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陷阱

第141章 陷阱

一名部将建议道:

“将军,属下以为只能撤军!”

“即便我等攻下大梁,被楚军包围亦是无徒劳无功!”

这话是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大梁对于秦国的问题其实一直都不是魏国而是楚国。

楚国距离大梁太近,而且楚国的曹州与陈城两地还是一南一北扼制大梁,于是楚军很容易对大梁形成两面夹击亦或大纵深包抄的形势。

王翦与杨端和不是没考虑过楚军来援的情况。

只是他们没想到楚国在内部大乱之后能如此迅速的组织起二十五万大军,而且战略还是穿插包围……

这时秦军将领位就会想:如果被楚军包围,夺下大梁还有意义吗?

这就相当于外面已经撒下了大网,而网里的鱼虾还在互斗。

杨端和犹豫了一下,他心里其实也倾向于撤军。

有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山”,对秦军来说留住部队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灭不了魏国还可以等下次,军队要是被围歼了就不是那么容易恢复元气了。

杨端和的犹豫并不是要不要撤军,而是在考虑撤军前要不要先水淹大梁,就算灭不了大梁也可以让魏国难受一番。

这时,沈兵却语出惊人:

“将军,属下以为我等不可撤军。”

众人闻言纷纷侧目。

李岩面带不屑驳道:

“你一个工啬夫又能知道什么?”

“带兵打仗又岂是你想的那般容易?”

“你只管做好你的木艺……”

也难怪李岩会质疑。如果不是因为沈兵之前猜到补给线会被袭,像这样的军事会议沈兵这工啬夫甚至不该也无权参加。

杨端和瞪了李岩一眼打断了他的话,然后转头问沈兵:

“啬夫旦说无妨,我军为何不能撤军?”

沈兵不答反问道:

“属下想知道,若我等撤军又会如何撤?”

杨端和想也不想就回答:

“自是西撤回秦。”

秦军原本有三个方向可以撤退。

但此时情况有变:北有二十万楚军主力,南有五万楚军攻阳翟,秦军要撤就只有一个方向……往西撤回秦境。

其中南面虽只有五万楚军,杨端和这十万大军有十足的信心能将其击败,但就怕被其拖住无法逃脱最终反而会坏事。

沈兵回道:

“若是往西撤,只怕便中了楚军奸计了!”

李岩笑道:

“危言耸听,若是西撤也不行,难道还往东撤不成?”

一众部将听着这话发出一阵笑声,因为往东就是楚国,自然不可能。

杨端和与沈兵接触最多深知沈兵的本事,所以倒没有像别人一样轻视,他用略带责怪的眼神环视了众人一眼,接着就问着沈兵:

“啬夫请讲,西撤为何中楚军之计?”

沈兵问了两个问题:

“将军,不知大梁距秦境多远?”

“若我军正常行军需几日才能回秦?”

杨端和回答:

“正有九百里,少说也要十余日才能回秦。”

沈兵道:

“这便是了。”

“我军大多为步军行军缓慢,楚军又怎会容我行军十余日撤回秦境……”

李岩打断沈兵的话:

“楚军是欺我无粮,否则以我等十万军力又岂会怕了那二十万楚军?”

这话说的倒也没错,秦军战斗力强悍,如果不是粮道被断便是以一敌二也有一拼之力。

李岩又补了句:

“何况我等行军速度慢,那楚军又能快到哪去?”

“用骑军包抄?那点骑军又何足道哉?”

这时代的骑兵并非主力,就算有也不多,所以按常理的确挡不住这十万秦军。

但沈兵却有不同看法。

沈兵指着地图上秦军撤军的路线道:

“首先,这九百里楚军不会让我等好过。”

“楚军必会派出骑军赶在我军前头拆桥破路或设伏偷袭。”

“是以我军实际行军时间将远超十余日,等我赶到秦境附近时已成疲师。”

杨端和神色越发凝重,点头赞同道:

“疲军之策,楚军自当如此。”

李岩勿自不服:

“即便如此,我等也可在我部接应下成功回秦。”

“李信将军正在秦魏边境!”

“那点楚兵又如何能挡得了我军两面夹攻?”

沈兵回答:

“若只是楚兵,的确挡不住我军。但若加上魏军呢?”

李岩有些惑:

“魏军?”

