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人心

第437章 人心

沈兵没有追击逃跑的匈奴军。

因为以秦军此时的实力尤其全军只有拼凑起来的四千骑军去追匈奴一万骑军不太现实,一不小心这些骑军反而还会被匈奴给吃了。

沈兵将全部兵力用于包围姑师,也就是对付攻进城内的那部份匈奴。

对付这些匈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城墙四面都有缺口,而且还刚刚清理干净。

敌我兵力相若,甚至秦军还占上风。

秦军拥有射程远的强弩,三弓床弩,投石机,另外还有火炮。

更严重的还是在城内的匈奴几乎没有补给……若说有什么补给和食物的话,那就姑师军民带进城中的一些马匹和食物,但这些也仅仅只够姑师军民生活数天,分摊给近万的匈奴就少得可怜了。

秦军最先得到的利益是城外上万匹匈奴战马。

这些战马是革庾所部留下的,要参与攻城的他们自然不能骑着马进去,马匹全留在外头就让秦军捡了个大便宜。

然后沈兵就派出几个大嗓门且会些匈奴语的月氏兵士拿着盾牌上前喊话: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马上出来投降……”

当然不会这么土。

此时正是张显秦军仁义之师的大好时机,沈兵又怎么会轻易放过。

兵士们朝城内喊:

“匈奴兵士听好了。”

“姑师将士受我大秦庇护,尔等勿要滥杀无辜。”

“只要带着姑师将士来投,秦军便可保你等性命无忧!”

“否则,大将军放言,若伤姑师将士分毫,便一个不留!”

用匈奴语喊了一遍之后又用西域塞种语喊了几遍。

城内城外的西域兵一听这话就崩溃了,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乡善君,他在城头哭得嘻里哗啦的,高声回道:

“大将军大恩大德,本君永世难忘。”

“今趟若能渡过此难,必追随大将军左右唯命是从。”

……

乡善君毕竟年轻,他又哪里知道这其实都是沈兵收买人心之计!

有句话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沈兵这是白脸红脸都自己唱,只不过白脸不为外人所知而已。

道民君虽知道这一切都是因沈兵而起,但有苦说不出的他也只能跟着表态几句。

城内幸存的姑师军民也是哭成一片,心中自是感恩秦军的义薄云天。

其实受此影响的不只是身陷囹圄的姑师军民,在秦军中的月氏骑兵及楼兰骑兵也为此震撼。

首先是他们肯定会度己思人。

若秦军今日肯从匈奴手里救出姑师军民,它日也可以从救出他们。

其次,秦军动不动就能战胜数倍匈奴,而且还是轻松战胜……能得如此强大军队庇护是何等荣耀。

且一直以来西域各国都因为国弱兵少动不动就要被灭国,于是军民极其缺乏安全感。

此时有个如此强大的秦军愿意为他们提供保护能将他们团结在一起……那还等什么呢?

因此月氏骑军和楼兰骑军看着这副情景时便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望向秦军的眼神也跟着不一样了。

这就是沈兵想要的。

若能成功“感化”这些西域骑兵,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战斗力成级数提升。

之前沈兵一直不能放心用月氏或楼兰骑军,原因就在于此。

他们毕竟是外族军队,对秦军还抱着警惕的心理,甚至还把秦军当作准入侵者防备。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在战场上是不可能替秦军卖命的,甚至必要时还会捅刀子。

这就不是训练或装备的问题了,而是心态的问题。

要转变这种心态,就是要像沈兵现在做的“攻心”。

一旦他们心理上接受了秦军甚至认同了大秦属国的身份,那么为秦军拼死作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到时就算是楼兰王或是月氏王都无法阻止。

因为答案很明显。

若大秦已深入人心并震摄住基层将士,那么楼兰王、月氏王想要带兵造反……基层将士就会思考几个问题:

是跟随大王造反呢,还是继续跟随大秦?

造反有多大的成功机会?

造反之后能获得多大的利益?

这么一思考,发现造反成功的机会很小,就算成功了也没有多大利益,反而是在大秦庇护下更安全……会跟着楼兰王、月氏王造反那才是怪事了!

这也就是沈兵在西域实施“怀柔”政策的原因。

也是沈兵先对各国贵族妥协,再发展基层军民紧抓民心的原因。

革庾却是不信这些话,他站在城头大声喊道:

“你等休要把我当作三岁小儿。”

“你我对阵,何时留俘虏活口过?”

