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不降反升

第282章 不降反升

沈兵将目光转向杨端和。

杨端和迟疑了下,回道:

“公子此计或是可行,除降低税率外,我等还可增加分给楚民的耕地。”

“我等所占的楚地颇多,多分一些给那楚民也是绰绰有余,而楚军耕地有限,是以老夫以为最终楚民还是会前来降秦。”

沈兵明白杨端和这话的意思。

其中关于耕地面积方法的说法的确是对的,淮北是一大片平原,虽然总面积没有淮南大,但耕地却比整个淮南加起来都多……淮南尤其长江以南多山地,此时的生产条件很难耕种。

所以就算与楚军打“价格战”拼耕地也拼得过。

但沈兵却不认同这点。

见沈兵不语,扶苏便问了声:

“副将以为此计不妥?”

沈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声:

“敢问公子,若公子是楚民……得知淮北再次降低税率并增加耕地,会因此来降吗?”

扶苏想也不想就回答:

“能有更多的耕地便是有更多的收成,为何不来?”

杨端和却是一拍脑袋,恍然大悟的说了声:

“老夫糊涂,此计却是不可行。”

见扶苏一脸不解的望向杨端和。

杨端和拱手解释道:

“公子,副将之前便有相似策略。”

“那舂米水车初时不需费用也无人问津,之后慢慢增加费用反倒引得楚民蜂涌而至……”

扶苏不由奇道:

“这又是为何?”

杨端和回答:

“概因楚民会作如此想:若明日费用会更低,我等何不等明日再舂?”

“明日之后还有明日,于是便一直等待。”

“反之若是费用一日比一日高,楚民便想:若明日费用更高,等到明日岂非要多出费用?于是便争相来舂。”

扶苏“哦”了一声,道:

“还有此等说法……却是合情合理。”

这可以说是心理学上的东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百姓的位置上分析他们的心理,然后再抓住这心理制定正确的方案。

扶苏以往所读的圣贤书哪里会有这些,一时觉得十分新鲜。

但想了想,扶苏又说道:

“可此次秦楚之争却与舂米有所不同。”

“舂米只是我等与百姓之间的较力争胜,而税率则是秦、楚较力争楚民。”

“若我方税率高于楚国,楚民又岂会背井离乡冒死来降?”

沈兵点头暗赞了一声,这扶苏不愧是公子,这么快就进入状态并提出问题了。

两者的确有些不同,甚至扶苏提出的这个问题连杨端和都回答不了。

沈兵想了想,就说道:

“属下以为不可降税,原因有二。”

“其一,便如上将军所言,降税会使楚民等待而非来降。”

“因所有人都知道,若我军降税,楚军也会接着降税,那么楚民只需安心在楚地等着降税便可。”

扶苏与杨端和连连点头,这点他们已经理解。

“其二,我大秦乃以法家治国,正如日中天,此时若无节制的降税……非但不能占得便宜还会自乱阵脚。”

扶苏又再次“哦”了一声,然后点头说道:

“有理。”

“淮北若是降税,吸引的便不只是楚地的楚民,还有秦国各地的百姓。”

“到时只怕会引起大乱,各国百姓纷纷来投,便是多少地也不够用了。”

这正是沈兵想说的。

淮北地势平坦水利设施完善,且土地还肥沃,若税率再明显比其它地区低……秦国其它地区百姓又岂会不来?

就算秦国有严密的户籍制度再通过法律来制止百姓流动,但秦国百姓心里又怎能平衡?

凭什么那些来投降的楚民可以拥有更多更好的土地、更低的税率,而我们这些为秦国做出奉献的人却要更高的税率?

那是不是说为秦国奉献是无用的?

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一种骚操作:

秦律不让秦民前往淮北?成,那我先偷入楚境成为楚民,再由以楚民身份来淮北投降……

另一方面,之前来降的楚民也会心理失衡:咱们更早来降的分的土地更少、税率更高,而更迟来降的却能分得更多土地、税率更低……那是不是得再逃回去再来降一次?

于是秦地百姓不仅不会增多反而会回流入楚地。

楚国的情况不同,楚国那是将亡之国而且各地分封,这样乱搞税率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破罐破摔。

但秦国若也这样弄那就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想明白这些后,扶苏不由皱眉问道:

“那么,以副将之见……我等该如何应对?”