沈兵指着地图上的安邑位置说:

“安邑原是楚国都城,其恰好地处秦楚边境。”

“楚军可借口前来援救魏军伐秦,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安邑甚至得安邑军民相助。”

“到时……”

众人闻言不由纷纷变色。

因为所有人都会想到这样下去会是什么情况。

那安邑不需要把秦军击败,只需将秦军挡上几天然后楚军就会从四面八方赶上来。

杨端和叹道:

“啬夫所言甚是。”

“除此之外我等还忽略一事。”

“被困于大梁的那二十万魏兵又岂是易与之辈?”

“此时他们不过是因为决策失误无法出城作战而已。”

“若我军一撤……这些魏兵定会出城衔尾追杀。”

“到时,我等要面对的又岂是二十余万楚军?还有这数不清的魏军!”

这也是沈兵想说的。

别看现在魏军被困在城里像个龟孙似的毫无还手之力。

但素质差的部队往往有个特点,那就是不能打逆风战却能打顺风战。

他们之前是怕了秦军同时也是魏王假决策失误于是处于被动。

如果秦军不撤还好,一撤就把这“潘朵拉魔盒”给打开了。

再加上秦军败退,那些魏兵自然会在后头牛逼哄哄的紧追不舍。

说到这,杨端和就知道重点在哪了,他咬了咬牙,说道:

“是以,我等无论如何都不能撤军。”

“便是要撤,也要攻下大梁才能撤!”

这两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呆在原地继续灭魏。

因为很明显,等秦军攻下了大梁那楚军的包围圈也早就合拢了,不可能还有机会撤。

李岩担忧的问了声:

“可是将军,那军粮……”

杨端和回答:

“大梁城内有粮,只要打下大梁我军便无军粮之忧。”

这倒是个主意,然而……

沈兵刚想说什么,却发现杨端和颇有深意的望了沈兵一眼。

于是沈兵就把要说的话吞下肚去。

(本章完)

第256章 新王第320章 高人第525章第207章 王贲第48章 定滑轮第535章 先机第397章 丘就却第19章 为师老了第179章 牵城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76章 传单第131章 淳于越第170章 收购第158章 骑兵第352章 心态第202章 弃城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460章 联军第412章 试炮第253章 步炮协同第222章 追敌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46章 不世功勋第370章 收购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380章 火神第321章 私斗第495章 嫁衣第179章 牵城第222章 追敌第173章 天意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66章 凳子第125章 心理第30章 禁民二业第410章 铁芯铜炮第310章 迁民第468章 目标第63章 王翦第450章 控制第412章 试炮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197章 活路第332章 骚扰第232章 补给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412章 试炮第295章 高炉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16章 方略第410章 铁芯铜炮第239章 奸细第373章 农业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534章 马店第549章第172章 制法第49章 许昌第536章 龟兹王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426章 绿洲第493章 补给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2章 一雪前耻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360章 西域第451章 交易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244章 心计第263章 舂米水车第442章 楼兰兵变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495章 嫁衣第489章 兹阳公主第219章 战法第423章 请神容易第48章 定滑轮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144章 人质第464章 练兵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16章 变局第492章 远征军第378章 交集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378章 交集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11章 上坡下坡第418章 援兵第82章 许应第13章 睚眦必报第280章 变法第487章 赐婚第51章 错有错着第550章 大结局第69章 一己私欲
第256章 新王第320章 高人第525章第207章 王贲第48章 定滑轮第535章 先机第397章 丘就却第19章 为师老了第179章 牵城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76章 传单第131章 淳于越第170章 收购第158章 骑兵第352章 心态第202章 弃城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460章 联军第412章 试炮第253章 步炮协同第222章 追敌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46章 不世功勋第370章 收购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380章 火神第321章 私斗第495章 嫁衣第179章 牵城第222章 追敌第173章 天意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66章 凳子第125章 心理第30章 禁民二业第410章 铁芯铜炮第310章 迁民第468章 目标第63章 王翦第450章 控制第412章 试炮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197章 活路第332章 骚扰第232章 补给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412章 试炮第295章 高炉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16章 方略第410章 铁芯铜炮第239章 奸细第373章 农业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534章 马店第549章第172章 制法第49章 许昌第536章 龟兹王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426章 绿洲第493章 补给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2章 一雪前耻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360章 西域第451章 交易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244章 心计第263章 舂米水车第442章 楼兰兵变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495章 嫁衣第489章 兹阳公主第219章 战法第423章 请神容易第48章 定滑轮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144章 人质第464章 练兵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16章 变局第492章 远征军第378章 交集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378章 交集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11章 上坡下坡第418章 援兵第82章 许应第13章 睚眦必报第280章 变法第487章 赐婚第51章 错有错着第550章 大结局第69章 一己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