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失衡

第274章 失衡

所以农业的发展虽说不能消灭战争,但消灭战争后必然需要农业发展才能成为一个盛世。

明白这点后,许应就再次有了动力。

不过他还是小心的问了沈兵一句:

“副将,农家遍布中原各国,我等将舂米水车及鼓风水车记录下之后……传到楚地是否合适?”

许应这里说的楚地指的是楚军控制的淮南楚地。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暂且不传至楚地,尤其是鼓风水车。”

许应点头应了声。

沈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相比起舂米水车而言鼓风水车还是有些技术性的。

舂米水车过于简单一看就会,就算许应不传出去楚地也很快就会学会。

鼓风水车相对来说有些复杂且制作相对封闭,这要传出去就没那么快。

而这点时间差就足以使秦地控制的淮河以北对淮河以南占握一些技术优势,尽管这优势是短暂的。

沈兵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敲打一下楚王启……

另一边的楚王启正和项燕在洞庭一愁莫展。

他们这段时间广布探子四处打探,尤其是寿春一带楚国探子尤其多。

这使楚王启和项燕两人对淮北的形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最早知道的就是舂米水车。

甚至楚王启还按探子画的图让人制出了一具舂米水车。

看着那不需人力自动上下舂米,楚王启就叹了一口气:

“我还道淮北过些时日必定会因缺粮而大乱。”

“不想沈兵却制出这物事并以舂米换屯田。”

“如此一来淮北缺粮之困便可解矣。”

项燕无话可说,心下只暗道这沈兵是何许人也,竟能知道制出这物事。

这么一来何止是淮北,整个秦地的秦人都可免了舂米之苦……要知道这舂米可是每人每天都有舂米量。

所谓的舂米量就是每个人都要吃饭,吃的饭都要舂过去壳。

但有许多人是不可能舂米的,比如达官贵人,比如军队,再比如老人和孩子……

这些舂米量就会集中在妇人和奴役身上。

比如军队就会有大量的奴役专门用于舂米,且日夜不停日复一日的舂。

这一度占据劳力分配相当大的一部份。

但是现在……只需架起几具水车,然后用这些水车代劳就可以了,又快、又省力、又好。

这其中“好”是名至实归。

因为正如之前所言,军粮供应有“粝米”和“粺米”之分。

都是由谷物舂的却有区别,是因为人力舂米耗时、耗力,粗粗舂几遍大概去了些壳能入口的就叫“粝米”,这是给低爵位的兵士食用的。

在“粝米”的基础上继续舂,舂到基本没有壳就是“粺米”,也称精米,这是给高爵位的兵士及达官贵人食用的。

普通百姓食用的通常都是“粝米”。

原因是家务原本就繁重,没有太多的时间舂米于是只能粗粗的舂一遍。

但是现在……若舂米能由水车代劳,那不过就是舂得久一些,还有必要分“粝米”、“粺米”么?

事实也的确像项燕想的那样,只一夜之间淮北地区尤其是寿春已基本不存在“粝米”了,人人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精米饭。

沉默了好一会儿,项燕就宽慰楚王启道:

“大王勿要为此发愁。”

“此物制作起来并不困难,秦军可用之舂米,我等何尝不能用?”

楚王启只是叹了口气,说道:

“我军粮多,寡人忧心的又岂会是这舂米水车。”

“而是那沈兵隔些时候便会有些奇思妙想且极其实用,长此以往……”

说着楚王启再叹了一口气。

楚王启的担心却是有道理的。

如果只是舂米水车一项还好,楚地大批仿制并投入民间节省劳力便可。

问题在于沈兵制出的物事仅此一项么?

今天来一个明天来一个,用不了多久,淮北的秦地就与淮南的楚地拉开差距了。

有句话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若是在以前,大家都是这么苦这么累,那么淮北、淮南就谁都没话说。

但现在……

若淮北秦地可以以更小的劳力轻松的获得更多的作物,而淮南楚地苦哈哈的累成狗却只收获少得多的粮食,这让百姓心里如何平衡?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旦百姓心理失衡,楚地很快就要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这就有些像偷渡,挡都挡不住,而且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到时只怕都不需要秦军来灭楚,楚国自己因为人口大量流失而灭亡了。

长于用兵的项燕自是不会考虑到这些,他依旧对楚王启建言道:

“大王,属下已联系了几大贵族,他们已同意齐心反秦。”

“此时尔等首当其冲面对秦军兵锋,属下以为他们必会拼死抗敌。”

“属下以为秦军想要南下并非易事。”

楚王启只能眉头紧皱的回了句:

“但愿如此!”

