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家书

第92章 家书

论农的事,浍却比沈兵还紧张。

沈兵深夜回到兵营发现浍竟还没睡,他一见到沈兵就兴奋的问:

“工师,论农还顺利否?”

沈兵随口回了声:

“尚可,左工师还不歇息么?明日还要赶制水车呢。”

这水车、翻车可是旱情急需之物,而且还要赶在农期前生产出足够数量,否则耕地无水便无从屯起。

所以这段时间砲师……事实上不仅是砲师,其它工匠甚至许多兵士都被调来制作水车、翻车。

浍听沈兵这么回答只道是不顺利,于是也不敢多问,应了声便去歇息。

不想第二天,浍就拿着一卷竹简兴奋的跑了进来大声说道:

“工师,喜事,大喜!”

“工师大名已上论农了!”

众人惊呼一声纷纷望向浍,便连那些前来“观摩”的人也不例外。

苍半信半疑的问:

“左工师,你莫不是看错了?”

“师兄虽制作出水车、翻车,但不是农家子弟。”

“按农家规矩是不能上论农的。”

浍扬了扬手中竹简,说:

“这便是范本,还能有假?”

“我问过内史,他说工师对农家之功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若工师不上,则前后均无人能上。”

“是以破格将工师列入论农……”

苍从浍手中抢过竹简,艰难的读道:

“砲师工师,汉中南郑人。”

“制水车、翻车治三郡大旱,立代田法屯田,居功至伟……”

这一来就没人不相信了。

浍摇头叹道:

“工师,昨晚见你如此平淡,我还道论农不顺是以不敢作声。”

“不想你竟以代田法改了屯制……”

苍低头问了声:

“师兄,这代田法……又是什么?”

沈兵张嘴打了个哈欠,昨晚睡得太迟直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来。

“不过是代田法而已,不值一提。”

“简而言之,便是交替错行耕种,论农上应有说明吧!”

苍一看,果然有。

众人争先恐后的翻看着说明,接着就目瞪口呆。

苍依旧有些不信:

“那便是说,往后不用休田了?”

沈兵点了点头。

这些对沈兵而言的确算不上什么大事。

这一方面是因为沈兵不过是把代田法提前几十年。

另一方面则是沈兵还没完全将思维和观念从现代转化过来。

他生活的世界农业可没这么重要,那时讲的都是工业、科技、高新技术……

其它人听沈兵这么说还有这无所谓的表现就愣了。

特么的这妥妥的就是装逼。

水车、翻车也就算了,它们只是治一方旱情。

这发明了代田法将耕地面积瞬间提高一倍……那可是有可能影响全国乃至全天下农业。

这居然不值一提?

浍激动得浑身发抖,他小心翼翼的问着沈兵:

“工师,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吗?”

沈兵反问:

“意味着什么?”

浍朝苍手中的论农望了一眼,道:

“这论农将由农家弟子带至各地并传授一方百姓。”

“往后,各地农民只要以水车、翻车引水,以代田法屯田自然就会想到工师。”

“工师便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有再造之恩哪!”

……

哟荷,有那么点意思诶!

也就是说在民间的名气响了,而且相当正面。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终归还是虚名,在这时代权势才是王道。

于是沈兵复又兴趣寥寥,挥挥手下令道:

“制你等的水车。”

“否则不够引水治旱,还谈什么论农!”

众工匠齐声应了声便回到自己岗位,那精气神似乎都不一样了。

初时沈兵还道是因为自己能出名他们也与有荣焉于是士气提升。

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沈兵在农业上的这些发明尤其是代田法,其影响远远比他想像的要大得多。

这代田法虽没有将耕地增加两倍但也相去不远。

而古时百姓十个有九个都是农民,剩下的一个才是士工商。

也就是大多百姓都因此受益。

同时军中兵士也大多是农民,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在家从事生产。

也就是说,浍说的“衣食父母”、“再造之恩”放在军中兵士身上同样适用。

甚至可以说沈兵解了他们后顾之忧……

有多少兵士一边打仗一边担心家中田地不足劳力不够家人忍饥受冻。

这也是他们在军中努力争功拼死晋爵的原因之一。

因为只有晋爵家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甚至还能分配到仆人。

但是在获得二级爵上造之前,都要紧巴巴过苦日子做好饿死的准备。

现在好了,沈兵弄出个代田法明年收成一多,这日子就轻松多了。

于是这看沈兵的眼神还能一样?

