。

这一步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本身魏国的验就不严。

这里所说的“不严”不是查验不严。

事实上此时各国的查验方式都大同小异,随身带着个描述姓名、身高、外貌的验,查验时对照一下。

这是一种较原始的查验,而且人的外貌身高等都会变,尤其这时代十七岁就当兵,许多人加入军队后还会长高外貌也会变化。

另外还有打仗负伤残疾等也会变化。

于是这验就需要每年更新一次,这就叫“自占”,也就是到期自己到伍长那主动申请办理。

这在秦国很严格,如果到期不“自占”就要受罚,且连带着伍长也要受罚。

但其余六国就没那么严。

原因是六国弄这户籍主要是为了征税而不是识人,要是有人因负伤不自占,该免的税没免,贵族阶级还偷着乐呢。

其结果就是相当一部份人手里的验没及时更新与本人对不上,时间一久也就习惯成自然于是查不查都无所谓……查也查不出什么,也就没有查的必要。

所以信使没费多少力气便混进了楚军。

从楚军混出去也不是难事,此时这楚军那是又有魏军又有百姓,甚至还有赵军,鱼龙混杂好不热闹。

难就难在拿不到马,前往邯郸却有六百余里。

而且还是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一路上少不了被盘查,如果没被冻死饿死的话怎么说也得十余天才能赶到。

其中倒有两个机灵的,他们在路上劫了两名楚军信使扮成楚军的模样,一路放开胆策马前行,结果他们第四天就赶到了邯郸。

赏赐自是少不了他们的。

王翦收到密信再对照一下地图,当即就赞了声“好计”。

然后二话不说就拿着密信去见嬴政。

嬴政看了密信同样对着地图看了下,接着额上皱着的眉头就舒展开了。

“妙计,果然还是沈兵有办法!”

密件只有一小张牛皮,所以并没有提这个办法是由沈兵想出来的,只有“河套凿冰放水约期”几个字。

意思很明显,就是约定个日期凿冰放水淹了楚军。

但嬴政马上就猜这计策是出自沈兵之手。

也难怪。

这样天马行空颇具创意的计策,若不是出自沈兵之手还能有谁?

其实王翦也如是想,不过此时嬴政这么说不免让他心下一酸:

唉,这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这把老骨头是不是要被淘汰了?

是不是要被大王给忘了?

本想说上几句什么话。

但转念一想,自己不是正要低调推功吗?

于是便沉默不言语。

嬴政又在地图上看了看楚军的兵力布置,就哈哈大笑起来:

“若是此计能成,便不只是救援大梁而是将这数十万楚军打得大败了。”

“楚军今趟是有难了!”

说着他就不再迟疑,当即对王翦下令:

“你部暂缓南下原地待命。”

“另率三万部队赶往河套凿冰开河!”

王翦应了声便去安排。

嬴政这命令没什么问题。

首先是王翦南下的兵当然要“原地待命”。

若是收回的话难免会让楚军怀疑,此外若没有了秦军的威胁,楚军也就会把兵力调开,到时放水淹楚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其次就是到河套一带凿冰放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一带就是原李牧抵挡匈奴的北地,赵国被灭后赵嘉一众就逃到那附近。

确切的说不是附近,原因是赵嘉逃到了北地的东头而河套却在西头,两地相距近千里。

原因是赵嘉必须紧靠燕国与其抱团取暖,否则分分钟就被秦给灭了。

虽然这抱团取暖事实上没什么效果,但至少两国还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同盟。

嬴政更担心的是那一带赵兵残余或是流匪,再加上还有北面匈奴的威胁……

匈奴担心的李牧已死,北地就没有什么可以挡住匈奴了。

所以这三万兵不只是北上破冰,还是顺便接收了北地将其纳入版图。

再多的兵也没有了,三郡也只剩下三万。

这甚至让嬴政心下有些慌:

十万去攻魏国被包围在大梁,十万去救援。

三万去了北地,三郡之地这么大的一片地只有三万兵防守……这要是让齐国或燕国知道了派兵来攻,那就要命了。

其中燕国还算好,毕竟刚刚被打败把燕王喜吓得半死,另外粮食也被搜刮得差不多了,他们想过冬都不容易,出兵可能性不大。

但齐国却是长期修身养息存着大批的粮草和兵马都没动,这要是乘虚而入发兵三郡……那这全盘计划就要被打乱了。

这该如何是好?