沈兵想也不想就说道:

“税率不变,减少土地和宅地。”

“如此才能断了楚民等待之心。”

扶苏又道:

“可是……”

可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淮北的利益若是不升反降,虽是让楚民无法等待,却是让淮南给比下去了。

若利益比不上淮南,楚民自然不会来投。

沈兵回答道:

“我等税率或许不及楚国低,然利益却未必不及楚国。”

扶苏不解的问:

“此话怎讲?”

沈兵回答:

“同是一片地,若淮北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呢?”

扶苏说:

“此言虽是有理。”

“若淮北可以种出更多粮食,那么即便税率较楚国更高,缴税之后富余的粮食依旧更多。”

“可是……如何才能种出更多粮食?”

沈兵没回答,而是对帐外的亲卫喊了一声:

“去请许应前来。”

亲卫应了声便飞奔而去。

不一会儿许应赶到了帐蓬恭谨的向扶苏施礼。

沈兵说:

“先生,公子想知道,同一片地能否种出更多粮食。”

许应“哦”了一声,就回答道:

“禀公子,却是副将在邯郸教与老朽的沤肥之法。”

“亦即人为制造肥料增强土地肥力。”

“老朽用此法在各地分别以多、中、少施肥,发现施以中肥之田长势最好。”

“此时虽是还未收成,但估计收成至少增长半成。”

扶苏不由骇然朝沈兵望去,这半成说起来虽少但若全国都如此,就不是小数了。

更何况,若用沤肥之法便无需休田,这增加的收成就不只是半成这么简单了。

(本章完)

第491章 大宛第395章 羊群第185章 牵城第145章 楚军第88章 论农第445章 无忧公主第477章 分割第365章 原料第246章 围城第1章 谁扔的炮仗第525章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431章 利益第302章 鸣镝弑父第380章 火神第27章 以逸待劳第473章 分裂第433章 复国第134章 困难第291章 二选一第9章 矛盾第320章 高人第61章 火弹第186章 仙人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73章 分裂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96章 宵禁第73章 榨酱面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389章 沙州第364章 偷师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359章 通道第96章 宵禁第351章 五原第395章 羊群第413章 射程第347章 驰道第18章 主动防御第529章 长生不老药第393章 肃州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382章 猎人第78章 七国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68章 督阵第120章 承功第549章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230章 汝阴第260章 水力第444章 沙尘暴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439章 降军第309章 炫耀第76章 简在帝心第138章 兵行险着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201章 鸳鸯阵第313章 纺织第62章 举荐第324章 补贴第253章 步炮协同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73章 榨酱面第329章 训练第151章 破冰第379章 党项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463章 马镫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344章 齐国亡第426章 绿洲第344章 齐国亡第86章 样式第89章 以农治国第96章 宵禁第295章 高炉第331章 补给第124章 水攻第74章 这只是客套话……第44章 通敌第420章 城墙第408章 难题第165章 骑射第92章 家书第104章 好奇心第303章 猎鹰第71章 落幕第182章 拍竿第283章 仁君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86章 样式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373章 农业第468章 目标
第491章 大宛第395章 羊群第185章 牵城第145章 楚军第88章 论农第445章 无忧公主第477章 分割第365章 原料第246章 围城第1章 谁扔的炮仗第525章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431章 利益第302章 鸣镝弑父第380章 火神第27章 以逸待劳第473章 分裂第433章 复国第134章 困难第291章 二选一第9章 矛盾第320章 高人第61章 火弹第186章 仙人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73章 分裂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96章 宵禁第73章 榨酱面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389章 沙州第364章 偷师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359章 通道第96章 宵禁第351章 五原第395章 羊群第413章 射程第347章 驰道第18章 主动防御第529章 长生不老药第393章 肃州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382章 猎人第78章 七国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68章 督阵第120章 承功第549章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230章 汝阴第260章 水力第444章 沙尘暴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439章 降军第309章 炫耀第76章 简在帝心第138章 兵行险着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201章 鸳鸯阵第313章 纺织第62章 举荐第324章 补贴第253章 步炮协同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73章 榨酱面第329章 训练第151章 破冰第379章 党项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463章 马镫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344章 齐国亡第426章 绿洲第344章 齐国亡第86章 样式第89章 以农治国第96章 宵禁第295章 高炉第331章 补给第124章 水攻第74章 这只是客套话……第44章 通敌第420章 城墙第408章 难题第165章 骑射第92章 家书第104章 好奇心第303章 猎鹰第71章 落幕第182章 拍竿第283章 仁君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86章 样式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373章 农业第468章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