这话倒是真的。

中原与匈奴仇恨极深,彼此作战通常都不留活口。

这情况一直持续到汉匈大战中后期……

那是匈奴就觉得奇怪,匈奴骑射一点都不比中原骑兵弱,为何总是打不过汉军!

想来想去,就认为是匈奴练兵方面有缺陷,也就是各部太没有规矩各自为战,而汉军却是号令一下进退有序。

于是匈奴就希望学习汉军的练兵方式,这才开始任用汉军俘虏,李陵就是其中之一。

革庾会说这话,一方面是抱着一线希望跟秦军谈谈条件,另一方面则是让部下不要抱太多幻想。

兵士大声回道:

“我大秦说一不二,说是保你不死便不会取你性命!”

革庾又道:

“便是留我等性命又能如何?”

“还不是一生为奴累死、病死?”

“若是如此,倒不如战死沙场倒也干脆!”

说着便高举弯刀,城头上的匈奴大声高喊回应表示赞同。

上前喊话的月氏兵士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剺将这番话翻译给沈兵听,沈兵听了也觉得棘手。

那可是一万匈奴,投降之后能做什么呢?

贬为奴隶他们肯定不干。

杀了也不行!

那就只有打上一仗两败俱伤么?

想了想,沈兵就上前几步大声说道:

“你等若是降了,便让你部驻守交河,不知意下如何?”

剺意外的望着沈兵,说:

“大将军……”

沈兵扬了扬头,下令:

“便如是说。”

“若再不愿降,便只有一战了!”

(本章完)

第123章 探子第491章 大宛第467章 龙城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454章 大将军第239章 奸细第114章 首级第15章 釜底抽薪第165章 骑射第290章 门客第186章 仙人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303章 猎鹰第167章 良商第528章 擒贼擒王第189章 上将军第501章 炮战第55章 伐木第71章 落幕第199章 蒙武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404章 教育权第287章 分别第34章 劝降第301章 头曼单于第30章 禁民二业第537章 杨端和第124章 水攻第483章 汗血马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531章 推测第534章 马店第189章 上将军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324章 补贴第91章 代田法第440章 希望第29章 儿女私情第44章 通敌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392章 独轮车第90章 窘况第404章 教育权第41章 福祸相倚第435章 机关算尽第68章 督阵第284章 俯首称臣第171章 了如指掌第457章 信任第515章 罗马的心思第454章 大将军第412章 试炮第467章 龙城第63章 王翦第285章 议和第506章 霍木桑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99章 使节第120章 承功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324章 补贴第416章 方略第281章 税率第77章 脂膏第484章 仙药方子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492章 远征军第145章 楚军第464章 练兵第474章 西北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378章 交集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525章第361章 封禅第289章 北地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30章 汝阴第291章 二选一第131章 淳于越第411章 信第11章 上坡下坡第518章 局势第246章 围城第183章 水战第42章 见坑往下跳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92章 家书第479章 挑明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500章 接敌第442章 楼兰兵变
第123章 探子第491章 大宛第467章 龙城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454章 大将军第239章 奸细第114章 首级第15章 釜底抽薪第165章 骑射第290章 门客第186章 仙人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303章 猎鹰第167章 良商第528章 擒贼擒王第189章 上将军第501章 炮战第55章 伐木第71章 落幕第199章 蒙武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404章 教育权第287章 分别第34章 劝降第301章 头曼单于第30章 禁民二业第537章 杨端和第124章 水攻第483章 汗血马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531章 推测第534章 马店第189章 上将军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324章 补贴第91章 代田法第440章 希望第29章 儿女私情第44章 通敌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392章 独轮车第90章 窘况第404章 教育权第41章 福祸相倚第435章 机关算尽第68章 督阵第284章 俯首称臣第171章 了如指掌第457章 信任第515章 罗马的心思第454章 大将军第412章 试炮第467章 龙城第63章 王翦第285章 议和第506章 霍木桑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99章 使节第120章 承功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324章 补贴第416章 方略第281章 税率第77章 脂膏第484章 仙药方子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492章 远征军第145章 楚军第464章 练兵第474章 西北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378章 交集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525章第361章 封禅第289章 北地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30章 汝阴第291章 二选一第131章 淳于越第411章 信第11章 上坡下坡第518章 局势第246章 围城第183章 水战第42章 见坑往下跳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92章 家书第479章 挑明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500章 接敌第442章 楼兰兵变