回营时沈兵也感觉到了不同,因为无论他走到哪都能收获到感激的目光。

更夸张的还是不断有人为他送来新衣、新鞋,另外还有几小块肉干。

这时沈兵突然理解浍之前为什么会送他肉干了,好像也都是差不多大的一小块……

沈兵这是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送就送吧,至少这鞋的码数也要会对啊!

就在沈兵对着床上一堆东西发愣时,浍就凑上来问了声:

“工师,据说这代田法仅用于三郡?”

“不知可有其事?”

沈兵想也不想就点头回答:

“确有其事。”

“内史说此法应谨慎行之,是以暂先在三郡试行。”

浍朝沈兵拱了拱手:

“谢过工师。”

说着“忽”的一下就回自己位置扎起竹简。

其它人也差不多,找墨的找墨找笔的找笔,不会写字的就急着找人代笔,还有些人是捶胸顿足唉声叹气。

甚至这似乎还会传染,不一会军营中到处都是这样。

沈兵不解的问了声:

“这是为何?”

苍回答:

“师兄,他们正急着写家书呢!”

沈兵还是不明白,同时在这会儿写信?

看着沈兵疑惑的表情,苍就解释道:

“若代田法仅在三郡试行,那么……”

沈兵“哦”了一声然后就明白了。

他们这是急着把代田法寄回家让家人依法耕种。

那些捶胸顿足的,只怕是距家过远无法赶在农期前寄到吧。

只是这全军上下同时送家书,那送件的邮人可就……

(本章完)

第477章 分割第61章 火弹第196章 昌平君第198章 求降第431章 利益第306章 攻守兼备第379章 党项第16章 变局第329章 训练第416章 方略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532章 西域第358章 潜力第5章 底牌第200章 狼筅第393章 肃州第337章 发展第544章 真相第406章 骑军第32章 变故第476章 劝降第261章 劳力第203章 陈城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485章 迁移第433章 复国第514章 训练第383章 使者第337章 发展第510章 联盟第45章 恩威并施第61章 火弹第499章 出兵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203章 陈城第445章 无忧公主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346章 骑军第519章 火器第314章 织布机第521章 投石机第167章 良商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156章 官大夫第289章 北地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448章 联军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04章 援军第487章 赐婚第102章 绊马索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135章 沙袋第154章 谣言第352章 心态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373章 农业第460章 联军第251章 陷阱第473章 分裂第286章 难题第58章 锦囊妙计第546章 水源第280章 变法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529章 长生不老药第135章 沙袋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407章 据险而守第103章 逆鳞第372章 西套第400章 算盘第199章 蒙武第33章 王柏第252章 消息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152章 破冰第243章 寿春第347章 驰道第396章 陷马坑第136章 红烧第132章 最强虎狼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297章 床弩第514章 训练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129章 变数第14章 水路第66章 凳子第161章 车轮战船第457章 信任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113章 军粮第67章 术数第2章 笑话
第477章 分割第61章 火弹第196章 昌平君第198章 求降第431章 利益第306章 攻守兼备第379章 党项第16章 变局第329章 训练第416章 方略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532章 西域第358章 潜力第5章 底牌第200章 狼筅第393章 肃州第337章 发展第544章 真相第406章 骑军第32章 变故第476章 劝降第261章 劳力第203章 陈城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485章 迁移第433章 复国第514章 训练第383章 使者第337章 发展第510章 联盟第45章 恩威并施第61章 火弹第499章 出兵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203章 陈城第445章 无忧公主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346章 骑军第519章 火器第314章 织布机第521章 投石机第167章 良商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156章 官大夫第289章 北地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448章 联军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04章 援军第487章 赐婚第102章 绊马索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135章 沙袋第154章 谣言第352章 心态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373章 农业第460章 联军第251章 陷阱第473章 分裂第286章 难题第58章 锦囊妙计第546章 水源第280章 变法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529章 长生不老药第135章 沙袋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407章 据险而守第103章 逆鳞第372章 西套第400章 算盘第199章 蒙武第33章 王柏第252章 消息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152章 破冰第243章 寿春第347章 驰道第396章 陷马坑第136章 红烧第132章 最强虎狼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297章 床弩第514章 训练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129章 变数第14章 水路第66章 凳子第161章 车轮战船第457章 信任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113章 军粮第67章 术数第2章 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