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肃州

第393章 肃州

据闻这独轮车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东西。

也就是三国志中所说的“木牛流马”。

这“木牛流马”被传说成像神话一般可以不靠人力畜力自行运粮那肯定不对。

史学家分析很有可能就是独轮车。

原因是蜀道难行,其不仅狭窄陡峭而且极其危险,用牛、马等畜力运输便不可避免的有个问题:不注意或是牛、马受惊就掉到悬崖下粮草牲畜尽损。

这时使用人力以灵活、轻便、体积小的独轮车运粮反而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安全。

见改装合适,沈兵便没再迟疑,当下就令神武军大批建造独轮车。

其实也不需要多少独轮车,以每什一辆独轮车计,两千人的神武军就只需两百辆独轮车。

再增加一百辆用于携带更多的箭矢、霹雳火球及粮食和水袋,于是就只需三百辆。

神武军在行军路上没时间造车轮……其实造独轮车困难的地方主要也是车轮。

沈兵就照搬了王贲的方法将马车改为独轮车。

这些马车原本是用于运送军粮补给的,吃完空出来的马车就可以用于改装。

另外沈兵再让快马紧急赶往肃州,令李岩干制车轮或是准备马车,于是不足的独轮车赶到肃州再制也来得及。

前后过了十余天,沈兵一行人总算赶到了肃州。

李岩一早就带着亲卫在十里外相迎,他远远看见沈兵一行就策马迎了上来,然后如释重负的朝沈兵拱手说道:

“属下等恭迎大将军!”

“有大将军来主持大局,属下就放心了。”

沈兵问:

“肃州情况如何?”

李岩回道:

“禀大将军,一切还算正常。”

“只是城外不时有匈奴及月氏探子活动。”

沈兵奇道:

“月氏及匈奴已兵临肃州?”

李岩回道:

“回大将军,只是小股部队。”

“且多为月氏骑兵。”

“月氏大军驻扎在三危山一线并构筑工事。”

沈兵听着这话就更是奇怪了。

月氏应是对肃州没什么兴趣才对。

这主要是月氏人口有限占据沙州一带的绿洲就足够其生活了,而肃州距沙州有八百里且一路干旱缺水,直到肃州才有一条北大河,这对以放牧为主的月氏来说就是鸡肋……

因为若是占了肃州,长年生活在沙州的月氏要想放牧还要将马匹羊群赶到八百里之外?

若是想将百姓迁移至肃州,又必定需要派兵士驻守。

这也是之前匈奴退走之后月氏一直不占肃州的原因。

若是占了肃州,需要派多少兵士驻守才安全呢?

派得少了,这些兵士根本不足以保障牧民的安全,于是无法经营发展肃州只有被劫掠的份。

派得多了,沙州的实力就被一分为二了,到时沙州只怕都难挡匈奴的进攻。

所以月氏王没有多想,就占着沙州将其守稳就行了。

然而现在,月氏为何又对肃州有兴趣呢?

想了想沈兵就明白了。

月氏长年与秦军相邻甚至还与秦军有过战事,所以月氏王很清楚秦军的优劣。

之前月氏王以为对手是匈奴是骑军,于是不敢轻占肃州。

但现在,月氏王知道对手是以步兵为主的秦军,同时月氏王又知道河西走廊千余里都没有农田无法补给,再加上又与匈奴结盟……此时不占肃州更待何时?

沈兵想的没错,月氏正是做这个打算。

匈奴使节离开后,月氏王还有些心惊胆颤的对大将丘就却说道:

“据闻秦国已统一了中原,此时国力正盛。”

“如今我等却杀了秦国使节与之交恶,秦军必定派兵来攻,我等该如何是好?”

丘就却胸有成竹的回答:

“大王勿需过于担心。”

“要知秦人以屯田为生,此处距秦国路途遥远且千里无田。”

“料想秦人也派不出多少兵更运不了多少粮草到此地。”

“以属下之见,我等非但勿需担心……反而可借匈奴之力扩张势力重回河西。”

月氏王被丘就却这么一说,也觉得有理,于是就派出小股部队及探子赶往肃州,只等着秦军一退他们就再次将肃州纳入版图。

沈兵想明白这其中原因时,悬着的一颗心就放下了一半。

如果月氏王是做着这打算,也就是估计秦军会因为补给不足而放弃肃州,甚至都已做好接收的准备……那就说明月氏轻敌。

这轻敌的后果,一方面会造成战略误判,另一方面则是三危山的防御也不强……既然预估敌人会撤退而非进攻,那防御及工事当然就是做做样子应付一下。

想到这沈兵就一举手示意部队停下。

李岩不解的望向沈兵:

“大将军何故停止前行?”