说是这么说,楚王启对形势却一点不乐观。

果然,坏消息接踵而来:

“大王,据闻沈兵提升了铁器质量。”

“新铁器较旧铁器更锋利、耐用。”

楚王启急着问了声:

“制法呢?”

得到的回答却是:

“尚未探得。”

于是楚王启就意识到他担心的终于来了。

紧接着就来了另一个情报:

“大王,秦军探子深入我境散发告示。”

楚王启又是一惊:

“是何告示?”

亲卫将飞鸽传书送来的一张告示递了上来。

楚王启愕然发现这告示居然是用纸书写……他在秦国时就知道这一张纸能值十钱,在楚国直接翻了三倍值三十钱。

而秦军却以之书写告示?

再看看那告示的内容……再吃一惊,竟然是用简画再配文字的方式书写。

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就不用说了:没文化不识字的人看图也能理解个大概。

不过一想,楚王启又暗松了一口气:

以如此值钱的纸书写告示,这告示肯定不多。

若这告示不多,又如何能等造成影响?

然而,当他随口问了句“有多少此等告示”时,亲卫就回答道:

“据闻有数千张,一夜间街头巷尾便粘满了。”

楚王启:……

(本章完)

第419章 试射第40章 阻敌第32章 变故第79章 挖坑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309章 炫耀第453章 拒亲第185章 牵城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275章 宣传战第314章 织布机第359章 通道第17章 攻大于守第143章 降兵第96章 宵禁第141章 陷阱第256章 新王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60章 贿赂第82章 许应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133章 灭国战法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263章 舂米水车第340章 忽悠第59章 工师第344章 齐国亡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193章 密信第63章 王翦第137章 围城第421章 巫术第3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298章 战法第324章 补贴第396章 陷马坑第137章 围城第346章 骑军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89章 以农治国第239章 奸细第105章 真相第417章 补水点第294章 矿石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210章 拉拢第376章 笼络人心第22章 一雪前耻第429章 榜样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550章 大结局第48章 定滑轮第138章 兵行险着第404章 教育权第420章 城墙第342章 市场化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167章 良商第473章 分裂第433章 复国第500章 接敌第377章 误会第383章 使者第443章 改革第16章 变局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292章 涅石第224章 叛秦第35章 马头山第77章 脂膏第309章 炫耀第9章 矛盾第218章 骑射第361章 封禅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113章 军粮第18章 主动防御第15章 釜底抽薪第367章 偷袭第405章 市场第238章 狼烟第450章 控制第399章 三危山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493章 补给第260章 水力第413章 射程第393章 肃州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65章 原料第517章 文明第17章 攻大于守第400章 算盘第452章 英明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449章 改革第474章 西北第227章 反攻
第419章 试射第40章 阻敌第32章 变故第79章 挖坑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309章 炫耀第453章 拒亲第185章 牵城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275章 宣传战第314章 织布机第359章 通道第17章 攻大于守第143章 降兵第96章 宵禁第141章 陷阱第256章 新王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60章 贿赂第82章 许应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133章 灭国战法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263章 舂米水车第340章 忽悠第59章 工师第344章 齐国亡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193章 密信第63章 王翦第137章 围城第421章 巫术第3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298章 战法第324章 补贴第396章 陷马坑第137章 围城第346章 骑军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89章 以农治国第239章 奸细第105章 真相第417章 补水点第294章 矿石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210章 拉拢第376章 笼络人心第22章 一雪前耻第429章 榜样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550章 大结局第48章 定滑轮第138章 兵行险着第404章 教育权第420章 城墙第342章 市场化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167章 良商第473章 分裂第433章 复国第500章 接敌第377章 误会第383章 使者第443章 改革第16章 变局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292章 涅石第224章 叛秦第35章 马头山第77章 脂膏第309章 炫耀第9章 矛盾第218章 骑射第361章 封禅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113章 军粮第18章 主动防御第15章 釜底抽薪第367章 偷袭第405章 市场第238章 狼烟第450章 控制第399章 三危山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493章 补给第260章 水力第413章 射程第393章 肃州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65章 原料第517章 文明第17章 攻大于守第400章 算盘第452章 英明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449章 改革第474章 西北第227章 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