想了想,嬴政就心生一计:派使节出使齐国。

这出使齐国的目的很奇怪,说是希望借道齐国去攻打楚国的曹州……

这战略也的确可行。

秦军从邯郸往南那是水网密布寸步难行,于是当然也威胁不到楚军主力的根据地曹州。

但如果能借道齐国先跨过黄河再南下就不一样了,出了齐国边境不过数十里就能到达曹州并将其包围。

当然,嬴政此举不是真的要借道齐国取曹州。

他早就知道齐国会找借口推托。

嬴政是借此释放两个信息:

一:秦军希望跨过黄河将战场转移到楚国境内并南下增援大梁。

二:秦军在邯郸还有足够的兵力开辟新战场。

为什么要传递这两信息就不用说了。

前者是为了迷惑楚军,让楚军以为秦军在做这个打算于是将更多兵力集中到曹州一带……这一带也将会被水淹。

后者,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所有人:邯郸兵力充足,别想乘人之危。

从客观上看嬴政这一着似乎有些多此一举,齐王建早就被忽悠得把秦国当作盟友更不会进攻。

只不过嬴政做这些又是必要的,因为这就是“一着错满盘皆输”的局面,任何一种可能都要考虑到。

若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想当然的以为安全,等危险来的那一刻就太迟了。

(本章完)

第306章 攻守兼备第483章 汗血马第543章 杨婷第358章 潜力第103章 逆鳞第479章 挑明第86章 样式第191章 点兵第329章 训练第120章 承功第376章 笼络人心第104章 好奇心第56章 北地骑兵第305章 反包围第179章 牵城第298章 战法第298章 战法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240章 渗透战第77章 脂膏第326章 命令第424章 将在外第461章 改革第477章 分割第78章 七国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46章 不世功勋第365章 原料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313章 纺织第480章 请辞第494章 蓝氏第377章 误会第18章 主动防御第274章 失衡第450章 控制第491章 大宛第305章 反包围第166章 钱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228章 顺流而下第156章 官大夫第477章 分割第200章 狼筅第416章 方略第87章 翻车第464章 练兵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507章 出逃第21章 火力封锁第441章 问题第44章 通敌第340章 忽悠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372章 西套第154章 谣言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275章 宣传战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219章 战法第440章 希望第433章 复国第537章 杨端和第271章 敌人第263章 舂米水车第68章 督阵第142章 大水第424章 将在外第16章 变局第422章 楼兰王第230章 汝阴第235章 伏击第499章 出兵第384章 乌氏倮第453章 拒亲第487章 赐婚第441章 问题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518章 局势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510章 联盟第237章 围城第256章 新王第167章 良商第163章 藤甲第251章 陷阱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303章 猎鹰第237章 围城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30章 禁民二业第120章 承功第126章 水网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59章 工师第511章 火绳枪
第306章 攻守兼备第483章 汗血马第543章 杨婷第358章 潜力第103章 逆鳞第479章 挑明第86章 样式第191章 点兵第329章 训练第120章 承功第376章 笼络人心第104章 好奇心第56章 北地骑兵第305章 反包围第179章 牵城第298章 战法第298章 战法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240章 渗透战第77章 脂膏第326章 命令第424章 将在外第461章 改革第477章 分割第78章 七国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46章 不世功勋第365章 原料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313章 纺织第480章 请辞第494章 蓝氏第377章 误会第18章 主动防御第274章 失衡第450章 控制第491章 大宛第305章 反包围第166章 钱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228章 顺流而下第156章 官大夫第477章 分割第200章 狼筅第416章 方略第87章 翻车第464章 练兵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507章 出逃第21章 火力封锁第441章 问题第44章 通敌第340章 忽悠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372章 西套第154章 谣言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275章 宣传战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219章 战法第440章 希望第433章 复国第537章 杨端和第271章 敌人第263章 舂米水车第68章 督阵第142章 大水第424章 将在外第16章 变局第422章 楼兰王第230章 汝阴第235章 伏击第499章 出兵第384章 乌氏倮第453章 拒亲第487章 赐婚第441章 问题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518章 局势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510章 联盟第237章 围城第256章 新王第167章 良商第163章 藤甲第251章 陷阱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303章 猎鹰第237章 围城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30章 禁民二业第120章 承功第126章 水网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59章 工师第511章 火绳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