沈兵想了想,就说道:

“我等不进肃州了,就地扎营。”

“同时,命令肃州所有将士,准备撤出肃州退守甘州。”

甘州就是现代的甘肃省张掖市,“甘肃”就是取自张掖与酒泉的古称甘州和肃州。

李岩闻言不由一脸震惊的望向沈兵。

在此之前李岩真是心里发毛。

这一方面是因为敌人兵力比秦军多太多了,匈奴十万加月氏七万,对秦军三万五千。

另一方面,则是李岩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指挥步军,从没有指挥骑军的经验,但肃州却有来自西域语言不通且连旗号都看不懂的骑兵……这一旦打起来该如何指挥?

他原还以为沈兵带着这些援兵来……虽然这些援兵不多,只有三千人。

但沈兵的本领李岩却是知道的,沈兵一向都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所以就算肃州全部兵力还不到四万,李岩相信沈兵也能稳住局面。

然而,沈兵居然兵还未到肃州,一听说月氏已兵临城下就下令撤军,这……

沈兵见李岩愣着半天也不动,就催了声:

“我自有主张,李岩将军这就去安排吧!”

李岩应了声,这才满脸狐疑的下去了。

等李岩走后,王贲就凑上来压低声音对沈兵说道:

“大将军妙计,今趟月氏有难了!”

沈兵心下了然。

只王贲这一句话,就知道他要比李岩高明许多。

(本章完)

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11章 上坡下坡第448章 联军第28章 能人第320章 高人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83章 农家第463章 马镫第379章 党项第228章 顺流而下第510章 联盟第241章 援军第383章 使者第532章 西域第543章 杨婷第201章 鸳鸯阵第85章 水车第13章 睚眦必报第464章 练兵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143章 降兵第260章 水力第163章 藤甲第340章 忽悠第225章 将计就计第185章 牵城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184章 包围第121章 蒙良第287章 分别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485章 迁移第300章 床弩兵第61章 火弹第337章 发展第18章 主动防御第251章 陷阱第85章 水车第417章 补水点第137章 围城第398章 肃州第438章 巴豆第13章 睚眦必报第54章 休整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277章 结果第397章 丘就却第437章 人心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121章 蒙良第207章 王贲第414章 炮弹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55章 围城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43章 知己第506章 霍木桑第202章 弃城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309章 炫耀第542章 补给第267章 公子扶苏第205章 冲阵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152章 破冰第346章 骑军第209章 权力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115章 火锅水饺第219章 战法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96章 宵禁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322章 招工第315章 定价第499章 出兵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239章 奸细第356章 奴隶第514章 训练第82章 许应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338章 人才第165章 骑射第89章 以农治国第189章 上将军第512章 训练第347章 驰道第53章 军心第339章 “农业部长”第276章 传单第484章 仙药方子第310章 迁民第54章 休整
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11章 上坡下坡第448章 联军第28章 能人第320章 高人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83章 农家第463章 马镫第379章 党项第228章 顺流而下第510章 联盟第241章 援军第383章 使者第532章 西域第543章 杨婷第201章 鸳鸯阵第85章 水车第13章 睚眦必报第464章 练兵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143章 降兵第260章 水力第163章 藤甲第340章 忽悠第225章 将计就计第185章 牵城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184章 包围第121章 蒙良第287章 分别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485章 迁移第300章 床弩兵第61章 火弹第337章 发展第18章 主动防御第251章 陷阱第85章 水车第417章 补水点第137章 围城第398章 肃州第438章 巴豆第13章 睚眦必报第54章 休整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277章 结果第397章 丘就却第437章 人心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121章 蒙良第207章 王贲第414章 炮弹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55章 围城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43章 知己第506章 霍木桑第202章 弃城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309章 炫耀第542章 补给第267章 公子扶苏第205章 冲阵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152章 破冰第346章 骑军第209章 权力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115章 火锅水饺第219章 战法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96章 宵禁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322章 招工第315章 定价第499章 出兵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239章 奸细第356章 奴隶第514章 训练第82章 许应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338章 人才第165章 骑射第89章 以农治国第189章 上将军第512章 训练第347章 驰道第53章 军心第339章 “农业部长”第276章 传单第484章 仙药方子第310章 迁民第54章 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